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导语?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新闻稿怎么写

3.如何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天然气价格调整的新闻稿怎么写比较好_关于天然气价格调整的通知

选派干部挂职锻炼是新形势下培养锻炼干部的一种新的形式和重要途径,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干部培养的方式。我整理了“挂职交流工作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挂职交流工作心得体会一根据前方指挥部的安排,于4月来到了xx进行挂职锻炼工作,在此期间,在当地领导及有关同志的关心和帮助下,我通过认真学习、主动参与、深入思考,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锻炼,无论在政治素质、思维方式,还是在知识积累、能力提高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收获。现将挂职工作以来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挂职期间主要工作 学习锻炼期间,我除了协助做好中心日常工作以外, 还参加了以下具体工作:参加了xx产业园区品牌建设管理体系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初步了解了xx市品牌园区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还全面了解了创建品牌园区建设管理体系的内容及建设的着重方面;参加了xx市产业转移中心工作例会。通过产业转移中心领导的讲解,初步了解了产业转移中心的人员构成、工作情况及20xx年工作。在与产业转移中心的对接过程中,商讨了如何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及招商引资对接会,将xx县招商信息通过信息平台发布到长三角洲地区;参加了xx工业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的相关服务工作。包括收集与整理相关电子商务材料;做好20xx中国(xx)国际网络购物大会的会务准备工作;参与接待了xx、xx、xx、xx、xx等地的电子商务考察团,等等。通过上述工作,初步了解了目前工业区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和规划,加深了对国内电子商务产业的了解,掌握了电子商务产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同时也了解了不同省市地区的电子商务开展的情况,以及在不同地区在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解决办法。参与申报“xx市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会议及材料准备。通过工作会议初步了解到上海市目前各开发区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情况及 工业区的准备情况;参加了xx市开发区协会组织的部分活动,通过开发区协会这一全市的服务平台,开拓了对xx市各园区及其工作模式、产业特点的把握和了解,尤其对于xx市呼叫中心产业基地基本情况、今年xx市开发区协会的招商工作及服务工作加深了认识。在群众线路方面我也借地区搞“零距离、大走访”主题实践日活动。实地了解当地社区在党的建设、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上的科学经验。学了当地是如何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情况。为我以后在实际工作把招商引资跟群众路线有机的结合起来。虽然我在工作中不断挑战自我,但还是由于对本地业务工作流程的不熟悉,遇到很多困难与困惑,但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鼓舞下,工作能力也很快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带教老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对我产生极大影响,触动很大,受益匪浅。 二、挂职中的体会感受 一方面,对投资服务工作的业务知识加深了认识。通过在工业区的学习和工作,使我不但较全面地掌握了投资服务的业务知识,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招商引资工作的要求,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投资企业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工作水平。工业区以较重的工作任务和严格的要求,磨砺我的意志,释放我的潜能,提升我的素质。通过学习与磨炼,我在表达能力、文字能力、宣传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工作中我与工业区的领导和同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同时也深刻感受到领导的关怀和工业区的温暖。在工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工业区机关无私敬业、艰苦拼搏、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会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把所学到的好经验、好方法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真挚的感谢工业区!挂职交流工作心得体会二根据区委组织部安排,我于10月23日至11月22日在镇社区挂职锻炼,任副主任。一个月时间里,我努力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学习了知识,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能力,得到了挂职单位的好评。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注重学习,努力适应新环境。 一个合格的挂职锻炼干部,必须注重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我认为每一次会议、每一次交流、每一项工作都是学习的好机会。因此,我在较短的时间里适应了新的环境、新的岗位,很快实现了角色转换。对于城市社区工作的我来说,农村社区的工作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社区的档案工作相差不多;陌生的是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而繁琐。我通过多听、多看来分析社区干部与群众交往的艺术,学到了他们那种吃苦耐劳、稳扎稳打的工作作风。我认为在社区基层工作,就要坚持多办实事、少讲空话,不讲条件、多做贡献,少说废话,多做实事。 二、牢记使命,完成各项任务。 鉴于这次挂职时间较短,社区没有给我安排具体工作,根据区委组织部的要求和我的意愿,取“全面了解、有所侧重”的办法开展工作、宣传和交流。我还牢记此次挂职锻炼的工作任务是帮助农村社区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内部制度,规范内部资料管理,做好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理念等任务。一个月来,我自觉服从安排,积极争取主动,和社区干部一起探讨、协助他们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我既提供自己做台帐的经验,又吸收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较好完成了此次挂职锻炼任务。我还利用自己的工作专长,组织晓峰社区文体骨干到社区“送戏下乡”,为农村群众送去了一场视觉盛宴。 三、加强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到农村社区挂职锻炼,是一次机会,一次锻炼,一种收获。这使我丰富了工作经历、人生阅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挂职锻炼虽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收获不少。我不但分享了社区路灯安装、休闲健身公园建成、改厕改污工程完工的喜悦,还学会了着眼全局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对农村社区工作和社区干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社区干部那种认真负责、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我,他们对我的关心、支持、帮助也时时感动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这次挂职锻炼的经历作为我人生宝贵的财富加以珍藏,不断地完善和超越自我,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争取为居民多办好事、实事。挂职时间短,深入调查研究不够,对社区的很多状况还不是很了解,工作成效不明显,学习任务任重道远。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要想把各自社区里的服务理念融会贯通,时间显然是不够的。今后我要不断鞭策自己,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工作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从整体利益看待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我社区的发展尽心尽力,决不辜负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怀与厚望。挂职交流工作心得体会三至今挂职锻炼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段时间来,我深刻的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辛和繁琐,同时也看到了社区居委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现将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端正态度,不耻下问,是做好挂职工作的前提。 挂职锻炼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将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作为一名挂职干部,首先要摆正心态,端正态度,虚心向社区居委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请教,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多问、多想、多思考。因为作为社区居委的新成员,对于社区居委的工作我们还不熟悉,而社区居委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常年从事基层工作,在各个方面的工作上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才是我平时工作中的良师益友。我在日常工作中应勤于向他们请教问题,多从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中总结经验,用于自身的工作学习中。 第二,虚心学习,勤于思考,是做好挂职工作的基本要求。 挂职锻炼是一种新的工作体验,需要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挂职先是学习,后是锻炼。要始终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和向群众学习,要坚持写工作日志,掌握所在社区的基本情况。初到中营居委,工作环境、工作对象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为尽快转变角色,除按时参加居委会召开的各项会议外,我坚持深入社区,了解熟悉社区的基本情况。在居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用三天的时间将中营居委辖区大体走完一遍,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中营居委位于观音阁辖区的东南部,西临前营社区居委,东临五里营三村,紧靠前煤化公司(现已搬迁走只有空地),基本无大型企业也不临靠主要公路,基本全部为居民居住区。居委共有居民1234人,355户,有居民小组9组,居民代表24人。 第三,严于律己,团结同志,是做好挂职工作的保证。 作为挂职干部,代表着党委、的形象,因此在日常的挂职工作中,要遵守居委会规定的规章制度,做到与社区居委所有工作人员同管理,不迟到早退,有事请销。在工作中与社区居委工作人员配合好,在生活中与社区居委工作人员相处好,处理好与社区居委工作人员的关系,融入到社区居委的班子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好日后的挂职工作。 第四,服务群众,锻炼自我,是挂职锻炼的最终目标。 社区居委工作繁琐细微,但是每件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事处处彰显着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所以做好群众工作,服务群众是社区居委的主要工作。因此,社区居委的工作不仅能够培养与群众的感情,而且能使我深入了解民情民意,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挂职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如何更好的为群众服务,要在繁琐细微的工作中逐渐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服务群众的方式,在工作中锻炼提高自我。社区居委工作条件虽然相对艰苦,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只要坚持锻炼,就能磨练意志,锤炼品质,不断增长才干,提高自身能力。至今挂职锻炼的时间还很短暂,需要我学习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我会秉持着虚心善问的心态,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基层群众学习,严于律己,在日常工作中锻炼自身能力,为社区居委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不辜负上级党组织给予我的这次锻炼机会。挂职交流工作心得体会四我是xx电力技术学院(xx电力学校)的一名普通志愿者。从加入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之后,我就听说学校在志愿服务方面有一条非常有特色的服务项目,那就是—社区挂职。在我入校之前,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了更好地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拓展青年志愿者的活动空间,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实现当代青年,要服务与社会,服务于大局的目标,所以决定我院青年志愿者进入社区,进行社区挂职。青年志愿者为社区提供服务,是实现青年参与社会事务的途径之一。有利于培养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学院团员青年精神风貌道德风尚建设的集中体现。青年志愿者进入社区青年志愿活动有四个方面:一、社区大型会议或大型文体活动;二、“一帮一”互助活动;三、献爱心帮贫助困活动;四、环保宣传,保护母亲河活动。在我所参与过的社区志愿服务中“一帮一”互助活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次随老志愿者进入社区,心里难免有些激动,一来曾经从未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二来也是我第一次和学校之外的接触。跟随老志愿者来到社区主任办公室,和社区主任做过简单的交谈后,我对这次的志愿服务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简单的所就是帮社区里的老人打扫卫生、聊聊天什么的。起初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因为这个听起来很简单。在去老人家的路上,听社区的工作人员说这次帮助的老人子女在外地,老人行动不方便,需要我们去做些家务。到了老人家里我才发现,情况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老人躺在床上,除了眼睛和手全身基本不动,就连说话都不怎么清楚。老人家里也是一片昏暗,但屋子里还是保持着整洁。当我看见眼前的着一切,直觉的鼻头一酸,心中不免起了波澜。在短短的一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的时间里,我和其他志愿者帮老人打扫了屋子,听着老人说的并不清楚的话和老人一句一句的聊天。在我们结束当天的志愿服务时,老人拉着一位老志愿者的手久久不松开,在随行社区工作人员俯下身子在老人耳边轻轻的讲了几句之后,老人才松开了手,嘴角挂着微笑,眼睛里也闪动着什么。这只是我们社区挂职活动的一个片段,也是我们学院青年志愿者在不同社区,对不同帮助对象进行志愿服务的一次缩影。在我进入社区挂职之后,我陆续参加了各种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帮助社区办黑板报、帮助社区内留守儿童补习功课、参加社区组织的保护母亲河活动和社区“儿童之家”成立一周年文艺演出等等。志愿服务工作虽平凡,却带来了不平凡,虽无私、无偿,却让人觉得内心满满,收获颇丰。挂职交流工作心得体会五按照xx区组织部的安排,赴xxxx市挂职期间,我被安排到xx市xx办事处虹桥管理区北大街社区挂职。通过近一个月的培训和与当地社区“零距离”的交流,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受益匪浅。北大街社区成立于20xx年3月,属典型的老城区居民社区。辖区面积0.6平方公里,居民1536户,常住人口4380人,流动人口约1600多人,党员 90名。社区党总支、居委会成员共6人,实行交叉任职。社区现有面积1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设立“爱心超市”、“党员谈心室”、“居民书房”、“议事 苑”、“银龄之家”、“廉洁文化”等社区服务阵地。近年来,社区党总支以服务社区群众为重点,以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平台,以硬件建设 为突破口,不断整合辖区,完善社区功能,深化服务内容,全力打造群众满意放心的和谐家园,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北大街社区被xx市委评为 “四星级红旗社区”、“xx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通过在社区挂职学习,与社区同志交流,我深刻的认识到,北大街社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除了得到市的大力支持以外,与社区党总支班子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民思我想、民求我应、民需我做、民困我帮”的服务理念,全心 全意为民服务,从而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支持、帮助不无关系。 一、 北大街社区主要工作经验: (一)以“四大平台”构建社区工作组织体系:一是议事平台。建立居民议事苑。由社区党总支牵头,由社区居委会、有一定威信的居民代表、党员骨干、辖区单位负责人组成议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议事会,广泛听取和征求居民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实在在为民排忧解难。二是关爱平台。建立和完善党内关怀机制,一是实行“政治生日”制度。每年“七一”期间,社区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走红色之旅”、党员集体生日会,为党员 制作了精美的“党员政治生日贺卡”、并通过党员谈心活动,进行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倾听党员的呼声;二是开展“三必访四关爱”活动,即党员 生病住院、党员家庭困难或发生意外、党员亡故必访,党员政治上关爱、思想上关爱、工作上关爱、生活上关爱,以表社区党组织的关怀。三是服务平台。大胆探索社区扁平化管理,实行分片包干,建立起以社区党总支、社区事务工作站、片区、楼组的四级组织架构;按照“支部相邻、地域相近、相 通”的原则,将支部党员纳入分片管理,实行片区片长负责、支部委员协助,与片区党支部、居民代表联手开展片区居民自治活动,参与和谐楼道、精神文明建设; 推行社区党员干部民情责任区、“党员值班主任”,制定了“首问责任制”、“岗位兼容制”、“预约服务制”等十项便民措施,进一步体现零距离服务为民。四是共建平台。充分挖掘共建,发挥机关党组织、辖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在社区党建中的积极作用,以“共建和谐、服务社区”为主题,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共 过一次组织生活、共筑一个文化阵地、共结一批帮扶对子、共开展一次文体活动。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定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联系,保证“结 对共建”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通过以上平台的建立,北大街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以“六民工程”实施为亮点,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1、 富民工程。依托社区就业服务平台,积极为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服务,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通过与驻区单位共建联建,发展多个就业基地,集有效岗 位110个,先后将35名下岗失业人员安置到社区驻片单位的保安、保洁、绿等公益性岗位,在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2、 利民工程。实施“清洁家园工程”,充分利用辖区,开展社区“亮化”、“美化”、“绿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活动,建立社区环境卫生监督员、护绿义工 队伍、社区文明小使者等,积极开展“党员领养绿地”、“护绿责任区”、“卫生楼(院)”、“绿色家庭”创建等活动;紧紧抓住老小区改造的契机,对部分小区进行封闭式改造,对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如下水道堵塞、停车位、楼道公共设施等作为重点整治项目,提高居民生活质量。3、乐民工程。创新 文化活动形式,挖掘辖区文化历史底蕴,结合地域特色,打造文化阵地新品牌,如民间文化陈列室、百姓书房、宝墨圣地等;培育文化新亮点,利用社区浓厚的戏曲 文化积淀,建立“欢乐夕阳”戏曲大舞台,举办社区首届戏曲票友会,提升社区品牌;加强社区文体指导员队伍建设,先后开展“老少同乐”新春联欢会、“邻里 乐”纳凉晚会、“温情邻里交流会”、“相约星期五”好歌大家唱等品牌活动,营造“欢乐、和谐”的社区人文氛围。4、亲民工程。加强生育优质服务,设置小区“婚育知心信箱”,方便育龄群众投递有关生育的疑惑、意见和建议;开设生殖健康讲座、“婚育知心讲坛”等活动,开展生育政策宣传、避孕药具发放、生殖健康咨询等服务,为社区育龄群众提供人口文化的大餐;建立社区救助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设立“社区爱心超市”,对辖区的低保户、优 抚对象、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开展帮扶活动。5、育民工程。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和家长学校的作用,在社区开设法制教育、科普知识教育、消 防安全教育、中老年健康保健教育。开展创建“六型家庭” (学习型家庭、绿色型家庭”、平安型家庭、诚信型家庭、美德型家庭、廉洁型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党员星级义工”、“绿色阳台”、“环保小天使”等评选活 动,以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休闲健身、丰富生活。6、安民工程。大力开展“平安社 区”创建活动,完善片长、楼长、治安中心户及楼户联防的治安防范网络,选聘治安信息员,组建“红袖章”巡逻队,大力开展“平安E家”宣传活动,通过人防、 物防、技防,加强社区治安;全面合理地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进行清理、登记、、建立台帐、掌握其基本情况;发挥社区“和事佬协会”的 作用,认真调处各类民事纠纷,无非法上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发生,维护一方稳定。 二、挂职启示: 通过挂职培训和零距离地学习交流,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一是社区党组织服务理念的创新。北大街社区创建“四大平台”和“六民工程”,落脚点是带领党员队伍更好的服务于居民群众。我们应以此为开展工作的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升华、创新。二是社区党组织应注重服务方式的创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从被动的“民思我想、民求我应、民需我做、民困我帮”的服务理念,转变到增强居民群众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上。三 是社区党组织要把实现群众利益、增进百姓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不论是社区管理还是社会管理,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 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基层工作就是要以民生为先,带领党员队伍把“实现群众利益、增进百姓福祉”当作根本出发 点。加快经济发展,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好,让群众的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四是积极做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以党员“一人一岗”活动为载体,开展党员承诺活动。开展党员责任区“认岗定职”、“党员谈心日”、“***员户”亮牌、“党员承诺一句话”等活动,树立党员形象,为贫困家庭献爱心。五是搭建平台,充分挖掘共建。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辖区党员和在职党员的积极性,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共同过一次组织生活、共筑一个文化阵地、共结一批帮扶对象、共同开展一次文体活动,保证“结对共建”活动的持久开展。六 是抓机构、健全社区党风廉政工作网络。完善党风廉政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讨论工作,制订方案、组织实施。并制定社区干部廉政谈话、述职、述廉和群众评议等一 系列制度,促进社区干部自学勤政、廉政。实行“三公开”“三心”“四会”制度。党务公开、居务公开、财务公开,热心接待、耐心倾听、细心记录,民情恳谈 会、民意听证会、民事协调会、民主评议会,做到“社区的事情居民议,社区的事情居民管”。七是切实加强对社区“两委”班子工作人员的培训。社区干部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掌握社区所有工作的业务知识,一专多能,具备快速解决居民实际问题的能力。八 是注重学习,建设学习型社区。要增强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以建设学习型班子致力塑造勤学敏思、务实为民的新形象。 引导家庭树立“学习、终身学习、快乐学习”的全新理念,表彰不同类型的学习家庭示范户,真正在社区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什么叫导语?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倒金字塔结构。所谓倒金字塔,指的是新闻的高潮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即最重要的情况最先说,所有的重点内容都要在第一段中出现。倒金字塔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一段是导语部分,导语是一篇新闻稿的灵魂、精华所在。导语之后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严格地按照重要的在前、次要的在后的原则来排列。如果说导语是第一重要,那么事实1就是第二重要,事实2就是第三重要,以此类推。

新闻稿用倒金字塔结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读者,读者的时间有限或受兴趣限制不可能将每篇报道都从头至尾读一遍,但只要读过第一段,就能对报道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二是编辑,在考虑版面不够或其他因素时, 常会对新闻稿进行删改, 哪怕只剩下一段或一句话(即导语)时,仍然留有公关人员需要向公众报告的最重要的信息。

(2)并列结构。在报道的内容中有若干且几乎具有同等重要性时,可用这种结构。即先写一段概括性导语,然后将各新闻并列在一起。

(3)顺时结构。这种结构的新闻稿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先发生的事实先写,后发生的事实后写。其导语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新闻稿所涉及的最早发生的。例如:

2.拟好标题

标题是新闻稿的“眼睛”,它直接影响公众对新闻稿件内容阅读的兴趣。一般来说,好的标题应该做到准确、鲜明、简洁、生动。准确,就是能确切地反映新闻稿件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鲜明,就是要观点明确。简洁,就是高度概括,十分精炼。生动,就是要新颖、形象,给人以新鲜感。同时,还要注意在标题中突出的并不是组织名称、品牌,而是组织的行为和精神风貌。

3.写好新闻导语

新闻稿的结构是较简单的,比较容易掌握。但却提出了一个难题,怎样才能抓住读者呢?别无他法,只有靠内容生动、导语新颖。由于导语是新闻稿的灵魂、精华之所在,因此写好了导语,新闻稿的成功就有了较大的把握。要求导语的写作,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情,醒目、精炼、生动、引人入胜,使人读了马上能把握住要点。如报告火警的人的第一句话几乎总是:“XX起火了!”而绝不会拿着腔调地说:“今天早晨上班的时候,我发现锅炉旁边的小房里冒出缕缕烟雾, 感到有些蹊跷, 就快步走上前去,打开房门一看,啊-”如果这样报告的话,等他说完,房子已烧的差不多了!写新闻导语就要像说“XX起火了”那样干脆、简短、明确,一语中的。

在表达方式上,常见的新闻导语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叙述型。把消息中最具新闻性的事实,简要地写在消息的开头,又可以分为顺叙、 倒叙、 插叙等几种。

(2)描写型。对消息中主要事实的某一场景,具有意义的某一情节或侧面,作简练而抓住特点的描绘。特别使记者根据目击访而得的导语,能给读者以强烈的现场气氛和情绪渲染,增强消息的说服力与生动性。如《上海严寒》的导语抓住了瑰丽而奇特的雪景:

(3)评论型。在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的同时,对所报道的新闻加以评论,揭示事物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这就是评论型导语。例如:

(4)提问型。就是故意在导语中提出有关问题,再接着作简要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如《民航服务质量名次排定》一文的导语:

国内各航空公司谁的服务质量最好?国际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并列第一。

提问型导语要注意抓取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不要无疑而问。所提的问题以具体明确为宜。如果答案不言自明,就不应该提任何问题。

(5)对比型。通过对比、衬托的方式突出事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

据天津市自来水公司化验后宣布:滦河水水质优于国家规定的饮水卫生标准, 比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原水质要好(1983年8月26日《工人日报》)。

(6)引语型。即引用他人的话作为新闻导语。如:《“一份情温暖一颗心,扶百村济千户”大型活动启动》一文的导语:

“我们捐赠一万公斤大米”、“我们出价值4.5万元的服装”、“我们准备在贫困地区招收员工”、“我们还要在集团公司职工中积极发动,做到皆知、参与”……目前,在浙江日报会议室里召开的“一份情温暖一颗心,扶百村济千户”大型活动座谈会,成了众多单位慷慨解囊、踊跃捐赠的现场会。“扶百村济千户”活动拉开序幕。

4.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

新闻背景材料,顾名思义,指的是向新闻或人物提供“背景”的材料,在报道中起着映衬、补充、烘托、说明、解释等作用。背景材料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许多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任何客观事物都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存在,都与其他事物有纵或横的联系,这样就有了向读者提供背景材料的要求,读者也才能从事物的联系中来更好地、更全面地、辩证地认识、看待事物。

其次,新闻报道的是新发生的事物,这就需要必须的说明和解释,新闻背景正是为了提供这种说明和解释。通过它可以使读者从更深层次认识新闻所要表达的内容及其涵义。

比如说,某地发生了强烈地震,就该地而言,是否历史上有过地震的先例?若古已有之,那么何年何月何日发生过多大级别的地震?破坏情况怎样?震前有什么异常情况?等等,这些都需要借助背景材料加以说明。再比如,某家公司与另一家公司就开发某天然气项目而达成了协议。那么,在签订协议而举行的谈判中起了什么作用?两家公司将以什么方式筹集开发资金?两家公司以往有无成功合作过的经验?两家公司***是否同乡、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否类似等等问题自然产生。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如果红花是新闻事实,那么绿叶就是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新闻中不是独立的结构部分,它可以穿插在各部分之中。同时也并不是所有新闻都必须营造出一个背景。要不要交待背景材料,决定于表达内容的需要,不要为交待而交待。

《新闻学基础》把新闻背景分为四类: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

历史背景。每个新闻都有其历史发展过程,人们也只有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充分认识此一的意义,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新闻价值。如在过去的三年里,发生的公司与另一与之合作的公司曾有过三次成功的合作项目。这就是历史背景材料。

人物背景。为了使新闻人物的形象立体化,使他或她在读者中产生较深的印象,有必要交待一些与新闻有关的人物背景。

地理背景。与人物背景一样,地理背景也可以使地名立体化,使读者对某一地方及该地方的声誉和环境有较深的印象。例如,扎玛纳什山边防站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四周是1000多米高的雪峰,夏有洪水阻隔,冬有大雪封山,交通极为不便。这样的地理环境描写,使我们了解到驻守那里的战士艰苦的生活情况。

事物背景。读者的知识面总是有限的,为了是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某一事物,有必要交待一些与该报道对象有关的事物背景。

5.注意遣词造句

遣词造句对于新闻稿的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原则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准确、生动、言简意赅,含义隽永,以收言尽而意未穷之效。应尽可能使用大众化词语,少用生僻的行话和过于专业的技术用语;用词要尽量生动多变,减少重复用词。此外,还要避免使用过于华丽和含义不确切的词语,并少用过长或过于复杂的句子。

此外,写好一篇新闻稿,还应注意一些技术处理的细节。如稿子誊写时,行与行之间应留空,以利编辑做删改补充。用方格稿纸更好,便于编辑计算字数。稿纸上最好引有组织名称、地址、电话号马、联系人姓名等等, 便于编辑对稿件内容需要发问华补充时可以及时联络。 另外,了解新闻机构的截稿时间,以及发送资料、稿件的方式方法,熟悉编辑工作程序和编辑责任范围,以便于将资料和稿件尽快地发送到主管编辑手中。

新闻稿怎么写

导语:新闻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

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导语写作要求:

概述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7]

一语道破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8]

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化静为动法

一个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1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手法,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曲径通幽法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今天,乒乓球赛新闻层出不穷,倒霉的不仅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黑色的星期四而永远留在记忆中。”

一张一弛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

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957年11月17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这“小中见大”的功夫了得。

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南方日报1986年3月8日发的一条报告会消息,导语就写得格外“热闹”:“‘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那一段时,就被6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拉近时间法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

1956年初,上海市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月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

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化整为零法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

1981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美联社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13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另起一段)昨天晚上,该片宣传负责人恰克·潘恩特说,这部拍摄费高达2200万美元的电视片是西方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一则导语,两个自然段,有声有色,有主有次,读起来方便、自然、舒服。

如何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一、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的意义

首先,我认为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对于大家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较大帮助。平常我们经常说,新闻写作是“七分看问题三分写稿件”。比方说,写今天培训班的稿件,就得先搞明白,为什么要办这个班,是因为存在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才办这个班。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写了:为了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办了一期长进步形成直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撰写新闻稿件对作者的综合素质是有一定体现的它纵览全局,有事实有分析,给人们一个完整的印象。

(4)经验消息

所谓经验消息,即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况性、经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它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为中心,而是由许多事实,或者说,由一件以上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它不是突发性的,事情的发生、发展有比较长的过程。它所选择的事实有典型意义,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某一个时期、某一项工作的全貌。它不是简单的现象罗列,而是通过纵和横的对比、分析、阐述,揭示事物的本质,对读者有启发性、指导性。

〈实例〉:保障合法权益促进社区和谐——姜圩路社区为流动人口提供维权平台

第二,通讯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通讯包括故事、特写、工作综述、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等。

(一)通讯的主要特点

1、现实性。通讯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经验,紧密配合当前形势,为现实中心工作服务。

2、形象性。通讯常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要求对人对事进行较为具体形象的描写,人物要具有音容笑貌,事情要有始末情节,以此来感染读者。

(二)通讯的分类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方面的先进入物为主的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有的写一人一生的,为人物全面立传的;有写一个人的一个或几个侧向的,集中反映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也有写群像的。

2、通讯。通讯是以记写为中心,重点描绘社会生活中带倾向性和典型性的生动及具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它的特点是以记事为主,交代清楚的原委,从而表达某种思想。

3、工作通讯。工作通讯又称经验通讯,是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写工作通讯要有针对性,抓住当前带有普遍性的,又需要解决的问题。介绍经验要科学、有理论根据。经验要写得具体,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

4、概貌通讯。概貌通讯也叫风貌通讯、上题通讯、综合通讯。它是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现实中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这类通讯取材广泛,气势大,笔墨重,给人以完整深刻的印象。

(三)通讯的写作要点

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典型是通讯的筋骨,主题是通讯的灵魂。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对通讯来说十分重要。选择什么样的典型呢?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具有宣传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人和事,选择那些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确立什么样的主题呢?要确立体现时代精神,表现时代风尚的主题,确立反映人物和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主题。

2、写好细节。写好细节是通汛写作的重要任务。要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活动来表现人物;要写得有血有肉,有音容笑貌,有内心活动;写事要具体形象,有原委,有情节。

3、安排好结构。纵式结构,是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在这种结构里,时间发展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序、作者认识事物的顺序成为行文的线索。在用这种结构时,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横式结构,是指用?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的。这种结构概括面广,要注意不同空间的变换,恰当地安排通讯所涉及的各方面的问题。用空间变换的方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纵横结合式结构,是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

通讯的结构形态较多,很难像消息那样找出一些有既成的模式。但是有通讯结构中三个要件却是值得重视的:标题、开头、结尾。首尾圆合,文情畅达。就是说文章首尾要呼应,中间的主体部分不得无故残缺,线索脉络的设置精当,主次详略的搭配完美,文气畅通,浑然一体。

通讯的故事性与细节性特点鲜明,因此,什么样的或人物适合选择通讯这一体裁来表现,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看:一是人物或能否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二是人物或是否有能够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 三是人物或的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是否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四是人物或是否有鲜明的个性,能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

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点:

1.针对性。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便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作为评述对象的社会评论,针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往往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问题或某种思想倾向,有的放矢的发议论、谈看法。

2.时效性。社会评论是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思想动态的分析解剖,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因此,及时地发现有代表性的社会动向和思想苗头,抓住时机,并给与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在考试时,考生只需根据所给材料找到材料所隐含的社会现象,并进行分析解剖,给出正确是非判断,就可以了。

3.单一性。单一性的特点是由针对性与时效性所决定的,即在评述社会现象时,目标比较单纯,重点尤为突出。社会评论通常是“一事一议”、“一理一评”,针对一件事、一种情况或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

4.大众性。社会评论要面向广大读者,在论述方式上也要符合大众的口味。这就要求社会评论一方面要使思想内容与读者接近,评论大家当前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在写作形式上要尽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做到为大众所喜爱。

(二)新闻评论写作要求:

一是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这就要求对论据的要求以及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评论文章的观点是起统帅作用的,由论点统帅论据,而论据材料又是立论的依据的基础,是支撑论点的,论点靠有说服力的论据才能得以成立。

二是要使论据和论点达到和谐统一。论据必须做到:第一,真实;第二,准确;第三,充分;第四,典型。

三是由事入理,理从事出,事理相融。布局合理,层次清晰,逻辑顺畅;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

四是论题具体,一事一议。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分析精当。

三、基层干部如何快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一)基层干部在撰写新闻稿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不足

前面我们曾分析过基层干部撰写新闻稿件具有的两个优势,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对撰写新闻稿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不足进行理性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主要原因是练得少。

二是选择最佳报道切入点不够准确。

平凡中见不平凡。

三是投稿经验不足。

报刊媒体栏目设置以及编辑的个人择稿偏好对用稿率有一定的影响。

四是兴趣坚持不能持久。

初学新闻写作的,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投稿刊用率都不可能太高,这样对部分抱有较高期望值的人打击较重,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

(二)快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的几种捷径

① 模仿着写。所在大家、名人必经的一条路。

② 虚心请教。不要怕给别人添麻烦。

③ 多与上级机关沟通 。

④ 关注报纸专版、专栏的变化。新专栏的开辟,通常还没建立稳定的作者队伍,稿件用率高,对于有一定新闻稿件写作能力的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⑤争取到上级机关短期帮助工作的机会。

⑥掌握一定的投稿技巧。

阅读(830)|评论(0)|收藏(0)|打印|举报

(三)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技巧

中国文学的长篇巨作是从元曲开始的,以前唐诗宋词还有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等文学作品,都篇幅相对较短,且通篇精悍。元曲及明清的涌现,给文学创作带来了很多革命性的影响,其中的一个就是“虎头、猪肚、豹尾”理论的出现。所谓的“虎头、猪肚、豹尾”理论,就是指创作者通常在开篇与结尾上下大功夫,以求得开篇吸引眼球,结尾震憾人心的效果。而中间部分则写得比较随意,不仅不是很讲究字词的斟琢,而且故事情节的安排也比较散漫。这样安排,主要是与长篇曲牌及的篇幅过长的原因。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的作者几乎是耗尽一生精力写一篇,但也还有“猪肚”出现,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准备就新闻的导语写作,即“虎头”部分向大家汇报几种常用的写作技巧。

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6.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7.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8.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1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9.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手法,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10.欲擒故纵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欲擒故纵”。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

11.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12.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1)倒金字塔结构。所谓倒金字塔,指的是新闻的高潮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即最重要的情况最先说,所有的重点内容都要在第一段中出现。倒金字塔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一段是导语部分,导语是一篇新闻稿的灵魂、精华所在。导语之后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严格地按照重要的在前、次要的在后的原则来排列。如果说导语是第一重要,那么事实1就是第二重要,事实2就是第三重要,以此类推。

新闻稿用倒金字塔结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读者,读者的时间有限或受兴趣限制不可能将每篇报道都从头至尾读一遍,但只要读过第一段,就能对报道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二是编辑,在考虑版面不够或其他因素时, 常会对新闻稿进行删改, 哪怕只剩下一段或一句话(即导语)时,仍然留有公关人员需要向公众报告的最重要的信息。

(2)并列结构。在报道的内容中有若干且几乎具有同等重要性时,可用这种结构。即先写一段概括性导语,然后将各新闻并列在一起。

(3)顺时结构。这种结构的新闻稿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先发生的事实先写,后发生的事实后写。其导语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新闻稿所涉及的最早发生的。例如:

2.拟好标题

标题是新闻稿的“眼睛”,它直接影响公众对新闻稿件内容阅读的兴趣。一般来说,好的标题应该做到准确、鲜明、简洁、生动。准确,就是能确切地反映新闻稿件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鲜明,就是要观点明确。简洁,就是高度概括,十分精炼。生动,就是要新颖、形象,给人以新鲜感。同时,还要注意在标题中突出的并不是组织名称、品牌,而是组织的行为和精神风貌。

3.写好新闻导语

新闻稿的结构是较简单的,比较容易掌握。但却提出了一个难题,怎样才能抓住读者呢?别无他法,只有靠内容生动、导语新颖。由于导语是新闻稿的灵魂、精华之所在,因此写好了导语,新闻稿的成功就有了较大的把握。要求导语的写作,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情,醒目、精炼、生动、引人入胜,使人读了马上能把握住要点。如报告火警的人的第一句话几乎总是:“XX起火了!”而绝不会拿着腔调地说:“今天早晨上班的时候,我发现锅炉旁边的小房里冒出缕缕烟雾, 感到有些蹊跷, 就快步走上前去,打开房门一看,啊-”如果这样报告的话,等他说完,房子已烧的差不多了!写新闻导语就要像说“XX起火了”那样干脆、简短、明确,一语中的。

在表达方式上,常见的新闻导语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叙述型。把消息中最具新闻性的事实,简要地写在消息的开头,又可以分为顺叙、 倒叙、 插叙等几种。

(2)描写型。对消息中主要事实的某一场景,具有意义的某一情节或侧面,作简练而抓住特点的描绘。特别使记者根据目击访而得的导语,能给读者以强烈的现场气氛和情绪渲染,增强消息的说服力与生动性。如《上海严寒》的导语抓住了瑰丽而奇特的雪景:

(3)评论型。在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的同时,对所报道的新闻加以评论,揭示事物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这就是评论型导语。例如:

(4)提问型。就是故意在导语中提出有关问题,再接着作简要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如《民航服务质量名次排定》一文的导语:

国内各航空公司谁的服务质量最好?国际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并列第一。

提问型导语要注意抓取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不要无疑而问。所提的问题以具体明确为宜。如果答案不言自明,就不应该提任何问题。

(5)对比型。通过对比、衬托的方式突出事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

据天津市自来水公司化验后宣布:滦河水水质优于国家规定的饮水卫生标准, 比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原水质要好(1983年8月26日《工人日报》)。

(6)引语型。即引用他人的话作为新闻导语。如:《“一份情温暖一颗心,扶百村济千户”大型活动启动》一文的导语:

“我们捐赠一万公斤大米”、“我们出价值4.5万元的服装”、“我们准备在贫困地区招收员工”、“我们还要在集团公司职工中积极发动,做到皆知、参与”……目前,在浙江日报会议室里召开的“一份情温暖一颗心,扶百村济千户”大型活动座谈会,成了众多单位慷慨解囊、踊跃捐赠的现场会。“扶百村济千户”活动拉开序幕。

4.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

新闻背景材料,顾名思义,指的是向新闻或人物提供“背景”的材料,在报道中起着映衬、补充、烘托、说明、解释等作用。背景材料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许多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任何客观事物都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存在,都与其他事物有纵或横的联系,这样就有了向读者提供背景材料的要求,读者也才能从事物的联系中来更好地、更全面地、辩证地认识、看待事物。

其次,新闻报道的是新发生的事物,这就需要必须的说明和解释,新闻背景正是为了提供这种说明和解释。通过它可以使读者从更深层次认识新闻所要表达的内容及其涵义。

比如说,某地发生了强烈地震,就该地而言,是否历史上有过地震的先例?若古已有之,那么何年何月何日发生过多大级别的地震?破坏情况怎样?震前有什么异常情况?等等,这些都需要借助背景材料加以说明。再比如,某家公司与另一家公司就开发某天然气项目而达成了协议。那么,在签订协议而举行的谈判中起了什么作用?两家公司将以什么方式筹集开发资金?两家公司以往有无成功合作过的经验?两家公司***是否同乡、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否类似等等问题自然产生。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如果红花是新闻事实,那么绿叶就是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新闻中不是独立的结构部分,它可以穿插在各部分之中。同时也并不是所有新闻都必须营造出一个背景。要不要交待背景材料,决定于表达内容的需要,不要为交待而交待。

《新闻学基础》把新闻背景分为四类: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

历史背景。每个新闻都有其历史发展过程,人们也只有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充分认识此一的意义,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新闻价值。如在过去的三年里,发生的公司与另一与之合作的公司曾有过三次成功的合作项目。这就是历史背景材料。

人物背景。为了使新闻人物的形象立体化,使他或她在读者中产生较深的印象,有必要交待一些与新闻有关的人物背景。

地理背景。与人物背景一样,地理背景也可以使地名立体化,使读者对某一地方及该地方的声誉和环境有较深的印象。例如,扎玛纳什山边防站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四周是1000多米高的雪峰,夏有洪水阻隔,冬有大雪封山,交通极为不便。这样的地理环境描写,使我们了解到驻守那里的战士艰苦的生活情况。

事物背景。读者的知识面总是有限的,为了是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某一事物,有必要交待一些与该报道对象有关的事物背景。

5.注意遣词造句

遣词造句对于新闻稿的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原则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准确、生动、言简意赅,含义隽永,以收言尽而意未穷之效。应尽可能使用大众化词语,少用生僻的行话和过于专业的技术用语;用词要尽量生动多变,减少重复用词。此外,还要避免使用过于华丽和含义不确切的词语,并少用过长或过于复杂的句子。

此外,写好一篇新闻稿,还应注意一些技术处理的细节。如稿子誊写时,行与行之间应留空,以利编辑做删改补充。用方格稿纸更好,便于编辑计算字数。稿纸上最好引有组织名称、地址、电话号马、联系人姓名等等, 便于编辑对稿件内容需要发问华补充时可以及时联络。 另外,了解新闻机构的截稿时间,以及发送资料、稿件的方式方法,熟悉编辑工作程序和编辑责任范围,以便于将资料和稿件尽快地发送到主管编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