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然气价飙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天然气消费情况怎么样?

3. 世界油气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4.因技术原因俄罗斯减少欧洲天然气供应量,美国继续放宽能源交易

近十年国际天然气价格一览表查询_近十年国际天然气价格一览表

近年来,迫于美国的压力,欧佩克国家增加了石油产量,使得世界石油供应基本保持稳中有升。中东地区、东欧和独联体地区是世界上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另外美洲地区的加拿大、巴西、墨西哥,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和非洲地区的利比亚的石油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供应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增产状况不会持续太久,未来决定世界油气供应的还是欧佩克国家。随着人类日益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因此世界各国天然气的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需求量也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天然气的产地主要在中东、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在未来的油气供应地中,中东、俄罗斯、北非、中亚和美洲地区处于首要地位。

一、世界油气供给现状

1.石油产量

据统计(图4-3),2002年全球石油产量为330213.5万吨(估计值),比2001年的产量333733.5万吨减少了1.05%,其中欧佩克2002年的产量为126175.0万吨(估计值),比2001年的135170.0万吨下降了6.65%,其中中东地区2002年产量估计值为643.0万吨,比上年的实际产量104285.5万吨下降了6.37%。西半球2000年产量估计值为85572.0万吨,比上年的实际产量85313.5万吨增长了0.30%。东欧和前苏联2002年产量估计值为45692.0万吨,比上年的实际产量42109.5万吨增长了8.51%。亚太地区2002年的产量估计值为36884.0万吨,比2001年的实际产量36563.5万吨增长了0.88%。非洲地区2002年的估计产量为34087.5万吨,比2001年的实际产量34506.5万吨减少了1.21%。西欧地区2002年的产量为30335.0万吨,比上年的实际产量30954.5万吨减少了1.99%(梁刚,2003)。

图4-3 2002年世界各地区石油产量(单位:万吨)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2年东欧和独联体地区是世界上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俄罗斯产量已由2001年的第二位变为居世界第一位,沙特阿拉伯由2001年的第一位变为居世界石油产量的第二位(见表4-4)。2001年俄罗斯石油产量约为3.4亿吨,出口2亿吨。俄罗斯石油的主要出口方向是西欧、美国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在欧佩克考虑是否减产、伊拉克停止石油出口时,俄罗斯总是开足马力生产。俄罗斯增加石油出口,弥补了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不足,稳定了油价。但是俄罗斯跻身于世界产油国行列之首,企图在世界石油市场攫取更多的份额的态势,使欧佩克处于两难处境:继续实行减产保价政策,会失去世界石油市场份额,不减产则难以维持其理想油价。因此,欧佩克想独自左右油价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

表4-4 2002年底世界前25位主要国家石油产量和剩余探明可储量

续表

(据梁刚,2003)

2.天然气产量

据统计,2002年世界天然气总产量为24981.15亿立方米,比2001年的总产量增长了0.72%。就各大区而言,美洲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产区,2002年底产量达9265.45亿立方米,比2001年底下降了0.15%;其次是东欧和前苏联,2002年底的产量为7160.07亿立方米,比2001年增长了1.49%。除非洲和美洲外(非洲的产量比上年同期减少4.78%,美洲的产量仅比上年减少0.15%),世界各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反映出世界各国加快天然气开发。从国家的角度来看,2002年底居世界天然气产量前六位的国家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和挪威。2002年世界各大区天然气产量见图4-4,世界前25位天然气生产国的产量见表4-4。由于天然气是比石油和其他能源更为清洁的能源,而且其燃烧后产生的热量也非常高,所以其消费量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除发电、工业燃料、化工和民用外,也正在向交通动力方面发展,并将部分替代石油。而且天然气是增长最快的能源,需求量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图4-4 2002年世界各地区天然气产量(单位:亿立方米)

二、世界油气供需发展趋势

1.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和发展趋势

(1)世界石油供应状况

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世界石油探明可储量增加了十几倍。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1年这段时间,世界石油探明可储量变化不大,净增量非常小,远远低于每年的开量(图4-5)。

图4-5 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变化

(据国土部信息中心,2000)

近年来,通过用更有效的勘探开发技术,应用提高收率方法,越来越多的产油国的石油部门对外国投资开放,石油行业大多对其长期满足世界需求的能力表示相当乐观。但是随着油气的消费增加和石油勘探成本的增加,近年来石油的新增探明储量的速度已不能满足石油开速度,石油的储比在逐年降低,其接替率越来越小,这说明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长继续超过其供应的增长,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如果世界对石油的消费量继续持续增长,其价格在不远的将来可能越来越高。据HIS能源集团估算,2000年“新油气田出探井”(NFW)的数量增加了31%,达到了826口,而新发现的石油储量却减少了10%,为143亿桶。HIS能源集团的报告指出,1991~2000年世界年平均产油量从6850万桶/日增加到了7360万桶/日,而同期剩余石油储量却减少了9%(从1991年的12070亿桶下降到2000年的11000亿桶),世界石油储比从48(年)降至42年。其中中东地区的石油可储量可以继续开约86年。

但是,2002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比2001年增加254.44亿吨,主要是因为用新工艺将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而使油砂利用更具竞争力,因此加拿大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由于安哥拉在深海及超深海区众多的石油发现,预计该国石油产量到2007年时将跃升至200万桶/日。随着深海石油项目的不断开发,预计安哥拉石油产量将由目前的90万桶/日翻番至2007~2008年的200万桶/日,加上最近在超深海域又获得石油发现,到2010年安哥拉石油生产能力可超过250万桶/日。据全球能源研究中心(CGES)研究表明,由于国际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公司、BP公司、道达尔公司纷纷投资安哥拉海域深水项目,2003年安哥拉海域钻井作业异常繁荣,也不断有新的油气发现。2002年底安哥拉已成为尼日利亚和利比亚之后的非洲第三大产油国,产量已超过埃及和阿尔及利亚,预计到2006年其石油产量将超过利比亚。

(2)世界石油需求状况

BP《2003年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指出,2002年全球能源消费比上年增加2.6%,快于近10年平均1.4%的增长速度;世界石油生产能力超过需求;世界石油供应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虽然有伊拉克战争以及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的供应中断,但是石油生产国依然能够满足消费国的需求,消费国无需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伊拉克战争期间,欧佩克利用它的近400万桶/日的剩余生产能力来保证市场供应。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仅比上年增加29万桶/日,为7570万桶/日。需求的增加主要来自中国,2002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增加了5.8%(33.2万桶/日)。全球石油供应为7390万桶/日,比2001年减少了0.7%(41.5万桶/日)。其中,欧佩克石油产量为2820万桶/日,比2001年减少了6.4%(187万桶/日)。非欧佩克石油产量比2001年增加了145万桶/日,增加产量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增加64万桶/日)、哈萨克斯坦(15万桶/日)、加拿大(17万桶/日)、安哥拉(16万桶/日)和巴西(16万桶/日)。在过去的3年里,来自俄罗斯、里海、大西洋深水盆地以及加拿大的石油产量合计已增加了330万桶/日(增长了26.5%),到2007年还可能再增加500万桶/日。

(3)发展趋势

国际能源机构(IEA)在近日发布的最新的油品市场报告中,预测了2004年全球油品市场需求情况。据估计,2004年全球市场对油品的需求将增加100万桶/天,而来自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供应及欧佩克国家天然气液体产品(NGL)的增长为174万桶/天。IEA预测,在一些经济增长较为显著的地区2004年油品需求增长将比较强劲。2004年美国经济将出现较大程度的恢复,同时将带动油品需求的快速增长,2004年美国新增油品需求将达到34万桶/天,占据全球油品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一。2001年美国石油净进口量(包括原油和成品油)占石油总需求量的55%,预计2025年将达到68%。成品油进口量占石油进口量的比例将从2001年的15%增加到2025年的34%。在非经合组织国家中,中国对石油需求量较大,预计2005年、2010年、2015年中国需进口的原油分别为1亿吨、1.3亿吨和1.6亿吨。

虽然IEA预测2004年全球油品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将与今年相同,但这两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2003年全球油品需求增长受到了一些日常因素的影响,如日本核电站的停运使得日本的石油需求出现快速上升,美国天然气价格的高涨使部分使用天然气的用户改而用石油,伊拉克战争使得非经合组织国家提前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等,这些异常的因素都促使2003年全球油品需求出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IEA对2004年全球油品市场需求增长的预测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全球气候恢复正常、全球经济出现阶段性恢复、较低的原油和天然气平均价格、日本核电反应器投入运行等。因此,在剔除了2003年的几个异常因素影响外,2004年全球油品市场需求增长从油品市场内在的运行机制来说显得更为强劲。2004年来自非欧佩克国家石油出口的增长要比全球油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多出70万桶/天,这就要求欧佩克国家在2004年继续削减石油产量,这将是欧佩克连续第五年对石油产量进行削减。据预测,2004年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将在今年增加111万桶/天的基础上继续增加132万桶/天,其中一些成熟的石油开区,如北海、俄罗斯和北美将继续通过增加钻井数和运用新技术小幅增加石油产量,而美国的墨西哥海湾、北海、拉美和西非的深水油气产量在2004年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2.世界天然气供需状况和发展趋势

(1)天然气供应状况

2000年世界天然气出口量比1999年增长了8.6%,达5262.7亿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气出口量为3893.1亿立方米,液化气(以下简称LNG)出口量为369.6亿立方米。2000年世界管道天然气的5大出口国是俄罗斯、加拿大、挪威、荷兰和阿尔及利亚,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90.7%。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道天然气出口国,占世界管道气出口量的33.5%。5大进口国是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荷兰,2000年其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70.9%。2000年LNG出口量比1999年增长10.3%。世界5大LNG出口国是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马来西亚、卡塔尔和澳大利亚,其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78.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LNG出口国,占世界LNG总出口量的78.3%。LNG的主要进口国是日本、韩国和法国。2002年世界天然气总出口量为5813.4亿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气出口量达4313.5亿立方米,LNG出口量达1499.9亿立方米(刘增洁,2002)。

另据上海天然气项目筹备组提供的世界LNG供需状况表明:截至1999年,世界LNG出口国主要有11个,天然气的液化能力为1490亿立方米/年,约11040万吨。亚太地区4个LNG出口国分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文莱;非洲和中东地区5个LNG出口国分别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布扎比和卡塔尔,其余2个LNG出口国是美国和特立尼达-多巴哥。特立尼达-多巴哥和尼日利亚于1999年加入LNG出口国行列。1999年,特立尼达-多巴哥的大西洋LNG公司向美国和西班牙共出口了20.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尼日利亚的LNG公司向欧洲供应了7.4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同年6月,卡塔尔的第二个天然气液化厂(拉斯拉凡LNG工厂)投入生产,1999年卡塔尔共出口了8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占世界LNG贸易量的6.5%,其他主要的LNG出口国所占的份额分别是印尼占31.2%,阿尔及利亚占20.7%,马来西亚占16.5%。

天然气的产地主要在中东、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在未来的油气供应地中,中东、俄罗斯、北非、中亚和美洲地区处于首要地位,具有非常重大的地缘战略意义。

(2)天然气需求状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道进口国。随着经济展,美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会不断扩大。世界上LNG进口国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等地区的少数几个国家。亚洲地区LNG进口国主要是日本,韩国和;欧洲LNG的进口国主要是法国、土耳其、比利时、西班牙和意大利,另加上美国,共九个LNG进口国。世界上列在前三位的LNG进口大国分别是日本、韩国和法国。1999年的进口份额分别占世界LNG出口总量的55.8%、14.1%和8.3%。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和省LNG进口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1999年省LNG进口比例增加到4.3%。(刘增洁,2002)

1999年,亚洲的LNG进口量比去年增加了62亿立方米,达922亿立方米,从而显示出日本尤其是韩国的经济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这两国的LNG进口量分别比去年上升4.4%和22.4%,美国的LNG进口量也几乎比去年翻一倍,达46亿立方米。尽管美国LNG的进口量有所增加,但国内总的天然气消费中LNG所占比例不大,预计以后十年美国LNG进口量不会有大的增加。

亚洲地区部分国家正在筹划LNG项目。新加坡正考虑进口LNG,投资5亿美元建设LNG接收终端,使能源来源多样化;泰国与阿曼签订了LNG购买合同,要求2003年开始供应天然气;印度正在沿海地区建设十二个LNG接收终端,把天然气作为发电厂长期使用的燃料。尽管印度目前的化肥用气是天然气主要需求之一,但天然气发电将成为天然气消费的主要领域;中国也已决定在东南沿海地区适量引进LNG,并明确先在广东省进行试点,LNG接收终端建于珠江口海岸深圳市大鹏湾内的秤头角镇,分两期建设,一期LNG进口量为300万吨/年,两期增加200万吨/年,总进口规模达到500万吨/年。

2002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增加了2.8%,美国增加了3.9%,亚太非经合组织国家增加了7%。天然气消费的增长超过了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长,天然气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24%,与煤炭相当。

(3)发展趋势

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各国都积极鼓励天然气生产和消费,为天然气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机会。同时为应付国际油价波动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增大。据EIA等分析,世界各地区在2010年对天然气的需求有较大增长(图4-6)。未来天然气主要消费国为美国、中国。

图4-6 2010年世界各地区天然气需求情况(单位:亿立方英尺)

资料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管理中心(EIA)、阿瑟德里特公司(ADL)CIS:独联体

1)美国:根据美国能源部信息局预测,到2025年美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增长54%,美国国内的天然气供应将日益依靠国内新的大型天然气建设项目。美国国内天然气增加供应将主要依靠两种:一种是非传统储备(致密砂层、煤层甲烷和页岩等),另一种是阿拉斯加管输天然气(供应其它48个州)。非传统天然气总产量将从2001年的5.4万亿立方英尺增加到2025年的9.5万亿立方英尺,同时阿拉斯加天然气产量将从0.4万亿立方英尺增加到2.6万亿立方英尺。美国天然气进口量将从2001年的3.6万亿立方英尺增加到2025年的7.8万亿立方英尺。

2)亚太地区:到2010年,预计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为3110亿立方英尺。因中国和印度显示出较大的天然气市场,2010年亚太地区天然气需求量将是1999年的两倍以上。2000年到2010年间,预计亚太地区的天然气需求量分别是:2000年为310亿立方英尺,2005年为450亿立方英尺,2010年为580亿立方英尺。今后10年,在上海等地区能源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会很大。预计201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为1.25亿吨油当量左右。据此预测的天然气需求量与本国今后潜在的、可生产的天然气产量相比还有缺口(图4-7)。这部分的缺口,需要进口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弥补。

图4-7 中国的天然气供需状况和潜力

据产业预测、阿瑟德里特公司(ADL)等

天然气价飙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继8月美国打算扩大对“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制裁范围后,该项目又因俄罗斯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疑似中毒再添变数。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日态度也发生转变,称不排除以“北溪-2”项目制裁俄罗斯的可能性。

自2011年筹划起,“北溪-2”项目引发的争议不断。美国、乌克兰、波兰、波罗的海三国是最为激烈的反对者。在德国内部,绿党、保守党对该项目表示怀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目前,“北溪-2”项目已完工94%,仅剩最后150公里。在重重博弈之中,该项目能否于明年年初竣工?如果该项目被迫中断或延期,谁的利益将受损,谁又会因此渔翁得利呢?

或损害德国天然气战略

如果“北溪-2”项目得以如期建成,德国将是该项目最大的获益方。德国将因此成为欧洲能源中心,并为国内能源转型提供支撑。

德国“气候保护2030”战略显示,德国希望在十年内增加天然气的进口与输送,从煤炭和核能转向可再生能源。在转型过程中,天然气被视作可再生能源的最佳替代品,并可填补因煤炭和核电退出带来的空白。此外,天然气还可为间歇性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提供支持。

在天然气价格上,据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齐(Wood Mackenzie)估计,如果“北溪-2”项目明年如期竣工,将使得欧洲的天然气成本降低约25%。

但如果“北溪-2”项目中断,将迫使德国重新制定能源战略,柏林未来天然气集团(Zukunft Erdgas)天然气部门负责人凯勒(Timm Kehler)称,紧随其后的便是项目投资减少和天然气价格上涨。

此外,如果项目中断,还面临成本难以收回和赔偿等问题。

据外媒报道,目前参与该项目的公司已投入95亿欧元,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出资占一半,其余由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国企业投资,共有欧洲五家能源公司分摊了剩余投资成本。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能源经济学教授韦伯(Christoph Weber)认为,如果因政治原因而中断此项目,这些公司可能向寻求赔偿,这些钱最终可能由纳税人来支付。

谁将渔翁得利?

一直以来,美国都是“北溪-2”项目域外最大的反对者。特朗普上台后,就以“德国不交北约军费反购买俄罗斯天然气”为由激烈反对该项目。去年12月,美国国会借国防预算法案制裁参与“北溪-2”项目的企业,迫使已完工94%的“北溪-2”项目陷于停滞。

林伯强表示,美国插手“北溪-2”项目,有两个主要原因。从经济上看,美国一直试图想把天然气卖到欧洲,这符合其本国的商业利益;从外交上看,该项目绕开了乌克兰,现在美国与乌克兰的外交关系较为紧密,而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更差。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梅德韦杰夫称,美国的目的非常直白,就是为了抢生意,把自己的液化天然气卖到欧洲,全然不顾欧洲伙伴的利益。

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美国一直想为自己的页岩气寻找市场,在欧洲市场上与俄罗斯一直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不过,由于运输路途遥远,美国的页岩气在欧洲市场的价格远高于俄罗斯天然气,这也使其市场上份额常年远远少于俄罗斯。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德国目前进口的天然气中,约50%~75%来自俄罗斯。德国超过90%的天然气消费都依靠进口。

林伯强认为,如果该项目中断,美国很有可能成为受益者。从经济上来看,美国的页岩气价格本身并不贵,问题在于输送,美国可以想办法将其运送给欧洲。从外交上来看,也算是为乌克兰撑腰。虽然美国没有让因此让乌克兰获益,但也没有让俄罗斯牟利,维持了“双输”的局面。

“当然,其他天然气供给国也有可能从中获利。”林伯强称,在国际天然气市场上,天然气买卖的逻辑都差不多,欧盟国家可以向其他方向拓展。

韦伯(Christoph Weber)也认为,在能源多样性上,挪威、北非、中东都有足够的天然气供应,比如卡塔尔、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或阿塞拜疆等国,均可满足德国的需求。

但是,在德国东部经济联盟(OAOEV)赫曼(Oliver Hermes)看来,如果中止工程建设,虽然德国可以寻找其他途径,但无论是从美国进口价格更高的液化天然气,还是重新开辟新的天然气进口渠道,都将使欧洲的天然气安全面临供应瓶颈,并且付出更高成本。

天然气消费情况怎么样?

由于天然气的供应缺口导致价格上升,最直接的是液化天然气价格。因为居民用天然气和工商业用天然气不能乱涨价,但是液化天然气作为补充,走的是市场拍卖价格,所以涨得快。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速大于天然气供应的速度。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速大于天然气供应的速度。国家从2016年开始对煤改气、气化农村、煤供暖改为天然气供暖,各方面对天然气的用量明显提升,所以天然气的整体消费量增长非常快,但是整个供应没有跟上消费的发展速度,导致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天然气价格暴涨带来的影响

1.由于高昂的碳价格,欧洲的公用事业公司正在转向使用更清洁的燃气,南亚和东南亚也正在建造数十座新的燃气发电厂以满足更大的电力需求,而中国准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天然气。

2.Wood Mackenzie Ltd亚太区副Gin Thompson表示,即使天然气价格在未来十年内继续上涨,它们也不会高到足以大幅减少全球对燃料的需求。”他说。

3.通常情况下,强劲的需求会激发出投资热潮。但天然气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新的资金来增加供应量。

4.日益增长的反天然气情绪和对肮脏甲烷排放的严格审查,已经使项目陷入停滞,并迫使能源巨头重新考虑。国际能源署宣称天然气是通往低碳未来的桥梁燃料,今年早些时候引起了广泛关注,当时能源署表示,如果世界想要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就需要停止对新上游领域的投资。

5.WoodMac的Thompson表示,如果没有新的投资,亚洲未来的液化天然气消费量将在2035年超过供应量的1.6亿吨。相比之下,亚洲仅仅去年就进口了约2.5亿吨液化天然气。

6.世界各地已经有迹象表明天然气供应将短缺:除了卡塔尔的大规模扩张外,自2020年初以来,几乎没有新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得到批准。最终用户不太愿意持有上游项目的股权或由于围绕主导的减排不确定性,签署了长期供应协议。页岩钻探商并没有立即对增产做出回应,因为他们承受着来自投资者的压力,要求他们控制支出并避免再次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而关键的管道项目却在努力推进。

7.一方面是各种因素导致的天然气价格飙升、供应量不足,但一方面对于供应商来说,增产面临着多方压力,还得避免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天然气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吗?产量接下来会如何发展?我们无从得知......

8.飙升的天然气价格,意味着为工厂提供动力或生产石化产品的成本将更高,这不仅会扰乱全球经济的各个环节,还会加剧全球对经济通胀的进一步担忧。对于消费者来说,暴涨的天然气价格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将带来每月更高的能源费和天然气水电费,平时的洗衣机供电、洗热水澡、取暖和做饭等等日常生活会比之前花费更多。

 世界油气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过去两年年均6%左右的增速,到今年上半年超过15%的高速增长,我国天然气消费实现华丽转身。专家认为,随着环保意识提升,煤改气、天然气分布式利用等应用不断深入,我国天然气消费正加速步入广阔蓝海。

 天然气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

中国城市人口的增长势必导致能源需求的继续扩大。在此背景下,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低碳的能源,将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最合适的选择。

作为低碳能源,与煤、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天然气更加清洁高效;与可再生能源相比,天然气作为能源供应更加稳定,模式更加成熟。“十二五”期间,我国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为12.4%。天然气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年产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由3%提升至6%。预计到“十三五”末,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提升至8.3%到10%。

可是在过去两年间,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发展遭遇波折。受到低油价、低煤价等替代效应冲击,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一度跌至十年低点,同比增长5.7%,2016年同比增长6.6%。

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114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2%。

政策的发布也对未来天然气的使用创造了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日前对外公布《关于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天然气在城镇燃气、工业燃料、燃气发电、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大规模高效科学利用。

意见明确,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力争达到10%左右,地下储气库形成有效工作气量148亿立方米。

同时将深入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市场在天然气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领域,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

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业和民用“煤改气”、天然气调峰发电、天然气分布式、天然气车船作为重点。重视天然气产业链上中下游协调,构建从气田开发、国际贸易、接收站接转、管道输配、储气调峰、现期货交易到终端利用各环节协调发展产业链,以市场化手段为主,做好供需平衡和调峰应急。各环节均要努力降低成本,确保终端用户获得实惠,增强天然气竞争力。

  “煤改气”效果逐渐显现

专家认为,今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高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另一方面说明各地“煤改气”效果逐渐显现。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付少华说,经济增长对整体天然气供需形势的影响是首位的。今年以来,经济平稳回升带动用气需求整体回升。同时,国家调控煤电政策落地,部分地区发电用气需求加快增长。另外,社会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使得低碳清洁的天然气应用更加广泛。

为加快大气污染治理,近年来我国多地大力推进煤改气项目。“气代煤的项目正在全国大面积铺开,已经落实的项目正在发挥作用。”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说,煤改气项目从启动实施到落地需要一段时间周期,如今效果已初步显现。受煤改气需求推动,今年以来,河北天然气需求同比增长超过20%。

天然气需求大幅升温,销售企业感受贴切。我国东部地区一直是天然气需求高地。中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公司市场区域覆盖山东、河南、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等地五省一市,市场占有率约65.4%,天然气年销量在中石油占比超过1/4。今年上半年,中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公司累计销售天然气198.6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0.4%,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的56.3%。

目前,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比大约7%,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按照发展目标,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力争达到10%左右,到2030年,力争提高到15%左右。

近年来,我国节能和能效技术不断进步,天然气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依靠传统方式,天然气综合利用率仅有35%,上海迪士尼乐园和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使用的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可将天然气综合利用效率分别提高至85.9%和88.42%。

“随着各种创新型应用模式涌现,天然气消费的春天已经到来。”王多宏说,煤改气、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等应用模式不断深入,将推动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进一步升级。公司市场覆盖范围内的“五省一市”提出天然气发展规划,2020年天然气消费总量将达到1110亿立方米,比2016年增长114%,可见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确立天然气价格改革方向

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90%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占到40%。“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仅为7%左右,有的地方甚至不足2%至3%。数据显示,中国天然气市场空间还很大。”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

从经济性角度考虑,我国天然气价格依然偏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尹海涛说,天然气消费长期稳定的增长仍需要价格信号来引导。随着未来我国碳排放正式上线运行,燃煤、燃油的环保成本将大幅提升,清洁的天然气将更有市场。

因技术原因俄罗斯减少欧洲天然气供应量,美国继续放宽能源交易

北美、亚太地区和欧洲是世界主要油气消费区。多年来,美国油气消费居全球之首。天然气消费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为非洲、亚太地区和中南美洲。199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占40.57%,天然气占24.19%。预计到2020年,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油气产量都将出现下降,而油气消费又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因此世界油气供需地区不平衡性将进一步加强。国际油价的长期趋势将随石油供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一、世界油气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

油气消费现状

北美、亚太和欧洲是世界三大石油消费区。据英国BP《2003年6月世界能源统计述评》显示:2002年全球石油消费为35.22亿吨,其中北美洲为10.65亿吨,中南美洲为2.15亿吨,欧洲和欧亚为9.25亿吨,亚太地区为9.92亿吨,中东为2.07亿吨,上述各地区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见图4-8。2002年美国为世界石油消费第一大国,消费量为8.94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5.4%。中国石油消费量为2.46亿吨,占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7%,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图4-8 2002年世界各地区石油消费量分布图

天然气是世界上消费量增长最快的能源矿产。2002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为25355亿立方米,比2001年增长了2.8%。世界各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占世界比例见图4-9。北美和前苏联同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气区和消费区,美国、前苏联和日本是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图4-9 2002年世界各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分布图

二、油气消费结构

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在1998年油气所占比重为63.8%,而1999年油气所占比重为64.8%,油气所占比重上升了1.57%。美国能源情报署对未来2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预测数据为:世界能源总的需求量年增长率为2.1%,2020年将达到300桶/日,折合油当量15×109吨/年。其中石油需求的年增长率是1.8%,其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40%下降到2020年的37%;天然气的年增长率为3.3%,其比例将从22%上升到29%。另据美国两位学者(埃克米得斯和奥利格尼)预测,202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将占到40%以上。

他们作出这种预测的依据:首先是燃料电池大量商业化应用,目前该项技术在经济上已经可行。其次是八国集团的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将取更积极的行动增加天然气的使用。第三是环境保护者的压力,天然气比石油更清洁,发热量更高。第四是国际天然气市场逐渐显露生机,欧佩克国家都对天然气给予更高的重视。第五是天然气的量广泛,其使用比石油更可行等。

据英国BP《1999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1998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是:天然气消费占2%,煤炭消费占73%,油品消费占23%,其他占2%。1988~1998年间,中国的天然气产需基本平衡。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天然气消费占4%,煤炭消费占67%,油品消费占21%,其他占8%。

三、油气消费发展趋势

世界能源的消费与经济的增长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未来世界石油用1995~2020年间1.9%的年增长率,与GDP3.1%的年增长率相比,其增长弹性值为0.6。而天然气的同期增长率为2.6%、与其相比,石油的需求增长并不大,与整个能源需求的增长率基本相同(图4-10)。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个地区石油需求增长情况的差别很大(见表4-5)。1995~2020年,OECD各国以0.8%的年增长率呈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现3.0%的大幅度增长形式。其中增长最大的是中国,年均增长率为4.6%,其次是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年增长率为4.2%,再其次的顺序是东亚3.6%,中南美洲为2.5%。

图4-10 能源消费取决于全球经济增长

(未来能源的消费量,单位:千万亿英制热单位)

(据国土部信息中心,2000)

表4-5 世界原油需求表

(据《国际石油经济》,2001.9)

估计非OECD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将在2010年以后超过OECD国家,2020年以后会进一步加大差距(表4-6)。

表4-6 各地区石油需求预测 (单位:百万吨石油当量)

(据《国际石油经济》,2001.9)

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各地区和各国家对能源特别是油气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随着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世界油气供需地区性不平衡也进一步加剧。世界石油和市场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有加剧趋势。从分布看,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北美三个地区剩余石油可储量占世界的82.3%,待探明可石油占世界的72%。其中中东地区剩余石油可储量占世界的64%,待探明可石油占世界的25%。2010年以后欧佩克在世界石油产量中所占份额将由目前的39%增至50%以上,世界石油供应将更加依赖中东。预计未来十年内,北美、欧洲和亚太三个地区的石油产量都将出现下降,而石油消费又都将稳定增长,势必导致石油供需缺口加大,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油气供需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1990~2000年,亚太地区地区石油消费量年增长5.4%,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92年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2002年亚太地区剩余探明可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3.19%,石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1.17%,消费量占世界的28.1%,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本地区第一大石油消费国。未来我国石油国内供给的缺口将不断增大。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国内石油供给量将在1.77亿~1.95亿吨;2001年至2010年,平均增长率将在1.08%~1.81%。但国内石油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到2010年,国内需求短缺约1.17亿~1.42亿吨,需要从国外进口。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00年度国际能源展望》预测,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在未来20年内,天然气将是一次能源中消费增长最快的能源,预计世界天然气的年均消费增长速度将达3.1%,2010年和202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达3.49万亿立方和4.72万亿立方米(刘增洁,2001)。

21世纪中国天然气将进入新的发展期。2002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已达到301亿立方米,占世界消费量的1.2%。在亚太地区天然气消费中仅次于日本和印度尼西亚。未来中国对天然气的消费将会不断增长,因为这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缓解石油供应的压力。

收藏每日商品,聚焦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动态。

今天是2022年6月16日,以下是今天的详情内容:

近段时间,俄罗斯对大宗商品市场频频出手。

最新消息显示,由于技术要求和维护保养需求,自本月16日起,俄罗斯通过“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输气量将下降40%,其中对德国电力公司的天然气供应量锐减25%。

这导致当日在荷兰交易的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飙涨超20%,报每兆瓦时117.62欧元。

对此德国表示,这些限制可能与德国斥资100亿欧元接管一家前俄气子公司有关,目前该公司隶属于德国能源监管部门辖下。

与此同时,意大利也确认了该消息,称俄罗斯对意大利的每日天然气供应量减少了15%。

不过,意大利官员同时表示,该国目前正试图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严重依赖,有足够的库存来抵消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任何减少。

数据显示,俄罗斯天然气占该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40%。

目前,欧盟仍在积极寻求冬季能源供应替代者,最新消息称,埃及、以色列与欧盟签署天然气合作三方协议。

与此同时,为满足欧洲地区的能源供应问题,美国财政部在一份网上通知中表示,美国将允许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和其他几家俄罗斯实体有关的能源相关交易继续进行,直到12月5日。

据悉,自俄乌冲突以来,随着欧洲地区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进口购,美国成为欧盟最主要的能源供应国之一。

另有消息显示,尽管当前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调,但全球基准的布伦特8月布伦特原油报仍位于118美元/桶左右的历史高位区。

而作为对比,俄罗斯旗舰乌拉尔原油在5月份的平均价格为每桶78.81美元,但是由于卢布汇率走强,可能抵消一部分收入增长。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也证实了上述消息。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数据显示,原油和天然气是俄罗斯最大的单一出口创汇来源,其5月原油和成品油出口量下降了约3%,来自亚洲的买家抵消了对欧盟出口的下降。

更熟数据显示,尽管自2月下旬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化石燃料出口有所下降,但5月份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出口收入仍比一年前高出约40%。

并且,同期印度的出口额也增加了6500万美元。

另有消息称,由于俄罗斯是大宗商品出口大国,在坚持卢布支付政策之后,俄罗斯卢布目前是世界上走势最强的货币。

上个月卢布兑美元汇率上涨了近15%。

但从更多消息来看,全球油价的高位运行态势不是太快结束。

日前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筹集10亿欧元购买天然气,希望购买高达10亿立方米天然气,以供冬天使用。

但与此同时,乌克兰方面扣押了白俄罗斯石油公司乌克兰公司价值68.3万美元的资产,白俄罗斯石油公司乌克兰公司是向乌克兰供应白俄罗斯石油产品的主要供应商。

来自投资人士的分析则认为,为弥补冬季天然气供应问题,欧洲大概率将重返传统能源市场,煤炭会成为首选的燃料。

而针对当前全球原油价格,继允许委内瑞拉部分石油出口欧洲后,美国一方面放宽与俄罗斯的相关交易,一方面将在8月下半月和9月份释放4500万桶战略原油储备,并向暴利的能源巨头追征多项巨额税收。

白宫新闻发言人称,上一次原油价格在120美元每桶时,汽油平均价格在4.25美元/加仑,而目前的汽油价格却比上次上涨了75美分,从年初到现在,炼油公司的利润率翻了三倍,正是美国炼油公司收取高利润才导致油价居高不下。

最新消息称,美国能源部已要求不迟于6月21日与炼油商就价格问题举行会谈。

在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目前核心问题依旧在于需求。

以铜为例,2020年3月份全球疫情爆发时,铜价曾跌破每吨5000美元,随后一路飙升,因为全球经济复苏以及绿色转型的推动需求增长,而全球供应不足。

2月底的俄乌冲突以及西方制裁,进一步引发供应担忧,推动铜价在3月初创下每吨10,845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但是由于美联储积极加息,令人担心经济增长放慢甚至陷入滞涨或衰退,导致铜价震荡回落。

目前铜价比历史峰值低了约14.8%,尽管远高于过去十年大部分时间的价位。

好的消息是,目前在全球大宗商品消费市场,来自中国的需求有复苏迹象。

数据显示,尽管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国内房地产市场各项数据均同比大幅下降,但较4月底的数据却呈现出环比小幅回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5月单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环比回升14%,新开工面积环比回升20.1%,土地购置面积环比增长了45.9%;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长了25.8%,商品房销售额环比增长29.7%;房企到位资金环比增长14.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也表示,从近期的调研情况看,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其他消息方面,随着新能源电池、光伏等产业迅速发展,对镍、锂和钴等矿物的需求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增加。

目前美国、加拿大和其他国家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伙伴关系,旨在确保关键矿物的供应。

据悉,矿物安全伙伴关系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典、英国、美国和欧盟委员会。

而于今年3月8日发生的期镍逼空,也首次将新能源关键材料的争夺带入普通消费者眼中。

据未经证实的市场传闻称,当时处于优势的多方曾提出,希望获得青山控股在印尼镍矿的控股权。

数据显示,自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上国家对能源转型的战略支持,使得我国企业在海外矿产布局方面取得明显效果,特别是在锂、钴、铍、镍等“小众”矿产方面,成为国际矿业市场上有限供给量的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