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内蒙古东部地区煤炭的开发和利用论文。。。

3.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

4.卢双舫的发表论著

5.柴建设的发表论文:

6.郭天民的论文情况

7.大学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范文范例

8.石油论文参考文献

天然气动态仿真真实数据有哪些应用分析论文吗_天然气仿真模拟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而财务分析也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一:燃气供应企业财务分析思考

摘要:常规的企业财务分析主要从财务报表资讯分析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通过资料对比掌握公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得以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并对未来做出相关决策,但往往忽略了燃气供应行业的特殊性对于企业各项资料指标的潜在影响,对于报告使用者,特别是经营决策层有时会影响其决策的方向性,其影响程度较大,研究并改进这些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燃气;分析;思考

行业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城市燃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需求越来越强烈。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作为城市燃气的品种之一,在能源供应品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城市工业、商业和居民使用者的生活、生产中提供优质气源,生活便利,减少环境污染,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发挥越来越大作用。如果燃气供应公司财务分析也仅使用通用财务分析体系,从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运用专门分析技术和方法,通过资料对比掌握公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得以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并对未来做出相关决策,将掩盖其行业特征带来的企业隐性经营效益,社会效应,不利于经营管理层、决策层做出正确判断,不利于行业的大力发展,因此,探讨并改进财务分析存在的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燃气供应公司在财务分析存在的不足

一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报告常见的不足。现行的财务分析体系以财务资料为主,通过各项指标对析,评价经营业绩,主要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分析,但是对于筹资能力、创新能力、服务及安全保障等的分析就比较缺乏,对于燃气行业,服务安全分析尤为重要,客户回访分析,安检频率、配件更换周期,这些都涉及到安全用气的保障问题,抢修的及时性、隐患整改的及时性等等这些都是消费者关心的,服务质量的好坏极大影响消费者对燃气供应企业的选择,进而影响燃气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缺少这方面分析,就无法全面对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揭示。

二重历史资料分析,只检查过去,不指导未来企业往往习惯于用财务报表资料、资料,运用一定的财务专业方法,比率分析法和比较法,对企业过去的经济状况进行反映。这样对过去已完成、不变化、有结果的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不能够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只会发现过去的问题和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是无法服务于未来的。燃气企业提供的产品大都为能源替代产品,其未来的发展有长远战略意义,如果不揭示其替代产品的成本优势,减少环境污染的价值,仅分析企业经营资料就不能真实完整体现其企业价值,不利于企业战略制定。

三缺乏同行业水平间的比较,尤其是与国际优秀行业之间的比较由于企业财务资料的不透明、不公开,企业难以得到同行业乃至国际优秀行业的相关比较资料,财务分析往往只局限于自身各期相同比率的比较或与指标的比较,很难判断出企业在行业竞争者中的地位,特别是燃气公司,因其经营权限制,可供同行参考的范围更小,与同行水平的比较机会更少,企业往往只知道自身情况,难于形成对标管理。

四未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性特征与类似企业和同期行业标准相比是非常关键的,忽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应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一律都套用同一种或几种评价指标,这样的财务分析不客观。事实上,在企业寿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不同财务业绩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会发生变化。为了弥补以上不足,如果取以下措施,可以得到较大改善。

二、解决不足的措施

一引进更多的非财务指标,全面反应企业经营活动。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非财务指标是体现企业发展前景的更好的指示器。因此,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需加入一些非财务指标,具体应包括以下几项:

1.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是指该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销售量占整个市场销售量的百分比。通常,高市场占有率较其他同业竞争者而言,该产品生产企业具有更好的业绩。

2.服务指标:对于燃气企业主要指使用者安全检查周期、客户用气故障抢修率、配件更换周期等,服务指标可以通过安全检查户数进行统计。

3.客户满意度率:该指标是指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不断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不仅是在质量上,更重要的是在品种等其他方面的满足。它可以通过定期对顾客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测算出顾客满意度当中“高度满意”所占比重来进行度量。

4.人力管理:企业员工是否稳定,对企业文化是否认可,对企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特别燃气这种危险品经营企业,稳定的一线员工队伍,对于安全的保障这有其特殊意义。它可以通过员工绩效考核、适岗性评估、员工满意度调查、流失率等综合指标反映。

二引进环境会计管理理念。作为新兴的会计研究领域,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分支。燃气企业就是清洁能源供应企业,对于煤改气、其他污染燃料替代专案,如果能货币计量出原污染燃料形成的企业财务成本,那也就是新能源企业创造的优化环境的社会价值体现,这将更加鼓励燃气企业战略发展,促进使用者置换新型燃气,减少环境污染,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三 *** 应创造条件为企业定期提供国内同行业乃至国际优秀行业的比较资料,使企业的财务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到较可靠的结果。目前逐步推行的XBRL等措施,将有利于提供大型企业真实财务资料,让企业能寻找自我行业标杆,分析本企业优势及劣势,寻找发展机遇,规避行业威胁,确定企业发展方向。

四客观评价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制定与其相匹配的评价指标,真实反映企业业绩,根据企业不同寿命周期,设定不同权重的财务业绩计量指标,激励经营管理者。

三、结论

燃气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如果能加上以上内容,将会更真实完整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未来的发展价值,有其战略上的长远意义,值得改进。

[参考文献]

[1]夏群,马双燕.当前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2]肖序.建立环境会计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1:31-33.

[3]许家林,蔡传里.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44:87-92.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二:施工企业运用大资料技术实施财务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资料时代正在不断的向我们走来,大资料技术能够更好的为企业进行精准的财务分析,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的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出正确的决策,尤其对于施工企业,其内部事物非常繁杂,资料量非常的大,单纯依靠人工计算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财务分析质量和效率的要求。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大资料技术对施工企业财务分析的好处,并提出一些具体能够更好的运用大资料技术的措施,希望能为提高施工企业财务分析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施工企业 大资料技术 财务分析

一、大资料技术的含义

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轮机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燃气轮机在热电联产工程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摘要:

 燃气轮机是21世纪乃至更长时间内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系统的核心动力装备.介绍了燃气轮机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热电联产工程中的应用,简述了联合循环和简单循环燃气轮机电厂的基本组合方式,并列举了目前应用在热电联产工程中的几种主要的燃气轮机.阐述了燃气轮机相对于常规火电机组的优点,分析了影响燃气轮机在热电联产工程中推广的因素,并对我国燃气轮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燃气轮机; 联合循环电厂; 热电联产

 中图分类号: TK 479文献标志码: A

 Analysis of the lication of gas turbines in heat and

 power cogeneration projects

 SUN Peifeng, JIANG Zhiqiang

 (1. China United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Hangzhou 310022, China;

 2. China Huadian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31, China)

 Abstract:

 The gas turbine is the core equipment of highefficiency clean energy systems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even longer period of tim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as turbine development and its lication in heat and power cogeneration projects were showed in this paper. Two types of lication of gas turbines in heat and power cogeneration project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namely, the simple cycle gas turbine power plant and the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and gas turbines widely used at present in heat and power cogeneration plants were enumerat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gas turbine plan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oalfired power units were described and factors which could influence the lication of the gas turbine were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as turbines in China were evaluated.

 Key words:

 gas turbine;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heat and power cogeneration

 燃气轮机由压气机、燃烧室、透平、控制系统和设备组成.燃气轮机的设计是基于布莱顿循环.压气机(即压缩机)连续地从大气中吸入空气并将其压缩;压缩后的空气送入燃烧室,与喷入的天然气混合,并点火燃烧;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随即流入燃气透平中膨胀做功,推动透平带动压气机叶轮一起旋转.加热后的高温燃气的做功能力显著提高,因此,透平在带动压气机的同时,还有余功作为燃气轮机的输出功输出.

 由于燃气轮机的工质是高温烟气而不是水蒸气,故可省去锅炉、冷凝器、给水处理等大型设备.因此,燃气轮机电厂附属设备较少,系统简单,占地面积较少.

 燃气轮机可分为重型燃气轮机、工业型燃气轮机和航改型燃气轮机三类.重型燃气轮机的零件较为厚重,大修周期长,寿命可在10万h以上,主要用于满足城市公用电网需求,例如日立的H25和H80系列燃气轮机、通用电气的F级燃气轮机、西门子的SGT-8000系列燃气轮机、三菱的M701系列燃气轮机和阿尔斯通的GT系列重型燃气轮机等.工业型燃气轮机的结构紧凑,所用材料一般较好,燃气轮机的效率较高,例如索拉的T130燃气轮机和西门子SGT-800燃气轮机,常用于热电联产工程.航改型燃气轮机是由航空发动机改装而成的燃气轮机,在航空领域运用较多,但也有应用于发电及相关工业领域,例如通用电气的 LM 系列航改型燃气轮机等.航改型燃气轮机的结构最紧凑,最轻巧,效率最高,但寿命较短[1-2].

 燃气轮机自上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发展迅速.当今国际上最新型的G型燃气轮机和H型燃气轮机,单机功率已达到292~334 MW,发电热效率已达到39.5%.其中,由G型燃气轮机组成的联合循环单机功率可达489 MW,发电热效率可达58.7%;由H型燃气轮机组成的联合循环机组的发电热效率可达60%[3-5].H型燃气轮机组成的联合循环机组是目前已掌握的热-功循环效率最高的大规模商业化发电方式.不仅如此,燃气轮机与以煤为燃料的蒸汽轮机相比,它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污染少、启停灵活等优点.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能在无外界电源的情况下迅速启动,机动性好.在电网中用它带动尖峰负荷和作为紧急备用电源,还能携带中间负荷,能较好地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所以得到广泛应用[6].

 国内外科技界与产业界已经认识到燃气轮机将是21世纪乃至更长时期内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系统的核心动力装备. 1燃气轮机在热电联产工程中的应用方式

 燃气轮机在热电联产工程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电厂;另一种是燃气轮机简单循环热电厂.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电厂由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蒸汽轮机(背压式、抽背式或者抽凝式)和发电机共同组成.燃气轮机排出的做功后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回收烟气中的热量而得到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注入蒸汽轮机发电.蒸汽轮机的排汽或者部分在蒸汽轮机中做功后的抽汽用于供热,形式有: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同轴推动一台发电机的单轴联合循环;燃气轮机、蒸汽轮机推动各自的发电机的多轴联合循环.单轴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规模较大,例如通用电气的9F系列机组.而多轴的联合循环机组常见于中小型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因此,对于电厂规模相对较小的热电联产工程来说,常选择多轴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

 燃气轮机简单循环热电厂由燃气轮机和余热锅炉组成.该类型燃气轮机热电厂不配置蒸汽轮机,通过余热锅炉直接对外供热.因此该类型燃气轮机热电厂发电热效率相对联合循环燃气轮机热电厂较低,约为30%~35%之间;热电比和供热成本的指标方面,简单循环燃气轮机热电厂也低于联合循环燃气轮机热电厂[7].

 由此可见,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可大大提高发电厂整体发电热效率.即使只有燃气轮机和余热锅炉组成的不配置蒸汽轮机的简单循环燃气轮机发电厂,其发电效率也高于常规的小型燃煤热电厂.

 2热电联产工程中燃气轮机机型选择

 热电联产工程遵循?以热定电?原则,首先满足外界对蒸汽负荷的需求,一般对发电量的需求相对较少.因此,对于热电联产工程来说,大功率的重型燃气轮机使用相对较少,常配置一些中小型的燃气轮机.

 世界主要的中小型燃气轮机有:索拉的T130燃气轮机;日立的H25和H80燃气轮机;通用电气的6F和LM系列的航改型燃气轮机;西门子的SGT-800燃气轮机.各机型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见下页)所示(表中数据来自各个燃气轮机厂家产品宣传手册,且会因计算的天然气热值等参数变化而发生微小的变化).

 表1各中小型燃气轮机相关性能参数

 Tab.1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some gas turbines

 表1中,H25,H80 和6F为重型燃气轮机;SGT-800和T130为工业型燃气轮机;LM6000为航改型燃气轮机.从表1可知,工业型和航改型燃气轮机单机发电热效率相对重型燃气轮机的单机发电效率明显更高,但燃气轮机的排烟温度相对较低.由于排到余热锅炉的高温烟气所包含的热量相对较少,因此对于整个联合循环热电厂,工业型和航改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电厂的整体发电热效率反而低些[8-9].简单循环的燃气轮机热电厂若选择工业型燃气轮机及航改型燃气轮机,其热电厂发电热效率会较高.

 对于配置蒸汽轮机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重型燃气轮机因其排烟温度较工业型燃气轮机和航改型燃气轮机高,排到余热锅炉的高温烟气所包含的热量相对较多,余热锅炉产出的供蒸汽轮机发电用的高温高压的蒸汽也更多.因此,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整体发电热效率比工业型燃气轮机和航改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的发电热效率高.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电厂中大多选择重型燃气轮机.

 从能量的充分利用和逐级利用角度讲,相比于燃气轮机简单循环热电厂,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电厂更具有优势.目前我国燃气轮机热电联产工程中,大多选择重型燃气轮机组成的联合循环燃气轮机热电厂,如浙江省的某热电厂,用6F级燃气轮机匹配余热锅炉和蒸汽轮机组成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对外供热供电,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电厂整体发电热效率约60%.

 但是对于某些对占地面积有严格要求的场合,如海上油气平台井等,一般可选择结构紧凑、效率高的工业型燃气轮机或者航改型燃气轮机机.

 具体燃气轮机机型的选择可根据各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如热电厂的对外供热参数和供热量、装机容量、机组数量、占地面积、整体热效率等.

 3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工程相对于常规火力发电热电联产的优势[10]

 相对于常规燃煤的小型火力发电的热电联产电厂,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电厂的优势主要有:

 (1) 高效: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的发电热效率已经达到甚至突破60%,这是一般常规火电机组无法比拟的,甚至高于目前最先进的超超临界机组而稳居各类火电机组之首.

 (2) 单位造价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单位容量造价约400美元?kW-1,而常规火电机组造价为600~1 000美元?kW-1;若我国国产燃气轮机的制造加工水平进一步提升,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单位容量造价还有非常大的下降空间.

 (3) 低排放:燃气轮机联合循环不排放SO2以及飞灰和灰渣;NOx的排放量也非常低,一般都可以达到49.20 mg?m-3以下,甚至可以根据需要达到小于30.75 mg?m-3的水平,CO2的排放量可以做到11.25 mg?m-3;环保性能居于现有各种火电机组之上.

 (4) 节水: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以燃气轮机发电为主,燃气轮机发电机功率占总容量的70%,联合循环机组所需用水量约为常规燃煤机组的1/3.这在某些缺水的地区显得尤为重要.若选择燃气轮机和余热锅炉配置的简单循环,整个电厂对机组冷却水量的需求相对于常规火电厂的冷却水量更是大幅度减少.

 (5) 省地: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因附属设备较少,无需储煤场、输煤设施,占地面积仅为加脱硫装置的常规火电厂的1/3.这在城市边缘及城区的供热电厂显得尤为重要. (6) 建设工期短: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最适合模块化设计,燃气轮机各部件模块可工厂化生产,运至现场吊装,因而大大缩短了燃气轮机电厂的建设工期.

 (7) 调峰性能好:通过余热锅炉的旁路烟囱,不运行蒸汽轮机及发电机组的情况下,一般在20 min 内就能达到燃气轮机及发电机组的100%负荷,而燃气轮机及其发电机组负荷占整个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额定负荷的70%左右,这保证了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的良好调控性能,实现机组的日启夜停和调峰功能.

 (8) 操作运行和维护人员少:因为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自动化程度高,用先进的控制系统,电厂对员工数量的需求大幅下降.一般情况下占同容量常规燃煤电厂人员的20%~25%就足够了.

 4影响燃气轮机在热电联产工程中推广的主要因素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遍发展,近几年已占据美国电力市场的重要地位,欧洲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能否获得大力推广和发展,主要受制于如下三个因素:

 (1) 我国能提供多少天然气供燃气轮机发电工业使用;当前国内已有部分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因受制于燃料供应,每年运行的时间远远少于常规燃煤机组.

 2012年,随着?西气东输?二线最后几条干线的建成投产,整个输气管道实现每年输气300亿m3.未来中国甚至有可能规划修建?四线?或者?五线?,进一步便于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地区开发利用.

 另外,海上(东海、南海)天然气的开发、沿海港口城市液化天然气(LNG)的进口,也为联合循环发电扩充了气源供应条件.国内已经探明了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煤层气储量,并将逐步开.

 随着天然气来源渠道的扩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的应用范围将大大突破西气东输管网和海上天然气所能影响的地区.

 (2) 如何合理确定天然气价格,使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成本能够与严重污染的以煤为燃料的常规火电相竞争.

 必须指出,天然气的价格对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的运行成本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燃气轮机三项发电成本的组成中(设备折旧成本、机组运行维护成本、燃料成本),燃料成本的比例高达60%~65%,即使在天然气的产地,运输过程费用大为降低,天然气价格相对东南沿海地区更加便宜,其成本占燃气轮机发电成本的比例仍然是非常高的[4].在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的今天,燃料成本高已经成为制约燃气轮机发电大力推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当前,作为工业企业及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许多中小型燃煤热电厂,通常地处城市之中或者城市郊区,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很大影响.中小型燃煤热电厂改造为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电厂,对当地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非常明显,也最容易得到人民群众的接受和支持.

 热电厂的燃料从煤炭改造为天然气,虽然合理调整了能源结构,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煤炭运输环节的损失和浪费,但是对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电厂来说,燃料成本必然要增加,能源代价必然会提高,因此争取群众和企业的理解和参与,合理分担部分天然气成本因素,是解决天然气市场和成本关系的一条合理途径.

 在制定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电厂上网电价和外供蒸汽价格时,应考虑到燃气轮机的环境效益,适当提高上网电价和外供蒸汽价格,这也是对天然气成本过高的一种消化.

 (3) 从长远的角度看,我国燃气轮机整体行业水平的提高是决定我国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电厂能否大力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

 燃气轮机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当前我国的燃气轮机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还很大,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依赖于进口,燃气轮机的每次大修花费很大.若某些燃气轮机的大修只能运回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则其费用更大.

 近年来,为了推动燃气轮机工业的发展,按照?市场换技术?的原则,我国对规划批量建设的燃气轮机发电站工程项目取?打捆?式招标购模式,由国外先进燃气轮机制造企业与国内制造企业相互结合组成联合体,进行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站工程项目的竞争投标,以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同时引进了世界三大动力集团(通用电气、西门子、三菱)的F级重型燃气轮机.在实现燃气轮机设备制造本土化和国产燃气轮机技术开发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燃气轮机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站设备研发和制造的国产化、本地化和知识产权自主化[11-12].

 2008年,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10 MW级R0110燃气轮机进行了点火及实验验证,其性能已经接近于目前国际上先进的F级燃气轮机,对我国的燃气轮机设计、制造和加工的整体水平是一个巨大的提升[13-14].

 目前,我国燃气轮机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我国的燃气轮机自主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12年9月12日,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高温合金叶片制造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在燃气轮机核心部件国产化、自主化生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制约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发展的三个因素及我国目前的相应情况可知,我国大力发展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的条件已经具备,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的快速发展在近期将成为可能.

 5总结

 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随着我国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及液化天然气的引进,我国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将不断增加.燃气轮机联合循环以其高效、清洁和灵活的特点,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大力发展的电厂类型.

 目前可用于热电联产的中小型燃气轮机容量和整个热电厂供热能力与我国广泛使用的蒸汽轮机热电机组的规格十分接近,因而可在不改变外部系统,不增加发电容量和不间断供热、发电的前提下,以较短的时间、较低的投资和较合理的电、热成本实现对热电厂以气代煤的改造.这也是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电厂可获得大力推广的现实条件.

 总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在我国电力工业中的作用将逐渐增强,发展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电厂任重而道远,但是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李孝堂.燃气轮机的发展及中国的困局[J],航空发动机,2011,37(3):1-7.

 [2]马悦,纪锦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机组配置及选型分析[J].能源工程,2011(6):52-57.

 [3]蒋洪德.重型燃气轮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热力透平,2012,41(2):83-88.

 [4]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动力机械与工程研究所,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燃气轮机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刘红,蔡宁生.重型燃气轮机技术进展分析[J].燃气轮机技术,2012,25(3):1-5.

 [6]张荣刚,李文强.浅析燃气轮机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10):122-123.

 [7]徐迎超,阎波,樊泳,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P)发电在首钢迁钢公司中的应用[J].冶金动力,2012(1):27-29.

 [8]刘祖仁,李达,张阳.海上燃气轮机余热计算[J].中外能源,2012,17(5):99-103.

 [9]李达,张阳,孙毅.海上冷、热、电、惰气四联供护技术探讨[J].石油和化工节能,2012(5):11-14.

 [10]黄勇.我国发展联合循环机组的背景和条件[J].中国科技博览,2011(29):372.

 [11]刘华强,汪晨晖.燃气轮机在我国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6):149.

 [12]杨连海,沈邱农.大型燃气轮机的自主化制造[J].燃气轮机技术,2006,19(1):11-14.

 [13]崔荣繁,陈克杰,郭宝亭.R0110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制[J].航空发动机,2011,37(3):8-11.

 [14]包大陆.R0110重型燃气轮机气缸结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9):109.

 

看了?轮机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轮机工程技术个人简历免费模板

2. 船舶轮机管理论文

3. 船舶最新技术论文

4. 农业机械技术论文

5. 电厂工程技术管理论文

内蒙古东部地区煤炭的开发和利用论文。。。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选题背景

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1]。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13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7.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7%。煤炭消费量增长3.7%;原油消费量增长3.4%;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3.0%;电力消费量增长7.5%。这表明,我国己成为世界上煤炭一次性能源等消耗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因此,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降低排放己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2]。

目前,火电厂综合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将机组中做完功的乏汽排入凝结器后,其热量被循环水带走,然后通过冷却塔排入大气或随循环水排入江河,低温余热被大量浪费,造成非常大的冷源损失[3],随低温水排放掉的乏热约占总损失的55 %一60 %[4]。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节能空间和潜力很大[5]。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意味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以消耗大量的一次性能源作为代价,使得我国本就十分严峻的石化能源形势更加雪上加霜,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且大量的能源消耗以及较低的能源利用效率,必将造成巨大的热排放与热污染,粉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等。根据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燃煤火电机组新开工容量估计为3亿kW ,2015年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4. 36亿kW,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将到达9. 33亿kW。在这些机组中,除了北方部分非常缺水的地区使用空冷,多数机组都是用循环水冷却排汽。在燃煤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增添的进程中,碳排放总量也会随之增添,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添,如果能对循环水中热量加以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必定会节省石化能源的使用量,做到环境、经济、能源等多赢的局面[6]。

由于正常情况下循环水的温度比较低(一般冬季20-35℃),达不到直接供热的要求,要用其供热,必须想办法适当提高其温度。中小型凝汽式汽轮机可以通过降低排汽缸真空从而提高循环水温度(60-80℃)的方法进行供热,即低真空运行循环水供热,该技术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很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国内外都有很多研究和成功运行的实例,技术已很成熟,特别在我国一些北方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但传统的低真空运行机组类似于热电厂中的背压机组,其通过的蒸汽量决定于用户热负荷的大小,所以发电功率受用户热负荷的制约,不能分别地独立进行调节,即其运行也是‘以热定电’,因而只适用于用户热负荷比较稳定的供热系统。另外,机组低真空运行须对机组结构进行相应的改造,仅适应于小型机组和少数中型机组,对现代大型机组则是完全不允许的。在具有中间再热式汽轮机组的大型热电联产系统中,凝汽压力过高会使机组的末级出口蒸汽温度过高,且蒸汽的容积流量过小,从而引起机组的强烈振动,危及运行安全。大型汽轮机组的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一般要求不超过33℃(相应的出口温度在40℃左右),如果供热温度在此范围之内,则机组结构不需作任何改动,且适应于任何容量和类型的机组。但目前适应于该温度范围的供热装置只有地板低温辐射暖,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比较大的限制[7]。

提高电厂循环水温度用于供热的另一个方法是用热泵技术,即以电厂循环冷却水

为低位热源、利用热泵技术提取其热量后向用户供热。电厂循环水与目前常用的热泵热源相比,具有热量巨大、温度适中而稳定、水质好、安全环保等优点,是一种优质的热泵热源。以电厂循环水作为热泵低位热源进行供热,可以方便灵活的实现供热量与用户需求之间的质”与量”的匹配,也不会对发电厂原热力系统产生较大影响[8]。利用热泵装置回收循环冷却水余热返回热力系统中用于加热凝结水,可以减少相应低压加热器的抽汽消耗量,从而增加电厂的发电量,降低电厂的发电煤耗值,提高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因此电厂循环水水源热泵是回收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进行供热的一种较理想方式。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了利用电厂中产生的大量温度高于环境温度10度左右的低温循环冷却水,从提高系统热力学完善性出发,选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分析其循环机理,在此基础上以300MW机组为例,进行热力计算,分析其经济性。

通过用热泵技术,部分的利用冷却系统的工艺循环冷却水,提取冷却水的余热,降低冷却水的温度,实现对余热的回收利用,将余热能源转换为可有效利用的能源,节约工艺中蒸汽能源的消耗,在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同时,为企业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9]。

二、本选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2.1国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欧美、日木在余热回收方面的研究己经有很长的历史,自13年的能源危以来各国对能源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16 年,美国B.C.L.(Battele Columber Labs)就提出概念并进行市场预测,确信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余热技术技术有实用价值[10]。美国费城郊区,面积为407亩的Crozer-Chester医疗中心有25栋大楼,安装了一套能源转换系统。此系统的一部分利用一台工业热泵将来自该医疗中心的空调机房的废热转移到洗衣房用的热水中,单独此一设施在十年内将节省超过50万美元[11]。美国宾夕法尼亚州Bell电话公司的一座电话转换中心利用热泵吸取来自270冷吨的空调系统的冷却装置所聚集的废热,在10年的分析周期内将每年节省27000万美元[12]。日本三洋公司1981年以来就已经为日本和世界各地建立了20多套2000- 5OOOkW规模的AHT装置,大多用于回收石化企业蒸馏塔顶有机蒸汽的热量[13]。至今为止,先期建立的装置己经成功运转十多年。他们利用溟化铿/水单级热泵回收工业废热,将锅炉给水由93℃升高到117℃,且己经成功应用于工业领域,其应用装置总数占世界一半以上[14]。

近年来,热泵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Vander Pal[15]等人研发了一种压缩/吸收混合式热泵机组,将低于100℃的工业废热进行提升,对混合式热泵建立模拟计算模型并进行实测验证,结果显示当压缩机位于蒸发器和吸附反应器之间时,其对机组能效的影响显著大于压缩机位于吸附反应器和冷凝器之间时,后者与纯粹热驱动机组相比能效几乎相同,充分证明了研究系统内各部件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性。Miyazaki[16]等人提出了一种双蒸发器吸收式制冷机,这一新型制冷机由2个蒸发器、1个冷凝器和3个吸收器组成,蒸发和吸收同时在2个不同的压力下进行,可以扩大浓缩和稀释过程中吸附质的浓度变化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双蒸发器吸收式机组的性能系数是普通机组的3.4倍。Christian Keil[17] 等研究了吸收式热泵在低温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2.2国内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余热回收发展较国外要晚一些,回收利用的余热主要是烟气的显热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可燃气,低温余热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我国在余热(特别是低品位的余热)回收方面,还主要是用压缩式热泵的方式。在吸收式热泵应用方面还很落后。近几年来,有不少人对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余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的肖永勤[18]提出利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回收地热尾水余废热为油田作业区提供暖水方案,用一台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取代原3台蒸汽锅炉,投入使用2个暖季后,节约燃气费用121万元,节能率达原系统能耗的46%。

东北电力大学的周振起[19]对用热泵装置回收循环冷却水余热再加热锅炉进风进行研究,可以减少蒸汽用量,也可减少抽汽消耗量,从而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周崇波[20]等人对已经投产的125MW等级火电厂以及300MW等级火电厂用大型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得出热网水回水温度升高,驱动蒸汽压力减少等造成的劣行影响大于相应参数反方向变化带来的良性影响,且驱动蒸汽对制热量及回收余热量的影响要大于热网水与余热水的影响。

河北省电力研究院的郭江龙[21]利用电能的换热系数来讨论压缩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两种系统的经济性,对于指导热泵选型具有重要意义。

吕太、刘玲玲[22]根据第三热电厂的实际情况,对将工业抽汽、工业抽汽与暖抽汽、暖抽汽作为驱动热源这三种情况进行分析,进行热经济性计算。

吴星[23]等人研究发现循环水供热由于供回水温差较小(10-15℃),同样供热负荷下较城市热网需要更大的管资和水泵电耗。因此,循环水供热的适用范围为电厂周边半径3-5km。

西安交通大学的孙志新[24]建立了电厂循环水水源热泵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凝汽器温度对热泵蒸发温度和制热系数等主要参数的影响,并计算得到热泵供热优于抽汽供热的临界参数。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王宝玉[25]根据热泵系统的冷凝器取代低压加热器的循环方式,以3台额定负荷分别为200MW,300MW,600MW机组为例,进行节能分析,该方式能够简化电厂加热系统,是系统优化和节能的重要途径。

清华大学基于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的供热技术先后在内蒙古赤峰及山西大同等电厂实施,大大提高了其供热能力[26]。北京、山西等地的多家电厂用吸收式热泵机组吸取循环水余热用于供热的实践工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率先垂范,如大同某电厂的余热利用项目年节水效益331.2万元,年节约标煤6.8万吨,年二氧化碳减排17万吨[27]。

中油辽河公司的金树梅[28]结合工程实例,比较了锅炉供暖与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得出热泵系统的经济性更优于前者。

叶学民[29]以超临界660WM机组为例,利用等效焓降法计算分析吸收式热泵的经济性。

西山煤电集团刘振宇[30]根据燃煤电厂热电联厂集中供热中存在利用率低的现状,分别讨论了几种不同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的技术路线。

三、本选题拟主要研究的内容及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3.1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根据吸收式热泵的理论循环过程,找出循环过程中各典型状态点,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热泵实际循环中的影响因素;

(2)以热泵系统各换热器为关键部件,建立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的分析与计算模型;

(3)以300MW供热机组为例,对机组的系统能效进行计算与分析;

3.2研究方案

吸收式热泵可以分为输出热的温度低于驱动热源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增热型)和输出热的温度高于驱动热源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升温型),在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时,适合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本选题以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为对象,通过了解工质的性质,分析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循环过程,设整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和稳定流动流动状态,蒸发器和冷凝器出口工质为饱和状态,吸收器发生器出口的溴化锂溶液为饱和溶液,不计换热器换热损失,节流阀内为绝热节流过程,不计热网水物性参数变化,对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求出各换热器的换热量以及系统的热力系数,并且在机组供热量情况下,分别从机组供热能力充足和供热能力不足两方面讨论热泵系统的经济性。

3.3技术路线

(1)根据溴化锂溶液的焓-浓度图或溴化锂水溶液的比焓值计算方程,确定热泵系统各典型状态点的焓值;

(2)以热泵系统各换热器为关键部件,建立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的模型,根据热平衡列出各换热器的热负荷方程,由各状态点的焓值,求得各具体换热部件的换热负荷,再由整个系统的热平衡方程式求出系统的热力系数;

(3)在供热负荷和蒸汽初终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求出供暖抽汽量和热泵驱动热源抽汽量,在供热不足的情况下直接以热泵回收的循环水余热量讨论经济性,在机组供热充足的情况下,计算出安装热泵系统所节省的抽汽量,求出机组增加的功率,算出节省煤量,得出其节能收益;

四、本选题在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初步设想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热泵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十分困难。分析节能效益时,单纯的从热量角度出发,得到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收益相差太大,能否找到一种相对准确的评判其经济性的方法。

解决的初步设想:首先要熟悉并了解溴化锂溶液的性质及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在对热泵系统进行建模时,忽略一些影响因素,做出一些理想设。对于其节能效益的分析时,从供热能力或供热需求方面进行探讨。在遇到具体问题要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向学长和老师请教。

五、本选题研究的进度安排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5.1研究的进度安排

(1)20XX.09-20XX.10 了解课题,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20XX.11-20XX.01 完成开题报告,开始着手对热泵系统建立模型;

(3)20XX.03-20XX.05 对模型进行计算并进行经济性分析,完成小论文;

(4)20XX.06-20XX.07 中期答辩;

(5)20XX.09-20XX.03 撰写毕业论文,准备毕业答辩。

5.2预期达到的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热泵的原理和在电厂中的应用;

(2)研究热泵系统各部件换热,对其进行热负荷计算并完成经济性分析;

(3)发表2-3篇较高水平论文;

(4)顺利完成硕士研究生论文。

六、参考文献

[1] 王振铭.热电联厂分布式能源与能源节约[J]. 节能,2005,(5):4-9

[2] 顾鑫,鹿娜,邵雁鹏.浅析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及措施[J].科技天地,2008,(15):178

[3] 李增平.31-25-1型汽轮机组循环水供热改造[J].四川电力技术,2006,(1):31-32

[4] F Moser,H Schnitzer.Heat pumps in industry[M].Amsterdam Qxford:Elsevier,1985

[5] 刘颖超.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电厂余热利用空调系统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8

[6] 刘剑涛,马晓程,尤坤坤等.火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方式的研究[J].节能,2012,(9):49-52

[7] 季杰,刘可亮,裴刚等.以电厂循环水为热源利用热泵区域供热的可行性分析[J].暖通空调,2005,35(2):104-107

[8] 赵斌,杨玉华,钟晓晖,邬志红.循环水吸收式热泵供热联产机组性能分析[J].汽轮机技术,2013,55(6):454-457

[9] 张理论,赵金辉,张力隽.电厂冷凝水余热回收系统设计与应用[J].节能,2013,(3):38-41

[10] 李荣生.浅析吸收式热泵技术[J].应用能源技术,2007,117(9):40-42

[11] Goldstick RT.余热回收手册[M].谢帮新等译.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12-13

[12] Y,Schaefer L,Hartkopf V.Energy and exerrgy analysis of double effect(parallel andseriesflow)absorptionchillersystems[C]//10th IEA Heat Pump Conference.Japan,2011

[13] Talbi. Exergy analysis: an absorption refrigerator using lithiumbromide and wateras the working fluids[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0,619-630

[14] 王以清.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研究及应用[J].能源技术.2000,(3):177-179

[15] van der Pal M,de Boer R,Wemmers A,et al.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model calculation of ahybrid adsorption-compression heat pump based on a roots compressor and silica gel-water sorption[C]//10th IEA Heat Pump Conference.Japan,2011

[16] Miyazaki T,Tani Y,Ueda Y,et al.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dual evaporator type adsorption chiller[C]//10th IEA Heat Pump Conference.Japan,2011

[17] 张学镭,陈海平.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热泵供热系统热力性能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8):1-8

[18] 肖永勤,韩世功,刘明军.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级节能性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2,12(4):8-12

[19] 周振起,马玉杰等.吸收式热泵回收电厂余热预热凝结水的可行性研究[J].流体机械,2010,38(12),73-76

[20] 周崇波,俞聪,郭栋等.大型吸收式热泵应用于火电厂回收余热供热的试验研究[J].现代电力,2013,30(2):37-40

[21] 郭江龙,常澍平,冯爱华,李浩等.压缩式和吸收式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冷凝热经济性分析[J].汽轮机技术,2012,54(5):379-380,388

[22] 吕太,刘玲玲.热泵技术回收电厂冷凝热供热方案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31(1):6-10

[23] 吴星,付 林,胡 鹏.电厂循环水供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区域供热,2008,(4):4-7,32

[24] 孙志新,戴义平,王江峰等.电厂循环水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可行性分析[J].暖通空调HV&AC,2011,41(3):133-136

[25] 王宝玉,周崇波.热泵技术回收火电厂循环水余热的研究[J].现代电力,2011,28(4):73-77

[26] 严俊杰,李勤道,刘继平等.热网加热器运行经济性的定量诊断方法[J].汽轮机技术,2000,42(6):327-330,364

[27] 王鸿,郑文华,王江川.大同二电厂探索大型热电联产供热新模式[N].经济日报,2011-06-24

[28] 金树梅.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的应用及经济性分析[J].煤气与热力,2010,30(1):4-6

[29] 叶学民,童家麟,吴杰等.超临界660WM机组废热利用经济性分析[J].2013,42(4):15-16

[30] 刘振宇.浅析燃煤电厂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的技术路线[J].2013,(6):44-45

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在能源供给结构中,煤炭一直居第1位。在产煤大区内蒙古,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更高,约占90%以上。内蒙古地区煤炭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潜在价值巨大。然而,煤炭的开发利用在观念和体制上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开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忽视生态环境的倾向比较严重。因此,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使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使煤炭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协调,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以及为中东部地区提供能源供应,从而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研究内蒙古能源问题的意义所在。

一、内蒙古煤炭状况

(一)煤炭状况

内蒙古是我国煤炭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煤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现已查明含煤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0%。全区101个旗县区中,有67个旗县区储存煤炭。全区累计探明的保有储量为2317.1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2%。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煤田有19个,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6处。其中准格尔煤田储量253亿吨,锡林郭勒胜利煤田214亿吨,呼伦贝尔煤田215亿吨,东胜煤田736亿吨。目前,内蒙古共有各类煤矿1228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67处,地方国有煤矿96处,乡镇集体煤矿1065处。形成了乌达、海勃湾、包头、平庄、大雁、扎赉诺尔、霍林河、伊敏、准格尔、神东等10个国有重点煤炭生产矿区以及胜利、白音花、宝日希勒、万利等4个国家重点建设矿区。

内蒙古煤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分布广、总量多;二是种类齐全、品质优良,以低变质烟煤和褐煤为主,低硫优质煤占总储量的70%,低灰、低硫烟煤又占优质煤的60%;三是煤层埋藏浅、厚煤层多、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层位稳定、煤田规模大、易开;四是主要煤系中的共生、伴生矿产丰富,为其他矿产的综合开发提供了便利。

(二)煤炭生产、消费状况

“十五”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区内外能源市场需求旺盛,刺激了我区能源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炭产量增长迅速。2005年全区煤炭产量达到了25607万吨,比2004年增长20.60%,比2001年增长了313.62%,不仅大大超出了自治区“十五”规划9500万吨的目标,也超出了2010年年产量达到13200万吨的远景目标。2001~2005年的5年间,内蒙古共生产原煤8亿吨,向区外输出煤炭4.55亿吨,约占总量的57%。内蒙古已成为我国煤炭大区、产量大区和输出大区。截至2005年底,火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96.69万kw,年发电量达到1070.02亿kw/h,比2000年增长了243.62%。

随着全国能源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大型能源企业纷纷到我区投资建设能源项目,推进了我区煤炭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煤炭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等项目的实施,推动了煤炭工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内蒙古煤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丰富的煤炭曾经并将继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然而伴随能源开发,特别是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凸现了诸如能源问题、能源环境问题、能源效率问题、能源利益问题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能源问题

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能源主体仍是煤炭、油气等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其地质的生成要以千百万年计,并且这些的绝对量是有限的。当前,这些的浪费性消耗就是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能源的缺失。因此,在能源战略管理上,应在充分研究能源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认真评估能源需求以及增长、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在尽力提高能源的储比、推进能源节约的情况下,有效地促进能源生产和需求的平衡。在能源产业管理战略上,鉴于小型能源生产企业的储比普遍低于大中型企业,在能源富集地区要限制小型能源企业的发展。

(二)能源利益问题

一批中央企业在能源开发中担当主力,加快了能源开发。但是由于利益分配机制尚未理顺,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和当地群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正在不断升级,已经影响了未来能源的有序开发。目前央企和地方煤矿相比,同样1吨煤留给县级地方财政的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差8~9倍;而且对地方长远产业规划缺乏统筹考虑。许多能源产区地方都不甘心央企从地方廉价输出一次性能源产品,希望借开发之势发展附加值更高的能源利用和深加工项目,保障地方的长远利益。例如煤炭主产区希望摆布更多的电厂和高耗能项目,但从事能源一次性开的中央企业基本上不考虑地方的规划,许多地方的长远产业发展规划多年来仍然是“一纸蓝图”。

在煤炭主产区,一方面是外来资本的扩张与积累,另一方面是当地群众和地方的利益争夺。由于利益分配失衡,导致畸形的开发态势。始于2003年下半年的晋陕蒙地区争夺热,使一些地方以割让为条件饥不择食地引进能源开发和利用项目,为今后的有序开发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更有甚者,个人通过各种手段从那里买下一块,以便日后倒卖发大财,这种炒卖的行为不仅滋生腐败,更重要的是扰乱了正常的开发秩序。

(三)能源环境问题

内蒙古煤炭富集地区均分布在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相当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煤炭的开、加工、储运、燃烧使用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污染地下水,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造成大气污染。火力发电需用大量的水,会进一步加剧水紧张状况,而排出的废水又会污染河流湖泊及地下水。资料表明,平均每开万吨煤炭可造成草原或农田塌陷0.2公顷,开1吨原煤需排放2吨污水。

内蒙古西部、晋陕蒙交界地区的能源开发区生态原本就十分脆弱,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地质灾害日渐加剧,地下水枯竭,地表植被大面积枯死。但目前空塌陷区没有明确的赔偿机制,空区的生态治理和恢复投资在煤炭生产成本中列支较少。

(四)能源效率问题

当前,我们的能源开、运输、加工转化以及利用效率还很低,一方面是能源短缺,另一方面,能源浪费又是惊人的。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目前我国的能源综合利用总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考虑到开、运输后,我国能源总效率不到10%,这就意味着90%左右的能源在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掉了。2005年中国每万元GDP能耗为1.22吨标准煤,与发达国家或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每万元产值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是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和地区的4.3倍,更是日本的9倍。而相关数据资料表明,内蒙古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得多。2005年内蒙古每万元产值能耗为2.48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单位工业增加值耗能水平为5.67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9倍。与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广东省相比更是分别高出3.14倍和5.25倍。我区90%的小煤矿用非正规煤方法,回率仅为30%。

这些数据既反映了目前的能源使用浪费,但也充分表明了内蒙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潜力是巨大的。在节能增效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三、推进内蒙古煤炭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思路

能源属于战略性。在能源的开发、转换、利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外部性,就是说能源不仅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性质,这就决定了能源的开发利用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更需要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进行强有力的调控。事实也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能源问题上都有的介入和干预。对于煤炭这个战略性的开发利用,中央和地方必须统筹考虑开发规模、接续、产业升级、替代产业的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方案。

(一)坚持节能为本,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应尽快修订节约能源法。我国的能源形势、管理体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法律已经不能适应实践需要。许多规定过于原则化,倡导性条款多,惩戒性条款少,缺乏强制力和可操作性。通过修订,完善节能管理、监督和服务体系,形成统一负责、分工协作的节能管理体制。加强节约能源法与可再生能源法的衔接,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交通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明确国家鼓励节能的经济政策和具体措施,建立“谁节能,谁受益”的机制,不能纵容个体浪费,代价却由社会来承担的行为。建立以节能为导向的财税价格政策体系,将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扩大到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及其产品,逐步调高税率,使之与节能需要相适应,最终达到提高用能成本,激励市场主体自觉节能,遏制能源浪费的政策效果。全面实施税以储量计征的办法,规范和提高税率,防止浪费和破坏性开。

建立以节能为导向的市场准入制度。尽快制订和完善各类产品能效标准、行业能耗准入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公共建筑用能设备运行标准。对主要耗能行业和产品要实行适度超前的能效标准,逐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明显缩小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促进企业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引导社会消费。

严格节能目标责任制,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各级在每年的工作报告和报告中,要专门报告节能工作情况。建立适应节能需要的统计体系和工作制度。

(二)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体现环境成本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建立的基础是纯粹经济系统分析,对与经济活动关系密切的环境系统没有加以考虑,没有体现价值,没有计入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及其损耗;其投入产出核算未涉及存量与流量之间相互关系。对于生产者而言,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也没有将环境作为生产者的资产进行核算,使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建立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为此,应通过“绿色GDP”和建立绿色会计系统,将与环境的真实价值反映在其中,将其作为考核能源开发地区和企业的指标,从制度上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要明晰全要素产权,扭转传统的生产要素观念,将产权变革的视角从资金、劳动力及其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领域扩展到、环境等生产要素,从产权上对其加以明确,并根据实际建立起市场化的产权交易规则,通过规范的市场行为和活动,实现、环境类生产要素产权的有序让渡。在不断拓宽自然有偿使用范围的基础上,建立自然全过程有偿使用制度。有偿使用的内涵不仅要包括开价格和附加开发成本,还要包括恢复、处理和更新的费用。

(三)尽快建立与环境损耗补偿机制

能源(主要指不可再生)的开发利用,必然造成价值的改变。如果的产权关系是明确的,成本结构是合理的,那么,这种损耗就可以通过能源产品供需双方的等价交换而得到合理的补偿;反之,如果能源产品的价值与价格相背离,能源产品购买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是以牺牲能源开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当其全部资本存量(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产品资本)随时间推移保持一定增长时,其发展才是可持续的。为此需要建立可持续收入的概念,即将的折旧也纳入到产品的销售价格中,使能源开发主体可以通过能源产品的市场交换获得对进行补偿的合理收入。在此可以用用户成本法和净价格法,通过对总储量、开量、开年限、开成本、租金的分析,借助总价值的计算来实现。

需要尽快建立地区之间合理的贸易协同关系。因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的社会经济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且差距愈显扩大,加上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和运行,有可能使建立在市场运行关系基础上的环境问题、利益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贸易结构上的不对等,东部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西移以及东部在发展过程中得到的西部地区以、环境、效益为代价而给予的支持,都使得各地区在环境破坏的责任、环境保护的能力、经济利益的分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分歧,而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竞争能力、人力资本存量等可持续发展方面所表现出的严重不对称,又使得地区间的贸易关系日趋复杂,使西部输出地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所以,建立协调各地区贸易关系的统一规则显得十分紧迫而又非常必要。

(四)建立规范有序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内蒙古环境问题欠账多,历史遗留包袱重,国家应加大对内蒙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具体规定一定时期内向内蒙古转移支付的比例和递增比例,以确保中央财政向内蒙古转移支付的份额,重点支持内蒙古经济建设和环境治理。

针对内蒙古工业发展畸重,能源工业又以煤炭开发为主的状况,中央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地方所取的结构调整政策,特别是在一些产业互补、产业替代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领域,中央更应给予大力扶持。应对一些综合利用产业、可再生能源开发产业提供低息或无息政策、减免税收政策。当前,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资金配套政策实际上限制了内蒙古争取中央建设资金的能力。因此,从“补偿”的角度出发,对有关资金配套的要求改为将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转移支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五)坚持多能并举、环境优先,减少不可再生的消耗

在积极有效地推进节能增效的基础上,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大力调整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有、有步骤地减少煤炭等常规能源的消耗,鼓励和支持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逐步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

中国能源消耗的70%以上来自煤炭,而煤产生的甲烷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据首位。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层气总量为31.4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其中尤以晋陕蒙含气区煤层气量最大,为17.2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总量的1/2以上。其中,内蒙古境内2000米以上浅煤层气估计储量为7万亿立方米。如果在各个矿区对煤层气加以开发利用,将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卢双舫的发表论著

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开始写作的关键,先选好题,再下笔。下面是我整理的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希望大家喜欢。

 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

 1、具有预测能力的呼叫中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PVAR模型在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中的应用

 3、基于有限元的深基坑组合型围护结构可靠度分析

 4、一些带有偏序结构的完全码

 5、Stein方法在复合泊松分布近似中的应用

 6、各类分布产生的背景

 7、保险金融中的计数过程的若干渐近性

 8、高中概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9、随机变量序列的极限定理

 10、Cayley树上非对称马氏链及任意相依随机变量序列强极限定理的若干研究

 11、一类混合随机序列的概率极限定理

 12、保证齿轮质量的结构和工艺措施研究

 13、道路施工机群配置和调度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系统状态分析与技术经济评价研究

 14、高速公路服务区合理规模与布局研究

 15、基于图像区域统计特征的隐写分析技术研究

 16、统计收敛的测度理论

 17、关于φ-混合随机变量序列的矩完全收敛性的研究

 18、混合相依随机变量序列极限理论的若干结果

 19、两两NQD列的一些收敛性质

 20、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能质量评估研究

 21、本科概率论试验课程设计初探

 22、基于随机模拟试验的稳健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23、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乘积的几乎处处中心极限定理

 24、AQSI序列的强极限定理

 25、几类相依混合随机变量列的大数律和L~r收敛性

 26、现代经济计量学建立简史

 27、任意随机变量序列的相关定理

 28、新建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影响预测研究

 29、鞅差与相依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精确渐近性

 30、ND序列若干收敛性质的研究

 31、证券组合投资决策的均匀试验设计优化研究

 32、相依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收敛速度

 33、行为两两NQD随机变量阵列加权和的收敛性

 34、数值计算的统计确认研究与初步应用

 35、基于证据理论的足球比赛结果预测方法

 36、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潜力挖掘

 37、节理化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

 38、随机变分不等式及其应用

 39、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靶场实时光测数据质量评估

 40、基于路径的加权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研究

 41、LNQD样本近邻估计的大样本性质

 42、20CrMoH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研究

 43、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协整分析

 44、一类Copula函数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45、型**N选M中奖号码的概率分析

 46、协整理论在汽车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47、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展中断风险分析和保险建议

 48、贝儿康有限公司激励设计研究

 49、云模型在系统可靠性中的应用研究

 50、离散更新模型破产概率及赤字的上下界估计

 51、输电线微风振动与疲劳寿命

 52、电器产品模糊可靠性分析中模糊可靠度的研究

 53、变分不等式及变分包含解的存在性与算法

 54、隧道测量误差控制方案的'研究

 55、塔式起重机臂架可靠性分析软件开发

 56、分布式认证跳表及其在P2P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应用

 57、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实证研究

 58、天然气管道断裂事故分析

 59、粗集理论及其在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60、集装箱码头后方堆场荷载统计分析和概率模型

 61、多工序制造过程计算机误差诊断控制系统

 62、实(复)值统计型测度的表示理论及其它在统计收敛上的应用

 63、应用统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程序库建设

 64、基于个体的捕食系统模型

 65、相依样本下移动平均过程的矩完全收敛

 66、基坑变形监测分析及单撑—排桩墙支护结构抗倾覆可靠度研究

 67、基于综合的交通冲突技术的城市道路交叉口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68、暗挖地铁车站下穿对既有结构安全性影响分析

 69、随机变量阵列的强收敛性

 70、基于随机有限元的疲劳断裂可靠性研究

 71、高中数学教学概率统计部分浅析

 72、敏感问题二阶段抽样调查的统计方法及应用

 73、三大重要分布及其性质的进一步研究

 74、随机变量的统计收敛性及统计收敛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

 75、多变量密度函数小波估计的一致中心极限定理

 76、混合Copula构造及相关性应用

 77、数学职前教师对正态分布的理解水平的研究

 78、煤矿事故系统脆性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79、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客户信用风险评估及系统设计

 80、河北北方学院学生成绩关联分析及预测

 81、房地产项目现金流管理研究

 82、高压电磁感应信号的集及处理算法的研究

 83、基于神经网络的逆变电源可靠性研究

 84、跳频序列的局部随机性与线性复杂度分析

 85、金川二矿区中段平面运输系统数据分析与模拟模型研究

 86、房地产投资风险定量评价与规避策略研究

 87、审计统计抽样技术方法研究与设计运行

 88、几种概率统计滤波法在重磁数据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89、模糊随机变量序列的极限定理

 90、数据挖掘的若干新方法及其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应用

 91、城市道路交通流特征参数研究

 92、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可能最大风暴潮的估算

 93、潜油电泵轴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94、起重机金属结构极限状态法设计研究

 95、相依随机变量极限理论的若干结果

 96、局部次高斯随机序列的强极限定理

 、基于自然风险度量的农业保险定价及其财政补贴研究

 98、NA和(ρ|~)混合序列的某些收敛性质

 99、可交换随机变量序列的极限理论

 100、一类相依重尾随机序列的强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

柴建设的发表论文:

1、卢双舫,薛海涛,李吉君等,天然气生成过程中碳氢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及其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共190页

2、卢双舫,张敏主编,油气地球化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共320页

3、卢双舫,付广,王朋岩等,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的定量研究,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共230页

4、卢双舫,有机质成烃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共128页

5、赵孟军,周兴熙,卢双舫等,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6、赵孟军,卢双舫等,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成藏与勘探,2003,石油工业出版社,

7、黄第藩,张大江,张林晔等,中国未熟-低熟石油成因机制、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执笔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8、庞雄奇等,煤系源岩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及其应用,执笔6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9、黄第藩,秦匡宗,王铁冠,赵锡嘏等,煤成油的形成和成烃机理,执笔8.8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10、黄第藩,秦匡宗,王铁冠,赵锡嘏等,Formation and mechanism of oil from coal,执笔8.8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19

11、黄第藩,王铁冠,华阿新,黄晓明等,煤成油地球化学新进展,执笔3.8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12、黄汝昌主编,中国低熟油及凝析气形成与分布规律,执笔3.8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19

13、付晓泰,赵锡嘏,卢双舫,刘晓艳,王振平,大学化学基础,执笔10万字,哈工大出版社,1995

14、刘晓艳,卢双舫,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哈工大出版社,1993 1. 卢双舫,李娇娜,刘绍军,冯子辉,李井坤,霍秋立,王雪,薛海涛,李吉君,申家年,2009,松辽盆地生油门限的重新厘定及其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EI源刊),36(2):166-173

2. 卢双舫,李占东,李吉君,刘绍军,黄振凯,申家年,薛海涛,2009,吐哈盆地低熟气评价的化学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地球化学,38(1):68-74

3. 卢双舫; 王琼; 李吉君; 刘绍军; 申家年; 薛海涛,2008, 低熟气评价方法及其在松辽盆地北部的应用, 天然气地球科学,19(1):8-12

4. 卢双舫; 刘绍军; 申家年; 薛海涛; 徐庆霞; 胡慧婷; 王民,2008, 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的元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地学前缘,15(2):195-199

5. 卢双舫; 徐庆霞; 刘绍军; 申家年; 薛海涛; 王民; 胡慧婷,2008, 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的碳同位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沉积学报,26(2):308-313

6.卢双舫; 黄振凯; 刘绍军; 刘海英; 王民; 申家年; 薛海涛,2008, 吐哈盆地生物气—低熟气评价的元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26 (6) : 1063-1070

7. 卢双舫,纪贤伟,王跃文,薛海涛,申家年,2008,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油气运移与油源对比,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7(2):1-3

8. 卢双舫,李冬,王跃文,冯子辉,李吉君,申家年,2007,倾油性有机质成轻质油的评价方法探讨及应用,石油学报,28(5)63-71

9. 卢双舫, 许凤鸣,申家年,方伟,薛海涛,2007,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凝析油气藏成因,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2(2):209-212

10. 卢双舫,钟宁宁,薛海涛,潘长春,李吉君,李宏涛,2007,碳酸盐岩有机质二次生烃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意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7(2):178-184

11.卢双舫,王民,王跃文,徐立恒,薛海涛,李吉君,2006,密闭体系与开放体系模拟实验结果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沉积学报, 24(4): 282-288

12.卢双舫,徐立恒,申家年,张斌,2006,富台油田成烃期与生排烃期的匹配关系,新疆石油地质, 27(3) :270-272

13.卢双舫,李吉军,薛海涛,黄光玉,徐立恒,2006,碳同位素分馏模型比较研究,天然气工业,26(7):1-4

14.卢双舫,李吉君,薛海涛,徐立恒,2006,油成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化学动力学及其初步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36(5): 826-829

15.卢双舫; 许凤鸣; 王跃文; 李吉君; 申家年,2006,腐泥型有机质发育区凝析油(气)、轻质油评价方法探讨及其应用 , 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16.卢双舫; 郭春萍; 申家年; 王峰; 廖前进; 于俊利,2005,化学动力学法在黄骅坳陷未熟—低熟油评价中的应用 ,中国石油勘探,(6):18-23

17. 卢双舫. 刘新颖. 王振平. 王跃文. 2005松辽盆地深层剥蚀量探讨及其意义,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4(1),20-22

18 卢双舫; 钟宁宁; 薛海涛; 李吉军; 李宏涛,2005,碳酸盐岩有机质二次生烃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意义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37(2):178-184

19. 卢双舫; 申家年; 薛海涛; 王跃文; 刘新颖; 李宏涛,2005,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凝析油藏成因机制研究 ,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32(2):209-212

20.卢双舫; 李吉军; 薛海涛; 申家年; 王跃文,2005,有机质成气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的Rayleigh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比较研究 ,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21. 卢双舫; 李吉军; 薛海涛; 王跃文; 申家年,2005,油成气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研究 ,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22.卢双舫; 徐立恒; 申家年; 王跃文; 薛海涛,2005,密闭体系与开放体系模拟实验结果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23. 卢双舫. 李吉军. 杨峰平. 沈占锋. 李宏涛. 2004,齐波夫方法在天然气储量预测中的应用,天然气工业,24(4),13-15

24. 卢双舫,2004,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 大庆石油学院,

25. 卢双舫; 薛海涛; 付晓泰; 康万利; 王朋岩; 王振平; 朱元海; 王雅春; 张云祥; 刘为付; 沈占锋,2004,泡沫复合驱中天然气在油、水相分配的动态研究 , 大庆石油学院,

26. 卢双舫,王朋岩,付广,张云峰,2003,从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剖析我国主要含气盆地天然气的勘探前景,石油学报,24(3):34-37

27.卢双舫,李宏涛,付广,王朋岩,张云峰,2003,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剖析,天然气工业,23(6):7-11

28. 卢双舫,申家年,王振平,李春,2003,海拉尔盆地煤层气评价及潜力分析,煤田地质与勘探,31(6):28-31

29. 卢双舫,薛海涛,钟宁宁,2003,地史过程中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变化的模拟计算,地质论评,49(3),292-2

30.卢双舫,薛海涛,钟宁宁,2002, 石油保存下限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29(6):1-3

31.卢双舫,刘晓艳,付晓泰,冯亚丽,王振平,薛海涛,未熟-低熟油生成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及其初步应用,沉积学报,2001, 19(1)130-15

32.卢双舫; 赵孟军; 付广; 王朋岩,2001,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富气的主控因素分析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33

33.卢双舫; 赵孟军; 付广; 王朋岩,2001,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富气的主控因素分析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5(3):10-13

34.卢双舫; 刘晓艳; 付晓泰; 王振平; 冯亚丽; 方立敏; 薛海涛; 曲佳燕; 王雅春; 任庆东; 王峰,2001, 未熟低熟油生成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松辽、盆地的应用研究 , 大庆石油学院,

35.卢双舫,冯亚丽,刘晓艳,付晓泰,2000,与未熟-低熟源岩有关的有机质样品的宏观热解特征及其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27(1):16-19

36.卢双舫,王雅春,庞雄奇,薛海涛,2000,影响煤系源岩排烃门限因素的模拟计算,石油大学学报,24(4):48-57

37. 卢双舫; 王振平; 付晓泰; 刘晓艳; 赵孟军,2000, 从成油成气期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 , 石油学报,21(4):7-12

38.卢双舫,付晓泰,李启明,刘晓艳,冯亚丽,2000,塔里木盆地熟化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原始参数的恢复及意义,地质论评,46(5):556-560

39.卢双舫,王振平,冯亚丽,赵孟军,1999,塔里木盆地气源岩有效性判别标准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4):299-301

40.卢双舫,付晓泰,薛海涛,王峰,王云龙,1999,松辽盆地北部未熟—低熟油评价,中国石油勘探, 4(4):43-47

41. 卢双舫,王朋岩,刘晓艳,海拉尔盆地媒系源岩烃源条件评价,见等编,大庆油田发现40周年论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18-128

42.卢双舫,陈昕,付晓泰,19,台北凹陷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沉积学报, 15(2):126-129

43.卢双舫,付晓泰,陈昕,曲佳燕,薛尚义,19,原油族组分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初步应用,地质学报, 71(4): 367-373

44.卢双舫,王子文,陈昕,19,成烃动力学模型在呼和湖凹陷烃源岩评价只中的应用, 中国石油勘探,19,2(1),41—46

45.卢双舫,王子文,付晓泰,王振平,1996,镜质体成烃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标定及其在热史恢复中的应用,沉积学报,14(4):24-30

46.卢双舫,付晓泰,王振平,曲佳燕,1996,煤岩有机质热模拟成油、成气动力学模型及其标定,地质科学, 17(1) :47-53

47.卢双舫,赵锡嘏,王子文,刘晓艳,黄第藩,1996,煤成烃生成和运移的模拟实验──芳烃产物的特征及其意义 ,石油学报,17(1):47-53

48. 卢双舫; 付晓泰; 刘晓艳; 曲佳燕,1996,油成气的动力学模型及其标定 ,天然气工业,16(6):6-8

49.卢双舫,黄第藩,程克明,姜春庆,1995,煤成油生成和运移的模拟实验的甾萜标记物特征及其意义,沉积学报, 13(4): 93-98

50. 卢双舫; 刘晓艳; 曲佳燕; 王子文,1995,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有机质原始生烃潜力和原始丰度的恢复,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1):31-34

51.卢双舫; 王子文; 黄第藩; 赵锡嘏; 刘晓艳,1995,煤岩显微组分的成烃动力学,中国科学(B)辑, 25(1):101-107

52.卢双舫,黄第藩,程克明,1994,煤成烃生成、运移模拟实验的固体残样特征及其演化,石油勘探与开发, 21(3):46-51

53.卢双舫,赵锡嘏,黄第藩,王子文,刘晓艳,1994,煤成烃的生成和运移的模拟实验研究Ⅰ.气态和液态产物特征及其演化,石油实验地质, 16(3): 290-302

54.卢双舫,刘晓艳,王子文,干酪根类型数值化的再探讨,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增刊)(2),第85页—第88页

55. 卢双舫; 王子文; 伍如意,1990,一种新的生、排油量计算模式探讨及其在松辽盆地北部西区的应用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4(3):7-12

56. 卢双舫,李泰明,郭庆福,刘跃光,孔庆云,1988,逐步判别分析法在松辽盆地西部地区油源对比中的应用,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2(4): 1-6

57. 卢双舫,庞雄奇,李泰明,陈章明,1986,干酪根类型数值化探讨,天然气工业, 6(3):17-23

58、Study on the threshold value of organic enrichment of carbonate as gas source rocksScience in China, Ser.D 2004(S2)

59、Zhong ningning ,Lu shuangfang, Huang,zhilong,ets .TOC changes in the process of thermal evolution of source rock and its controls ,Science in China, Ser.D,2004(S2)

60、LU Shuangfang Liu shaojun,Shen jianian, etc. Application of Element Balanc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Quantity and Period of Biogas Generation,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8(2)

61、Li Jijun, Lu Shuangfang,A study of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genesis of hydrocarbon natural gas in the Xujiaweizi fault dpression,Acta Geologica Sinica,2008(3)

62、 王民; 卢双舫; 樊立新; 王跃文; 秦培锐;2009,一种新的合井单层贡献率定量方法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33(1),5-7

63、 丁安娜; 卢双舫; 冯子辉; 惠荣耀; 方伟; 王跃文,2008, 生物气源岩中原核生物改性指标与评价新方法 , 石油勘探与开发,35 (1):59-66

64、 徐立恒; 卢双舫; 陈践发; 李吉君; 马广宇; 李玲,2008,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生气评价 , 石油学报,29(6):846-852

65、李吉君,卢双舫,薛海涛,胡国艺,谢增业,徐庆霞,2008,川东北飞仙关鲕滩气藏天然气运聚效率,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3(4)565-571

66、王民,卢双舫,胡慧婷,申家年,薛海涛,2008,有机质生成生物气的生化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石油学报,29(1)75-78:4-7

67、薛海涛; 王欢欢; 卢双舫; 钟宁宁,2007,碳酸盐岩油源岩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标准 ,沉积学报,25(5):782-786

68、王民; 卢双舫; 王永凤; 马野牧; 张居和,2007,BP人工神经网络在合井单层产能贡献率配分中的应用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31(6):8-21(122)

69、王民; 卢双舫; 胡慧婷; 申家年; 薛海涛,2007,生物气生成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地质学报,81(3):428-432

70、王跃文; 卢双舫; 惠荣耀; 丁安娜,2006,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生物气量预测 , 天然气工业,26(7):18-21

71、薛海涛; 石涵; 卢双舫; 申家年,2006,碳酸盐岩气源岩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标准研究 , 天然气工业,26(7):25-48

72、 薛海涛; 卢双舫; 张学军; 李政; 申家年,2006,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 , 地球化学,35(6):609-614

73、王跃文,卢双舫,方伟,张居和,黄修平,2005,多层合产能配比的算法研究及应用,石油实验地质,27(6):630-634

74、 薛海涛; 卢双舫; 付晓泰,2005,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在油相中溶解度的预测模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6(4):444-449

75、 申家年. 卢双舫. 2005,气洗作用对油气组分影响的理论探讨 ,地球化学,34(2):161-172

76、钟宁宁. 卢双舫. 黄志龙. 张有生. 薛海涛. 潘长春. 2004,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TOC值的演变及其控制,中国科学D辑,34(S1):120-126

77、 薛海涛. 卢双舫. 钟宁宁. 2004,碳酸盐岩气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研究,中国科学D辑,34(s1):127-133

78、 钟宁宁; 卢双舫; 黄志龙; 张有生; 薛海涛,2004,烃源岩TOC值变化与其生排烃效率关系的探讨 , 沉积学报,22(5):73-78

79、薛海涛,卢双舫,付晓泰,胡春明.溶气原油体积系数、密度的预测模型.地球化学,2003,32(6):613~618

80、赵孟军,卢双舫,2003,库车凹陷两期成藏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石油学报,24(5):16-20

81、薛海涛,卢双舫,付晓泰,张杨学,张斌,2003, 烃源岩吸附甲烷实验研究 ,石油学报, 24(6):45-50

82、 赵孟军; 卢双舫; 李剑,2002, 库车油气系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 石油勘探与开发,29(6):4-7

83、 赵孟军,卢双舫,王庭栋,李剑,2002,克拉2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过程,科学通报, 47(s):109-115

84、田春志,卢双舫,付晓泰,李启明,2002,塔里木原油高压条件下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意义,沉积学报,20(3):488-492

85、刘晓艳,卢双舫,依英杰,2000,海拉尔盆地煤及煤系泥岩生排烃定量评价,煤田地质与勘探,41(6),17-19

86、赵孟军; 卢双舫,2000,原油二次裂解气——天然气重要的生成途径 , 地质论评,46(6):645-650

87、黄第藩,卢双舫,1999,煤成油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地学前缘, 6(增刊),183—194

88、赵孟军,周兴熙,卢双舫,1999,塔里木盆地——富含天然气的盆地,天然气工业,19(2),13-18

89、FU Xiaotai(付晓泰), WANG Zhenping(王振平), LU Shuangfang(卢双舫), 1996,Mechanisms and solubility equations of gas dissolving in water , 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Vol.39, No.5:500-508

90、王子文,卢双舫,赵锡嘏,刘晓艳,1991,原始有机质丰度的恢复及其意义,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0(4):20-26

91、Li Taiming, Lu Shuangfang, A numberic Kerogen type index, Joun. Of Petroleum Geology, 1990(1), P101-107

郭天民的论文情况

1.周君才,柴建设,凤凰山铜矿急倾斜厚矿体开中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的途径,《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核心期刊),1988(4)。

在首都图书馆给市民讲座2.柴建设等,论矿山借贷报酬率系数的计算与应用,《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89(2)。

3.柴建设,用CTI法进行矿方法优化选择,《首届全国青年矿学术会议论文集》,湖南,大庸,1991,12

4.柴建设等,用数值分析法初选矿方法,《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3(2)

5.张志礼,柴建设,论矿方法选择优化系统,《有色金属》(季刊)(核心期刊),1993(3)

6.张志礼,柴建设,矿方法数据库的构建,《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93(3)

7.柴建设等,矿床品位指标确定的层次分析方法,《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3(3)

8.柴建设等,价值工程在矿方法选择中的应用,《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3(4)

9.柴建设,对矾山磷矿矿方法的再认识,《化工矿山技术》(核心期刊),1994(2)

10.柴建设等,寿王坟铜矿深部开的技术管理,《有色矿山》,1994(3)

11.柴建设,用分数维方法模拟矿体表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4(4)

12.柴建设等,分形几何及其在矿石品位和储量计算中的应用,《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探》,1994(6)

13.柴建设等,科学与巫术之争-论地质统计学的科学性,《国外金属矿山》,1994(11)

14.柴建设等,应用分形方法预测岩石爆破块度,《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5(1)

15.柴建设,矿化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5(2)

16.谢贤平,柴建设,地质数据的BP网络分形,《地质与勘探》,1995(2)

17.谢贤平,柴建设,矿山优化设计综述,《四川有色金属》,1995(2)

18.谢贤平,柴建设,矿产开发综合决策的风险分析,《矿产与地质》,1995(6)

19.J.Chai etal, Research on the global optimization theory for mining engineering system, Proc. 4th Int. Symp. on Mining Planning and Equipment Selection. Canada, Oct., 1995(ISTP收录)

20.柴建设,专家系统在矿业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1)

21.柴建设,矿体形态模拟的研究,《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4)

22.柴建设,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分析,《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8(增刊)

23.柴建设等,爆破震动对露天矿边坡稳定的影响,《有色矿山》,2000(3)

24.徐东强、柴建设、彭永池,金厂峪金矿缓倾斜中厚难矿体的开,《有色矿山》,2000(6)

25.柴建设等,顶板不稳固的缓倾斜薄至中厚金矿体的开,《黄金》(核心期刊),2000(3)

26.柴建设等,用拉格朗日元法进行矿山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矿业研究与开发》,(核心期刊),2000(3)

27.柴建设等,金厂峪金矿难矿体矿方法实验研究,《金属矿山》(核心期刊),2000(6) (EI收录)

28.柴建设,A. J. Sinclair, 由块段误差引起的矿石损失和贫化的量化估算方法,《化工矿物与加工》(核心期刊),2000(6)

29.J. Chai etal., The Examination of Safety of Roof Using Supersonic Technique, 200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Aug. 2000(ISTP收录)

30.柴建设,张兴凯,合理安全度的确定,2002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年10月,北京

31.柴建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 2003(4)

32.柴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职业安全》2003(8)

33.柴建设,姜亢,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安全预评价的质量,《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3(10)

34.CHAI Jianshe,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and Core Competence,首届中国城市与工业安全国际学术会议,2003年10月,南京

35.柴建设,建设安全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36.张奇、王永强、柴建设、吕淑然,云雾与凝聚态TNT在密闭空间中爆炸作用的比较,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37.吕淑然、柴建设、张奇,露天台阶爆破轴向不耦合装药减震效应研究,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38.柴建设、史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初步研究,安全与环境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39.傅贵、柴建设、杨甲文、陈秀英,安全学科“工程化”的问题与对策,安全与环境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40.柴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安全文化,法制日报,2005年 6月 25 日

41.柴建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年会论文集,2005年6月

42.柴建设,北京大型体育赛事突发应急处理,2006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年会论文集

43.柴建设,论安全发展的科学内涵,第十九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44.柴建设,安全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安全学科发展,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12,6

45.Zong-Sheng Li,Jian-She Chai, 1-(4-Aminophenyl)-2-(4-nitrophenyl) ethanon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7,1(SCI收录)

46.Zong-Sheng Li,Jian-She Chai, Dipyridine [5,10,15,20-tetrakis(4-carboxyphenyl) -prophyrinato]cobalt(Ⅱ)pyridine tetrasolvate monohydrat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7,3(SCI收录)

47.Zong-Sheng Li,Jian-She Chai, Glycinium 3-nitrophalat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7,4 (SCI收录)

48.Zong-Sheng Li,Jian-She Chai,Bis[diaquahydrogen(1+)] naphthalene 1,5-disulfonat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7,5 (SCI收录)

49、Jian-She CHAI ,Cai CHEN,The compilation platform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fire emergency plan at public places,Progress in mining science and safety technology,pts a and B 2344-2347,2007(ISTP收录)

50、柴建设,论安全发展的科学内涵,《中国百名专家论安全》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5

51、柴建设,搞好安全生产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研究,2008(1)

52、柴建设,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发展研究,《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

53、王姝,柴建设,基于社会统计程序(SPSS)回归性分析的尾矿库事故预测模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8(12)

54、门永生,柴建设,我国尾矿库事故现状及事故防治措施,《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核心期刊),2009(1)

55、陈文瑛,柴建设,有障碍物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炸超压场的数值模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9(6)

56、柴建设,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最新进展,《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9(10)

57、柴建设,安全没有终点的事业,《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核心期刊),2009,9

58、谢中朋,柴建设,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研究,《安全发展、人才为本》,2009,10

59、柴建设,应急救援应尽快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3月20日(第6版)

60、柴建设,赵秀雯,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模型及其实例应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10(7)

61、CHAI Jianshe, Preliminary Study on Some Issues about Legal System of Production Saf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第二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Proceedings of the 2010 Chinese Seminar on the Principles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288-292),Science Press出版,2010年, ISTP收录

62、Jianshe CHAI, Research on Disaster Forecast Method of Tailings Dam Based on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 《第十届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大会论文集》, 美国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SRP)出版发行,2010, ISTP收录

63. 赵秀雯,柴建设,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系统脆弱性评估的指标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核心期刊),2011(7)

64. Wenying CHEN, Jianshe CHAI, Application of the Cause-Consequence Diagram Model for Quantify Grinding Machine System Safety-Capability.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2011) EI 收录

65. 王韶伟,柴建设,张春明等,核安全文化建设,《中国核工业》2011(10)

66. 王韶伟,柴建设,张春明等,福岛核事故凸显日本核安全文化软肋,《中国核工业》2012(4)

67. 王超群,柴建设,牛伟伟等,基于ArcGIS Engine研究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后果评估系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11期(核心期刊)

68. 王超群,柴建设,王庆,吕淑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某110kV变电所安全可靠性,《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2(核心期刊)

69. 于力,柴建设,史强,室内天然气中压出气管道泄漏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安全》,2013.3期

70. 史强,柴建设等,核电站主储油罐间火灾喷淋控制效用数值模拟研究, 《建筑科学》,2013.2期(核心期刊)

71. Wang Chao-qun, Chai Jian-she, Niu Wei-wei, Research on the Consequence Assessment System of Natural Gas Pipeline Leakage Accident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295-298(2013) pp744-748

72. 柴建设,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管,《核安全》,2013.3期

73. 余少青,陈妍,柴建设,张春明,风险控制在福岛核事故剂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启示,《核安全》,2013.3期

大学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范文范例

发表论文130余篇,论文目录如下:

1 甲烷水合物恒温恒压分解过程研究 地球化学 2003-04-26

2 含氢气体水合物生成条件的测定和计算 化工学报 2003-01-30

3 用激光散射法研究冷冻剂R12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2003-08-20

4 高压注气过程中沥青质沉淀机理及规律的实验研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5-30

5 用局部组成活度系数模型计算原油中石蜡沉淀量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1-30

6 多相混输管线中的水合物抑制研究现状 天然气工业 2003-09-28

7 气-液-液-水合物多相平衡闪蒸的新算法 化工学报 2005-09-30

8 利用气体水合物技术分离含氢气体混合物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20

9 笼型水合物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 1999-01-25

10 锦州黑油水化物生成条件及降凝剂抑制影响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1999-02-25

11 天然气水合物利用和环境危害与保护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1999-05-25

12 用Lennard-Jones和Kihara位能模型预测真实流体的PVT性质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8-05

13 用于筛选提高收率技术的模糊数学模型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10-05

14 基于PR状态方程的粘度模型 石油学报 1999-05-25

15 水合物法分离技术研究 现代化工 1999-02-20

16 活性炭中甲烷水合物的储气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2-04-30

17 活性炭中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2-06-30

18 水合物氢气分离技术及相关动力学研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5-30

19 凝析气水合物生成条件的测定及计算 石油学报 2002-03-25

20 高压高温下氮气在碳酸氢钠水溶液中溶解度研究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 1999-12-30

21 含极性抑制剂体系中水合物生成条件的研究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0-02-29

22 高压高温下气体在电解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化工学报 2000-08-25

23 气体水合物生成机理和热力学模型的建立 化工学报 2000-10-25

24 原油正构烷烃沥青质聚沉机理研究及沉淀量测定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10-30

25 多元混合物相包线的Newton-Raphson算法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6-30

26 G~E型状态方程混合规则计算烃水相平衡的结果对比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12-30

27 特高压力下天然气压缩因子模型应用评价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12-30

28 水合物模型的建立及在含盐体系中的应用 石油学报 2000-01-25

29 原油特征化方法的改进 石油学报 2000-07-25

30 用标度方程预测沥青质沉淀点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1-12-25

31 H型气体水合物导热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化工学报 2001-04-30

32 一种从含氢气体分离浓缩氢的新技术——水合物分离技术 化工学报 2001-12-30

33 氮-烃体系高压相态行为的研究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1-06-30

34 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研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7-30

35 油藏原油中石蜡沉淀的模型化研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1-30

36 水合物成核动力学研究现状 石油学报 2001-07-25

37 高压注气条件下沥青质沉淀的实验研究 化工学报 2002-02-28

38 甲烷水合物分解动力学 化工学报 2002-09-30

39 活性炭中甲烷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 化学学报 2002-08-20

40 水中悬浮气泡法研究水合物生长动力学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2002-02-20

41 富硫化氢酸性天然气相态行为的实验测定和模型预测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94-09-30

42 凝析气藏流体相态行为的实验研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08-05

43 水合物生成和分解动力学研究现状 化工学报 1995-12-25

44 通用立方型状态方程汽液平衡计算工具软件包──VLE-TOLPAK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1995-06-30

45 高温高压下气体在水/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实验装置的建立和校核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96-03-30

46 高温高压下甲烷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测定及模型计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96-12-30

47 分离五组分含复杂精馏塔流程的研究 化工学报 1996-08-25

48 非经典近临界流体相态行为的研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8-05

49 凝析气PVT测试计算机计算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12-05

50 Wong-Sandler新型混合规则应用于MKS状态方程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03-30

51 Mathias近临界校正方法的探讨与改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06-30

52 气体水合物平衡生成条件的测定及预测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09-30

53 普遍化立方型状态方程中Wong-Sandler型混合规则的建立 化工学报 19-06-25

54 沥青质沉淀研究进展综述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10-23

55 甲烷水合物在纯水中的生成动力学 化工学报 1998-06-25

56 H型气体水合物结构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化工学报 1998-12-25

57 电解质水溶液体系中气体水合物生成条件的预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98-04-05

58 含盐和甲醇体系中气体水合物的相平衡研究 Ⅰ.平衡生成条件的测定 石油学报 1998-07-05

59 含盐和甲醇体系中气体水合物的相平衡研究 Ⅱ.理论模型预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98-10-05

60 纯组分高压流体的粘度模型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12-05

61 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研究的进展 天然气工业 1998-05-25

62 颗粒物料通过孔口流落的基本性质 化工学报 1960-04-30

63 多层流态化床的研究Ⅰ 液-固系 化工学报 1966-03-02

64 多层流态化床的研究Ⅱ 气-固系 化工学报 1966-03-02

65 应用状态方程预测液-蜡(固)相平衡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92-04-01

66 TPT粘度方程的参数修订及其混合规则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 1992-12-30

67 立方型扰动硬链方程——应用于近临界流体相态行为预测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 1992-04-01

68 半理论LVIS粘度模型应用于油藏原油 化工学报 1993-05-01

69 固体硫在超临界/近临界酸性流体中的溶解度(Ⅰ)实验研究 化工学报 1993-06-30

70 固体硫在超临界/近临界酸性流体中的溶解度(Ⅱ)热力学模型 化工学报 1993-06-30

71 基于Patel-Teja状态方程的统一粘度模型(Ⅱ)应用于油气藏流体粘度的预测 化工学报 1993-12-27

72 螺旋卷式膜组件中天然气分离过程的模拟计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3-02

73 改进型Du-Guo状态方程及其在高含CO_2油藏原油中的应用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93-10-01

74 DGPVT软件包的开发及应用 北京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3-02

75 官能团模型在非理想溶液汽-液平衡和精馏计算中的应用——UNIFAC和Wilson模型的比较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 18-05-01

76 非理想溶液的相平衡和精馏计算——Prausnitz-Wilson模型的应用(一) 化学工程 18-08-29

77 非理想溶液的相平衡和精馏计算(二)——Prausnitz-Wilson模型的应用 化学工程 18-10-28

78 非理想溶液的相平衡和精馏计算(三)——Prausnitz-Wilson模型的应用 化学工程 18-12-27

79 非理想溶液精馏过程的数学模拟计算(一) 上海化工 18-12-27

80 非理想溶液精馏过程的数学模拟计算(三) 上海化工 19-05-01

81 若干活度系数模型在非理想溶液精馏计算中的应用和比较(Ⅰ)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06-30

82 若干活度系数模型在非理想溶液精馏计算中的应用和比较(Ⅱ)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07-30

83 若干活度系数模型在非理想溶液精馏计算中的应用和比较(Ⅲ)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08-29

84 四种活度系数模型在汽-液平衡和精馏计算中的应用和比较 化工学报 1980-04-30

85 用修正的Soe模型模拟丙烯碳酸酯-环氧丙烷-二氧化碳三元系的相平衡 化学工程 1981-08-29

86 精馏过程的设计型算法(Ⅰ)——常规塔 化学工程 1982-06-30

87 液-液平衡数据的关联和预测 化学工程 1982-08-29

88 精馏过程的设计型算法(Ⅱ)——复杂塔 化学工程 1982-08-29

89 三对角矩阵—牛顿-拉夫森联合法——一种改进的精馏算法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 1982-05-01

90 液-液平衡数据的关联和预测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 1982-05-01

91 液-液萃取过程的模拟计算 化学工程 1982-10-28

92 状态方程应用于非理想溶液的汽-液平衡计算 (Ⅰ)改进的SRK模型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 1983-05-01

93 三对角矩阵和牛顿-拉夫森联合法——一种改进的精馏算法 化学工程 1983-03-02

94 状态方程应用于非理想溶液的汽-液平衡计算——改进的SRK模型 化学工程 1983-05-01

95 局部组成型的立方转子链状态方程 化工学报 1985-03-02

96 复杂精馏塔的设计型算法 化工学报 1985-06-30

立方型转子链状态方程及其应用(一) 化学工程 1985-03-02

98 立方型转子链状态方程及其应用(二) 化学工程 1985-05-01

99 立方型转子链状态方程及其应用(三) 化学工程 1985-06-30

100 第四届国际流体性质和相平衡会议在丹麦举行 化工进展 1986-10-28

101 三相闪蒸和精馏的模拟计算——应用于含水原油稳定精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87-10-01

102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的预测Ⅰ.不含抑制剂的体系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88-09-30

103 多元混合物相包线的计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88-04-01

104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的预测 Ⅱ.注甲醇体系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88-12-30

105 电解质溶液热力学性质模型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08-29

121 混合溶剂-盐体系的汽液平衡 化学工程 1991-06-30

122 新基团贡献型状态方程VDW—GC应用于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相平衡计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91-04-02

123 普遍化范德华配分函数有关理论进展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 1991-10-01

124 气体在电解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计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91-04-02

125 凝析气P-V-T数据的计算机拟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91-07-02

126 原油残余馏分组分分布的预测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91-04-16

127 将PT状态方程应用至高压电解质体系 化工学报 1992-03-01

128 立方扰动硬链方程 化工学报 1992-10-27

129 用CO_2-CH_4体系评价不对称醋酸纤维素膜的分离特性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10-27

石油论文参考文献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篇好的学术论文,不仅可以体现出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体现出自己专业的知识水平。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学术论文 范文 范例,供大家参考!

大学学术论文范文范例篇一:《二区域低碳环保分析》

 [摘 要]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各种有关环境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据 相关报道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全球气候变暖除了会造成极寒酷暑天气增加人们的不适感外,还会造成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环海的岛国陆地领土面积减小,甚至会使某些岛国被海水淹没。所以说,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并及时制止,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一 热点 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正在积极倡导低碳环保这一理念,本文就从南北区域不同的角度上,具体分析我国的区域低碳环保问题。

 [关键词]区域;低碳环保;分析

 一、 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

 这里主要关注的是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元凶就是二氧化碳超标。而二氧化碳之所以会超标绝大部分是因为温室气的排放过量或者是因为过量的温室气体没有被有效吸收。二氧化碳的排放除了正常的呼吸作用之外,主要是人类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如煤炭、汽油等。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是依靠绿色植被的光学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转化为氧气。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做分析。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经济,那时候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被纳入生产的自然环境因素成本低廉,许多自然处于随便拿取的状态,人们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不强烈,并且会因为无成本的原因过度索取。再加上我国建国初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并没有过多的有关环境保护以及自然界定的法律法规,就导致我国建国初期的基础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树木的滥砍滥伐现象尤其严重,在这一期间,我国的绿色植被覆盖面积明显减少,这导致了过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减少了被吸收转化的途径,导致了二氧化碳数量的增多。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从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这一转变带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工业也迅速发展,由于未得到重视以及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许多工厂大量燃烧煤炭、是由,农村田间也有焚烧秸秆的旧习惯,并且将未经处理的废气随意排放到空气中,这些举动都增加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导致环境温室效应不论在空间范围广度上还是在恶化程度上都不断加深。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我国逐渐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开始借鉴国外 经验 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相关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从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源头上,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限制煤炭燃烧、焚烧秸秆等的法律法规,也取了一些行动。在温室气体的吸收方面,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滥砍滥伐现象,大力保护绿色植被,对于毁林造田等破坏现象进行相应的处罚,并且斥巨资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覆盖面积。但是经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在温室气体环境排放这一问题上表现出很明显的区域特性,在低碳评价指数上具体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现象,也就是说在低碳环保上北方地区的平均保护力度不及南方。下文将对此展开分析。

 二、我国低碳环保指数区域性明显的原因分析

 1、南北地区经济差异方面

 同其他环境问题一样,全球环境变暖问题也与经济和工业的飞速发展有关。总是存在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就我国而言,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系的转型,工业经济齐头并进、飞速发展,同时环境也变得恶劣,所以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倡导低碳环保,但是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低碳环保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均衡,有着明显的区域化,所以在对我国进行区域低碳环保分析时,应先对我国的经济区域结构以及发展做简要概述。

 因为历史原因以及一些客观状况,历年来,南方的经济增长水平要高于北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南方的经济结构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即服务业。在三种产业结构中,可以说服务业对于环境的影响最小;而北方的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尤其是自国家实行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开始,我国北方地区渐渐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制造业重工业上,而重工业也是三种产业结构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重工业相比于服务业,消耗的自然较多,由于要生产大型机器设备,生产流水线也需要燃烧大量能源以保证流水线的正常运作,需要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燃料,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虽然水利发店、风力发电技术逐渐应用到生产中,但是由于技术还不够成熟,并没有广泛使用,还是以燃烧石油等进行能量供给,多一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由此可见,因为南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不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南北区域之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差距。

 2、南北地区绿色植被覆盖方面

 上文提到过,温室气体过量除了在温室气体的产生方面出现问题,还在温室气体的吸收转化方面存在问题,所以着重分析南北方绿色植被覆盖率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的问题,我国南北方的绿色植被种类不同,覆盖面积也不同。南方潮湿多雨,绿色植被多以枝繁叶茂的植物为主,而北方干旱,树木植物大多挺拔单薄。在绿色植物覆盖率方面,北方的覆盖率明显没有南方的覆盖率高,这不仅跟南北方气候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植被类型不同有关,还与南北方地区人民的活动规律有关。北方环境恶劣,在以第一产业为主时,由于人多地少,便毁林造田,造成大量树木被砍伐,但南方却不同,这也是南北方绿色植物数量差异的原因。

 3、供暖方面

 上供暖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也是在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方面出现的问题。由于我国北方冬季漫长寒冷,所以才去集体供暖的方式,燃烧了大量的煤炭等能源,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而南方由于冬天气温不算太低因而没有大型的集体供暖 措施 ,这也是造成南北低碳环保指数不同的原因。

 三、 我国区域低碳环保措施

 经过上文分析发现,我国在低碳环保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尽管在全球变暖问题出现以来,我国出台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注重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区域化问题,对于南北方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实行相同的管制措施,而没有区别对待,所以,建议在今后实行低碳环保战略时,多多考虑南北的区域差异,区别对待。

 首先针对南北经济产业结构不同这一点,不应对南北方实行相同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应该分别制定。其次,由于南北方的植被数量也不同,在植树造林等活动的推广力度上以及在用于绿色植物 种植 的经费上,北方应在数量上多于南方。最后应制止焚烧秸秆这一行径,提倡秸秆的沼化而非简单的焚烧。

  总结 近年来世界各地都在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因为这不光是影响人类生活舒适度的问题,还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如果不积极行动起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将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在低碳环保方面南北方的区域化差异,并根据相关资料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 [EB/OL].:/ /.gov.cn/ldhd/2012-11/17/content_2268826.htm.

 [2] The Climate Institute and E3G.G20 Low Carbon Competitiveness[R].Final Report 14th,2009.

 [3] Price Waterhouse Cooper. Low Carbon Economy Index[R].2009.

大学学术论文范文范例篇二:《试论邮轮室内低碳设计》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邮轮产业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邮轮设计产业开始逐步发展。作为一个海上?移动建筑?,邮轮的碳排放不容小觑,也需要提倡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 文章 通过研究邮轮室内低碳设计的设计 方法 和设计思路来提高邮轮空间利用率、节约能源,并营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绿色环保的邮轮室内生存环境。

 关键词低碳节能 邮轮室内 空间设计

 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统计,2011年我国内地全年共接待国际邮轮262艘次,同比增长17.5%,接待邮轮出境游客504582人次,邮轮作为高端时尚的代表,已经成为人们旅游出行的新方式。邮轮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邮轮设计和邮轮制造业的全面发展,未来5年仅欧美就有近20艘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邮轮被设计制造,小邮轮不计其数,邮轮内装设计也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邮轮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邮轮设计和邮轮制造业的全面发展,但是邮轮被称为移动的建筑,也是大量消耗能源、的载体。而本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要点,?节能?和?低碳?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在寻找和思考与己有关的低碳减排方法、举措。这几年,海事行业也不断研究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理念,例如,2010年新加坡开发出航运燃油废气处理系统、DNV发布碳捕获与储存标准指南,2011年日邮集团开发了碳排放计算器,2012年上海拟推出航运碳排放指数等。

 在低碳意识的提升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追求一种舒适、优雅、自然、自在的生活态度,邮轮内装设计在奢华的同时也需要低碳潮流,在设计中运用新科技、新材料来协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一、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领域的研究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带来了?低碳风潮?,?low carbon?这一概念最早见诸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2007年国际社会研究全球变暖应对之策时成为官方用语。?低碳?是一个全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老话题。作为一个消耗大国,中国在大会上郑重承诺2020年将达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5%的目标,这表明我国经济将在短期内向低碳经济转型。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其实质就是遵循5R原则(Reduce、Reevaluate、Reuse、Recycle、Rescue),在设计中运用新方法、新材料等因素,以节能、节材为目的来实现室内设计的低碳排放。全球低碳设计专家卡斯特?格雷认为,低碳设计就是在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从原材料的集、运输、生产、分销到使用,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得到明显的降低。在设计的起步阶段,就应该把低碳设计作为一个理念来进行考虑,它是可再生的,可循环的。

 (一)室内空间功能布局方面。室内空间功能的合理布局,是低碳环境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室内光、通风,选择最优的空间朝向做好阳台处理可以降低能耗。在室内设计时,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如在室内中庭设计中,一些学者从绿色生态学的角度,运用?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对室内大厅空间的健康舒适度和能量节约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用中庭来处理建筑的核心空间,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也有助于空气的自然流通,还能够创造出建筑空间环境中的自然感觉。

 (二)室内结构调整方面。墙体节能与门窗节能,可通过控制窗墙面积比率、做好玻璃和外遮阳遮蔽以及门的节能。如在室内设计的窗户运用方面,出现了选用玻璃幕墙替换普通窗户利于光隔热,但通风效果差,需要大量使用空调设备,从而加大碳排放量。对此,江亿院士曾提出双层皮玻璃幕墙的概念,利用两个墙体和所围合的室内空间,作为空气和能量缓冲的空间,延迟外界能量的进入和散失,使得外界环境对于大厅室内的舒适度产生很小的影响,形成一个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的室内环境。

 (三)室内材料选择方面。材料是室内设计的物质基础,室内装饰工程的总体效果、功能体现,都是运用装饰材料本身的质感、造型、图案、色彩、功能等体现的。低碳经济理念,体现在室内材料选择上,就是选择绿色材料、环保材料和生态材料。保证材料的绿色环保需要做到用绿色无污染材料,追求?师法自然?的效果;用清洁无污染的材料。

 二、低碳理念在邮轮室内空间设计的研究

 (一)能源空间循环

 在室内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使美学、人机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和船舶的个性风格结合,通过游艇的室内空间功能、形态、尺度来营造舒适、合理的室内空间。邮轮室内空间功能的合理布局是低碳环境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室内结构方面可通过控制窗、墙面积比率,做好玻璃和外遮阳遮蔽以及门的节能,配置合适的窗帘,达到节能效果。通过合理的室内光、通风,选择最优的空间朝向。多利用太阳能产品,让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动能、电能等为人们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风帆动力邮轮?Eoseas?号设计豪华,符合环保原则,该邮轮用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燃料,进行发电、加热和冷却。另外,邮轮将设置太阳能储电板收集太阳能供电;其双重外壳板设计更有作为天然空调系统之效。邮轮主要使用可再生能源,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邮轮更会使用循环使用水、回收使用上层甲板的 雨水 ,以及使用处理废物时回收的能源。?海洋绿洲?号号称最节能邮轮之一,船上最具创新性的部分是其分离的上层建筑,这样使得大量的内部空间可以拥有新鲜空气和阳光;?歌诗达?炫目?号曾获得?2009年ABB能效奖?,在船舶运营各个方面运用环保技术,如空调、通风、照明等,以确保节能减排,另外,歌诗达公司获得节能奖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公司在旗下的邮轮上安装反用换流器,节约能源和减排。

 豪华邮轮的设施与陆地上的豪华酒店相类似,只是动力能源技术、船体设计等方面较常规船型更为复杂,要求更高,可以借鉴低碳豪华酒店室内设计的技术。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是上海首家获得美国绿色委员会颁发节能与环保设计前期认证金级证书的办公楼宇。除了逾90%租用面积用双层低辐射中空玻璃幕墙设计,以引入室外光及减低紫外线、降低照明及空调耗电量外,大楼还配备二氧化碳传感器,以随时监察室内空气质量。在太阳能的利用研究中,有不少学者参与室内中庭设计研究时,从绿色生态学的角度,运用?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对室内大厅空间的健康舒适度和能量节约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用中庭来处理建筑的核心空间,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也有助于空气的自然流通,如?歌诗达?炫目?号邮轮的跨越12层甲板的宽敞中庭,可以说是整艘邮轮的特色之一。 (二)材料低碳环保

 在邮轮室内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低碳装饰设计的关键。材料本身是否符合低碳的标准,直接影响到低碳装饰设计低碳思维的形成。邮轮室内材料在舱室空间的应用研究,要考虑到装饰材料四性:节能环保、防火隔热、降噪隔音、轻质材料。其材料用不燃材料或局部地使用阻燃材料;要求具有一定的防震、隔热、隔音性能;装修材料尽量轻;注意材料重量分布的均衡和对称性。豪华邮轮设计的装饰材料还要具备可定制的特性,如新型PVC地板是唯一能再生利用的地板材料,品种繁多,纹路逼真美观,有地毯纹、石纹、木地板纹等,根据不同设计风格,配以丰富多彩的附料和装饰条,能组合出绝美的装饰效果。

 邮轮低碳装饰还需要低碳思维,要求设计师在装饰造型上对材料合理应用,尽可能减少材料的浪费,对废弃的材料做到回收再利用。国内外 文化 的差异,以及邮轮外形设计的影响,要求体现低碳装饰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地域特色中融入情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结语

 低碳理念在邮轮室内设计要结合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了解装饰材料特性的基础上多学科交叉研究。邮轮室内设计中低碳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结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新理论,体现对人的生命的重视和关爱。船舶室内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课题,交叉室内设计学、经济学、船舶美学和机械学等多学科,系统论、思维理论以及进化理论等多种理论,探讨低碳理念在船舶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了解邮轮室内装饰材料特性,利用美学表达形式和艺术学的个性风格,营造节能环保的室内环境。

 由于国外邮轮设计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施工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其实践及理论研究都比较成熟,但是我国邮轮室内装饰设计研究还非常缺乏,特别是邮轮室内设计如何和低碳理念进行结合,如何将建筑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造型、构造、装饰材料和工艺结合到邮轮室内设计中,都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希望在邮轮室内空间和材料探索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上,能促进中国船舰设计行业的发展以及船舰市场的繁荣。

 参考文献:

 [1]程爵浩.2011?2012中国邮轮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浦江 教育 出版社,2012.

 [2]程爵浩.2010?2011中国邮轮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1.

 [3]蒋志勇.船舶造型与舱室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董长有.船舶的家具设计及室内陈设[J].装饰与陈设,2011:35.

 [5]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大学学术论文范文范例篇三:《论战略管理会计在电信企业的运用》

 我国电信目前正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随着移动、联通公司的发展,我国电信企业的传统产品(如固话、宽带)的市场占有率在逐步萎缩,移动业务及新产品市场份额提升缓慢。并且由于这几家企业都是综合性通信业务提供商,拥有相同或类似的通信产品,因此我国电信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基于此,引进战略管理会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提升电信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能够促使电信企业完成内涵战略性的发展和布局,从而让电信企业保持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运用

 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和 企业战略 的结合,简言之就是对电信企业外部竞争者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观察。以我国电信企业为例,就是 对联 通、移动这些竞争企业的动态信息进行了解,并时刻地洞察当前目标市场的变化。用战略管理会计,主要是强化电信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帮助电信企业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战略发展目标。在2009年后,我国电信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电信企业目标应将其发展趋势和国际电信行业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并借助于自己所拥有的市场,从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以此扩展自己的目标市场,同时借助于服务功能的扩大化,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以上目标的实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财务规划战略方面的问题

 财务规划是我国电信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环节。根据我国电信发展的需要,财务规划应以电信企业的整体发展为目标,然后根据制定的目标设置一系列相应的实施,并对的实施进行监督,以此确保财务规划实施的科学性、有效性。然而,在财务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电信企业缺乏长远的财务规划且没有较为明确的竞争策略以及发展策略,这无疑加大了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这样的结果必然不能满足最初设立的目标。

 此外,在 财务管理 规划上由于没有明确的策略,我国电信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多数依靠之前的经验进行决策管理,缺乏对整个目标市场的科学性调查分析,导致企业财务投资过度,进一步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影响了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

 2.成本管控战略当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当下的企业竞争,成本管理将是我国电信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竞争中?成本领先?是众多企业的竞争策略,战略管理会计也是通过对我国电信企业综合成本的管理,加大我国电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而在实际的我国电信 企业运营 中,内部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为预算而预算,使得电信企业资金使用缺乏有效性,削弱了电信企业竞争优势。

 其次,在我国电信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动因分析中,并没有将成本管理和企业的具体策略结合在一起,而企业应该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成本因素的控制也没有一个系统化的管理,导致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和成本管理目标之间的差距过于悬殊。

 二、我国电信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对策1.加强传统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的结合

 战略管理会计和传统财务管理各有优势,若我国电信企业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就可以大大的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效率。战略管理会计就可以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竞争企业和外部环境当中。传统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的相互结合,既能弥补传统财务管理当中的不足,也能完善战略管理会计整体目标,从而共同推动我国电信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其次,我国电信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还应该基于电信企业发展的基础,加大对财务领域的开拓,并整合财务管理的管理系统,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有效管理,借此提升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优势。再者,在电信企业中建立战略管理会计部门,用于电信企业战略管理、业务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并且还可以邀请社会上比较权威的会计学专家、管理学专家对我国电信企业内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指导,并对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2.结合我国电信企业综合管理的实际状况推行战略管理会计

 我国电信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为了实现电信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内部需要展开一系列调查研究,然后制定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方案。当然,电信企业应该取哪种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息息相关,应用中需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因此在用战略管理会计时需要将其建立在我国电信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然后再进行各项决策的制定。

 3.完善财务规划加强成本控制

 完善电信企业的财务规划加强电信企业的成本控制的首要目标就是根据当前的企业发展实质情况,制定一个长远的财务管理目标,在此目标基础上加强对整个财务资金成本的管理,实现成本资金的优化配置。其次,对电信企业的市场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新一轮的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财务规划,最后则是加强成本管理控制的监督,减少财务资金的外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是我国电信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电信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在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中却存在财务管理以及成本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基于此,我国电信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应该与财务管理结合,互相弥补彼此的缺陷,共同促进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并借此实现我国电信企业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1. 关于励志大学的议论文

2. 大学国学经典论文2500字

3. 大学爱情观论文3000字

4. 大学论文:我的爱情观

5. 关于大学高数论文范文

6. 国学经典与大学生论文

石油论文参考文献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石油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爆炸荷载作用下大型立式圆柱形储油罐动力响应分析

 延迟焦化装置主分馏塔及吸收稳定系统的模拟计算与优化

 天然气管道无线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定向井井眼轨迹可视化技术研究

 精细控压钻井井内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分隔壁塔双效精馏热集成系统的稳态和动态行为研究

 高层办公建筑的空间流线解析及研究

 再生水源热泵应用于供热系统的研究与评价

 基于MVC的图形定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电磁感应数据传输系统的硬件研制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

 长春岭低温低压高含蜡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固—气—液”联产的生物质能源转换工艺及产物利用的研究

 香菇纤维素酶基因cel6B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碳钢热浸镀铝镀层的组织与性能及稀土改性研究

 大型半潜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与市场评估研究

 吉林油田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的设计

 新立油田整体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

 管道局管道工程项目物流整合研究

 新型PIP系统在大型石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变温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粘土的固结特性研究

 XX油田井下作业工程公司配液站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

 吉林油田公司企业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有机涂层下船用钢电偶腐蚀规律研究

 逆向跨国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研究

 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一类n+1维乘积型偏微分方程Cauchy问题

 燃气轮机—加热炉系统集成优化研究

 古平一井井眼轨道设计与控制

 大规模稀疏线性方程组的预条件迭代法的研究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海洋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

 疏浚工程对碣石湾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改性提高生物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耐撕裂性的研究

 共聚物橡胶的结构性能分析及其物理特性的'分子模拟

 半纤维素基温敏性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危险率分析的风浪参数联合设计标准研究

 深水油管柱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导管架平台结构整体安全水平分析与标定

 油螺杆泵光杆扭矩和轴向力集成传感器的研究

 随钻地层压力测量装置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石油钻进工程中竖直井钻柱振动问题的ANSYS模拟计算与分析

 微介孔复合炭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中国石油山东天然气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

 化学反应放热失控安全泄放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

 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支承塔架的结构选型和受力性能研究

 天然气涡旋压缩机增压装置供油系统压力和流量的优化控制

 烃类厌氧降解过程中互营细菌的分布特征和系统发育研究

 中石油南美地区工程项目冲突管理研究

 面向吊装工程的履带起重机站位优化研究

 多尺度三维地质对象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