1.世界油气产需格局概况

2.世界天然气消费趋势?

3.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4.液化天然气是世界天然气市场的桥梁吗?

5.世界油气贸易如何?

6.乌克兰危机对能源的影响

尼日利亚液化天然气价格_尼日利亚汽油价格

引领全球的费托技术

萨索尔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以煤为原料制造液体燃料长达50余年的公司。

今天,萨索尔公司拥有丰富的合成燃料生产与营销经验。萨索尔公司的产品将可以满足未来燃料与引擎的需要。天然气液化技术是本公司创新的、已商业化的煤液化技术中的一个步骤。这一技术已被公认为适合于液化天然气生产厂。萨索尔在卡塔尔与尼日利亚的投资就是良好的证明。

萨索尔公司的费托技术

我们认为低温费托技术是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最适宜的技术。

本公司的煤液化与天然气液化的成功发展主要归功于我们所采用的独特的费托技术。

世界油气产需格局概况

1. 俄罗斯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达 478,050 亿立方米 (bcm)。俄罗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估计每年输送 196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俄罗斯大力鼓励汽车用天然气。到 2020 年底,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国有控股的自然公司,将拥有 500 个加气站。

2.伊朗

伊朗拥有约 337,210 亿立方米 (bcm)的天然气储量。伊朗是世界上碳氢化合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伊朗已发现约145个油气田和297个油气藏,该国具有发现更多油气田和油气藏的潜力。由于伊朗目前在其天然气储量中生产的份额如此之小,因此它是未来能够供应大量天然气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3.卡塔尔

卡塔尔拥有约 240,720 亿立方米 (bcm) 的第三大天然气储量。卡塔尔拥有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近 14%。该国的大部分储量位于离岸的北部油田。为扩大天然气出口,重新夺回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的地位,卡塔尔开始在北部油田进行钻探扩建,并计划将产量提高60%。

4. 美国

美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储量约为 154,840 亿立方米 (bcm)。美国的大部分主要天然气层位于德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据估计,美国有足够的天然气至少可以再使用 60 年或更长时间。除了自己生产天然气外,美国还通过管道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天然气。

5.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第五大天然气储量,总量约为 92000 亿立方米(bcm)。沙特阿拉伯的大部分天然气都在波斯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也计划开始出口天然气。虽然该王国主要依靠石油来发电,但它正计划转变为 70% 的电力来自天然气。

6.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7504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六位。土库曼斯坦拥有多个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主要位于该国东南部的阿姆河盆地、南部的穆尔加布盆地和该国西部的南里海盆地。2015年,70%以上的天然气出口到中国,土库曼斯坦与中国签订了天然气合同。

7.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天然气储量估计为 60,510 亿立方米。阿联酋约 30% 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直接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产量。2020 年初,在阿布扎比和迪拜之间发现了一个天然气田,其中包含 80 万亿标准立方英尺的天然气。Jebel Ali 气田的发现将有助于阿联酋变得更加能源独立,减少对从卡塔尔进口的天然气的依赖。

8.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天然气储量574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八位,约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3%。委内瑞拉拥有西半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天然气储量。运输和配送基础设施不足使委内瑞拉无法充分利用其天然气资源。超过三分之一的天然气总产量被重新注入储层以提高或维持压力,而一小部分被排放或燃烧。

9. 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天然气总储量54750亿立方米。尼日利亚拥有世界第九大天然气储量和非洲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尼日利亚的已探明储量是其年消耗量的 306 倍以上,这使该国未来拥有充足的能源资源。

10. 中国

中国天然气储量544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十位。过去20年,中国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几乎翻了两番。过去五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生产和进口均大幅增长。尽管如此,中国几乎无法满足其对天然气的需求。这使中国一直依赖从其他国家进口液化天然气或管道天然气。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政府主动将工厂和数百万家庭从煤炭转向天然气。

世界天然气消费趋势?

2000年至2010年,世界基础能源消费总量年增率为2.67%,北美、欧洲和独联体地区仅为0.2%,而亚太地区(不含中东)却高达6.34%。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正成为全球能源消费与贸易新的增长点,而北美、欧洲等国家传统能源消费将渐呈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世界能源生产中心日益多元化。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4.7%,仍将是供应的中心。但是不可忽视北美地区的油气供应地位的崛起。

由于美国将能源战略置于国家战略位置考虑,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其油气资源的自给率不断提升,国家能源供给战略结构好转已经初见成效。美国自2008年以来油气产量增加了50%,自给率提高了72%。其天然气的价格由过去的2.2美元mmBtu(百万英制热单位),增加到目前的4.4美元/mmBtu(约合0.60元人民币/3),尤其是“页岩气革命”,使得美国的天然气已经供大于求。从其在沿海建立的16个LNG接收站闲置无用而申请改为液化天然气的出口港可见。加拿大过去一直是美国的天然气供应国,长期以来以价格低廉方式向美国出售。页岩气、页岩油、油砂等非常规能源和非化石新能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应用,使北美在作为能源消费地的同时逐渐转为能源供应地。英国阿格斯有限公司全球总裁艾德里安宾克斯认为:到2035年北美地区可能成为原油净出口国,以往向美国出口的原油开始转向亚太地区。

V.I.Vysotskii 和 A.N.Dmitrievskii 认为:现在全球可开采的油气资源估计石油为5547×108t和天然气634.3×1012m3。根据目前的开采产量和增长速度,预计石油可供开采46年、天然气为52年,预计到2030年石油产量估计为53634.3×108t、天然气为439634.3×1012m3[42]。因此,这个有限性导致世界各国围绕获得和使用油气资源而发生矛盾、摩擦,甚至升级成冲突。

近年,全球油气产量增速明显放缓,需求消费量在稳定增加(产量数据不包括生物燃油、煤制油CTL和气转液GTL,消费量数据包括生物燃料、加工损失量等)。目前世界石油市场有4大生产地和出口地,中东、原苏联、非洲和中南美洲;3大消费地和进口地是亚太、北美和西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石油的储量、生产量在不同地区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从不同组织公布的统计结果来看,无论从世界各地看,还是从国家看,甚至到更小的区域油田所在地(表2-6),都显示出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状态是极其不平衡的。

而天然气产量与消费量都基本呈现同步增长。其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原苏联、北美、亚太和中东地区,消费地主要集中在北美、原苏联、西欧、亚太和中东。主要出口地为原苏联、非洲、中东和南美。由此可见,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快速增长的消费地区。

世界天然气市场主要生产地和出口地是加拿大、俄罗斯、卡塔尔和土库曼斯坦。加拿大过去一直是美国的天然气供应国,长期以来价格低廉地向美国出售。

表2-6 世界产油排名情况

数据来源:剑桥能源研究协会,2009。

随着美国天然气自给率的提升,加拿大逐渐将目光转向了经济快速崛起的亚洲市场,尤其是对中国市场需求看好。俄罗斯长期以来都是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国。由此也成为俄罗斯与欧盟谈判的砝码,致使欧洲各国在努力地寻找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之路。卡塔尔是世界天然气生产大国,并拥有22×104m3的运输船。土库曼斯坦过去一直是主要天然气出口国,销售给俄罗斯,而近年来因天然气价格问题贸易摩擦不断。

但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油气资源不断地被发现。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2013年12月6日宣布,两家公司在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海域相继发现了(2~3)×1012f t3(1ft3约合0.028m3)天然气的蕴藏量[43]。这将意味着世界天然气的供应重心将因东非而发生改变。

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性,将会因为获取资源而带来社会的动荡、战争和。近两年来的利比亚、尼日利亚和伊朗等国由国内政权到国际事务的动荡,都足以说明油气资源与国家安全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另外,随着美国的页岩气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美国由油气进口国变成出口国。有人预计,再加上南美的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家,该地区将出现一个新的“中东”。能源需求新增主体转向新兴经济体,主要国家在亚洲。因此,世界油气市场格局将发生改变(表2-7)。

针对这些现象的出现,有研究者指出,中国油气供应安全的外部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世界石油需求中心向亚太转移,中国在获取海外份额方面遇到更激烈的竞争。其次,国际环境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制约愈加严重。如中国市场海外份额油比例逐年大幅度上升,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在提高。另外,海外石油勘查开发大格局基本形成,因此部分资源国对中国的资源开发“走出去”抱有敌意,设置重重障碍。还有,中国石油运输线路受制于人,节能效率低下等问题[44]。因此,中国开展战略油气储备是不可避免的。

表2-7 世界各地区原油进出口量变化情况 单位:106t

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2011,2006。

还有学者认为,影响中国未来石油供求的主要因素有三大方面:首先,是供给性因素。供给性因素显示,后备资源有限、可采年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生产能力受限的3个特征。其次,是需求性因素。需求性因素显示,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导致石油需求增加、产业结构演化导致石油消费量增加,以及人口增多促使石油消费量增加的特点。最后,是调节性因素。调节性因素表现出能源替代短期内难有突破,以及节能技术进步仍待提高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为石油战略储备找到了管理基本点[44]。

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天然气生产国和部分发达国家是世界天然气消费的主体,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图1-12)。作为清洁优质能源,天然气消费量主要取决于天然气的供给能力(天然气产量),天然气消费国主要是天然气生产国和具有更好购买能力的发达国家。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19.6%上升到了2007年的23.7%。

图1-12 天然气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主要用于化工、发电、工业、交通运输、民用和商用等。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天然气消费结构具有较大差异。总体来讲,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均衡模式,各利用方向同步发展;二是以荷兰为代表的城市燃气模式,城市燃气(包括民用和商用)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80%左右;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发电模式,2/3左右的天然气用于发电。世界天然气潜在需求远远大于供应能力,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预计世界天然气需求仍将较快增长,潜在需求更是远远大于天然气供应量。预计2030年前,世界天然气消费将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天然气消费增长比较缓慢,预计年均增长1%以上,但由于基数巨大,增量不小;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天然气消费增长较快,预计年均增长2.5%以上,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2030年,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增至24%以上。

世界天然气贸易量和价格同步快速增长,主要由俄罗斯、加拿大、北非、中东流向欧洲、美国和东亚地区。1980年以来,世界天然气贸易以约6%的速度增长,2007年世界天然气贸易量达到了7761亿立方米,其中,管道贸易量为5497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贸易量为2264亿立方米。俄罗斯、加拿大、挪威是目前世界主要的管道天然气出口国,占世界的60%以上,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和澳大利亚是主要的LNG出口国,占世界的70%以上。2007年,管道进口天然气超过100亿立方米的国家是: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土耳其、英国、比利时、荷兰、加拿大、西班牙、匈牙利和巴西,该12个国家占世界管道天然气贸易量的80%左右。2007年进口LNG的国家和地区17个,进口量超过100亿立方米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韩国、西班牙、美国、法国和中国台湾,这6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LNG贸易量的85%以上。近年来,国际天然气贸易价格持续上涨。以LNG为例:1999年,美国、日本和韩国进口LNG平均价格分别为每百万英热单位2.47美元、3.18美元和3.15美元,2007年则分别上涨到7.12美元、7.27美元和8.80美元。世界天然气市场将逐步由以管道为主的区域性市场,逐步过渡到管道和LNG并进的全球性市场。预计2030年,世界天然气贸易量将达到1.8万亿立方米以上,占届时天然气消费量的40%左右。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印度等仍是最主要的进口国家和地区,欧盟、中国和印度进口量增长较快。中东在世界天然气出口市场的地位不断上升,203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地区,出口量有可能达到4000亿立方米以上。此外,非洲也将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地区,LNG的出口量将快速增加。预计未来天然气价格将在目前基础上略有增长,增长的幅度取决于今后原油价格的走向和波动幅度。

液化天然气是世界天然气市场的桥梁吗?

中非经贸合作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有力促进了双方互利共赢和发展。

中国与非洲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双方始终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经贸合作不断深化。2016年,中国对非洲新增直接投资达到32亿美元,涉及工程建设、制造业、服务业、矿业、农业及基础设施等众多领域。中非经贸合作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有力促进了双方互利共赢和发展。

圣普政府提出“2030发展议程”,致力于本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充足的资金、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将为圣普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扩展资料:

非洲第一大经济体的相关情况:

1、促进非洲的经济、 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推动非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便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建立一个开发和动员非洲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框架。

2、促进各个领域的合作,以便提高人民生活标准、维持经济稳定,在成员国之间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协调现有的和未来出现的各种共同体之间的政策。

3、协调各地区性经济共同体分6个阶段逐步实现一体化的实施办法。

人民网-贸促会:中国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世界油气贸易如何?

能够以液态形式从生产者输往消费者的天然气。

液化天然气正在成为世界天然气市场的驱动力。据预测,到2020年,它在国际天然气交易中的份额将达到40%以上。世界天然气市场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每个区域的情况不尽相同,彼此之间从来不发生任何联系。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主要利用本地产的天然气。欧洲由于北海油田产量的下降,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天然气,其中绝大部分通过管线从俄罗斯和阿尔及利亚进口。亚洲天然气市场上的消费大户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它们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但这三个市场目前的关系正在趋于密切,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主要消费国的天然气资源正在被耗尽有关,而这些进口国与地区正在寻找自己的未来供气气田。与此同时,天然气需求量持续增加。一个重要增加区域就是亚洲,那里的天然气需求增长量不低于每年6.0%的速度,尤其在中国与印度市场开放的形势下。欧洲的天然气消费量也会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北美洲的年增加率为1.0%左右。然而,在各种情况下,这些消费国都将进口更多的天然气,而且只能来源于那些拥有丰富资源量且具强大开采能力的国家。俄罗斯是个例外,它的天然气将继续通过管线出口,而其他所有天然气的主产国卡塔尔、沙特阿拉伯、伊朗。目前都已将自己的重点转向了液化天然气。

“目前的预测表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液化天然气市场将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加。”

与上述三大天然气交易市场的增加相呼应,许多大型液化天然气建造项目都在落实或正在设计中。从地理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资源量极高的中东地区。中东目前已经开始出口液化天然气,因为关键的液化天然气开发者们更加关注那些与消费中心区更近的产气国,如阿尔及利亚向欧洲供气,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向日本供气。设在阿布扎比(Abu Dhabi)的天然气液化公司(Adgus)则是一个例外,该厂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中东(阿曼和卡塔尔)进行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在这一阶段,液化天然气的主要市场在亚洲(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这些液化天然气项目,包括液化处理等,都与亚洲的消费国签订了长期合同。然而,由于大西洋区域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量增加,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所谓的大西洋区域(Atlantic Basin)是由北美和欧洲构成的(主要是西班牙、英国,但最终还会包括整个欧洲大陆的所有沿岸国家)。大西洋区域预计需求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中东地区成为全球液化天然气生产的领跑者,到2015年,中东地区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可达约100亿立方米(卡塔尔是世界上较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生产量将达130万亿立方英尺左右,而世界其他产区主要是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产量约140万亿立方英尺)。此外,由中东地区生产的液化天然气中的三分之二输往大西洋区域,其中绝大部分输往非管制性市场,在那里,可以用合适的市场价格购买。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大西洋沿岸国之间的竞争将会为液化天然气市场带来更大的驱动力。

“天然气液化处理后可将自己的体积压缩为1/600,使液化天然气用罐装远程运输。”

液化天然气来自哪里?液化天然气主要来自有大量天然气发现和产出的地区,如阿尔及利亚、特立尼达、委内瑞拉、尼日利亚、挪威、卡塔尔、阿曼和澳大利亚。美国阿拉斯加也生产液化天然气。这些地区的典型特征就是它们都较偏远,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也不太高,生产液化天然气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液化天然气生产工厂是怎么工作的?无论何时,只要天然气的开采区远离潜在的用户且管线输送也无济于事时,天然气的液化就可能成为一种经济的选择。新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工厂不断诞生,以保证全球不断增加的天然气需求。为了减少单位生产价格,液化生产线和生产能力也逐年增加,目前卡塔尔拥有多条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可达约800万吨/年。技术创新与经济效益已成为天然气工业进步的两个关键因素。采自油气田的天然气送往天然气加工厂后,首先要除掉所含的分子较大的重烃类物质、硫化物和水。然后,将天然气进行液化加工,具体操作取决于所用的流程,经过两到三个分级循环冷却后,将液化温度降至-160℃(-256°F)。制冷后的液化天然气被输往厚重的隔热储存罐(罐内为正常大气压),从那里转入液化天然气罐后外运。在每个制冷循环中,都需要一个由汽轮机驱动的极高压舱。

乌克兰危机对能源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石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石油日益成为全球性商品,对其进口依赖的国家极为广泛。无论从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金额来说,石油贸易都是世界最大宗的商品贸易。由于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地理分布上极不平衡,因而,世界石油工业从一开始就成了一种国际性极强的行业,大部分原油都需要进入国际市场,这也使石油贸易成为一种必然。

世界石油主要供应地在中东、原苏联、西非、中南美洲、北非、墨西哥和加拿大。而主要的石油输入国为美国、欧洲和日本、中国等国家,其中仅美国2005年的原油进口量就达到5亿多吨,而日本石油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

世界天然气贸易主要有三个较大的市场,即欧洲、北美和亚太。2000年全球天然气贸易总量达商品总量的20%,约4300多亿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分别占15%和5%。

国家原油进口(百万吨)原油出口(百万吨)美国500.71.9加拿大46.581.8墨西哥—97.4中南美32.7109.6欧洲524.738.1原苏联地区—276.6中东10.2862.9北非8.9122.6西非2.9208.7东南非27.312.4澳大利亚24.37.2中国127.16.7日本210.4—亚太其他地区369.546.3

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原油贸易量(据BP能源统计,2006)

全球天然气贸易中管道天然气出口最多的是原苏联地区,占45%;管道天然气进口最多的是美国和德国,分别是25.6%和23.1%;液化天然气出口最多的是印尼,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3;液化天然气进口量最大的是日本,占世界贸易总量的56.68%。

总的来说,近年来天然气需求量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2004年增至3.3%,2005年增长率为2.3%。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大,预计天然气需求量在2010年将达到29000亿~31000亿立方米。

今天,世界油气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里海的原油开始流向地中海地区,里海的天然气不久将开始向西输送。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都计划建设通向日本和中国的长输石油管道,加拿大正在扩建出口管道以扩大对美国的石油出口。随着液化能力的扩大、运输船运力的增加以及进口终端陆续投产,液化天然气贸易迅速增加。石油产品的贸易也将出现重大变化,目前的主要原油出口国都将扩大炼油能力,成为国际贸易油品的新来源。

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01—2025年欧佩克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的石油日出口将增加1800万桶以上。到2025年,仅中国就将从中东产油国日进口石油660万桶。同期,北美洲从海湾进口的石油将翻番,而增加的石油进口将主要来自委内瑞拉、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尼日利亚、安哥拉及其他非洲产油国,油品进口的增加将主要来自加勒比海盆地的炼油商。由于北海的产量减少,西欧的石油进口将增加且主要来自欧佩克产油国和里海地区。全球天然气贸易正在加速增长。液化天然气贸易量将从2003年的1690亿立方米增加到2030年的634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到2030年世界的天然气液化能力将增加2.86亿吨,需要投资430亿美元。届时,液化天然气进口国需要4130亿立方米/年的再气化能力,估计需要170亿美元的投资。

液化天然气贸易需要247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平均容量是13.7万立方米。美国、中国和印度迅速参与液化天然气贸易,这将推高液化天然气的价格。

从中长期看,俄乌冲突将加速能源替代和能源转型的步伐。石油、天然气市场的不稳定已经使欧盟和亚洲等国家意识到寻找替代能源的紧迫性,各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治意愿显著上升,未来各国的政策设计和资金都可能加大向可再生能源倾斜。

作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俄罗斯在全球能源供应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地缘政治风险和市场担忧情绪的刺激下,世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随着冲突的持续以及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制裁和反制裁的不断升级,全球能源市场和能源格局将发生深刻改变。

一、全球能源价格短期内将保持高位震荡

俄乌冲突以及美欧等对俄实施制裁,刺激了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加深了各国对于能源安全的担忧。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石油价格就已出现巨大涨幅。随着全球经济反弹,石油需求出现强劲增长。但疫情导致的投资缺乏以及欧佩克+大规模减产,使得世界石油供应呈现疲软态势。全球石油市场的供需矛盾,导致去年石油价格迅速上涨。俄乌冲突则进一步加剧了油价上涨的趋势。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经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产品;欧盟出于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在能源领域的对俄制裁方面采取了保守态度,然而欧盟扩大经济处罚的意愿正在上升。

为了抑制油价,国际能源署(IEA)成员国连续两次采取集体行动,从其紧急储备中释放了总计1.2亿桶石油,石油价格一度回落。然而,俄乌冲突局势的不明朗随时会使油价再度攀升。对于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大国,如欧洲国家、中国、日本等,油价上涨将使其经济承受巨大压力,增长受到拖累。

受冲突和制裁影响,天然气和煤炭市场也处于持续紧张和波动状态。天然气价格今年以来一直保持上涨态势。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天然气价格在俄乌危机爆发前已经大幅上涨。冲突爆发以后,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 ——TTF基准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最高时一度飙升至近330欧元/兆瓦。

俄罗斯是欧洲天然气的关键供应商。为了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欧洲国家正多方寻求增加从其他地区采购液化天然气。由于欧洲的强劲需求,目前全球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几乎已达到极限。4月19日,美国液化天然气期货价格达到7.8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高位,是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纪录。尽管美国市场液化天然气价格远低于欧洲和亚洲市场,但其相对于欧洲和亚洲市场的折价幅度一直在缩小。

二、俄罗斯能源供需体系将遭受重大冲击

受冲突和西方制裁的影响,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未来可能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许多运输公司拒绝运输俄罗斯原油,使得俄罗斯石油的运输成本大幅提高。地缘政治因素也推动了国际资本大规模撤出俄罗斯能源产业。随着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壳牌、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等国际能源巨头退出俄罗斯市场,俄罗斯能源贸易的空间将进一步收缩。目前,俄罗斯约60%的石油出口流向欧洲,另外20%流向中国,俄还是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大多数前苏联国家石油的重要供应国。IEA预计,由于美国及其部分盟国的制裁,俄罗斯的石油供应将进一步下降。4月以来,俄罗斯每天约有70万桶的原油生产被关闭;从5月起,可能每天有近300万桶的石油停产。

三、欧盟将加速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化

俄罗斯在2021年提供了欧盟天然气约45%的进口总量,有几条输气管道都是经由乌克兰通往欧盟国家。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为了保障欧洲能源安全,欧盟正在极力寻找俄罗斯以外的能源供应来源。IEA专门针对欧盟发布了10条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计划,包括停止与俄罗斯签订新的天然气供应合同、用替代来源的天然气取代俄罗斯的供应、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部署,以及增加生物能源和核电站的发电量等。欧盟也于2022年3月8日提出《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REPowerEU)。根据该计划,欧盟将通过从“开源节流”两方面逐步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一是增加俄罗斯之外的供应方的液化及管道天然气的进口,同时增加对生物甲烷和可再生氢的进口;二是提高能效,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及电气化水平。在天然气进口方面,欧盟加大了与美国、挪威、卡塔尔、阿塞拜疆、阿尔及利亚、埃及、韩国、日本、尼日利亚、土耳其、以色列等伙伴的合作。意大利已与阿尔及利亚签署增加天然气供应的协议。预计在2023~2024年间阿尔及利亚对意大利的天然气供应量将达到每年90亿立方米,约是意大利从俄罗斯进口的1/3。欧盟还计划积极开展与中亚和里海国家的天然气跨境合作,分别建设了跨安纳托利亚管道项目和跨亚得里亚海管道项目,以降低对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过境依赖。

四、美国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

如果欧洲减少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将是美国。欧洲***承诺在未来十年左右大幅增加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采购。2021年,美国等向欧洲供应了2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根据美国和欧盟近期签署的天然气供应协议,在2022年,美国将与国际伙伴合作确保欧盟市场在2021年基础上再额外获得至少15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这意味着美国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将增加2/3。协议还提到,美国全力支持欧盟的REPowerEU计划,实现欧盟提出的2030年前每年进口50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的目标。可以预见未来欧盟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依赖将会大大加强,欧洲买家、亚洲及其他地区买家争夺全球有限的液化天然气供应的竞争也将加剧。

五、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将加速

从中长期看,俄乌冲突将加速能源替代和能源转型的步伐。石油、天然气市场的不稳定已经使欧盟和亚洲等国家意识到寻找替代能源的紧迫性,各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治意愿显著上升,未来各国的政策设计和资金都可能加大向可再生能源倾斜。一是太阳能、风能和热泵的部署有望提升。根据欧盟2021年7月发布的“Fit for55”能源和气候一揽子计划,到203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比例将达到40%。欧盟委员会预计,按照计划部署,如果2022年屋顶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年发电量增加15太瓦时,可以额外节省25亿立方米天然气。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法案》(EEG)规定,到203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将占到电力需求的80%,到2035年将达到100%。德国还计划安装 600 万台热泵,用电力代替天然气为建筑物供暖。二是核能发展可能加速。在2021年底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多数经济体对核能发展持乐观态度,缔约方承诺将提升核能在清洁能源转型中的作用。IEA预计,到2050年,90%的发电将来自可再生能源,风光电的份额将占到近70%,其余大部分需要由核能来提供。当前,围绕核能是否应归类为绿色能源在欧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2021年底爆发的能源危机以及今年爆发的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安全挑战,使得德国淘汰核能的步伐可能放缓。三是全球对电池储能系统、海上风能、低碳氢、碳捕获和储存等低碳技术的关注度将上升。储能在许多国家的政策框架中的作用将变得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