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相关数据、表格

河北天然气价格调整最新消息表格最新消息_2019河北省天然气价格

我们来计算一个合理销售价吧,设开发商预期利润为10%!13000的楼面价应该在二线及以上城市!

1、土地费13000,交易费及契税,印花税4.55%,约600元

2、城市配套费,150

3、规划设计费、勘察费、施工图设计费,50

4、各种规费,招标费、施工图审查费、监理费、消防人防审查费等,100

5、临时设施费(水电道路排水)三通一平等50

6、建安工程费,楼面价这么高肯定都是高层,一般30-32层,2000-2500,北方地区有暖及外墙保温,有的地区是8度抗震,增加200元左右!统一按2500

7、小区配套费,包括自来水、雨污水、供电系统、暖系统、天然气、小区道路、绿化景观、围墙大门、路灯、消防、智能化系统、网络电视等,大约300

8、配套公建,不能销售,包括需求里面的幼儿园 、学校、公厕、物业房、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派出所、居委会、人防设施等,大约占2%左右,计400

以上直接成本合计17150元

10、管理费(工资、差旅费、水电费、办公费、印花税、业务费)2%,400

11、营销费3%,600

12、利息,按1年利息10%,14000*10%+4000*5%=1600

13、增值税,10%,按300元,城建税、教育附加,土地使用税等,100元

14、土地增值税,按最少2%计400

以上合计20550万,

以上是保本销售价。

15、设销售价23000元,销售毛利润2450元,企业所得税25%,612元,企业净利润1838元,净利润率8%

所以企业保本销售价不低于20000元,合理销售价,23000元,正常销售价25000元。

根据竞拍土地的楼面地价,综合有关税费规定及市场利润情况,来预判开发商的保本价格,是一个很有趣的 游戏 。同时,也是专业买房客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下面,就让我们来玩一玩,露一点点“天机”吧。

新建商品房的价格,通常由五个部分组成:

一、土地有关成本

设土地楼面价是13000元。那么,土地加上契税就是:13000*(1+4%)=13520元。因为,我国规定的契税税率为3%——5%,这里取中位数测算。

另外,根据 各地政策规定不同, 报批报建规费基本在100-300元平米,也取中间值150元。成本上升至13670元。

二、建安工程费

既然是高地价,估计是高层的可能性很大,通常来说,长三角的建安工程费每平米2000—3000元,按平均2500进行测算。成本上升至16170元。

三、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分别按照楼面地价的3%、5%、3%比例进行保守测算,13000*(3%+5%+3%)=1430元。成本上升至17600元。

四、税收负担

除增值税作为价外税,不在此考虑外,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承担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城建税及附加等税收负担。因为通常税收负担应当以销售收入来计算,按j测算是比例范围,则按土地增值税10%、企业所得税8%、其他税收及附加2%来进行测算,那就是13000*(10%+8%+2%)=2600元。成本上升至20200元。

五、合理利润

计算到第四步,实际上 开发商的保本价已经出来了,那就是20200元 。差不多就是2万元每平方。

但是,没有哪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做慈善的,它总是需要赚取一部分利润,因此,最终的房价肯定不能止步于2万元。

设每个平方赚3000元吧,也就是差不多15%的利润,最终售价就变成了23000元。我想,这是基于楼面价的一个合理市场定价。

当然,现在受限购限价等因素影响,一些楼盘为了规避限制,取了出售装修房、另行签订装修合同的方式。这样一来,有可能进一步推高价格, 最终可能定格于25000元每平米附近 。

土地成本是13000,另外的成本则和产品定位、形态相关。大致会有如下费用:

1、主要是建安成本,一般在2000-2500左右;

2、费用:主要是资金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3、其它成本:园林及其它配套的成本等。

正常情况下,房子起码要卖16000以上才能保本。如果成本控制不好,估计得到17000左右才能保本。

说明:

1)我看有很多人对这个数据质疑,我就简单回复一下。我今年9月中旬去湖南几家房企进调研,和几家成本总监沟通,在湖南当地普通档次的(非精装修)住宅为例, 建安成本在2100元/平左右 ,要求的财务费用在3%~5%左右,加上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 成本能控制在3100元/平以内

因此在土地成本(13000)的情况下, 总体成本能控制在16000元/平左右

当然,在中国大多城市,成本一般而言会比较接近。也有一些不同的城市,有些成本会有些差异。例如深圳的人工成本,毫无疑问,会比一般的城市贵。

如果遇上快周转的巨头房企,例如碧桂园,那就更厉害了。多年前对碧桂园进行过访问和调研,那么基于碧桂园的全产业链的谈判能力+专业的成本的控制能力,其成本的控制更是厉害,具体数据我就不说了。

2)那真实的成本是16000么?最终成本制定多少,其实还和售价有一定的关系。这涉及到增值税和土地增值税有关系;如果售价过高,会带来较高的土地增值税,因此一般会对成本数据、财务费用做一些调整,也可能人工调整和增加一些成本,以避免过高的土地增值税。

3)至于 具体的售价卖多少就不谈了,因为这和企业的运营模式、当地市场价格、税收筹划(增值税及土地增值税)、销售去化周期相关

看了很多回复的,有怒骂,也有支持的。看过很多的真实成本测算表格,特意和大家分享。在此强调一下:16000-17000的普通住宅毛胚成本,没有考虑具体一线、二线和三四五线的差异,没有考虑精装房,也没有考虑老板是否借得民间高利贷这总情况,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数据。并且,这个只是成本参考,真正的售价肯定不是这个数,还要考虑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和当地的市场售价等因素。

当然,每个城市,每个房企和地块都不一样。如果有人还是相信高成本,那就保留这份童真好了。

当然如果大家也有样本,可以评论反馈。上述数据和观点供大家参考。

您好,评估成本跟建筑形态和、项目定位和产品都是息息相关的。

形态上讲,建筑层数越高,对建筑强度要求越大,成本越高。项目定位上讲,肯定是越高端打造成本越高。产品打造上讲,层高、赠送面积都会影响项目成本。

因此,项目成本是需要非常细致和专业核算的,大致包含土地、税费、建安成本、行政成本和资金成本,在房产公司有专门的造价部分进行精算,所以给您三言两语肯定是无法完全讲清楚。

以最基础的刚需盘计算,我们评估项目成本大约在3500到5000之间,这是项目保本的底线,另外如果项目在拖时间,每年资金成本要算的百分之10到15。所以,如果以13000的价格拿地,成本应该是在18000左右,才能打造一个像样的品质刚需盘。然后,计算一年的资金成本,应该在20000到21000之间,剩下的才能称之为利润。

当然,也有血肉战车似的开发商,超高速周转,严酷压缩其他成本,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一些成本,提高利润,但整体成本基本难以将到17000以下。

我们作一个简单的估算:

一、 土地价格:土拍楼面价13000元每平米。

二、 城市配套费 150元每平米左右。

三、 勘察设计监理费,共计46元。

1、地质勘察费:5元 (以下均按单平米费用计)

2、初步设计费:8元

3、施工图设计费12元

4、审查评估费6元

5、监理费15元

四、建安工程及配套费,共计2650元。

1、建安成本1600元

2、地下室及人防车库建安费900(按地下面积与地上面积折算得)

3、小区道路园林景观及配套150元(园林景观折进楼面价中得)

五、水电暖配套费,共计230元。

1、集中供热费40元

2、市政供燃气40元

3、市政供电150元

六、销售、财务融资及管理费,300元。

1、管理费用30元

2、财务费用90元

3、销售推广费用180元

七、税费,预备费1300元

1、各种税费1200元

2、预备费100元

以上各项合计,17676元,也就是说开发商卖到18000元才可以保本,没有计算不可预见的费用。这里的估算是在我现在的坐标——二线城市石家庄,不同的城市,可能各种费用存在差异。

最后,开发商利润,按3000元计。合计总金额为20676元。

也就是说,房价大概定在21000元以上比较合理。

首先13000的楼面价是固定的,其实这个算法不准,一般有个商住比,商业的楼面价格也按住宅的价格来分摊算楼面价是不合理的。

举个简单的栗子:

我们来简单估算一下一平米住宅的成本:

土地+契税:13000*(1+4%)=13520元;

报批报建规费:各地政策不同,100-300元/平米,取个中间值150元;

建筑安装成本(含土建、安装、设备设施、水、电、气、园林绿化等等)估算3200元/平米不算高;

管理费(销售2%、管理人员工资5%办公等经费)取10%:13000*10%=1300元/平米;

再说财务成本按低了估,土地按年率10%估算一年,开发成本按投资成本的50%,按利率5%估算,土地财务成本:13520*10%=1352元,开发财务成本:(150+3200+1300)*50%*5%=116元;

然后营业税按10%,设我仅卖成本价:(13520+150+3200+1300+116)*10%=1828.6元。

再来合计:18286*1.1=20114.6元/平米。

好了,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后面,再考考大家,房价卖到30000元/平米,按上面的成本来计算,这楼盘开发综合成本(含税)又是多少呢?提示注意土地增值税!开发商又可以赚多少?

我做过投资拿地,对这个比较熟悉。开发商在拿地前会做两个测算,一个静态测算,一个动态测算。

静态测算比较简单,就是对地块进行初步计算和筛选,根据地块容积率规划产品类型、根据土地出让公告确定配建和车库配比、根据当期的市场销售价格进行将来上市预测。

成本里面包含三大块,第一块土地出让金和税费约15000元/平,第二块是营销费2%约400元,管理费1%约200元/平,建筑安装成本(含道路、绿化、管网)约2500-3500(一二线城市约3500元/平,三四线城市2500元/平,13000楼面地价应该是一二线城市),各类税费约占总货值的16%-18%约3200-3600元/平,按照3500元/平计算,最后一项是财务成本,根据融资成本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普遍是总货值的2-5%,按照2.5%计算约是450元/平,综上所述,15000+400+200+3500+3500+450=23050元/平。

当然,静态测算不是很精准,只是作为初步筛选项目的需要,如果满足开发商公司的初步利润率要求,就再进行动态测算,动态测算是集合开发商投资、规划、财务、营销、成本购所有部门进行详细的产品规划和财务测算,而且随着市场变化是不断动态调整的。

我是重庆的人,在重庆大多数地方是按照套内面积在销售,拿地的13000元一平方的价格是建筑面积,按照一般33层的高层计算,建筑成本在3000一个平方,园林成本400元一个平方,资金成本1500一个平方,后期的营销费用1%,开发商的红线利润13%,这些都还是开发商不挣钱的情况下的一个成本,最后成本价在20406一个平方,在重庆是按照套内面积销售,套内单价也就在25507一个平方,开发商的利润就按照15%来计算,实际销售套内单价30000左右

怎么跟你说呢这个得看销售情况,财务成本如果开发公司操盘快,6个月开盘,并且销售能回土地出让金,且有富足操作剩余楼盘施工,满足房管局的资金监管,13000的楼面价,财务成本粗略的计算800左右,再算建筑成本,建筑成本也没多少,多层建筑,土建成本也就1300到1500之间,算上水电,门窗,电梯,消防,景观,强电,供水,燃气,不可预见费之类的,包括销售代理,也就3500左右吧,你如果说什么品质好之类的话,算你4000成本,还有如果销售非常火爆,瞬间销售完毕的话,会结余很大一部分资金,这一部分资金相信没有开发公司会提前支付给总包单位,这也是开发公司的重要利润部分,可以继续拿地,也可以借出去收利息,总之成本不会超过18000,这算得很粗,这应该是一个细活,我认为这已经有利润在内,如果盘,在发改委允许的情况下,并且保证销售进度的情况下,我会按22000左右销售,如果上市大公司,快进快出的那种,也可以18000到19000即可销售。

跪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相关数据、表格

目前上海市现行的天然气价格为2.5元/立方米,其中还包含城市天然气管网公司的运营成本和适当利润。目前经营天然气管网业务属于公共事业,利润率并不高。上海的天然气运营公司申能股份有限公司管网业务去年的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但净利润仅2亿元,利润率为4%。上海目前的天然气供应来自西气东输一线的新疆,到上海端口的均价为每立方米1.32元。以目前上海市正在执行的2.5元/立方米的价格,两者间的价差为1.18元。当然价格对比不能“一刀切”。天然气的价格确实是由于气源成本,存在一市多价的现象,但这必须有所区别,不能将1.32元作为基准。比如上海漕泾热电使用的天然气,定价就只有1.83元/立方米。另外上海还有些工业用户的天然气接收价则在3元/立方米。

学习科学发展观参考资料(相关数据)

(一)GDP能耗基本情况

1、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发布

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从主要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看,煤炭上升5.5%,石油石化上升8.7%,钢铁下降1.2%,有色上升0.4%,建材下降4.5%,化工下降5.0%,纺织下降5.5%,电力上升0.8%。

总的来看,当前各地区、各主要行业节能降耗形势仍不容乐观,完成今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为此,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院要求,认真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及十大节能工程,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完善节能保障机制等各项措施,努力实现全年节能降耗目标。

(来源: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

2、单位GDP能耗为何不降反升

尽管国家首次明确提出今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约束性发展指标、节能降耗措施今年以来密集出台,半年内就安排5.4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了98个重点节能项目,可1日公布的最新能耗统计数据让人颇感意外。

上半年,全国能耗增长仍快于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0.8%,煤炭、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电力等行业能耗水平均有所上升。

事实上,合计占全国能源比重80%的原煤产量、发电量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12.8%和12%,增速分别比上半年经济增速高出1.7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总体看,今年实现节能降耗目标难度较大,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

在现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产业结构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能耗的高速增长。这是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根本原因。

上半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比近年平均增幅高出6个百分点。我国工业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70%,而上半年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长13.2%,超出经济增速2.3个百分点。进入二季度,工业生产更是逐月提速,6月份增速高达19.5%,几乎是经济增速的一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能耗较低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上半年仅分别增长5.1%和9.4%。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山东。近年来,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一直保持较高增长,从去年一季度开始,山东规模以上工业总量跃居全国第一。与此相伴的是,这个能源大省一举变成能源净输入省。山东省有关部门分析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能耗的急剧增加”。

“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说。

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电力供需矛盾有所缓解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又开始盲目追求GDP增长,高能耗行业和企业再度抬头,成为推动能耗上升的主力军。

分析一下国家统计局等此前发布的我国第一份能耗公报,不难看出,从东部到西部,单位GDP能耗整体上呈现出逐步递增并拉大差距的趋势。专家分析,这与西部省份发展较多依赖能源、原材料消耗较大的重工业不无关系。

宏观统计结果是这样的:上半年,高耗能的重工业增长18.5%,比经济增速高出7.6个百分点;在能耗较高的制造业中,近三分之二的行业投资增速超过40%;煤炭开及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石油与天然气开业、非金属矿选等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成为上半年投资高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钢铁行业的GDP权重仅为3.14%,可在全国能耗总量中的份额却高达15%。这个能耗大户上半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钢材产量增长25.78%。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警告说,这种增长过快的状况应当引起注意,控制产能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除上述两个结构性原因外,节能降耗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的技术性、制度性等问题也是分析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时值得注意的因素。朱宏任认为,我国能源技术落后,能源效率明显偏低,能源开发利用的重大核心装备仍不能自主设计制造,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

我国目前火电平均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0%以上。如果每度电的供电煤耗下降10克标准煤,全国一年可少消耗2000万吨标准煤。国电集团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建民说,国产同类型发电机组的煤耗比发达国家高出不少,单纯从技术角度分析,国产发电机组节能降耗还有较大潜力。

据钢铁行业的专家介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总体上看我国钢铁工业能耗水平存在20%左右的差距。其中,大中型钢铁企业能耗总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左右,中小型钢铁企业能耗水平差距大约在50%左右。

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严峻形势已引起各方高度关注。近日,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并提出着力抓好的六项节能工作;发改委与30个省级人民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能耗标准将成为核准项目的强制性门槛,中央财政将理顺能源产品价格,抑制能源低成本消费,建设部门将在北京评选“十大不节能建筑”,只要真正把这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落到实处,全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目标就不会太遥远。(来源:新华网)

3、广东上半年能耗再降 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

广东省统计局负责人透露,去年能耗创全国最低水平的广东今年上半年再传捷报——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3项指标继续下降,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7%、2.2%和2.7%,预计今年全年单位GDP能耗可下降3%。

广东单位能耗呈下降趋势,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近年来,广东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今年上半年,广东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业表现十分出色,同比增长31.7%,提高了13.7个百分点,而冶金、建材、陶瓷、印染、造纸、火电等高耗能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降低。

今年以来,广东在全社会强化节能管理,大力抓好钢铁、电力、石化、化工和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对超过行业耗能限额标准的企业强制取节能降耗措施,并根据产业政策,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生产能力,关停并转一批小化肥、小冶炼及小水泥。

广东实施一批节能重点工程,推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能源利用监测能力建设等重大节能工程建设。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汕头等6个城市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试点工作。

广东省决定,从今年起建立和实施单位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通过定期公布各市能耗水平,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体系,推动全省节能降耗工作再上新台阶。全省第一份能耗公报已于7月公布。同时,广东正加紧编制《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节能、节水、节地、环保产业等专项规划,开展《广东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前期调研,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来源:《人民日报》 2006年8月8日第1版)

(二)能源供给、能耗消费与节能状况

1、我国能源的状况

中国自然总量排世界第七位,能源总量约4万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24.9亿吨,但精查可储量只有893亿吨,石油的量为930亿吨,天然气的量为38万亿立方米,现己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只占量的约20%和约6%,仅够开几十年;煤层气量为35万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排世界第三位,但尚未成规模开发利用。因此,我国常规能源并不丰富,应建立正确的“意识”,并具有相应的“忧患意识”。

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相对匮乏。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1998年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4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量为13.6亿吨标准煤(不包括农村非商品生活能源消费二亿吨标准煤),约为世界能源消费量的10%;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1.165吨标准煤,居世界第89位,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2.4吨标准煤的一半,是发达国家的1/5~1/10(欧洲及独联体人均能源消费量为5吨标准煤,北美人均能源消费量超过10吨标准煤)。目前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仅0.222KW,人均发电量为927kwh,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发达国家的1/6~1/1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年人均能源消费量将逐年增加,专家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2.38吨标准煤左右,相当于目前世界平均值,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人均常规能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基本上是平衡的,但从1993年开始成为能源净进口国。据预测,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缺口将越来越大,在用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加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依靠市场力量优化配置的条件下,2010年约缺能8%,到2040年将短缺24%左右,其中石油缺额可能多达4.4亿吨标准煤。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与消费量之比)由1995年的6.6%上升为2000年的20%。预计2010年将上升为23%。天然气进口依存度2000年为6%,2010年为20%。能源安全性的问题也将提到议事日程。

2、能源消费量的分析

199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28.9亿吨标准煤,其中美国消费32.3亿吨标准煤,占世界能源消费的25.1%,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不含香港、台湾、澳门地区)能源消费量为13.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0.9%,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1981年至1998年节能取得了巨大成绩,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50%,节能率达4.5%(是全世界最高的,约为OECD国家的2.5倍),按产值能耗计算十八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共8.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粉尘1200万吨,减排灰渣2.1亿吨,减排二氧化硫12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亿吨(以碳基计算)。因此,节能也是环保和减排温室气体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4.62%。

从近年情况来看,今后的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将有所下降,如果按4%来推算,年能源消费量情况如下:

年份

1998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40年

单位:亿吨标准煤

13.6

14.7

17.9

21.8

26.5

70.6

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量接近翻了一番,是现在全世界能源消费量的五分之一;照此发展到204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将超过70亿吨标准煤,超过现在全世界能源消费量的一半!这样大的能源消费量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实现的。

如果按进一步加大节能力度、降低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2.8%(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的方案计算:

年份

1998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40年

单位:亿吨标准煤

13.6

14.4

16.5

18.9

21.7

43.4

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将达到21.7亿吨,是现在能源消费量的1.6倍;即使按此低增长速度发展,到204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总消费量比2015年又翻了一番,将达到43.4亿吨标准煤,是现在能源消费量的3.2倍,人均能源消费量2.71吨标准煤,超过了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和专家的预测。中国工程院的专家预测,到204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应在30亿吨标准煤左右。因此,我国今后的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必须大幅度降低!而且应越来越低,到2040降到零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只能走高效利用能源的节能型之路。

3、我国节能潜力的分析

我国节能潜力巨大。

一是产品能耗高。中国主要用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加权平均高40%左右。例如,我国火电厂供电煤耗为每千瓦时404克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高出27.4%;我国吨钢可比能耗平均为966公斤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是656公斤 标准煤,高出47.3%;我国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为170公斤标准煤,而国际先进水平为107.5公斤标准煤,高出58.1%。我国国内企业主要耗能产品的单耗,落后的与先进的相差1~4倍。经对15个行业节能潜力的分析,近期技术措施节能 潜力约为1亿吨标准煤。

二是产值能耗高。中国的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产值能耗高即单位能耗创产值低,我国每公斤标准煤能源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为0.36美元,日本为5.58美元;法国为3.24美元;韩国为1.56美元;印度为0.72美元;世界平均值为1.86美元,日本是中国的15.5倍,法国是中国的9倍;世界平均值是中国的5.2倍;韩国是中国的4.3倍;连印度也是中国的2倍(注:这里有汇率、能源结构、气候条件等不可比因素)。经测算,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降低高能耗行业的比重、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以及居民生活用能优质化等措施,近期国民经济产值能耗节能潜力达3亿吨标准煤左右。因此我国“十五”期间总的节能潜力约为4亿吨标准煤。

另外,为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节能,其产品能耗和产值能耗仍在下降,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并未全面减小;随着我国能源消费量 的增加,节能潜力还将逐年增加。据专家测算,2015年我国节能潜力约为9亿吨标准煤。(来源:中国环保网)

(三)我国水状况

我国是一个水紧缺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占有量低,按照2004年人口计算,我国人均水占有量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此外,我国水空间分布不均,与土地、矿产分布以及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北方地区(长江流域以北)面积占全国63.5%,人口约占全国的46%、耕地占60%、GDP占44%,而水仅占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3个流域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占32%,水量仅占全国的7%,人均水量仅为457立方米,是我国水最紧缺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需水量,尤其是工业和生活用水量,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而逐年增加。我国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工业用水从1980年的457亿立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1229亿立方米,增加了1.7倍。城镇生活用水从1980年的68亿立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361亿立方米,增加了4倍多。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缺水比较严重的有110座。2004年下半年,广东、广西、海南出现大面积干旱,许多城市用水紧张,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与此同时,为了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要求,一部分城市和地区不惜牺牲生态和环境用水,大量挤占生态和环境用水,引起地面下沉、水质变硬、海水倒灌等严重生态问题。一些生态严重恶化的地区,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 我国淮河流域、西北部分内陆河流、辽河和黄河流域水开发利用率均超过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经超过100%,远远超过流域允许的水开发利用极限。

我国一方面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另一方面水利用效率低,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农业用水效率方面,全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如以色列)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3.0公斤。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而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以色列的灌溉面积全部用微灌和喷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7~0.8之间。 我国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用水工艺比较落后,用水效率较低。我国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99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先进国家的8倍。我国200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96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60%~65%。国外发达国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一般在5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在80%~85%以上。如美国200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不到15立方米,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约为94.5%,日本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也仅为1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总体来看,我国现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相当于先进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节约用水还存在较大潜力。生活用水方面,公众节水意识有待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普遍偏低。此外,我国海水利用和再生水利用水平较低。

(来源:汪恕诚在中宣部等六部委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的报告――《谈中国走节水型社会之路》,2006年5月16日)

(四)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2005年,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煤电油运绷得很紧的情况下,全国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0.7%和7.1%。工矿商贸和道路、水上、铁路交通等事故都有较大幅度下降。煤矿事故起数减少9.2%, 死亡人数减少1.5%, 百万吨煤死亡率下降到2.81, 减少0.27。全国31个统计单位(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有29个单位事故死亡人数低于控制指标。今年1-5月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别下降11.4%和12.1%。但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煤矿等重特大事故多发。从2004年10月中旬到2005年12月上旬,相继发生了6起涉难百人以上的煤矿事故。2005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134起,比上年增加了3起,死亡人数增加17%,其中煤矿58起,增加15起,死亡人数增加66.6%。今年1-5月份发生30人以上事故2起,多起一次死亡接近30人的事故,有的事故只是由于侥幸而没有造成更为惨重的伤亡。

二是事故总量仍然过大。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98738人,占77.7%;铁路路外事故7380人,占5.8%;煤矿事故5938人,占4.7%;建筑施工事故2607人,占2.0%。

三是我国工矿企业事故伤亡的风险仍然很高。目前工矿企业10万人死亡率为10左右,其中煤炭行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高达109.1,非煤矿业为80.2,化学工业和建筑业分别为10.26和9.95。

(来源:李毅中在中宣部等六部委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的报告――《谈谈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2006年6月29日)

(五)人口、就业与城乡差距情况

1、我国人口状况

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

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65岁以上的老人为96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6%。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老龄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地区不平衡,社会负担重,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比已经达到了14%,西部贫困地区还不到9%。(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2、中国当前的就业情况

中国目前和未来存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城镇失业严重和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的经济和社会难题。从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看,据经济普查,2004年乡镇企业缩水后的中国劳动力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为59:21:20,此就业结构为日本1915年时的水平、韩国1965年左右水平、地区1955年水平。按照2004年人均GDP水平和GDP的三次产业结构衡量,就业结构与生产结构的偏差:农业劳动力高15%-20%,工业低6%-9%,服务业低8%-12%。不包括在城镇务工的1.1亿农民工,农业产业中还剩余1.5亿劳动力。从城镇就业形势看,如果按照1990年的城镇人口从业水平推算,2005年城镇人口实际失业率已经达到17.74%。由于人口动态规模巨大,今后5年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镇新增劳动力、企业改革和产业调整劳动力、消化往年失业等四大就业压力,需要每年平均提供240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不进行大的政策调整,每年劳动力就业缺口将达900-1100万,2010年将在城镇积累1亿左右的失业劳动力。(来源:周天勇《打破中国的就业幻觉》,《中国改革》)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下半年中国农民现金收入增速可能继续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发改委表示,中国将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扶持。

据悉,今年上半年中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元,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11.9%,但增速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已经引起官方关注。

根据这份发布在发改委网站上的报告,下半年粮食价格走低、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可能继续上涨,这些都是对农民增收不利的因素。

发改委援引有关部门的预测,仅粮价下降和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就将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减少30到50元。

发改委表示,下半年中国将积极研究建立农民种粮收益综合补贴制度,加大对粮食和生产资料价格的调节力度。

此外,发改委还将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引导和扶持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在社会保障方面,发改委表示,着手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切实解决包括外出农民工在内的全体农民的保障问题。(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