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然气的前景怎样?

2.北溪管道泄漏 欧洲天然气够用吗,北溪管道泄漏 欧洲天然气够用吗知乎

3.与生油有关矿物(自生伊利石) 的同位素定年

4.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四国经济特征以及异同点

5.欧洲买爆中国电热毯,能起到缓解能源危机的作用吗?

6.国际上油气可储量管理分类标准差异

7.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方法对比

德国天然气价格和中国对比研究论文_德国天然气价格和中国对比研究

(一)落实间合作协议,加强间在国土科技领域的合作

中德两国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双方在详细讨论的基础上,签订了地学合作协议书,以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在此期间,召开了中德地学合作研讨会,会上,双方科学家除了交流合作项目和各自的成果外,还探讨了今后加强合作的领域。这是中德间国土科技合作协议得到全面落实的具体体现。

国土部副部长寿嘉华代表中国国土部与希腊地质矿产勘察院签署地质合作协议

2001年10月8日-15日,国土部部长代表团与德国经济和技术部部长代表团分别在中国北京、重庆和宜昌举行了年度会晤,双方回顾了2000~2001年度执行的“地质、大地构造和矿床研究”、“海岸的地质研究和填图”、“喀斯特系统的水文地质学”、“云南省丽江-中甸地区地质环境规划及地质灾害治理示范”和“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等5个方面的合作项目进展情况,并拟定了下一阶段的工作方案。同时还建议2001~2002年度增加开展“北京近郊某示范区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和处理方案”等项目。

以寿嘉华副部长为团长的国土部代表团还访问了希腊地质矿产勘查院及其实验室,会见了希腊发展部副部长卡拉法提斯和两名秘书。寿嘉华副部长代表中国国土部,赛塞斯董事长代表希腊地质矿产勘查院签署了“关于开展地质科学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商定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尽快开展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代表团还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会见了瑞士经济部发展与转轨经济局负责人和负责中国项目的官员。双方就瑞士混合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项目进行了讨论。

国土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黄宗理与法国著名地质学家Paul Tonnier教授举杯共庆中法科技合作

中法两国进一步加强了合作,在中法地学合作备忘录框架内,双方已经决定继续开展青藏高原深部结构方面的合作研究,中法科学家在今年也开展了野外工作。此外,中法还落实了地下水寻找和城市环境研究等项目。

(二)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有关活动,使我部的科技走向世界

2001年9月20日,由国土部、世界银行、陕西省人民主办、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澳大利亚援助局协办的“中国矿业2001国际研讨会”在古都西安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国内代表共计219人参加了会议。国土部部长田凤山、副部长寿嘉华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田凤山部长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共同展望中国矿业发展前景,共同商讨中国矿业对外开放大计,共同探索中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他郑重许诺:“中国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国土部副部长寿嘉华在会上发表了《新世纪伊始的中国矿业》的讲话。她在回顾中国矿业发展历程后指出,中国工业化、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都将对中国矿业提出巨大的挑战。未来5~10年,中国将在矿业运行机制、市场投资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勘查评价和矿产开发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西部地区也将逐步成为中国矿产勘查开发和供应的后备基地。中国矿业的近期目标是:加强公益性调查评价,鼓励商业性勘查,比较明显地改善重要矿产的储比,保障矿产供应安全,形成集中统一、精干高效、具有权威的矿产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以矿业权和矿产资本为核心的矿业生产市场。矿产勘查开发利用的方向是:在稳定东部矿产开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和海域优势矿产的开发。

2001年国土部科技发展报告

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暨IGCP世界岩溶系统对比国际工作组会议一角

多年来,我部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对比(IGCP),先后组织发起了“岩溶作用与碳循环”和“世界岩溶生态系统对比研究”等项目。2001年8月30日,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暨IGCP世界岩溶系统对比国际工作组会在会上,有6位在岩溶科学研究与教育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中外专家获得了贡献奖。他们是:加拿大学会会员D.C.福特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委员会(IGCP)E.沃尔福冈教授、前南斯拉夫特别比尼岩溶研究所所长P.兰诺维奇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美锷、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梦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会议结束后21名外国专家参加了野外考察。

2001年5月20日—26日,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东亚东南亚沿海与近海地质科学项目协调委员会(CCOP)在北京举办了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研讨班。来自日本、韩国、泰国等10个成员国的18名代表及国内代表20人出席了会议。这次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研讨班,试图把我国的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全面介绍给CCOP成员国,让CCOP组织成员了解我国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水平和工作成果,为我国今后在这些国家承担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合作项目做前期准备。通过这次研讨班,扩大了我部在CCOP组织成员国的影响。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第49届特别委员会执行会议在我国举行

作为国际大陆科学钻探(ICDP)发起国之一,中国积极参加了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活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目前ICDP投资最大的重要合作项目,获资助150万美元,年初签订了合作开展研究的备忘录。通过该项国际合作研究,将从德国引进先进的钻探技术、分析测试仪器以及先进的研究方法与思路。2001年8月4日ICDP派代表出席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开工典礼。此外,中国派专家参加了一系列ICDP支持的学术活动,如在加拿大Malik召开的大陆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研讨会。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开钻后,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学术报告会。来自国内外的60多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PI组专家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执委会成员也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肯定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项目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001年9月22日-27日,国际地质联合会等12人访问我国,考察访问了重庆、云阳、巴东等地,并在三峡工程地区召开了国际地质联合会第49届特别委员会执行会议。

通过外经贸部中国经济与技术国际交流中心,向联合国开发署(UNDP)申请了“中国国土整治与土地可持续利用”项目,经过与UNDP的九轮会谈,终于于2001年8月21日在北京正式签署了项目协议。该项目为期5年,总投资600万美元,其中UNDP提供150万美元,中国配套450万美元。

2001年国土部科技发展报告

(三)加强科学家之间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国土部科技创新(“861”)启动后,一大批项目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例如,国土部重大专项“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在执行过程中,同加拿大岩石圈探测(Lithoprobe)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除了派代表团赴加拿大实地考察和研讨外,2001年8月1日-6日,Lithoprobe的首席科学家R.M.Clowes教授还来华讲学一周。

在执行“辽西热河生物群综合研究”专项过程中,中美科学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成果发表在著名刊物《Science》上。

天然气的前景怎样?

1.2.1 元素硫溶解度及沉积运移实验研究现状

(1)元素硫溶解度研究现状

对高含硫天然气中元素硫溶解度的认识是该类气藏开发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国内外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硫溶解度的研究主要包括实验和理论两个部分,以下为实验部分。

1960年,Kennedy[7]等人研究了硫在不同含量的CH4、CO2和H2S三种气体中的平衡溶解问题。并且首次说明了硫的溶解性能与气体压力、温度和组分有关。在一定温度压力的条件下,其溶解能力大小依次为H2S、CO2、CH4。

11年,Roof[8]通过实验研究了低温低压条件下硫在硫化氢气体中的溶解度(压力6.8~30.6MPa,温度43.3℃~114℃)。

16年,为了更好地研究深层气藏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硫在酸性气体中的溶解度,Swift[9]进行了溶解度实验研究(压力34.5 MPa~138 MPa,温度121℃~204℃)。

1980年和1988年,E.Brunner[10~11]等人将Kennedy等人研究进行推广(压力6.6MPa ~155MPa,温度116℃~213℃),研究了硫在不同比例的CO2、H2S、C1~C4的14个合成酸性气体混合物中的溶解度。

1992年和1993年,P.M.Dis[12]等人将E.Brunner等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压力7 MPa~55MPa,温度60℃~150℃),将硫在简单多组分中的溶解扩展到实际的酸气组分中。

1993年,谷明星[13~14]等人建立了静态法测定难挥发溶质(固体或液体)在超临界、近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实验装置,针对硫化氢大于50%的富含H2S酸性流体溶解度进行了测试。

2003年,C.Y.Sun[15]在谷明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在室内利用静态实验测试装置完成了元素硫在7个高含硫混合气体(H2S CO2、CH4)中溶解度测定,并建立了能预测和关联硫在高含硫天然气中溶解度的气固热力学模型。

2005年,曾平[16~17]对元素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说明,分析了不同组分对元素硫溶解度的影响,提出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数目较多的烃类组分对硫溶解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2009年,杨学锋[18]通过自主设计的元素硫溶解度实验设备,针对Chrasnti[19]和Roberts[20]常系数模型进行了关联性研究,发现Chrasnti l溶解度计算模型更加科学可靠; 而Roberts溶解度模型,由于是根据有限特定的几组数据拟合得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硫在含硫混合气中溶解度测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故为了更好的得到硫在含硫混合气中的溶解度,国内外学者在理论模型方面也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

1980年和1983年,J.B.Hyne[21~22]等人研究发现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元素硫和硫化氢会生成多硫化氢。反之,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多硫化氢又会分解成为元素硫和硫化氢,从而导致硫沉积。

1982年,Chrastil[19]基于理想溶液理论,提出了一个简化的热力学方程来计算硫的溶解度。该经验公式已经广泛用于超临界流体溶质溶解度的计算。

1989年,R.A.Tamxej[23]等人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的基础上,得到了元素硫在含硫气体中溶解度的预测模型。

19年,E.Bruce[20]等人利用Brunner[10]和Woll的实验数据,对Chrastil经验公式进行了回归拟合,建立了元素硫在酸性气体中的溶解度经验公式,该公式考虑了温度、压力和气体组分对元素硫溶解度的影响,因为方便应用,故一直被用于预测元素硫在含硫天然气中的溶解度。

1998年,Kunal Karan[24]等人建立一个热动态模型,可用于预测酸气混合气体中硫溶解度,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元素硫在硫化氢和高含硫气体混合物中的溶解度。

2003年,C.Y.Sun[15]等人用与谷明星类似的方法,建立了能够预测和关联元素硫在高含硫天然混合气中溶解度的气固热力学模型。

2006年,杨学锋[25]引入了超临界流体的压缩气体模型,建立了元素硫和高含硫天然气达到气固相平衡时定量计算元素硫溶解度的关联和预测模型。

(2)元素硫沉积运移实验研究现状

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元素硫会从含硫天然气中析出,部分硫颗粒将会沉降,部分硫颗粒则会随储层流体运移。

目前,元素硫沉积实验主要集中在油藏方面[27~29],由于硫化氢的剧毒性,开展高含硫元素硫沉积储层伤害的实验极少。

2000年,Jamal H.Abou-Kassem[30]利用氮气携带升华的元素硫进入碳酸岩岩心,观察和测定了元素硫对岩心的伤害。提出了一种简易的方法来模拟实际高含硫气藏元素硫对储层的伤害,但由于元素硫升华的温度极高,对其实验及数据的可行性值得深入探讨。

2008年,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31 ]自主研制了模拟实际储层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元素硫沉积对储层伤害驱替实验仪器,完成了不同初始压力、温度下元素硫对天然碳酸盐岩岩心渗透率和孔隙度的伤害。

1.2.2 含硫气藏储层改造铁离子伤害研究现状

储层改造作为低渗透油气藏重要的增产措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目前含硫气藏也通常进行酸压改造增产作业。由于含硫气藏涉及元素硫沉积和酸性气体等因素,对其储层改造必要性的探讨还存在空白。

考虑到元素硫沉积和酸性气体的影响,含硫气藏储层改造的核心就是控硫控铁。在处理含硫化氢气井的储层改造问题上,国内外主要集中在控制铁沉积上[32~37]。在酸压作业中,对于控制铁离子沉淀,通常有三种方法:

一是对主体工作液进行研究,用弱酸体系来控制残酸液的pH值,使得残酸pH值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以便于抑制残液中析出含铁的硫化物。

二是用铁离子络合剂。由于络合剂对高价的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从而使得溶液中铁离子浓度低于析出沉淀的浓度,从而抑制铁离子沉积的产生。

三是用还原剂,将溶液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为二价铁离子,从而达到避免沉淀析出的目的。

2004年,陈红军[38]等人对于含硫化氢气井酸化过程中,硫化铁沉淀预测及抑制剂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研究,并提出了一套适应含硫气井酸压作业且与之匹配的添加剂,优化了酸液体系的整体性能,其具体表现为铁离子稳定剂、硫化氢吸收剂和控硫剂。

2007年,Jairo Leal[39]等人在分析了在对解除硫化铁沉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统有序的方法来对硫化铁沉淀进行移除。

2009年,Tao Chen[40]等人建立了一套新的硫化铁测试方法来评价硫化铁抑制剂的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的抑制剂并对硫化铁抑制剂机理进行了说明。

1.2.3 元素硫沉积对储层伤害研究现状

为了研究地层条件下元素硫沉积对储层的伤害,国内外学者分别建立了考虑元素硫伤害的含硫气藏伤害模型,分析元素硫沉积对储层参数及产能的影响。

1966年,C.H.Kuo[41]建立流体流动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描述多孔介质中固相沉积。该模型设初始状态含硫天然气饱和溶解元素硫。

12年,C.H.Kuo[42]将硫沉积模型引入,在黑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元素硫沉积的储层伤害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硫溶解度的变化和硫沉积对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影响。该模型能够模拟均质气藏一维径向流动情况下,气速度、井距和井筒半径对硫沉积的影响。

1980年,J.B.Hyne[21]等人通过统计学原理,分析了100多口含硫气井的元素硫沉积问题,分析了混合物中不同碳原子数、CO2、硫化氢含量对元素硫沉积的影响。

19年,E.Boberts[20]在等温稳态理想流动的条件下,研究了酸性气井中元素硫沉积对流人动态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元素硫沉积储层伤害模型,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径向距离处元素硫饱和度的分布。发现硫的聚集速度与径向距离平方成反比,径向距离小,元素硫沉降距离的越快。同时还考虑表皮的影响,表皮越小,硫的聚集速度越小,但该模型设元素硫析出就地沉降,没有考虑元素硫运移。

19年,王琛[43]在Roberts建立的理论基础上,研究了硫沉积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及各因素对硫沉积的影响。

2001年,Faruk Civan[44]将延迟效应引入到元素硫沉积里面,考虑元素硫动态沉积,即元素硫析出后不会就地沉降,而是运移一段时间或位移后再沉降。但并没有说明元素硫何时沉降,运移多长时间和位移。

2002年,Nicholas Hands[45]等建立了天然裂缝性含硫气藏硫沉积预测解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温度和近井地带的气流临界流速的影响,对元素硫在近井地带的分布进行了分区和详细地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井底除硫时间,但对于元素硫颗粒临界流速计算并没有给出具体计算方法。

2004年,杨满平[46]考虑非达西渗流的影响,建立了高含硫气藏元素硫沉积模型。该模型在完善硫沉积伤害模型基础上,对比了考虑非达西和达西流动下,不同径向距离,不同时间元素硫饱和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同时还分析了产能对硫颗粒沉积堵塞的影响。

2005年,曾平[47]就高含硫气藏渗流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孔隙度,渗透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一步完善了考虑非达西影响的元素硫沉积伤害模型。

2006年,杨学锋[48]在Faruk Civan建立的模型基础上,考虑元素硫沉积的延迟效应,完善了元素硫动态沉积预测模型。

2006年,H.Mei[49]等人在Roberts建立伤害模型基础上,根据实际井参数,建立了无阻流量与渗透率和储层厚度之间的关系。

2006年,Du Zhi-Ming[50]等人建立了裂缝性气藏气液固三相耦合数学模型,并利用Roberts实例井数据进行计算,同时进行了结果对析。

2006年,Guo Xiao[51]等人将气液固三相耦合模型与硫沉积实验相对比,分析了流速,初始硫浓度和岩心渗透率对元素硫沉积的影响。

2007年,Guo Xiao[52]等人基于组分模型和相平衡原理建立了气液固三相数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预测元素硫沉积,并提出需要进行储层解堵时间。

1.2.4 考虑元素硫沉积的产能方程及物质平衡方程研究现状

由于压力降最快的地方在近井地带,导致元素硫析出最快的地方聚集在近井地带,从而使得常规的产能方程需要进一步考虑元素硫沉积的影响。含硫气藏开发过程中元素硫沉积而导致试井曲线发生变化,对此学者们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2005年,李成勇[53]等人进行了高含硫气藏解释方法研究,建立了高含硫气藏两区复合试井模型,并用Stehfest反演算法对井底压力响应典型曲线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污染半径和流度比对井底压力动态的影响。

2007年,段永刚[54]等人建立了基于含硫气藏与井筒耦合的非稳态产能预测新方法,该方法为没有试资料的气井合理配产提供了一种方法。

2008年,张烈辉[55]等人基于渗流力学相关理论,对高含硫气藏的渗流模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考虑附加表皮的复合渗流模型与产能试井解释数学模型。

2009年,晏中平[56]等人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和油气渗流理论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含硫气井硫污染区和未污染区两区双孔介质复合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并利用Stehfest反演算法对井底压力响应典型曲线进行了计算,同时完成了多参数对井底压力的敏感性分析。

随着高含硫气藏的开发,储层压力会不断降低,析出的元素硫将会占据储层部分孔隙空间,使得在建立含硫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的时候,体积平衡方程发生了变化。

1936年,R.J.Schilthuis[57]根据物质平衡原理首先建立了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因为该方法需要的相关地质及流体生产数据较少,同时计算方法相对简单,故一直在油藏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

国内的陈元千[58~60]等人在物质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并完善了不同类型的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

在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的问题上,国内的马永详[61~62]利用摩尔平衡原理对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进行了研讨。

2006年,张勇[63]等人给出了高含硫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的推导,该模型考虑了元素硫沉积的影响,但仅仅是基于体积平衡原理,没有考虑元素硫的析出会导致混合天然气密度发生变化。

2008年,卞小强[64]考虑了元素硫析出后,会使得天然气密度发生变化,必须使用质量平衡原理来建立含硫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故其利用摩尔平衡原理建立了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但在建立物质平衡时,由于对元素硫产生的机理认识不足,使得摩尔平衡原理建立的方程求解具有一定难度。

北溪管道泄漏 欧洲天然气够用吗,北溪管道泄漏 欧洲天然气够用吗知乎

天然气应用领域分布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力度的提高,特别是长输管线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渐由化工和工业燃料为主向多元化消费结构转变,其中城市燃气、天然气发电、LNG汽车等消费得到较展。

我国天然气主要使用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城市燃气、化工领域、工业领域和发电。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3280亿立方米,增量约2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9%,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4%。从消费结构看,工业燃料和城镇燃气用气占比基本持平,均在37-38%,发电用气占比16%,化工用气占比9%。

注:截止2022年5月23日,自然部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数据仅披露至2020年。

城镇燃气消费情况

中国城市化进程、家庭小型化趋势是城市天然气消费持续成长的动力。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促使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扩大了用气人口的基数。2013-2020年,我国城市天然气用气人口持续增长,2020年达到4.13亿人,“十三五”期间增速接近45%。经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城市天然气用气人口数将接近4.5亿人。

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预计用气人口的基数将持续上行。同时,随着中国家庭数量的增长,城市燃气接驳业务需求量和人均燃气消费量将会增加。另外,中国目前城市管道燃气使用率约仅为30%左右,较发达国家乃至东南沿海一线城市80-90%的管道燃气使用率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综上可知,中国城市燃气消费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工业燃料消费情况

“十三五”期间,在工业煤改气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工业燃气消耗量大幅提升,2020年我国工业燃气消费量达到1246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7-38%,五年间消费量增长了509亿立方米。根据自然部在《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中的预测,2021年中国工业燃料用天然气消费量约增加170亿立方米,经初步统计,2021年我国工业燃气消费量约为1416亿立方米。

化工用天然气消费情况

天然气在化工领域主要用于制造化肥、甲醇等化工产品,在2007年及之前该类用气一直占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最大比重,但是按照我国的天然气产业政策,部分天然气化工项目在天然气利用中属于限制类和禁止类,因此2008年以来,化工用天然气消费量比之前有所减少,比重也有所下降。

“十三五”时期,在化工领域,由于政策调控,用气保持低增长,2020年我国化工用气消费量295亿立方米,与5年前基本相同。经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化工用天然气消费量约为316亿立方米。

发电用天然气消费情况

减少煤炭消耗,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在发电领域,天然气可以成为这一转变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能源。一方面,根据现有文献的估计,未来15年,仅依靠非化石能源发电不能满足中国庞大的电力需求,另一方面,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对灵活性和安全可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气的清洁低碳和灵活性将在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截止2020年底,我国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802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为4.5%,利用小时数为2520小时,则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量为2470亿度,天然气单方发电量按4.71度/立方米来计算,2020年中国发电用天然气消费量达到525亿立方米。经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发电用天然气消费量达到591亿立方米。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天然气产业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与生油有关矿物(自生伊利石) 的同位素定年

欧洲即将迎来一场北极寒潮,人们还来不及抢购足够的保暖用品,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了。9月27日,俄罗斯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布声明称,3条海上管道一天内同时发生损坏。屋漏偏逢连夜雨,9月29日,瑞典方面表示,在受损的北溪管道中,又发现第四个泄漏点。在全球能源稀缺的当下,此次泄漏,无疑让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雪上加霜。尽管冬天还未真正来临,但不少欧洲人已经开始焦虑,欧洲现有的天然气储量,是否足以让他们度过这个艰难的季节?面对管道泄漏,天然气断供,欧洲各国正在争分夺秒地寻找替代品。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这条管道已经向欧洲输送了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北溪管道泄漏 欧洲天然气够用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马欢

欧洲即将迎来一场北极寒潮,人们还来不及抢购足够的保暖用品,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了。

9月27日,俄罗斯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布声明称,3条海上管道一天内同时发生损坏。屋漏偏逢连夜雨,9月29日,瑞典方面表示,在受损的北溪管道中,又发现第四个泄漏点。

在全球能源稀缺的当下,此次泄漏,无疑让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雪上加霜。

更糟糕的是,一些迹象表明,今年的冬季可能会比往年更加寒冷。

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本周伦敦的气温将比平均水平低5摄氏度,9月28日,德国法兰克福的气温将比正常水平低3.5摄氏度,而法国和西班牙的气温也将比季节性标准低3—4摄氏度。

尽管冬天还未真正来临,但不少欧洲人已经开始焦虑,欧洲现有的天然气储量,是否足以让他们度过这个艰难的季节?

液化天然气储罐(图源:图虫创意)

天然气储量:东欧最惨

欧盟的能源数据平台“储气库存一览表” (Agsi)宣布,欧盟的天然气储量已经达到了88.17%,不过,各国之间的储气量存在很大差异。

从数据上来看,一些欧洲国家的确已经成功地储存了足够的天然气,而其他一些国家则需要在即将到来的冬季内苦苦支撑。

欧盟各国天然气储备情况(图源:Agsi截图)

具体来看,欧盟主要国家的储量看起来还行,德国达到了91.5%,法国达到了96.83%,比利时91.17%,丹麦95.21%,意大利90.04%,波兰.95%。

但大部分东欧国家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它们天然气储量或许不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整个严冬,其中保加利亚74.17%,匈牙利72.63%,拉脱维亚仅有52.92%。

从数据上来看,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会好一些,但是不代表没有问题。

"如果一切顺利,德国的库存保持在高水平,如果我们运气好、天气也帮忙的话,我们有可能平稳地过冬。"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不过他也提醒,即便储量达到9成以上,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心过冬,因为冬季结束之时,德国的天然气储存将耗尽。

东欧国家则会面临更明显的能源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表明,东欧国家的经济将会受到俄罗斯天然气断供的巨大影响——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会下降6%。

寻找替代方案

面对管道泄漏,天然气断供,欧洲各国正在争分夺秒地寻找替代品。

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俄罗斯天然气弥补,目前有三个方案,第一个是“南方天然气走廊”项目。该走廊途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亚得里亚海,并将通过3500多公里长的管道运往意大利。

图源:社交媒体截图

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这条管道已经向欧洲输送了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据预计,到2022年底,此管道的流量将达到最高水平,即10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东欧国家将会是这条管道的第一个受益者。

第二个方案,是以地中海为基础搭建一个把天然气输送到达欧洲的平台。在这方面,欧盟委员会提到了阿尔及利亚、埃及和塞浦路斯等三个国家,旨在通过天然气管道或进口液化天然气,以弥补天然气供应的削减。

第三个方案,则是进口和储存液化天然气,欧盟委员会方面目前已经确定了美国、卡塔尔和东非这三个主要来源。

曾宣布放弃化石能源和核电的德国,现在不得已表示,正在修复此前关闭的燃煤发电厂。预计修复后,每月将燃烧超过10万吨的煤炭,与此同时,奥地利、波兰、荷兰、希腊等欧洲国家也纷纷重新启动各自的燃煤电厂。此外,德国也开始考虑启用核能发电。

不过,美国媒体毫不客气地指出,所有的这些替代解决方案都需要时间,修建新的核电站,甚至需要近10年的时间。

而能源危机正在切实影响欧洲居民的生活。眼下,欧洲多地许多地方的电费都在增加。一些餐厅的电费从一年前的每月2000欧元增长到7000欧元,部分主要行业为了节省电费,甚至开始让员工休,并缩减开支。

比利时一家研究机构表示,欧洲有可能将要度过二战以来最糟糕的一个冬天,欧洲各国将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包括将欧洲天然气消耗量减少10%-15%。

该机构认为,以德国为例,为了克服接下来6个月的危机,德国能耗必须减少20%。同时还要对市场进行监控,避免能源价格上涨。

分析认为,欧盟的能源市场极其脆弱,价格的猛然上涨会导致欧洲整个制造业彻底关闭,给欧洲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并带来失业潮、高物价等各种社会与经济生活的动荡。

哥伦比亚大学的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研究员塔季扬娜·米特罗娃说:“我们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未来会非常痛苦。”

对欧洲来说,更糟糕的情况可能还在后面。

北溪管道泄漏 欧洲天然气够用吗相关阅读:

北溪管道漏气后,法国道达尔称欧洲天然气供应状况无太多变化

北溪管道漏气后,市场非常担忧本已紧绷的欧洲能源供应。

不过,法国的道达尔公司却认为,当前北溪管道出现的问题,并不足以令欧洲人在今年冬天无燃料可用。

9月28日周三,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CEO Patrick Pouyanne表示,在北溪管道漏气后,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状况并无太多变化:

从天然气供应角度来说,欧洲人这个冬天仍然是安全的。我们需要考虑在失去俄罗斯天然气供给之后的前景。道达尔公司正从美国和其他地区向欧洲运回液化天然气,而且很荣幸能成为卡塔尔最大的国际天然气业务合作伙伴。现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油气产业似乎已经把投资水平降得过低。

和道达尔公司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丹麦能源局的表态。

同日,丹麦能源局局长Kristoffer Bottzauw称,北溪一号天然气输送管道系统的存量现在不足一半,预计管道中的天然气到周日将彻底外泄,管道中外泄的天然气大约等同于丹麦一年的需求总量。

和其他欧洲能源企业一样,今年以来道达尔四处寻找新的替代能源。

Patrick Pouyanne上周六表示,在俄罗斯能源对欧洲减少供应后,欧洲对能源供应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正阻碍着他们顺利找到替代能源。

Pouyanne称,欧洲买家正在争取购买液化天然气(LNG)的短期合同,但不准备支付更高的价格。他补充道,如果你想在短期内获得便宜的价格,答案显然是“不可能”。

Pouyanne称:

这是一个事关交付价格和数量的问题。

周六,道达尔在多哈与卡塔尔能源公司(QatarEnergy)签署了一项协议,在北部气田南部扩建项目(NFS)上建立合作关系,投资约15亿美元。

NFS项目合资公司中,专门为国际合作伙伴预留了25%的股份,其中道达尔能源将拥有9.375%的股份;卡塔尔能源将持有该合资公司75%的股份。Pouyanne表示,欧洲国家必须为达成更多长期协议做好准备,并且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以保证能源。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四国经济特征以及异同点

关于天然气形成时代的确定一直是许多石油、天然气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自1935年前苏联Cовчекно提出He/Ar法测定天然气、地下水年龄方法以来已有半个世纪。后来Kозчов对参数作了调整,但其原理与参数的确定方面都有较多的争议。近十几年,徐永昌等(19)提出了用Ar放/Ar空方法计算“气源岩”年龄,但在再造天然气形成年龄方面仍然遇到一些困难。因此,至今还没有较好的天然气定年方法。为了探索天然气形成时代的测定方法,朱铭(1990)提出了天然气藏稀有气体的积累模式以及定年方法。天然气藏形成时代的研究对油气对比及油、气源(不是指气源岩年龄的直接概念)确定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天然气藏中氩同位素成分有多种成因与组合形式,另外,岩石类型、构造形态、封闭条件往往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正确地判别氩的核成分及组合类型、合理确定氩的积累模型才有可能较好地研究油、气藏形成时代。

在北海地区各个油田中测定了自生纤维状伊利石的钾氩法年龄,精度优于5Ma,结果是早期深源油气注入的时间为90Ma,晚期浅源油气注入的时间为70~40Ma,晚期注入又可分为6幕(VolkH, et al.,2003)。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开发了伊利石氩同位素40Ar/39Ar年龄测定方法,测定了鄂尔多斯二叠系含气储层中的伊利石,认为天然气注入时间为169Ma和203Ma,精度约为3.4Ma(LiuKY, et al.,2004)。另一种方法是测定碳酸盐胶结物或自生石英的铀钍法年龄。Boles等在美国圣巴巴拉盆地边界断层中测得的自生方解石铀钍法年龄为0.50~0.11Ma,认为沿断层发生了油气的快速多幕次运移泄漏,每一幕次的持续时间约为1000年(BolesJR, et al.,2004)。

1.自生矿物(伊利石)定年的技术关键

原则上讲,含钾矿物均可以作为K-Ar定年的测定对象。因此,沉积岩中适合于测定的对象很多,如云母类、长石类、海绿石、伊利石等。但是,由于埋藏成岩作用的改造,一些含钾矿物形成以后,钾和氩的封闭体系往往被破坏,不适宜用于定年。自生矿物(伊利石)定年的技术关键可以总结为:

1)必须有充分发育的伊利石成岩作用,并且成岩作用必须与油气注入具有成因联系。油气运移聚集到圈闭中,把水挤走,截断岩层中自生矿物的生长过程,因此测定储层中相关自生矿物的年龄,可得到油气注入圈闭的时间。还可以通过阴极发光显微镜区分自生矿物及其期次,以及它们与烃类入侵的关系。含油气储层中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确定油气成藏年龄基于以下两个设条件:一是自生伊利石沉淀之后钾和氩保持封闭体系,即没有钾和氩的加入,也没有钾和氩的逃逸;二是油气进入储层之后,伊利石沉淀便会终止,由此获得的年龄为油气成藏的最早年龄。

2)最大限度地剔除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并尽量使自生伊利石得到最大程度的富集。

3)伊利石成因类型鉴定及含量分析。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Hamilton等对此进行过系统论述,“九五”期间,张有瑜等对此进行过系统研究。Mingchou Lee等对北海Groningen气田和Broad Fours盆地二叠系Rotliegendes砂岩储层中的自生伊利石进行了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用于分析该气田的天然气充注史。从此以后,尤其是最近几年来,该项技术一直是国外油气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并不断有研究成果发表。

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该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北海油田的成藏年龄确定;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运用此方法测定油气储层中自生伊利石年龄,获得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年龄数据,在单一成藏期次盆地,如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北部,与上述其他成藏时期确定结果吻合较好;但在发育多期成藏的叠合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则存在矛盾,运用K-Ar法获得的年龄值为290~240Ma(二叠纪),运用包裹体均一温度(100~120℃)-埋藏史投影法获得原油进入储层的时间为古近-新近纪。当然,还有一种解释:自生伊利石年龄记录的应该是最早一期油气到达哈得逊油田的油气,而储层中包裹体反映的是晚期充注的油气,只是由于我们尚不能很好地将自生伊利石与不同充注期次的油气联系起来,所以K-Ar法反映不了多期充注年龄。储层中自生伊利石的生长需要富钾的碱性水介质环境。当油气注入储层后,能否使伊利石的生长终止还存在争论。Karlsen等(1993)认为石油注入储层后,自生伊利石可能同石英加大作用一样并不一定终止,这是因为储层常常并非100%地为油气所饱和,只要其中还存在孔隙水介质,各种水-岩相互作用就不会完全停止。另外,从砂岩分离出小于2μm的伊利石样品,经过高梯度强磁去杂之后也常常是混有母岩带来的伊利石,使得一些样品的测定年龄与地层本身的年龄相当或更老。后期的绿泥石化作用也有可能造成自生伊利石中的钾、氩丢失。因此,在运用K-Ar法定年时要加以注意。

自生伊利石作为一种可靠的K-Ar地质时钟应用于特定的构造-热环境的方法,已经通过大量的研究建立起来(e.g.Ahrendt et al.,1983;Glasmann et al.,1989;Clauer&Chaudhuri,1998;Schliicher et al.,2006;Sasseville et al.,2007)。有关伊利石自生作用的K-Ar定年法,以及样品准备和矿物特征等技术方面的基本设也已经被评价和广泛讨论(Liewid et al.,1987;Lee et al.,1989;Hamilton et al.,1989,1992)。近期的研究证明伊利石形成时间通常取决于母岩的构造史,即初步形成粘土矿物的过程以及成岩或热液流体产生的过程(e.g.Elliott&Aronson,1987;Zwingmann et al.,1998;Meyer et al.,2000)。

Clauer等(2008)用自生伊利石的K-Ar定年方法,研究了法国北部三叠纪砂岩的热史。不同粒径Buntsandstein砂岩的K-Ar值如图14-20所示,所得数据可分为3组:①年龄最老者(约315~290Ma),与白云母样品有关;②第二组(约210~185Ma)出现在Serne井和Lembach井的样品中;③第三组介于110~95Ma之间,主要为来自Strasbourg井和Soultz井的细粒样品。

图14-20 不同粒径砂岩样品的K-Ar年龄(据Clauer,2008)

此外,大量的有关西欧其他地区三叠纪砂岩伊利石K-Ar定年的研究也支持N.CLAUER等的研究结果。如Clauer等(1995)报道了巴黎盆地中部Rhaetian砂岩的年龄分别为190Ma、150Ma和80Ma的自生伊利石样品。有人报道了瑞士北部石炭纪至三叠纪沉积物的伊利石K-Ar年龄为18±35Ma。Liewig&Clauer(2000)发现了德国北部二叠纪Rotliegende砂岩中时代分别约为200Ma和180Ma的两个伊利石形成。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法同位素测年实际上是K-Ar法同位素年龄测定技术在确定自生伊利石年龄上的具体应用。从理论上讲,其方法原理是一致的,但由于测试对象不同和所解决的问题不同,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法同位素测年技术又具有其特殊性。Hamilton等认为,由于油气代替地层水从而引起硅酸盐成岩作用终止,所以自生伊利石K-Ar年龄将会记录油气注入的发生时间并代表圈闭构造形成的最大年龄,伊利石类粘土矿物常常是在油气注入之前形成的最晚胶结物或形成最晚的胶结物之一。由此看来,要想利用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法同位素测年技术解决油气注入的时间问题,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所研究的砂岩储层中必须有充分发育的伊利石成岩作用,也即砂岩样品中必须含有足够数量的伊利石或伊利石/蒙皂石(以下简称为伊/蒙,代号为I/S)有序间层,而且必须是成岩自生伊利石和/或成岩I/S有序间层;二是所研究的砂岩储层中的伊利石成岩作用必须与油气注入具有成因联系。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大多数年龄数据明显不合理的样品,常常是伊利石和/或I/S有序间层相对较少,而且还主要不是自生成因。由此看来,要想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首先必须加强样品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研究。样品是油气定年的基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测年技术进行成藏年代探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研究内容,从样品选择、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到伊利石成因类型鉴定、年龄数据分析以及年龄数据解释与应用,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较强的探索性。自生伊利石的同位素定年技术有K-Ar体积法、同位素稀释法、40Ar-39Ar法等。K-Ar体积法,技术方法落后,误差大,已被淘汰;同位素稀释法,提高了Ar的测定精度,但K含量的测定仍没有明显的提高;40Ar-39Ar法主要是将样品中的39K,通过核反应堆照射,转化为39Ar,在气体同位素质谱计中直接测定40Ar/39Ar,而且用不同温度段测定,结果可以同时获得该样品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年龄谱图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出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程度,据此对年龄的可靠性作出适当的评估。自生伊利石的Rb-Sr法同位素定年,最大的困难是不易获得Rb-Sr等时线年龄,单点模式年龄因锶的初始锶的扣除而带来不确定性。

2.自生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地质意义

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过程,特别是自生矿物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流动的孔隙水与岩石相互作用引起的。成岩过程中自生伊利石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蒙混层中的粘土矿物伊利石化形成;二是地层水通过化学沉淀形成新生的丝发状伊利石。自生伊利石的形成总是与流动的富钾的水介质有关,油气注入储层导致自生矿物的形成受到抑制(如次生石英)和终止(如自生伊利石、钾长石和钠长石化)。理论上,如果在自生伊利石形成阶段油气注入储层,随着储层中含油气饱和度的增加,破坏了自生伊利石形成的环境,自生伊利石的形成便会终止。因此可用储层中自生伊利石的最新年龄来确定油气藏形成的年龄。储层流体介质性质的重大变化是导致自生伊利石形成终止的原因,但油气注入仅仅是储层流体介质性质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生伊利石形成终止未必就意味着烃类的注入,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如温度的变化及形成伊利石所需要的物质提供能量变化)以及油气的注入均能结束伊利石的形成。以油气注入储层初始时间为界,自生伊利石形成终止发生在油气注入储层过程的同时,或者发生在油气注入储层过程之前。无论何种情况,储层中自生伊利石年龄反映的是油气充满储层的最早时间,形成油气藏后不可能再有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因此伊利石同位素年龄不一定代表油气的运移时间,它只能给出油气藏形成时期的最大地质年龄。一般来说油气藏形成时间略滞后于伊利石同位素年龄或基本同步。

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分析不仅可以用于测定油气藏的成藏期,而且还可以用于油气运移分析,因为作为油气运移的输导层,流体介质性质同样会发生重大变化,同样会导致自生伊利石形成的中止,因此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分析还可以用来确定输导层中油气的最早运移年龄。

欧洲买爆中国电热毯,能起到缓解能源危机的作用吗?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与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比较表 (项目)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国家元首 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拥有广泛的实权 国王,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和议会、关系 宰相主持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首相和(内阁)掌握行,对议会负责,首相可解散议会。议会也可辞去首相,二者相互制约 议会 联邦议会(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民选,无实权)是立法机构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权力的中心 相同点 政体相同,都为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制的比较表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制 不同点 政 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首脑 首相 总统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国王;世袭;终身制 总统;间接选举;有任期 国家元首地位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首脑,总揽行力、军权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产生方式 首相提名,国王任命 总统提名经参议院通过任命 国家元首、议会、关系 (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元首负责。首相可解散议会。议会也可辞去首相,二者相互制约 (内阁)对总统负责,内阁、总统不对议会负责。行政与立法地位平等,相互制约与监督 相同点 理论原则与经济基础 三权分立;私有制 国家性质(国体) 资产阶级专政 司法 独立 法国总统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比较表 (项目) 法国总统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政 体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 皇帝世袭,终身制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议会产生方式 法国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联邦议会由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组成,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它不能组成代议制的。 国家元首、议会、 关系 立法权控制行; 总统对议会负责; 总统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须征得参议院的同意。 行控制立法权。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 帝国宰相(内阁首脑)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皇帝可以直接解散议会。 相同点 1、都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2、国会由两院组成,下院由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 3、总统或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力,有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英、美、法、德四国的组织体系表 项目 国别 政治体制 行 立法权 司法权 军权 国家元首 首脑及产生方式 权力中心 英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内阁 议会下院 上院 议会 国王 首相。国王任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议会 美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总统 国会 联邦法院 总统 总统 总统。选民间接选举 总统 法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总统 议会 总统 总统 总统。议会选举产生 议会 德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皇帝 名归帝国议会,实在皇帝 皇帝 皇帝 宰相。皇帝任命 皇帝 资产阶级代议制 核心 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本质 资产阶级力图通过立法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到行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特征 1、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和行政监督权 2、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形成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逐步掌握

过程 最早产生在英国,后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主要模式 英国议会君主立宪制、美国与法国总统共和制、德国二元君主立宪制 进步性 1、议员经选举产生,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并实行多数原则,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决策的科学性。是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否定 2、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利于健全法制和保障 3、实行政党政治,进行议会斗争,缓和了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有利于避免暴力,维护社会稳定 4、有利于无产阶级进行合法斗争,维护自身利益 5、扩展到亚洲和世界其它地区,并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总之,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它对于人类世界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作用 局限性 1、行日益扩张 2、司法机关侵犯立法权 3、仍然是代表一定利益集团的利益

国际上油气可储量管理分类标准差异

欧洲居民因为美国制裁俄罗斯,禁止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导致冬季取暖只能依靠电能,所以大量购中国电热毯,而此举并不能起到缓解能源危机的作用,只能是变相增加了用电量,将天然气取暖的这部分能源需求转移到了电力的能源消耗上。用一句浅显易懂的话讲,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哈哈哈,看到这个消息我真的笑了,欧洲国家再一次被他们的美国盟友带进了沟里,家人们,美国这一招玩得溜啊,可谓是一箭数个雕,制裁俄罗斯,先让欧洲盟友停止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这一招真损,俄罗斯卖不出去这些天然气,大不了放着以后再卖,没啥损失,可欧洲就惨了,这一被玩断气之后,物价飞涨,面包店的烤面包都涨到四十元一个了,这是欧元折合成人民币的价值,民众更是苦不堪言,家里煮饭没有天然气,全靠烧电,取暖现在也只能依靠电力,就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生产的电热毯成了热销商品。

你说这,什么都得靠电,这电能的消耗那可是蹭蹭蹭往上涨,先不说用电负荷加大,导致欧洲国家,都要把停产了很多年的烧煤发电的电厂重新启用,这电还是不够用,出现大规模停电,这还是其次,居民家里这电费,一个月按照咱们人民币汇率来计算,电费三四千,很多民众都感觉要崩溃了,一个月工资把电费交了之后,就只剩下喝凉水的钱了,这么一搞,欧洲国家经济倒退了一百年都不止,美国这个时候还把液化气翻了十倍的价格卖给欧洲,自己是赚得盆满钵满,把啥叫美国优先,玩到了极致,美国担心这么玩还玩不死这些欧洲盟友,随即又来个美元央行加息,导致欧元对美元汇率贬值,进一步推高欧元区通货膨胀率,这是先拉了一刀,再往上撒把盐!

欧洲买爆中国电热毯并不能缓解能源危机的几个原因

一、变相增加了电网负荷

欧洲民众因为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大多数人选择使用电能,特别是冬季的取暖问题,现在也只能依靠电能,但是这样并不能缓解能源危机,只会加大电的用量,导致电力短缺,增加电网负荷。

二、用电量剧烈增加会导致电价上涨

目前欧洲自从停止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之后,民众对电的使用量极剧增加,电价也跟着不断上涨,目前欧洲国家大约每度电折合人民币七元左右,但是预计到今年冬天用电量加大时,电价还会再度飙升。

三、电网负荷过大导致拉闸限电

在民众过度依靠电力时,电力价格上涨,民众不得不承担天价巨额电费账单,而尽管如此,最终电力系统还是无法承受巨大的供电压力,只能取拉闸限电的措施。

四、重新启用煤炭导致大气污染

目前因为电力需求剧赠,欧洲国家原本已经停止使用的煤发电厂,被大量重新启用,而很多民众家里也开始购买煤炭作为生活和取暖的能源,如此一来,势必导致欧洲大气严重污染,对整个全球气候战略造成威胁,加剧气候变暖的温室效应。

欧洲民众疯狂购买中国电热毯,并不能缓解能源危机,只是变相的对电能需求增大,从而导致重启煤炭来发电,以应对电能需求的问题,进而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对气候产生严重影响。

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方法对比

孙冲 任玉林 黄学斌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 在研究了目前世界上三大阵营、5个层面的剩余可储量管理分类标准基础上,分析对比了中外油气储量分类与管理模式差异,对国际上通行的储量标定方法进行了评价,结合我国油气储量标定要求,依据储量管理的目的和原则,优选出适合我国特点的剩余可储量管理的分类标准——SPE标准。

关键词 国际油气项目 剩余可储量 分类标准 管理模式 差异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 in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Oil/Gas Recoverable Reserves's Management

SUN Chong,REN Yu-lin,HUANG Xue-bin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lnstitute,SlNOPEC,Beijing100083)

Abstract Based on research in classified criteria of remaining recoverable reserve’s management,which includes three camps and five levels.It analysed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oil reserves classifications and managing modes,evaluated international popular reserves demarcating methods.Combined China’s demand of oil/gas reserves demarcation,according to the aim and principle of reserves management.It optimized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remaining recoverable reserve’s management,which could suit China’s characteristics—SPE standard.

Key word International oil/gas project Remainder recoverable reserve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Managing mode

在国外,“储量(Reserves)”通常指“在现行的经济与技术条件和法规下,预期指定日期之后能从地下的油、气藏中出的原油、天然气的数量”。油气储量是油气公司的核心资产,是衡量油气公司的价值和成长的标准。对于一国的油气储量,首先要依据国际通行的标准和方法,对其储量进行合理评估。为此,国际各大石油组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用于油气储量评估的分类体系和评估规则。比较通用和国际公认的概念,来源于国际石油大会(WPC)、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使用的SEC标准。我国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储量管理也做了很多改进,但尚未与国际通行规则或SEC标准完全接轨,至少关于储量的概念,与国外就有很大的差别。需进一步阐明这些异同,以便为实现油气储量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1 世界主要国可储量分类标准及特点

矿产的分级分类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阵营和5个层面。三大阵营分别是指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为代表的矿业大国阵营,以工业相对发达的北欧和矿业相对富有的南美为代表的北欧、南美阵营以及以俄罗斯和中国为代表的原体制国家阵营;5个层面分别指与勘探开发有关的公司层面、行业协会层面、国家层面、国际层面和资本投资层面(表1)。在石油方面,中东国家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储量分类体系,这些国家基本上使用的是西方国家的储量标准,尤其是美国标准。无论是哪个阵营和层面,建立量和储量分级分类体系的目的为:①为正确量化而建立技术指标;②为相互交流建立对应关系。

表1 世界矿产分类体系

目前,主要国在剩余可储量管理上,用的分类标准主要有:SPE标准、中国储委新标准、俄罗斯分类标准、加拿大石油学会分类标准和挪威油气储量分类标准;在储量资产上市时,用的标准为SEC储量分类标准。

1.1 SPE 可储量分类标准

石油工程师协会(SPE)可储量分类标准(图1)将剩余可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未证实储量。证实储量细分为已开发的和未开发的,未证实储量细分为概算储量和可能储量。SPE油气储量标准定义主要包括3项内容:

(1)证实储量:是指在现行经济条件、操作方法和法规下,根据地质和(或)工程数据分析,合理确信地评估,从某一指定时间以后,从已知油气藏可以商业开的石油数量。如用概率法,那么实际开数量将等于或大于此评估值的概率至少有90%。

(2)概算储量:地质和(或)工程数据表明很可能开出来的未证实储量。如用概率法,实际开数量将等于或超过评估证实与概算储量总和的概率应当至少50%。

(3)可能储量:地质和(或)工程数据分析表明比概算储量可性更差的储量。如用概率法,实际开数量将等于或超过评估证实加概算加可能储量总和的概率应当至少10%。

图1 SPE储量分类标准

1.2 中国储委新标准

为了与国际储量分类标准接轨,中国储委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颁布了《石油天然气/储量分类》和《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中国储委新标准框图见图2。

图2 中国储委新标准

中国储委新标准定义包括3项内容:

(1)探明技术可储量是指满足下列条件所估算的技术可储量:①已实施的操作技术和近期将用的操作技术;②已有开发概念设计或开发方案,并已列入或将列入中近期开发;③以近期平均价格和成本为准,可行性评价为经济的和次经济的。继续向下分为探明经济可储量和探明次经济可储量。

(2)控制技术可储量是指满足下列条件所估算的技术可储量:①推测可能实施的操作技术;②可行性评价为次经济以上,继续向下分为控制经济可储量和控制次经济可储量。

(3)预测技术可储量是指满足下列条件所估算的技术可储量:①乐观推测可能实施的操作技术;②将来实际出量大于或等于估算的技术可储量的概率至少为10%。

1.3 俄罗斯储量新标准

俄罗斯储量新标准框图见图3。

图3 俄罗斯储量分类新标准

1.4 加拿大石油学会储量分类标准

目前,加拿大制定了一系列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和评估规则。根据加拿大NI51-101法则之油气活动披露准则(Standards of Disclosure for Oil and Gas Activities),油气公司必须根据加拿大油气评估手册第一卷《储量定义和评估程序》(Volume 1 of the Canadian Oil and Gas Evaluation Handbook(COGEH))来进行油气储量分类,并作为所有储量评价的标准。

参照2000年SPE和WPC共同起草的《石油量分类和定义》,对于储量,COGEH推荐用证实储量(1P)、证实储量+概算储量(2P)、证实储量+概算储量+可能储量(3P)来反映其概率水平,同时认为证实储量(1P)是相对较为保守的,证实储量+概算储量(2P)是较为现实的,证实储量+概算储量+可能储量(3P)是较为乐观的。对于证实储量(1P),其评估储量可出的概率为90%或更高;对于证实储量+概算储量(2P),其评估储量可出的概率为50%或更高;对于证实储量+概算储量+可能储量(3P),其评估储量可出的概率为10%或更高。加拿大石油学会储量分类标准框图见图4。

图4 加拿大石油学会储量分类标准

1.5 SEC 储量分类标准

SEC是1929年10月由美国联邦成立的一个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和市场监督的机构。为保证上市油气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投资者的利益,SEC制定了油气储量评估规则。所有在美国上市的油气公司必须按照这一规则进行储量评估,并披露评估信息,信息的披露直接影响着上市石油公司的股票价值和信誉。在证券市场,油气储量及其价值的变化很大程度上预示着投资价值的变化。SEC标准评估的证实储量只是储量序列中最为可靠、风险最小的那一部分,也是在开发后肯定会获得经济回报的那一部分。SEC储量分类标准框图见图5。

图5 SEC储量分类标准

SEC储量分类标准定义包括3个方面:

(1)证实储量:在现行经济和操作条件下,由地质和工程资料证明将来从已知油气藏中能以合理的确定性出的原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液的数量,即价格和成本以评估时的实际情况为准。价格的变化只考虑合同协议中提供的现有价格的变化,但不包括将来条件改变引起的价格上升。证实储量又分为证实已开发储量以及证实未开发储量。

(2)证实已开发储量:是通过现有井、用现有设施和操作方法预期可出的储量。对于通过注水或其他提高收率技术补充天然能量和改善一次开机理预期可获得的油气增加量,若划归“证实已开发储量”,仅仅是指在先导项目试验之后,或已安装的流程取得生产效果而得以证实增加的可储量是可实现的。证实已开发储量包括正生产和未生产储量。

(3)证实未开发储量:是指预期从未钻开发井地区的新井中,或需要支出相当多的费用进行重新完井能够出的储量。未钻开发井的地区仅限于那些与已钻井相邻的可生产单元。对于其他未钻井地区,只有具备与现有产层存在生产连续性的条件,才能够定位证实储量。任何地区,只要注水或其他提高收率技术的实施尚在设想中,其储量都不能归为证实未开发储量,除非这些技术通过同一地区同类油藏进行的试验证实是有效的。

1.6 各类储量分类标准间对应关系

(1)中国储委新标准—SPE—SEC储量分类标准对比:经过储量套改的中国储委新标准与SPE和SEC标准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图6),同时存在一些比较小的差异:①中国储委新标准剩余可储量管理目的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利用,偏重于计算技术剩余可储量,反映油田开发水平的高低;②SPE标准适用于国际油公司间的资产评估,注重公平利益竞争,是得到广泛认可的真正国际化的中立标准,在储量交易过程中是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油公司普遍认可的标准。

图6 中国储委新标准—SPE—SEC储量分类标准对应关系

(2)俄罗斯储量新标准与SPE分类对比:俄罗斯储量新标准的A级、B级、C1级和C2级可储量分别对应SPE标准的证实已开发、证实未开发、概算和可能级别储量。

(3)SPE—SEC储量分类标准对比:SPE和SEC储量分类标准在技术可操作性、经济条件、时间属性、流体界面及含油面积等5个属性上具有明显不同(表2)。同时,SPE和SEC储量分类标准在储量标定方法上也存在一定差异,SEC储量分类标准更加严格;虽然SEC也认可类比法,但是要求油藏较类比油藏具有相同或更好的储层性质,而SPE只要求油藏性质类似即可(表3)。

表2 SPE—SEC储量分类标准对比(一)

表3 SPE与SEC储量分类标准对比(二)

2 储量管理国际通行标准发展趋势

展望世界油气与储量分类标准,可以看到其发展趋势:

(1)SPE标准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全面和最具权威性的石油/储量分类标准,目前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委内瑞拉等国的大油公司参照和直接使用的油气/储量的体系。近年来,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储量标准也逐渐向此靠拢。

(2)对剩余可储量实行动态管理:西方(尤其证券市场)的油气储量是运用“商业价值—资产经营—市场化可行性—可储量—地质储量”的逆向思维来建立的,立足点在动态的剩余可储量上;国际通行标准的分类,以剩余可储量的可靠性和可利用程度划分为主,储量与评价程度、开发阶段紧密相连。

(3)剩余可储量本身必须是经济的:对于储量,首先考虑经济极限,然后考虑现有储量的开能否收回储量基准日之后的所有投资和成本,经济性对储量的大小有直接影响。储量评估标准的应用在部分地区受到区域限制,比如加拿大公司要求用加拿大储量评估标准,哈萨克斯坦要求用俄罗斯标准,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咨询公司在开展储量评估时大多认可和用SPE储量分类标准(表4)。

表4 储量评估公司开展项目评估时用的储量分类标准对比

综上所述,中外油气储量分类与管理模式上存在以下差异(以美国为例):①油气储量用途上的差异,中国将其用于国家管理规划和指导勘探开发及中长期规划,而美国为满足国家法律、规定的要求和公司管理、竞争的要求;②油气储量概念上的差异;③油气储量计算时间上的差异,中国各级储量的计算与勘探开发阶段相联系,而美国计算储量一般不限于勘探开发阶段,根据需要,随时都可计算3P(Proved Reserves,Probable Reserves,Possible Reserves)储量,作为资产管理,计算更加频繁;④油气储量分类及可靠性的差异;⑤油气储量经济性上的差异,中国的油气储量计算对商业性考虑不够,存在部分探明储量无法动用情况,而美国证实储量必须是储量评价时具有经济性的,一般不存在不能开发的虚证实储量数据;⑥油气储量级别要求上的差异,产能把握性、地质储量可靠性和提高收率方法方面存在差异;⑦油气储量管理模式的差异,国外油气储量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可储量、经济可储量和剩余经济可储量,强调的是储量的货币价值,国内现行油气储量管理的对象是地质储量,强调的是各种储量的序列结构。国外对油气储量的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分类评价的主导思想是在现有开技术、经济约束条件下是否盈利,对达不到经济条件的储量进行及时的调整,降低储量级别,体现出鲜明的经济观和现实观。国内对开发储量的分类和管理比较粗放,对未来开发探明储量的分类和管理则较细,体现了鲜明的前瞻性和宏观性。

国外对油气储量的评价主要依靠经济条件、现有的工艺技术、现行的法规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国内现行的评价依据主要是根据勘探开发阶段对油气储量的认识程度。国内可储量允许一定推测,而国外强调“眼见为实”。

3 油公司储量管理选用分类标准的原则

(1)从技术上能够更好地指导开发生产,为油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决策及有关海外在产油田的技术经济政策等提供依据。

(2)满足油公司储量资产评估及管理的需要:主要是国际油公司间储量资产横向对比以及对外发布储量资产信息的需求。

(3)满足国内储量管理需求。

(4)处理好油公司与海外在产油田所属国之间储量管理的关系:油公司储量资产分布在世界各地,如何同时满足油公司和国对开发生产项目储量管理的需要,处理好其中的分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5)处理好油公司与不同作业者之间的关系(对储量资产的评价达成共识):同一个项目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作业者,如何处理好不同作业者之间的储量资产核实认同的关系是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4 国际油气项目中的储量分类、评估和管理体系

(1)为加快我国油气储量评估与国际通用规则的接轨同步,海外项目储量管理要由地质储量为主转变为地质储量和可储量并重,由静态储量为主转变为静态储量和动态剩余可储量并重,以实现油气资产化动态管理。

(2)我国油气储量分类与国际通用标准的主要差别在探明经济可储量方面(我国储量新标准虽考虑了证实储量的分类原则,探明剩余经济可储量可以基本对应SPE/WPC的证实储量,但其细分又不能对应)。为与国际接轨,我国应增加对可储量动态价值的考量,使我国的储量分类体系既符合国情与习惯,又能实现国际间交流合作与海外项目的正常经营要求。

(3)对于探明已开发储量的评估应按照SEC标准,用国际通用的现金流法,计算剩余的可储量的经济价值。

(4)为适应国外油气储量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石油公司参与国际上储量转让与合作开的要求,对包括探明已开发储量、探明未开发储量等不同级别的油气储量,都应建立净现值法和投资回收期法等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为海外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5)要按照SEC的做法,把储量作为一种资产,储量评估侧重于证实剩余经济可储量和储量资产剩余价值的计算。计算一般分已开发储量的剩余价值和未开发储量的剩余价值。对已开发储量的评估主要应用产量递减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未开发储量来说,应按照国际勘探和评价期,用类比模拟法和容积法等方法做好石油天然气可开储量的评估、油井生产能力的早期评价、开发方式的早期预测、开发层系和井网的筛选、井网密度合理确定以及油田开发早期主要开发指标和早期的预测等工作。

(6)油气储量是一个海外油气开发项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油气储量评估则是项目获得成功的关键。根据国际石油市场原油价格、开发成本及油田变化规律,搞好海外油气项目的储量评估,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实现利润最大化、投资回报最大化的有力保障之一。海外项目应该定期,尤其是重大投资决策或油价、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或开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时,对油气的剩余价值进行重新评价,分析开发速度和投资、开发技术及成本结构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作为依据制定和修改有关部署和决策,调整投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登发,马永生,杨明虎.油气保存单元的概念与评价原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1):1~8.

[2]王庭斌.中国气田的成藏特征分析[J].石油天然气地质,2003,24(2):103~110.

[3]游秀玲,张玲,罗云秀.原油收率影响因素探讨及油藏综合分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3):314~318.

[4]赵文智,毕海滨.储量研究中油藏边界的确定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5,17(6):379~383.

[5]胡建国.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的新型增长曲线[J].新疆石油地质,2006,27(5):569~571.

[6]陈元千,赵庆飞.预测剩余可储量和储比的方法[J].油气地质与收率,2005,12(1):44~45.

[7]冉启佑,胡向阳,赵庆飞等.新区经济可储量计算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5):77~80.

[8]郭齐军.对油田剩余经济可储量及评估的讨论——以东辛油田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3):309~312.

[9]毕海滨,王永祥,胡允栋.浅析SPE储量分类中储量的相互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2004,25(4):420~422.

[10]石油可储量计算方法[S].SY/T5367-1998.

[11]赵文智,毕海滨.浅析中国与西方在储量计算中确定有效厚度之差异[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3):125~129.

[12]杨园园,胡志方,李薇等.油气储量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J].河南石油,2006,20(3):17~21.

[13]陈元千,赵天森.预测油气田可储量和剩余可储量的新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2004,16(4):254~258.

[14]苏映宏.油田开发中后期可储量标定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94~96.

[15]陶自强,吕中锋,李红平等.水驱特征曲线在可储量标定中的应用探讨[J].新疆地质,2006,24(4):447~449.

[16]Stout John L.The need for dynamic forecasting of recoverable reserves[C].SPE Economics and Evaluation Symposium 17,(2):11~14.

[17]Stultz-Karim S P.Expert Determination in international oil & gas disputes:The impact of lack of harmonization in reserves classifications systems and uncertainty in reserves estimates[C].SPE Middle East Oil and Gas Show and Conference 2007,(3):12~14.

[18]Fetkovich M J,Fetkovich E J,Fetkovich M D.Useful concepts for decline curve forecasting,reserve estimation,and analysis[J].SPE Reservoir Engineering,1996,2(1):13~22.

[19]Fetkovich M J,Vienot M J,Johnson M D,et al.Case study of a low-permeability volatile oil field using individual-well advanced decline curve analysis[C].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1985,(9):22~26.

[20]朱九成,马贤圣.海外石油开发项目剩余可储量快速评价[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5):62~64.

[21]张宇,白鹤仙,邱阳等。油气经济可储量评估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06,27(1):99~103.

[22]Deutsch CV,Ren WS,Leuangthong O.Joint uncertainty assessment with a combined Bayesian Updating/LU/P-field roach[C].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Mathematical-Geology,AUG 21-26,2005.GIS and Spatial Analysis,1~2:639~644.2005.

[23]Neufeld C,Deutsch C.Calculating recoverable reserves with uniform conditioning[C].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Mathematical-Geology,AUG 21-26,2005.GIS and Spatial Analysis,1~2:1065~1070.2005.

[24]Ghouri SS,Kemal A.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the Indus basin:History and present status[C].Symposium on the Indus River-Biodiversity,Resources,Humankind,114~131,JUL 13~15,1994.

[25]Patni S,Dalath J.Subsea HIPPS:A way to develop high-pressure subsea fields.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C].SEP 26-29,2004.SPE Production & Facilities 20(2):155~159.2005.

[26]Wei XP,Wu XQ.Study on the principles of dynamic space-time evolvement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ystem of energy mineral resources and its optimal control[C].5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MAY 03-05,2004.Management Sciences and Global Strategies in the 21st Century,1~2:16~21.2004.

[27]张玲,袁向春,林豪等.国内储量计算与上市储量评估对析[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6,2(3):13~16.

[28]崔传智,刘园园,赵晓燕.实用天然气可储量标定软件的开发及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6)854~856.

[29]Ewida A,Lever G,Power S.Terra Nova design challenges and operational integrity strategy[C].12thInternational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ce(ISOPE-2002),MAY 26-31,2002.Proceedings of the Twelfth(2002)International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ce,1:24~31.2002.

[30]Tengesdal JO,Sarica C,Thompson L.Severe slugging attenuation for deepwater multiphase pipeline and riser systems[C].2002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SEP 29-OCT 02,2002.SPE Production & Facilities 18(4):269~279.2003.

[31]Wilson M,Moberg R,Stewart B,et al.CO2sequestration in oil reservoirs-A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pportunity[C].5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shouse Gas Control Technologies,2000.Greenhouse Gas Control Technologies,243~247.2001.

[32]冉启佑,赵庆飞,方开璞等.水驱油田剩余经济可储量计算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3):379~383.

[33]Sneider RM,Sneider JS.New oil in old places:The value of mature-field redevelopment[C].Conference on Petroleum Provinces of the 21st Century,JAN 12~15,2000.Petroleum Provinc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63~84.2002.

[34]Rusk DC.Libya:Petroleum potential of the underexplored basin centers-A twenty-first-century challenge[C].Conference on Petroleum Provinces of the 21st Century,JAN 12~15,2000.Petroleum Provinc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429~452.2002.

[35]Cochran MD,Petersen LE.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Berkine Basin,Grand Erg Oriental,Algeria[C].Conference on Petroleum Provinces of the 21st Century,JAN 12~15,2000.Petroleum Provinc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531~557.2002.

[36]Bennion DB,Thomas FB,Schulmeister B.Retrograde condensate dropout phenomena in rich gas reservoirs-Impact on recoverable reserves,permeability,diagnosis,and stimulation techniques[C].Canadian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Conference,JUN 12~14,2001.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40(12):5~8.2001.

[37]俞启泰.逐年计算水驱油田可储量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23(2):52~56.

任香爱

(国土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三河 065201)

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与开发利用工作,不但兴建了大量的岩心库,而且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推动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特点,对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管理制度、管理能力、服务条件等进行了对析。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国外 对比

1 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与工作特点

1.1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

许多发达国家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鼓励有关方面提交和收藏管理实物地质资料。这些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主要来源于地质调查机构和其他矿权人——对于地调机构主持的公益性地质工作所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仍由地调机构代表进行收藏管理;对于矿权人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通过与矿权管理相结合,约束督促矿权人按要求提交实物地质资料,如果不提交实物地质资料,将受到罚款、吊销矿权等处罚;对于企业以经营为目的所进行的水文勘察、工程勘查等与矿权无关的地质工作所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通过鼓励措施或法规,促使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

实物地质资料库藏、管理工作除主要由地调机构负责外,还允许并鼓励外机构和私人公司从事实物地质资料收藏管理。如加拿大有许多私人公司经营管理岩心,其中保存的是他们从事商业性钻探工作所获得的岩心、岩屑,其使用对象一般为公司内部人员及特定钻探项目的公司合作者。例如加拿大Versatile Cold Storage公司在卡尔加里的岩心库有30480m2的存储面积,藏有大量岩心和岩石标本;Rock Surgery公司保存有油砂、煤的样品和岩心;Stacs档案中心有限公司经营一个由各种勘查资料组成的数据管理系统。

1.2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制度

多数发达国家的地质矿产实行公权制度管理,因此其实物地质资料也大多实行分权、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美国联邦的岩心库主要由美国内政部的地质调查所负责管理。不同岩心库所管理的实物类型不尽一致:有的主要储藏地调所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岩心、样品,有的主要储藏矿业公司依法提交的岩心、样品,有的收藏管理冰钻岩心、样品,有的主要收藏管理油气钻探岩心、岩屑。各州负责本州矿产勘探开发和相应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收藏本州地调所和矿业公司提交的岩心、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加拿大部下设的地质调查所负责公益性地质工作及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同时收集、管理油气公司、矿业公司提交的少量岩矿心、岩屑等实物地质资料。各省矿山能源管理部门负责本省地质矿产勘察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各省都建有一个或几个规模不等的岩心库。收集管理的岩心来自于矿业权人依法提交的岩心和省地调所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岩心、样品等实物。

按澳大利亚宪法规定的地质矿产分权管理制度,联邦负责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北部地区铀矿的勘探开发,各州负责管辖区内矿产勘查开发,岩心库亦相应的分为两个层次或两种类型:联邦岩心库由初级产业能源部所属的地质调查机构(SO)和同属初级产业能源部的科学局(DRS)负责,主要馆藏实物包括地质调查机构开展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形成的各种实物和油气公司、矿业公司,开展海上油气勘探获得的岩心、岩屑;各州岩心库由各州的矿产能源部或其下属的地调所或勘查数据中心负责建设管理,馆藏实物为各州地调所和矿业权人提供的岩心、样品等。

1.3 馆藏实物地质资料筛选

国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与筛选并没有严格的标准,但有原则性划分。

国家或联邦一级岩心库主要负责全国公益性地质工作和战略性远景地质勘查工作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由于这些实物地质资料数量不是很大,且一般都具有比较重要意义,所以基本上全部收集保藏。

州或省一般岩心库主要收集管理本地区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由于这些实物地质资料的数量比较多,大多有选择地进行收集和保管。筛选条件主要考虑钻孔位置、实物种类、性质、代表性、保存开发意义、保存管理费用等因素,如西澳岩心库提出优先收集保管的7项条件:

·重要矿项目中有代表性的岩心;

·非常重要勘查项目和远景区中有代表性的岩心;

·重要的岩石、地层、地理、构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或矿化意义的岩心;

·取自矿区有代表性的岩心;

·取自未来不能进入的地区(公园、市区等)的岩心;

·取自不可能重新钻探的特殊的深钻孔(大于1000m)的岩心;

·取自难以到达的边远地区或未来不能到达地区的岩心。

1.4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

发达国家岩心库的库藏设施比较先进,多数岩心库存取实现了机械化。一些岩心库建立了数据库和网络系统,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大部分岩心库备有观察检测设备,供来访者使用,一些岩心库因保存特殊实物,设置了控温、防风化、防挥发设施。

1.5 实物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与社会服务

国外岩心库特别重视库藏实物的开发利用和社会服务工作,收藏保存的已经解密的实物都免费向公众开放。各岩心库都建立了完善的检索查询系统,并在互联网上发布有关的信息,帮助用户查询利用。此外,在允许条件下岩心库尽可能提供各类分析数据,如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钻井岩屑分析数据、流体分析数据等,供用户使用。服务对象比较广泛,包括从事研究的地质学家、公司企业的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院校师生,以及国外来访者。

2 中国与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对析

2.1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总体水平与管理技术方法对比

从总体上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建立了与矿权管理相适应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初步建设了覆盖全国的岩心样品库;实物汇交除法规保障外,已成为汇交者的自觉责任和习惯行为。因此,无论是勘探工程还是公司勘探工程,汇交实物都不存在障碍;实物类型主要为油气和金属矿产岩心样品,其次为地层、水文等岩心样品,还有的专门收集保存土壤样品和冰样等特殊样品;实物管理实现了机械化,数字化、信息化开始起步;多数实物实行开放式服务;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护和广泛利用,充分体现了公益性和社会化特点。

中国实物地质资料极其丰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历史很长,但目前除少部分实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外,大部分实物地质资料保存条件极差,利用十分困难。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主要是:没有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除油田和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等少量岩心库设施比较完善、管理比较先进外,其他岩心库大多破烂不堪,岩心、样品等损毁散失严重,相关资料零乱;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个人之间相互封锁,实物汇交十分困难。总体上看,中国传统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功能已基本丧失,新的、现代化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刚刚开始;而新的、现代化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许多障碍和困难。因此,实施这项工程,赶上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尚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才能实现。

2.2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基础条件对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库藏设施、实物收集汇交、对外服务等方面都存在差距,但这些差距是具体的、表层的。从根本上看,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水平的差距,是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和文化理念的差距。

首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要场地、工程设施、装备,实物库建设和运行需要大量投资的保障,因此经济发展是支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最直接条件。从更深层次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无法产生利润,它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它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此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又与博物馆、文物馆等有某些类似的性质——即把那些不可再生的地球物质作为一种文化和信息保存起来,不仅给当世人利用,而且永远留给后人。

中国是一个长期落后的国家,即使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仍然是社会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因此,不具备现代化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基础。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从温饱开始走向小康,在这一背景下,公益业开始兴起,也给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带来了机遇,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在现代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道路上开始迈出第一步。可以预见,今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将逐步赶上发达国家。

中国与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综合对比如表1。

表1 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综合对比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