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工程师考试的书籍是哪两本?

天然气动态建模过程描述错误的是哪一项指标不包括_天然气动态建模过程描述错误的是哪一项指标

主要看你用到哪方面的,搞产品设计那就学SW,搞新产品造型那学PROE,搞模具设计学UG。

SW中低端软件,最容易学;PROE高端软件,比较好学,产品设计上用的多;UG高端软件,功能最强,但最难学。

一、工程软件专业名词解释

CAD(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简称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

CAM(ComputerAidedManufacture)——计算机辅助制造。

CAPP(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简称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PDM(ProctDataManagement)——以产品为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过程集成起来进行管理的技术。

PLM(ProctLifecycle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CIMS(ComputerIntegratedSystem,简称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一代制造系统。它以计算机来辅助制造系统的集成,以充分的、及时的信息交流或信息共享将企业的设计、工艺、生产车间以及供销和管理部门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它们相互协调地运作,以确保企业的整体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注:以上只是一部分专业名词,由于现在的专业名词太多,所以这里只能选取比较常用的介绍一些了。

二、全球四大CAD(造型)软件介绍

EDS的I-DEAS软件

原SDRC公司产品。美国SDRC公司,1967成立,致力于CAD/CAE/CAM软件研究和开发。I-DEAS软件以CAD/CAE/CAM一体化著称,分析方面较好,加工方面较弱。因此在1996年,SDRC公司收购了世界一流的加工软件CAMAX,并集成到I-DEAS界面中,使加工方面得以加强。I-DEAS提供多种著名软件的接口,其中有用于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MARC/MentatII软件接口;专用于三维设计造型的AliasDesigner软件接口等。I-DEAS软件现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产品及工业制造业的复杂机械产品设计、分析、测试、加工方面。

I-DEAS软件的曲面造型完全基于NURBS几何定义的,它提供了一组丰富的曲线曲面生成工具用以放样、扫掠、缝合曲面,能对曲面形状进行灵活控制。在建立在三维实体模型时,采用了草图设计的概念,软件的人机界面能尽可能地模拟设计人员所用习惯采用的概念化思维过程,比较易学易用。I-DEAS软件将所有模块有机地集成一体,辅以组数据管理器(TDM)等功能,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并行设计工程的环境,设计人员之间可便利地进行数据交换,实现资源共享。

I-DEAS提供一套基于因特网的系统产品开发解决方案,包含全部的数字化生产开发流程。I-DEAS是可升级的、集成的、协同电子机械设计自动化(e-MDA)解决方案。I-DEAS使用数字化主模型技术,这种卓越的能力将帮助客户在设计早期阶段就能从“可制造性”的角度更加全面地理解产品。纵向及横向的产品信息都包含在数字化主模型中,这样,在产品开发流程中的每一个部门都将更容易地进行有关全部产品信息的交流,这些部门包括:制造与生产,市场,管理及供应商等。

数字化主模型帮助客户开发及评估多种设计概念,使得客户的最终产品更贴近用户的期望。质量成为设计过程自身的一部分,它嵌入在整个过程中而不是简单的附加。客户可以在制造昂贵的物理样机之前便早早的获悉有关产品形状,性能和成本的进一步信息。

EDS公司的I-DEAS软件是唯一的一个支持数字化主模型的解决方案。它在航空航天,汽车运输,电子及消费品和工业设备等方面拥有众多的成功用户,如:英国宇航系统与设备公司、福特、丰田、尼桑、雷诺、施乐、西门子等。数字化主模型技术是吸引如此之多的世界著名制造厂商选择I-DEAS的关键因素,选择I-DEAS,客户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为了实现强强联手的发展战略,2001年EDS并购了SDRC,至此EDS将UGS和SDRC全部收入旗下,并成立了第五事业部EDSPLMSolution,今年11月正式更名为UGSPLMSolution,预计2004年SDRC的I-DEAS和EDS的UG推出第一个合并版本。集两大软件的长处,最终用户受益不少。

EDS的UG软件

UG软件起源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UG于1991年并入美国EDS公司,今年推出了UGNX2.0最新版本软件。它集成了美国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的经验,成为机械集成化CAD/CAE/CAM主流软件之一。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通用机械、模具、家电等领域。采用基于约束的特征建模和传统的几何建模为一体的复合建模技术。在曲面造型、数控加工方面是强项,但在分析方面较为薄弱。但UG提供了分析软件NASTRAN、ANSYS、PATRAN接口;机构动力学软件IDAMS接口;注塑模分析软件MOLDFLOW接口等。Unigraphics提供给公司一个从设计、分析到制造的完全的数字的产品模型。

Unigraphics采用基于过程的设计向导、嵌入知识的模型、自由选择的造型方法、开放的体系结构以及协作式的工程工具,这些都只是Unigraphics帮助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所采用的众多独特技术中的一小部分。

1、知识驱动自动化

所谓知识驱动自动化(KDA)就是获取过程知识并用以推动产品开发流程的自动化。捕捉并反复利用知识是Unigraphics最重要的特征。它反映了我们对客户不变的承诺,并始终保护客户在研究、设计、生产和人员上的投资。在自动化环境中运用知识的方式使Unigraphics有别于其它任何产品。KDA是一个革命性的工具,它不仅使知识捕捉成为可能,并使这一过程更为有效、实用和有力。

通过将工程过程中可重复的片断自动化,同时帮助那些缺乏经验的工程师解决复杂的问题,KDA缩短了产品运行的周期。

2、系统化造型

使用参数化造型,客户只要简单地修改模型的尺寸标注,就能看到该零件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尺寸,而使用系统化造型,客户就能够通过改变产品中任何工件,进行各种变形,来查看完整的产品及其生产过程。

制造企业除了设计零件之外,还要进行装配、子装配以及构件的设计。Unigraphics技术将参数化造型技术提升到更为高级的系统和产品设计的层面上。系统级的设计参数将由产品向下驱动其子系统、装配以及最终的构件。对于产品定义模板的修改将通过自动化的途径,控制折射到所有相关的系统和构件之上。

3、集成化协作

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通常是集体协作的结晶。Unigraphics涵盖了支持您将扩展产品开发团队、客户以及供应链纳入产品开发流程的所有技术。

4、开放式设计

Unigraphics对其它CAD系统是开放的,甚至还为其它计算机辅助工具提供了基础技术,这样客户就可以同整个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其它系统轻松地交换数据。Unigraphics拓宽了您获取设计信息的途径,它允许您将几何规则和约束直接应用于所有模型,不论它们来自何处。此外,Unigraphics还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它根据客户特定的工作环境和手头上特定的工作,来组合不同的建模方法。

5、实践验证的应用工具

从概念设计到产品内加工,Unigraphics产品丰富的功能与继承的深度都是无可比拟的。先进的CAD/CAM/CAE软件集成了客户的最佳实践经验和过程,Unigraphics为产品开发周期的每一个领域都提供了一流的解决方案。如今,数以千记的客户--从生产航空航天产品到生产日用消费品的全球领导工,都正受益于这一解决方案所带来的价值,它们使用这个软件进行新颖而高质量的产品开发,并能够快速超越竞争对手,率先将产品投放市场。

PTC的Pro/ENGINEER软件

1985年,PTC公司成立于美国波士顿,开始参数化建模软件的研究。1988年,V1.0的Pro/ENGINEER诞生了。经过10余年的发展,Pro/ENGINEER已经成为三维建模软件的领头羊。

PTC的系列软件包括了在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多项功能,还包括对大型装配体的管理、功能仿真、制造、产品数据管理等等。Pro/ENGINEER还提供了目前所能达到的最全面、集成最紧密的产品开发环境。下面就Pro/ENGINEER的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主要特性

1、全相关性

Pro/ENGINEER的所有模块都是全相关的。这就意味着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某一处进行的修改,能够扩展到整个设计中,同时自动更新所有的工程文档,包括装配体、设计图纸,以及制造数据。全相关性鼓励在开发周期的任一点进行修改,却没有任何损失,并使并行工程成为可能,所以能够使开发后期的一些功能提前发挥其作用。

2、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造型

Pro/ENGINEER使用用户熟悉的特征作为产品几何模型的构造要素。这些特征是一些普通的机械对象,并且可以按预先设置很容易的进行修改。例如:设计特征有弧、圆角、倒角等等,它们对工程人员来说是很熟悉的,因而易于使用。装配、加工、制造以及其它学科都使用这些领域独特的特征。通过给这些特征设置参数(不但包括几何尺寸,还包括非几何属性),然后修改参数很容易的进行多次设计叠代,实现产品开发。

3、数据管理

加速投放市场,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更多的产品。为了实现这种效率,必须允许多个学科的工程师同时对同一产品进行开发。数据管理模块的开发研制,正是专门用于管理并行工程中同时进行的各项工作,由于使用了Pro/ENGINEER独特的全相关性功能,因而使之成为可能。

4、装配管理

Pro/ENGINEER的基本结构能够使您利用一些直观的命令,例如“啮合”、“插入”、“对齐”等很容易地把零件装配起来,同时保持设计意图。高级的功能支持大型复杂装配体的构造和管理,这些装配体中零件的数量不受限制。

5、易于使用

菜单以直观的方式联级出现,提供了逻辑选项和预先选取的最普通选项,同时还提供了简短的菜单描述和完整的在线帮助,这种形式使得容易学习和使用。

6、常用模块

Pro/DESIGNIER是工业设计模块的一个概念设计工具,能够使产品开发人员快速、容易的创建、评价和修改产品的多种设计概念。可以生成高精度的曲面几何模型,并能够直接传送到机械设计和/或原型制造中。Pro/NETWORKANIMTOR通过把动画中的帧页分散给网络中的多个处理器来进行渲染,大大的加快了动画的产生过程。

从软件的三维造型特点来看,I-DEAS和UG两种软件属于复合建模,适于复杂的曲面设计;Pro/Engineer软件采用全参数化造型技术,比较适于零件相对简单,部件结构比较复杂的产品设计。

Dassau1t的CATIA软件

CATIA是由法国著名飞机制造公司Dassau1t开发并由IBM公司负责销售的CAD/CAM/CAE/PDM应用系统。CATIA起源于航空工业,其最大的标志客户即美国波音公司,波音公司通过CATIA建立起了一整套无纸飞机生产系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围绕数字化产品和电子商务集成概念进行系统结构设计的CATIAV5版本,可为数字化企业建立一个针对产品整个开发过程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对产品开发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仿真,并能够实现工程人员和非工程人员之间的电子通信。产品整个开发过程包括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程分析、成品定义和制造乃至成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使用和维护。

作为世界领先的CAD/CAM软件,CATIA可以帮助用户完成大到飞机小到螺丝刀的设计及制造,它提供了完备的设计能力:从2D到3D到技术指标化建模,同时,作为一个完全集成化的软件系统,CATIA将机械设计、工程分析及仿真和加工等功能有机地结合,为用户提供严密的无纸工作环境从而达到缩短设计生产时间、提高加工质量及降低费用的效果。

Parasolid核心介绍

Parasolid是一个业界领先的实体建模核心产品,美国EDS公司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的技术和创新是当今大多数机械CAD/CAM/CAE的动力源泉。Parasolid杰出的建模核心是一系列完全集成的专用技术,该技术可针对任何工业领域最复杂的零部件和装配,提供足以信赖的建模能力。Parasolid提供了一个可供互相操作的数据管道,使用已经成为事实标准的XT文件格式,允许基于Parasolid的系统共享和几何数据交换,而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数据传换。Parasolid是230多个应用软件的原动力,上面提到的UG和I-DEAS以及solidedge、solidworks、solid2000等国内外知名软件都使用Parasolid内核。

三、其它知名CAD软件介绍

SolidWorks

美国SolidWorks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开发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宗旨是使每位设计工程师都能在自己的微机上使用功能强大的世界最新CAD/CAE/CAM/PDM系统。公司主导产品是世界领先水平的SolidWorks软件。

90年代初,国际电脑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机性能大幅提高,而价格却一路下滑,微机卓越的性能足以运行三维CAD软件。为了开发世界空白的基于电脑平台的三维CAD系统,1993年PTC公司的技术副总裁与CV公司的副总裁成立SolidWorks公司,并于1995年成功推出了SolidWorks软件,引起世界相关领域的一片赞叹。在SolidWorks软件的促动下,1998年开始,国内、外也陆续推出了相关软件;原来运行在UNIX操作系统的工作站CAD软件,也从1999年开始,将其程序移植到Windows操作系统中。

SolidWorks软件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indows开发的三维CAD系统,该系统在1995-1999年获得全球微机平台CAD系统评比第一名,从1995年至今,已经累计获得十七项国际大奖:

第一个基于Windows平台的三维机械CAD软件

第一个创造了特征管理员的设计思想

第一个在Windows平台下实现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

第一个实现动态装配干涉检查的CAD软件

第一个实现智能化装配的CAD公司

第一个开发特征自动识别的软件公司

第一个开发基于Internet的电子图板发布工具(eDrawing)的CAD公司

由于SolidWorks出色的技术和市场表现,使其不仅成为CAD行业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也成为华尔街青睐的对象。终于在1997年由法国达索公司以三亿一千万的高额市值将SolidWorks全资并购。公司原来的风险投资商和股东,以原来一千三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获得了高额的回报,创造了CAD行业的世界纪录。并购后的SolidWorks以原来的品牌和管理技术队伍继续独立运作,成为CAD行业一家高素质的专业化公司。

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和技术创新是SolidWorks的三大特点,使得SolidWorks成为领先的、主流的三维CAD解决方案。SolidWorks能够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错误以及提高产品质量。SolidWorks不仅提供如此强大的功能,同时对每个工程师和设计者来说,操作简单方便、易学易用。

如果你熟悉微软的Windows系统,那你基本上就可以用SolidWorks来搞设计了。SolidWorks独有的拖拽功能使你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型装配设计。SolidWorks资源管理器是同Windows资源管理器一样的CAD文件管理器,用它可以方便地管理CAD文件。使用SolidWorks,你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能够更快地将高质量的产品投放市场。

在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三维CAD解决方案中,设计过程最简便、最方便的莫过于SolidWorks了。就象美国著名咨询公司Daratech所评论的那样:“在基于Windows平台的三维CAD软件中,SolidWorks是最著名的品牌,是市场快速增长的领导者。”

在无与伦比的设计功能和易学易用的操作(包括Windows风格的拖/放、点/击、剪切/粘帖),使用SolidWorks,整个产品设计是可百分之百可编辑的,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和工程图之间的是全相关的。

“全动感的”用户界面

只有SolidWorks才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动态界面和鼠标拖动控制。“全动感的”用户界面减少了设计步骤,减少了多余的对话框,从而避免了了界面的凌乱。

崭新的属性管理员用来高效地管理整个设计过程和步骤的。属性管理员包含所有的设计数据和参数,而且操作方便、界面直观。

用SolidWorks资源管理器可以方便地管理CAD文件。SolidWorks资源管理器是唯一一个同Windows资源器类似的CAD文件管理器。

特征模版为标准件和标准特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用户可以直接从特征模版上调用标准的零件和特征,并与同事共享。

SolidWorks提供的AutoCAD模拟器,使得AutoCAD用户可以保持原有的作图习惯,顺利地从二维设计转向三维实体设计。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是SolidWorks软件体系结构中非常独特的一部分,它涉及到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和工程图。配置管理使得你能够在一个CAD文档中,通过对不同参数的变换和组合,派生出不同的零件或装配体。

协同工作

SolidWorks提供了技术先进的工具,使得你通过互联网进行协同工作。

通过eDrawings方便地共享CAD文件。eDrawings是一种极度压缩的、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自行解压和浏览的特殊文件。

通过三维托管网站展示生动的实体模型。三维托管网站是SolidWorks提供的一种服务,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快速地查看产品结构。

SolidWorks支持Web目录,使得你将设计数据存放在互联网的文件夹中,就象存本地硬盘一样方便。

用3DMeeting通过互联网实时地协同工作。3DMeeting是基于微软NetMeeting的技术而开发的专门为SolidWorks设计人员提供的协同工作环境。

3D是一个崭新的在线资源库,集成在solidworks内。用户可以通过此插件在互联网找到世界著名的零部件供货商,并下载库中的几百万个零部件。用户只需查询供应商的产品在线目录,直接下载三维实体模型,而不需要二次建模。3D同时还为全球的机械工程师提供实时更新的模型零件库,便于设计时的共享。现在参加3D的主要供应商有Bimba、BostonGear、BTM、DE-STA-COInstries、Enerpac、Festo、JergensInc.、Kaydon、NookInstriesInc.、Robohand、SMCCorporationofAmerica、WarnerElectric和WDS等。

装配设计

在SolidWorks中,当生成新零件时,你可以直接参考其他零件并保持这种参考关系。在装配的环境里,可以方便地设计和修改零部件。对于超过一万个零部件的大型装配体,SolidWorks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SolidWorks可以动态地查看装配体的所有运动,并且可以对运动的零部件进行动态的干涉检查和间隙检测。

用智能零件技术自动完成重复设计。智能零件技术是一种崭新的技术,用来完成诸如将一个标准的螺栓装入螺孔中,而同时按照正确的顺序完成垫片和螺母的装配。

镜像部件是SolidWorks技术的巨大突破。镜像部件能产生基于已有零部件(包括具有派生关系或与其他零件具有关联关系的零件)的新的零部件。

SolidWorks用捕捉配合的智能化装配技术来加快装配体的总体装配。智能化装配技术能够自动地捕捉并定义装配关系。

工程图

SolidWorks提供了生成完整的、车间认可的详细工程图的工具。工程图是全相关的,当你修改图纸时,三维模型、各个视图、装配体都会自动更新。

从三维模型中自动产生工程图,包括视图、尺寸和标注。

增强了的详图操作和剖视图,包括生成剖中剖视图、部件的图层支持、熟悉的二维草图功能、以及详图中的属性管理员。

使用RapidDraft技术,可以将工程图与三维零件和装配体脱离,进行单独操作,以加快工程图的操作,但保持与三维零件和装配体的全相关。

用交替位置显示视图能够方便地显示零部件的不同的位置,以便了解运动的顺序。交替位置显示视图是专门为具有运动关系的装配体而设计的独特的工程图功能。

零件建模

SolidWorks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基于特征的实体建模功能。通过拉伸、旋转、薄壁特征、高级抽壳、特征阵列以及打孔等操作来实现产品的设计。

通过对特征和草图的动态修改,用拖拽的方式实现实时的设计修改。

三维草图功能为扫描、放样生成三维草图路径,或为管道、电缆、线和管线生成路径。

曲面建模

利用共享的布局草图和多样的多体结构,SolidWorks为用户设计过程中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SolidWorks目前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机械设计软件,能够在特征层面上对多体结构进行控制的。这使得用户能够在制造之前对设计的潜在问题进行评估,在更高的层面上对设计进行控制。

通过SolidWorks带控制线的扫描、放样、填充以及拖动可控制的相切操作产生复杂的曲面。可以直观地对曲面进行修剪、延伸、倒角和缝合等曲面的操作。

钣金设计

SolidWorks提供了顶尖的、全相关的钣金设计能力。可以直接使用各种类型的法兰、薄片等特征,正交切除、角处理以及边线切口等钣金操作变得非常容易。

有限元分析

SolidWorks是世界上第一家将结构分析的功能嵌在CAD环境中的软件公司。模块使得使用SolidWorks软件的设计和工程队伍可以直接对设计的零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对产品的性能进行评估,而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制造昂贵的样机。

动态仿真

SolidWorks是世界上第一家能够直接模拟接触式的机械机构运动干涉的运动情况的CAD软件公司,减少了建造样机所需的时间和费用。驱动机械运动的模型有:电机、弹簧、重力等,同时还增加了记录和播放的功能。

用户化

SolidWorks的API为用户提供了自由的、开放的、功能完整的开发工具。开发工具包括MicrosoftVisualBasicfor(VBA)、VisualC,以及其他支持OLE的开发程序。

帮助文件

SolidWork配有一套强大的、基于HTML的帮助文件系统。包括超级文本链接、动画示教、在线教程、以及设计向导和术语。

数据转换

SolidWorks能够帮助设计工程师将以前的二维数据(例如AutoCAD数据)方便地转换为三维模型,并对不同的数据格式的文件进行管理。用户只需将二维图形或草图形状

网络工程师考试的书籍是哪两本?

简述为什么要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内容和主要步骤

数据库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对原系统的了解,手机支持新系统的基础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1.系统概况,系统的目标、范围、背景、历史和现状;2.系统的原理和技术,对原系统的改善;3.系统总体结构域子系统结构说明;4.系统功能说明;5.数据处理概要、工程体制和设计阶段划分;6.系统方案及技术、经济、功能和操作上的可行性。

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

软件需求分析所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它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它有效性需求。进行需求分析时,应注意一切信息与需求都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尽量避免分析员的主观想象,并尽量将分析进度提交给用户。在不进行直接指导的前提下,让用户进行检查与评价。从而达到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分析员通过需求分析,逐步细化对软件的要求,描述软件要处理的数据域,并给软件开发提供一种可转化为数据设计、结构设计和过程设计的数据和功能表示。在软件完成后,制定的软件规格说明还要为评价软件质量提供依据。

需求分析的详细分析

从广义上理解: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说明、变更、验证、管理的一系列需求工程。狭义上理解需求分析指需求的分析、定义过程。 需求分析就是分析软件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开发出的软件却没人要,那所有的投入都是徒劳。如果费了很大的精力,开发一个软件,最后却不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要重新开发过,这种返工是让人痛心疾首的(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比如:用户需要一个for linux的软件,而你在软件开发前期忽略了软件的运行环境,忘了向用户询问这个问题,而想当然的认为是开发for windows的软件。当你千辛万苦地开发完成向用户提交时才发现出了问题,那时候你是欲哭无泪了,恨不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需求分析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他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他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一定要对需求分析具有足够的重视。在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他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程序设计。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制订规格说明、评审。问题识别:就是从系统角度来理解软件,确定对所开发系统的综合要求,并提出这些需求的实现条件,以及需求应该达到的标准。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做什么)、性能需求(要达到什么指标)、环境需求(如机型、操作系统等)、可靠性需求(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安全保密需求、用户界面需求、资源使用需求(软件运行是所需的内存、CPU等)、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预先估计以后系统可能达到的目标。分析与综合: 逐步细化所有的软件功能,找出系统各元素间的联系,接口特性和设计上的限制,分析他们是否满足需求,剔除不合理部分,增加需要部分。最后综合成系统的解决方案,给出要开发的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做什么的模型)。制订规格说明书: 即编制文档,描述需求的文档称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请注意,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是需求规格说明书,向下一阶段提交。评审: 对功能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清晰性,以及其它需求给予评价。评审通过才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否则重新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强调原型化方法,其它的方法如:结构化方法、动态分析法等,从来没用过这些方法在此不讨论。原型化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原型就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实现了目标系统的某些或全部功能。原型化方法就是尽可能快地建造一个粗糙的系统,这系统实现了目标系统的某些或全部功能。但是这个系统可能在可靠性、界面的友好性或其他方面上存在缺陷。建造这样一个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考察某一方面的可行性,如算法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或考察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等。如:为了考察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可以用某些软件工具快速的建造一个原型系统,这个系统只是一个界面,然后听取用户的意见,改进这个原型。以后的目标系统就在原型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原型主要有三种类型:探索型、实验型、进化型。探索型:目的是要弄清楚对目标系统的要求,确定所希望的特性,并探讨多种方案的可行性。实验型:用于大规模开发和实现前,考核方案是否合适,规格说明是否可靠。进化型:目的不在于改进规格说明,而是将系统建造得易于变化,在改进原型的过程中,逐步将原型进化成最终系统。在使用原型化方法时有两种不同的策略:废弃策略、追加策略。废弃策略:先建造一个功能简单而且质量要求不高的模型系统,针对这个系统反复进行修改,形成比较好的思想,据此设计出较完整、准确、一致、可靠的最终系统。系统构造完成后,原来的模型系统就被废弃不用。探索型和实验型属于这种策略。追加策略: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而且质量要求不高......

需求分析应包括哪些内容

需求分析是指理解用户需求,就软件功能与客户达成一致,估计软件风险和评估项目代价,最终形成开发计划的一个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确是处在主导地位,需求分析工程师和项目经理要负责整理用户需求,为之后的软件设计打下基础。需求分析阶段包括:

1.业务需求——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通常在项目定义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

2·用户需求——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在使用实例或方案脚本中予以说明。

3·功能需求——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用户利用系统能够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了业务需求。

4·非功能性的需求——描述了系统展现给用户的行为和执行的操作等,它包括产品必须遵从的标准、规范和约束,操作界面的具体细节和构造上的限制。

5·需求分析报告——报告所说明的功能需求充分描述了软件系统所应具有的外部行为。“需求分析报告”在开发、测试、质量保证、项目管理以及相关项目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软件测试需求分析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交付用户使用或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横跨两个阶段:通常在编写出每一个模块之后就需要对它做必要的测试(称为单元测试)。编码和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同一个阶段。在结束这个阶段后对软件系统还要进行各种综合测试,如集成测试、系统测试、性能测试和配置测试等,这是软件生命周期的另一个独立阶段,即测试阶段。软件测试的目的:1、测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避免错误的发生,确保应用程序能够正常高效的运行;2、好的测试用例在于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4、好的测试工程师应该做到不仅发现问题,还能够帮助开发人员分析问题;软件测试的原则:1、应把“尽早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者的座右铭,实践证明单元测试能够尽早发现问题,减少后期测试的错误量。可以采用Junit和Jtest来辅助进行单元测试。2、测试用例应由测试输入数据、测试执行步骤和与之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三部分组成。3、应当避免由程序员检查自己的程序。(指后期系统测试阶段,不包括单元测试)4、测试用例的设计要确保能覆盖所有可能路径。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当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不合理的输入条件是指异常的,临界的,可能引起问题的输入条件。5、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经验表明,测试后程序残存的错误数目与该程序中已发现的错误数目或检错率成正比。应该对错误群集的程序段进行重点测试。6、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测试计划应包括:所测软件的功能,输入和输出,测试内容,各项测试的进度安排,资源要求,测试资料,测试工具,测试用例的选择,测试的控制方法和过程,系统的配置方式,跟踪规则,调试规则,以及回归测试的规定等等以及评价标准。7、应当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的检查。8、妥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为维护提供方便。软件测试的对象:软件测试并不单纯等同于程序测试。软件测试应该贯穿整个软件定义与开发整个期间。因此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程序编码等各阶段所得到的文档,包括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规格说明、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以及源程序,都应该是软件测试(评审)的对象。在对需求理解与表达的正确性、设计与表达的正确性、实现的正确性以及运行的正确性的验证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都可能在软件测试中表现出来 希望对你有用

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

1.概念

需求的定义包括从用户角度(系统的外部行为),以及从开发者角度(一些内部特性)来阐述需求.

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编写需求文档.我曾经目睹过一个项目中途更换了所有的开发者,客户被迫与新的需求分析者坐到一起.系统的分析人员说:"我们想与你谈谈你的需求."客户的第一反应便是:"我已经将我的要求都告诉你们前任了,现在我要的就是给我编一个系统".

百事通

而实际上,UGGs,需求并未编写成文档,因此新的分析人员不得不从头做起.所以如果只有一堆邮件、会谈记录或一些零碎的未整理的对话,你就确信你已明白用户的需求,那完全是自欺欺人.

需求的另外一种定义认为需求是"用户所需要的并能触发一个程序或系统开发工作的说明".有些需求分析专家拓展了这个概念:"从系统外部能发现系统所具有的满足于用户的特点、功能及属性等".这些定义强调的是产品是什么样的,而并非产品是怎样设计、构造的.而下面的定义则从用户需要进一步转移到了系统特性:

需求是指明必须实现什么的规格说明.它描述了系统的行为、特性或属性,是在开发过程中对系统的约束.

从上面这些不同形式的定义不难发现:并没有一个清晰、毫无二义性的"需求"术语存在,真正的"需求"实际上在人们的脑海中,这个人们主要是指客户,但一般情况下,用户并不能描述自己的需要,只就需要系统分析人员根据用户的自己语言的描述整理出相关的需要再进一步和客户核对.系统分析员和客户需要确保所有项目风险承担者在描述需求的那些名词的理解上务必达成共识.

任何文档形式的需求(例如如下将要描述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仅是一个模型,一种描述.

2.需求分析的任务

开发软件系统最为困难的部分就是准确说明开发什么.最为困难的概念性工作便是编写出详细技术需求,这包括所有面向用户、面向机器和其它软件系统的接口.同时这也是一旦做错,将最终会给系统带来极大损害的部分,并且以后再对它进行修改也极为困难.

目前,国内产品的庞杂,一家企业可能有几个系统并立运行,它们之间接口是系统开发人员最头痛的问题.

对于商业最终用户应用程序,企业信息系统和软件作为一个大系统的一部分的产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我们开发人员来说,并没有编写出客户认可的需求文档,我们如何知道项目于何时结束?而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对客户来说是重要的,那我们又如何能使客户感到满意呢?

然而,即便并非出于商业目的的软件需求也是必须的.例如库、组件和工具这些供开发小组内部使用的软件.当然你可能偶尔勿需文档说明就能与其他人意见较为一致,但更常见的是出现重复返工这种不可避免的后果,而重新编制代码的代价远远超过重写一份需求文档的代价,这些血的教训正在国内的软件开发者身上发生.

近来,我遇到一个开发小组开发包括代码编辑器在内的一套内部使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不幸的是,当他们开发完这个工具后,发现这个工具不能打印出源代码文件,使用者当然希望有这个功能.结果这个小组只好手工抄写源代码文档以供代码检查.这说明那怕需求明确无误并构思准确,如果我们没有编写文档,软件达不到期望目标也只能是咎由自取了.

相反的情况,我曾见一个要集成到"错误跟踪系统"中的简单界面写了一页需求说明.而操作系统系统管理员在为处理脚本时发现简单的一张需求清单竟是如此有用.他们依据需求对系统进行测试时,此系统不仅非常清晰地实现了所有必需功能,而且未发现任何错误.

事实上,需求文档在开发过程中一直起指导作用.

3.需求分析过程

......

需求分析的作用及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对应问题及其环境的理解与分析,为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及系统行为建立模型,将用户需求精确化、完全化,最终形成需求规格说明,这一系列的活动即构成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是介于系统分析和软件设计阶段之间的桥梁。一方面,需求分析以系统规格说明和项目规划作为分析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并从软件角度对它们进行检查与调整;另一方面,需求规格说明又是软件设计、实现、测试直至维护的主要基础。良好的分析活动有助于避免或尽早剔除早期错误,从而提高软件生产率,降低开发成本,改进软件质量。

需求工程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计算机发展的初期,软件规模不大,软件开发所关注的是代码编写,需求分析很少受到重视。后来软件开发引入了生命周期的概念,需求分析成为其第一阶段。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扩大,需求分析与定义在整个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软件的成功与否。人们逐渐认识到需求分析活动不再仅限于软件开发的最初阶段,它贯穿于系统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80年代中期,形成了软件工程的子领域——需求工程(requirementengineering,RE)。进入90年代以来,需求工程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从1993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需求工程国际研讨会(ISRE),自1994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需求工程国际会议(ICRE),在1996年Springer-Verlag发行了一新的刊物——《RequirementsEngineering》。一些关于需求工程的工作小组也相继成立,如欧洲的RENOIR(RequirementsEngineeringNetworkofInternationalCooperatingResearchGroups),并开始开展工作。  需求工程是指应用已证实有效的技术、方法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客户需求,帮助分析人员理解问题并定义目标系统的所有外部特征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合适的工具和记号系统地描述待开发系统及其行为特征和相关约束,形成需求文档,并对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演进给予支持。RE可分为系统需求工程(如果是针对由软硬件共同组成的整个系统)和软件需求工程(如果仅是专门针对纯软件部分)。软件需求工程是一门分析并记录软件需求的学科,它把系统需求分解成一些主要的子系统和任务,把这些子系统或任务分配给软件,并通过一系列重复的分析、设计、比较研究、原型开发过程把这些系统需求转换成软件的需求描述和一些性能参数。

需求工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需求定义、文档记录、需求演进的过程,并最终在验证的基础上冻结需求。80年代,HerbKrasner定义了需求工程的五阶段生命周期:需求定义和分析、需求决策、形成需求规格、需求实现与验证、需求演进管理。近来,MatthiasJarke和KlausPohl提出了三阶段周期的说法:获取、表示和验证。

综合了几种观点,可以把需求工程的活动划分为以下5个独立的阶段:

(1)需求获取: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对现有系统的观察及对任务进行分析,从而开发、捕获和修订用户的需求;

(2)需求建模:为最终用户所看到的系统建立一个概念模型,作为对需求的抽象描述,并尽可能多的捕获现实世界的语义;

(3)形成需求规格:生成需求模型构件的精确的形式化的描述,作为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一个协约;

(4)需求验证:以需求规格说明为输入,通过符号执行、模拟或快速原型等途径,分析需求规格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5)需求管理:支持系统的需求演进,如需求变化和可跟踪性问题。...

系统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⑴首先调查组织机构情况

包括了解该组织的部门组成情况,各部门的职能等,为分析信息流程作准备。

⑵然后调查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

包括了解各个部门输入和使用什么数据,如何加工处理这些数据,输出什么信息,输出到什么部门,输出结果的格式是什么。

⑶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

包括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完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⑷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确定哪些功能由计算机完成或将来准备让计算机完成,哪些活动由人工完成。由计算机完成的功能就是新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⑸分析系统功能

⑹分析系统数据

⑺编写分析报告

基于用例的需求分析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基于用例的需求分析需我帮助否?

通过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参与应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运行和管理,能按照用户需求,设计、建立、运行、维护高质量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作为数据管理员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建立和维护核心数据库;担任数据库系统有关的技术支持,同时具备一定的网络结构设计及组网能力;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工作。

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知识

1.计算机系统知识

1.1硬件知识

1.1.1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基本工作原理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点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1.1.2存储系统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

·RAID类型和特性

1.1.3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基础知识

·诊断与容错

·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方法

1.2数据结构与算法

1.2.1常用数据结构

·数组(静态数组、动态数组)

·线性表、链表(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

·栈和队列

·树(二叉树、查找树、平衡树、遍历树、堆)、图、集合的定义、存储和操作

·Hash(存储位置计算、碰撞处理)

1.2.2常用算法

·排序算法、查找算法、数值计算、字符串处理、数据压缩算法、递归算法、图的相关算法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算法效率,算法设计,算法描述(流程图、伪代码、决策表),算法的复杂性

1.3软件知识

1.3.1操作系统知识

·操作系统的类型、特征、地位、内核(中断控制)、进程、线程概念

·处理机管理(状态转换、同步与互斥、信号灯、分时轮转、抢占、死锁)

·存储管理(主存保护、动态连接分配、分段、分页、虚存)

·设备管理(I/O控制、假脱机、磁盘调度)

·文件管理(文件目录、文件的结构和组织、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复处理、共享和安全)

·作业管理(作业调度、作业控制语言(JCL)、多道程序设计)

·汉字处理,多媒体处理,人机界面

·网络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的配置

1.3.2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的知识

·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程序调用的实现机制

·各类程序设计语言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情况

1.4计算机网络知识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OSI/RM、基本的网络协议)

·传输介质,传输技术,传输方法,传输控制

·常用网络设备和各类通信设备

·Client/Server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Browser/Web/Datebase结构

·LAN拓扑,存取控制,LAN的组网,LAN间连接,LAN-WAN连接

·因特网基础知识及应用

·网络软件

·网络管理

·网络性能分析

·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

2.数据库技术

2.1数据库技术基础

2.1.1数据库模型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两级映像(概念模式/外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数据库模型: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概念数据模型ER图(实体、属性、关系),逻辑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络模型)

2.1.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主要功能(数据库定义、数据库操作、数据库控制、事务管理、用户视图)

·特征(确保数据独立性、数据库存取、同时执行过程、排它控制、故障恢复、安全性、完整性)

·RDB(关系数据库),OODB(面向对象数据库),ORDB(对象关系数据库),NDB(网状数据库)

·几种常用Web数据库的特点

2.1.3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集中式数据库系统

·Client/Server数据库系统

·并行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

2.2数据操作

2.2.1关系运算

·关系代数运算(并、交、差、笛卡儿积、选择、投影、连接、除)

·元组演算

·完整性约束

2.2.2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SQL的功能与特点

·用SQL进行数据定义(表、视图、索引、约束)

·用SQL进行数据操作(数据检索、数据插入/删除/更新、触发控制)

·安全性和授权

·程序中的API,嵌入SQL

2.3数据库的控制功能

·数据库事务管理(ACID属性)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UNDO、REDO)

·并发控制

2.4数据库设计基础理论

2.4.1关系数据库设计

·函数依赖

·规范化(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BC范式、第四范式、第五范式)

·模式分解及分解应遵循的原则

2.4.2对象关系数据库设计

·嵌套关系、复杂类型,继承与引用类型

·与复杂类型有关的查询

·SQL中的函数与过程

·对象关系

2.5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基础知识

·数据挖掘应用和分类

·关联规则、聚类

·数据仓库的成分

·数据仓库的模式

2.6多媒体基本知识

2.6.1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

·多媒体系统基础知识

·常用多媒体文件格式

2.6.2多媒体压缩编码技术

·多媒体压缩编码技术

·统计编码

·预测编码

·编码的国际标准

2.6.3多媒体技术应用

·简单图形的绘制,图像文件的处理方法

·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应用

·多媒体应用开发过程

2.7系统性能知识

·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周转时间)

·性能指标和性能设计

·性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2.8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科学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知识

·远程通信服务及相关通信协议基础知识

3.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知识

3.1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知识

·软件工程知识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阶段目标和任务

·软件开发项目基础知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及其常用管理工具

·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CASE)

·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知识

·软件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软件过程改进基础知识

·软件开发过程评估、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的基础知识

3.2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DFD)和数据字典(DD),实体关系图(ERD),描述加工处理的结构化语言)

·统一建模语言(UML)

·系统规格说明书

3.3系统设计知识

·系统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结构化设计方法和工具(系统流程图、HIPO图、控制流程图)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总体布局,设计原则,模块结构设计,数据存取设计,系统配置方案)

·系统详细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系统设计说明书

3.4系统实施知识

·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程序设计风格

·系统测试的目的、类型,系统测试方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

·测试设计和管理(错误曲线、错误排除、收敛、注入故障、测试试用例设计、系统测试报告)

·系统转换基础知识

3.5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

·系统运行管理知识

·系统维护知识

·系统评价知识

4.安全性知识

·安全性基本概念(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计算机犯罪的防范,容灾

·访问控制、防闯入、安全管理措施

·加密与解密机制

·风险分析、风险类型、抗风险措施和内部控制

5.标准化知识

·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出台过程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基本知识

·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

·标准化机构

6.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意识

·全球信息化趋势、国家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

·有关的法律、法规

·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基础知识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7.计算机专业英语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词汇

·能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考试科目2:数据库系统设计与管理

1.数据库设计

1.1理解系统需求说明

·了解用户需求、确定系统范围

·确定应用系统数据库的各种关系

·现有环境与新系统环境的关系

·新系统中的数据项、数据字典、数据流

1.2系统开发的准备

·选择开发方法,准备开发环境,制订开发计划

1.3设计系统功能

·选择系统机构,设计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接口,设计安全性策略、需求和实现方法,制定详细的工作流和数据流

1.4数据库设计

1.4.1设计数据模型

·概念结构设计(设计ER模型)

·逻辑结构设计(转换成DBMS所能接收的数据模型)

·评审设计

1.4.2物理结构设计

·设计方法与内容

·存取方法的选择

·评审设计与性能预测

1.4.3数据库实施与维护

·数据加载与应用程序调试

·数据库试运行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1.4.4数据库的保护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的安全性

·数据库的完整性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1.5编写外部设计文档

·编写系统说明书(系统配置图、各子系统关系图、系统流程图,系统功能说明、输入输出规格说明、数据规格说明、用户手册框架)

·设计系统测试要求

1.6设计评审

2.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

2.1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结构

·信息系统的架构(如Client/Server)与DBMS

·多用户数据库环境(文件服务器体系结构、Client/Server体系结构)

·大规模数据库和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SMP、MPP)

·中间件角色和相关工具

·按构件分解,确定构件功能规格以及构件之间的接口

2.2设计输入输出

·屏幕界面设计,设计输入输出检查方法和检查信息

·数据库交互与连接(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Java、VisualBasic、VisualC++、PowerBuilder、Delphi中任一种开发工具与数据库互连的方法(如何与数据库服务器沟通))

2.3设计物理数据

·分析事务在数据库上运行的频率和性能要求,确定逻辑数据组织方式、存储介质,设计索引结构和处理方式

·将逻辑数据结构变换成物理数据结构,计算容量(空间代价),确定存取方法(时间效率)、系统配置(维护代价)并进行优化

2.4设计安全体系

·明确安全等级

·数据库的登录方式

·数据库访问

·许可(对象许可、命令许可、授权许可的方法)

2.5应用程序开发

2.5.1应用程序开发

·选择应用程序开发平台

·系统实施顺序

·框架开发

·基础小组的程序开发

·源代码控制

·版本控制

2.5.2模块划分(原则、方法、标准)

2.5.3编写程序设计文档

·模块规格说明书(功能和接口说明、程序处理逻辑的描述、输入输出数据格式的描述)

·测试要求说明书(测试类型和目标,测试用例,测试方法)

2.5.4程序设计评审

2.6编写应用系统设计文档

·系统配置说明、构件划分图、构件间的接口、构件处理说明、屏幕设计文档、报表设计文档、程序设计文档、文件设计文档、数据库设计文档

2.7设计评审

3.数据库应用系统实施

3.1整个系统的配置与管理

3.2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SQLServer、Oracle、Sybase、DB2、Access或VisualFoxpro)

·创建数据库

·创建表、创建索引、创建视图、创建约束、创建UDDT(用户自定义类型)

·创建和管理触发器

·建立安全体系

3.3数据库应用系统安装

·拟定系统安装计划(考虑费用、客户关系、雇员关系、后勤关系和风险等因素)

·拟定人力资源使用计划(组织机构安排的合理性)

·直接安装(安装新系统并使系统快速进入运行状态)

·并行安装(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

·阶段安装(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阶段使新系统各部分逐步投入运行)

3.4数据库应用系统测试

·拟定测试目标、计划、方法与步骤

·数据加载,准备测试数据

·指导应用程序员进行模块测试进行验收

·准备系统集成测试环境测试工具

·写出数据库运行测试报告

3.5培训与用户支持

4.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4.1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计划

·运行策略的确定

·确定数据库系统报警对象和报警方式

·数据库系统的管理计划(执行,故障/恢复,安全性,完整性,用户培训和维护)

4.2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新旧系统的转换

·收集和分析报警数据(执行报警、故障报警、安全报警)

·连续稳定的运行

·数据库维护(数据库重构、安全视图的评价和验证、文档维护)

·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统计(收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关于运行标准和标准改进一致性的建议

·数据库系统的审计

4.3数据库管理

·数据字典和数据仓库的管理

·数据完整性维护和管理(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数据库物理结构的管理(保证数据不推迟访问)

·数据库空间及碎片管理

·备份和恢复(顺序、日志(审计痕迹)、检查点)

·死锁管理(集中式、分布式)

·并发控制(可串行性、锁机制、时间戳、优化)

·数据安全性管理(加密、安全、访问控制、视图、有效性确认规则)

·数据库管理员(DBA)职责

4.4性能调整

·SQL语句的编码检验

·表设计的评价

·索引的改进

·物理分配的改进

·设备增强

·数据库性能优化

4.5用户支持

·用户培训

·售后服务

5.SQL

5.1数据库语言

·数据库语言的要素

·数据库语言的使用方式(交互式和嵌入式)

5.2SQL概述

·SQL语句的特征

·SQL语句的基本成分

5.3数据库定义

·创建数据库(CreateDatebase)、创建表(CreateTable)

·定义数据完整性

·修改表(AlterTable)、删除表(DropTable)

·定义索引(CreateIndex)、删除索引(DropIndex)

·定义视图(CreateView)、删除视图(DropView)、更新视图

5.4数据操作

·Select语句的基本机构

·简单查询

·SQL中的选择、投影

·字符串比较,涉及空值的比较

·日期时间,布尔值,输出排序

·多表查询

·避免属性歧义

·SQL中的连接、并、交、差

·SQL中的元组变量

·子查询

5.5完整性控制与安全机制

·主键(PrimaryKey)约束

·外键(ForeignKey)约束

·属性值上的约束(Null、Check、CreateDomain)

·全局约束(CreateAssertions)

·权限、授权(Grant)、销权(Revoke)

5.6创建触发器(CreateTrigger)

5.7SQL使用方式

·交互式SQL

·嵌入式SQL

·SQL与宿主语言接口(Declare、共享变量、游标、卷游标)

·动态SQL

·API

5.8SQL标准化

6.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

6.1分布式数据库

6.1.1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

·分布式数据库的特点与目标

6.1.2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分布式数据库的模式结构

·数据分布的策略(数据分片、分布透明性)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6.1.3分布式查询处理和优化

6.1.4分布式事务管理

·分布式数据库的恢复(故障、恢复、2段提交、3段提交)

·分布式数据库的透明性(局部、分裂、复制、处理、并发、执行)

6.1.5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6.2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数据的分布设计

·负载均衡设计

·数据库互连技术

6.3面向Web的DBMS技术

·三层体系结构

·动态Web网页

·ASP、JSP、XML的应用

7.数据库的安全性

7.1安全性策略的理解

·数据库视图的安全性策略

·数据的安全级别(最重要的、重要的、注意、选择)

7.2数据库安全测量

·用户访问控制(采用口令等)

·程序访问控制(包含在程序中的SQL命令限制)

·表的访问控制(视图机制)

·控制访问的函数和操作

·外部存储数据的加密与解密

8.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8.1面向对象数据库(OODBMS)

8.1.1OODBMS的特征

8.1.2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对象结构、对象类、继承与多重继承、对象标识、对象包含、对象嵌套

8.1.3面向对象数据库语言

8.1.4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ORDBMS)

·嵌套关系

·复杂类型

·继承、引用类型

·与复杂类型有关的查询

·函数与过程

·面向对象与对象关系

·ORDBMS应用领域

8.2企业资源计划(ERP)和数据库

8.2.1ERP概述

·基本MRP(制造资源计划)、闭环MRP、ERP

·基本原理、发展趋势

·ERP设计的总体思路(一个中心、两类业务、三条干线)

8.2.2ERP与数据库

·运行数据库与ERP数据模型之间的关系

·运行数据库与ERP数据库之间的关系

8.2.3案例分析

8.3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数据仓库设计

·数据转移技术

·联机分析处理(OLAP)技术

·企业决策支持解决方案

·联机事务处理(O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