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能源研究有关的专业有什么?

2.战略背景与目标任务

3.西南石油大学的学术研究

4.MATLAB建模方法有哪些

天然气模拟仿真软件_天然气动态仿真真实数据有哪些应用场景分析研究

油气长输管道能耗统计分析软件,应结合国内管道运营、管理的实际需求,具有管道调控业务急需的各种能耗指标的计算、能耗分析、生成报表、支持查询等基本功能。

根据油气管道现场运行的实际情况,集不同的能耗数据,其中,油气管道站场主要能耗数据(天然气管道压气站和储气库的燃驱机组耗气量、电驱机组耗电量;原油管道泵站、加热站的泵机组耗电量、加热系统耗油量、耗气量;成品油管道泵站泵机组耗电量等)通过SCADA系统集到控制中心;而能耗数据(生活和生产系统的耗气、耗油和耗电量,分输站、阀室的耗气、耗电量,以及各级管理机关的耗能量;管道施工及维抢修的放空量、站场日常放空量、站场蒸汽用量、拔头装置耗油量等)仍通过电子报表管理系统以数据填报的方式集到控制中心。此外,还需要集管道的基本参数以及工艺运行参数来监控管道的运行以及计算各种能耗指标,例如管道的里程、管径、壁厚、泵(加热炉、压缩机)站的进出站压力和进出站温度、泵(加热炉、压缩机)的进出口压力和进出口温度、管道输量、各站场分输量等。泵站进站压力与泵进口压力的差值可以用来监控站内摩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泵出口压力和泵站出站压力的差值可以用来监控泵站节流量的大小。全面地集真实的能耗数据,可以为管道能耗的分析与评价奠定基础,从而达到控制、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以上所有基础数据要用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数据库应具备数据组合及添加、删除、更改功能。例如所有已建管道的基础数据都要固化在数据库中,但数据库应具有开放式系统的特点,能够根据管线、站场及机构的变化,随时添加、删除和更改数据。数据库还应该具有有效性检查的功能,根据设定的合理的数据取值范围,剔除明显不合理的数据。能对下级单位上报的报表数据进行初步审核,若经审核发现问题,则以审核未通过的形式回复(此时报表可以取回修改);否则回复通过,此时各级报表不能再取回进行改动。

设计一套能够全面反映能耗水平,并便于进行分析的能耗指标参数体系,以生产单耗、电单耗、气单耗、油单耗、耗气输量比、耗油输量比、耗能输量比构成的基本参数体系为基础。设计、增加更有利于能效分析的新指标,例如更能直观体现能源效率的站场、管道及管网的能源效率、电能利用率、热能利用率、能源转化率等指标。

能够根据SCADA系统自动集数据和MIS填报的数据自动计算各能耗指标的值。例如计算不同管段管线和输油气站、分公司的周转量,油、电、气、生产综合、企业综合单耗等能耗指标;计算站内主要耗能设备的运行效率;计算站场及管道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计算站节流量和节流损失等。

提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油气管网能效分析、评价及节能潜力分析方法。应用能效分析方法,可对能耗变化原因、耗能敏感性参数和影响度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解释;应用评价方法,可针对具体油气管道,给出定性和部分定量针对能耗水平的客观评价;应用节能潜力分析方法,可针对具体油气管道,指出其节能潜力所在、潜力定量评估和具体挖潜方法。

能耗统计分析系统由系统硬件(统计分析服务器、历史服务器和操作员工作站等)、软件组成。控制中心的能耗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具备与SCADA系统和MIS系统的通信功能,其中,SCADA系统需设置前置服务器,为能耗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和在线仿真等其他高级应用系统提供实时数据;MIS系统需设置数据接口,为能耗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提供能耗数据。能耗统计分析系统构成见图5-1。其中SCADA系统前置服务器和PPS系统数据接口由其他项目考虑,不在本项目范围内。

图表输出功能主要有:

(1)指标纵向对比

能够以设备、站、线、分公司及调度中心为单位进行不同要求的查询,并能进行指标的纵向比较(同比和环比),绘制不同情况下的对比图表。

例如查询某分公司、某管线、某站、某台设备在某时或任意时间段的设备运行时间、各种能源消耗总量、输量、周转量、不同能源实物单耗和综合能耗及效率的历史趋势曲线等。

分别以站、线为单位查询运行参数(进站温度、出站温度、站温升等,进出站压力、节流损失等),并能作出其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根据需求自动生成报表

能够生成控制中心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报表,例如输油管道主要设备的能源消耗统计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及年度报表;输气管道主要设备能源消耗统计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及年度报表。

下面简要介绍国内外能效分析软件应用现状(图11-1、图11-2)及发展趋势。目前国内仅有部分油气管道开始尝试利用SPS、ESI等软件的工况模拟功能分析、计算管道能耗。由于仿真起步较晚,模型精度不高,缺少配套分析软件,搭建的仿真系统还远不能达到准确计算、合理分析管道能耗的水平,不足以直观全面地反映复杂管网的能耗水平,不便于开展进一步技术分析与指导节能挖潜工作。

图11-1 加压站能效分析示意图

图11-2 管网能效分析示意图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管道运行能效分析的系统化与自动化,形成了多种能效分析软件,这些软件不但具有开放的数据接口,可以高效准确地集历史数据,而且嵌入了专家分析系统,把分析方法、分析经验融入软件,进一步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国际上较大的油气管道公司已经利用先进的分析系统,实现了高效、直观地剖析能源消耗特性,科学分析节能潜力,准确预测能耗变化趋势。管道运行能效分析软件为挖掘节能潜力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当前,国际上主流油气管道能效分析商品软件有ESI公司的优化器软件、GREEG公司的Flowdesk软件和Adventica软件。此外,某些油气管道公司自行开发了运行能耗分析软件,如英国煤气公司(British Gas)的OTTO软件。

近年来,国外在油气管道运行能效分析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是,改进软件的自学习功能,朝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神经网络、基因型等数理方法的复合化;增加地理信息及其他应用软件的交互接口,提高可视化功能,使软件更具有易操作性;研究水力、热力过渡过程的能效分析技术。

与能源研究有关的专业有什么?

FLUENT软件包简介

FLUENT通用CFD软件包,用来模拟从不可压缩到高度可压缩范围内的复杂流动。由于用了多种求解方法和多重网格加速收敛技术,因而FLUENT能达到最佳的收敛速度和求解精度。灵活的非结构化网格和基于解的自适应网格技术及成熟的物理模型,使FLUENT在转捩与湍流、传热与相变、化学反应与燃烧、多相流、旋转机械、动/变形网格、噪声、材料加工、燃料电池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FLUENT软件具有以下特点:

☆ FLUENT软件用基于完全非结构化网格的有限体积法,而且具有基于网格节点和网格单元的梯度算法;

☆ 定常/非定常流动模拟,而且新增快速非定常模拟功能;

☆ FLUENT软件中的动/变形网格技术主要解决边界运动的问题,用户只需指定初始网格和运动壁面的边界条件,余下的网格变化完全由解算器自动生成。网格变形方式有三种:弹簧压缩式、动态铺层式以及局部网格重生式。其局部网格重生式是FLUENT所独有的,而且用途广泛,可用于非结构网格、变形较大问题以及物体运动规律事先不知道而完全由流动所产生的力所决定的问题;

☆ FLUENT软件具有强大的网格支持能力,支持界面不连续的网格、混合网格、动/变形网格以及滑动网格等。值得强调的是,FLUENT软件还拥有多种基于解的网格的自适应、动态自适应技术以及动网格与网格动态自适应相结合的技术;

☆ FLUENT软件包含三种算法:非耦合隐式算法、耦合显式算法、耦合隐式算法,是商用软件中最多的;

☆ FLUENT软件包含丰富而先进的物理模型,使得用户能够精确地模拟无粘流、层流、湍流。湍流模型包含Spalart-Allmaras模型、k-ω模型组、k-ε模型组、雷诺应力模型(RSM)组、大涡模拟模型(LES)组以及最新的分离涡模拟(DES)和V2F模型等。另外用户还可以定制或添加自己的湍流模型;

☆ 适用于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

☆ 含有强制/自然/混合对流的热传导,固体/流体的热传导、辐射;

☆ 化学组份的混合/反应;

☆ 自由表面流模型,欧拉多相流模型,混合多相流模型,颗粒相模型,空穴两相流模型,湿蒸汽模型;

☆ 融化溶化/凝固;蒸发/冷凝相变模型;

☆ 离散相的拉格朗日跟踪计算;

☆ 非均质渗透性、惯性阻抗、固体热传导,多孔介质模型(考虑多孔介质压力突变);

☆ 风扇,散热器,以热交换器为对象的集中参数模型;

☆ 惯性或非惯性坐标系,复数基准坐标系及滑移网格;

☆ 动静翼相互作用模型化后的接续界面;

☆ 基于精细流场解算的预测流体噪声的声学模型;

☆ 质量、动量、热、化学组份的体积源项;

☆ 丰富的物性参数的数据库;

☆ 磁流体模块主要模拟电磁场和导电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 连续纤维模块主要模拟纤维和气体流动之间的动量、质量以及热的交换问题;

☆ 高效率的并行计算功能,提供多种自动/手动分区算法;内置MPI并行机制大幅度提高并行效率。另外,FLUENT特有动态负载平衡功能,确保全局高效并行计算;

☆ FLUENT软件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并为用户提供了二次开发接口(UDF);

☆ FLUENT软件用C/C++语言编写,从而大大提高了对计算机内存的利用率。

--------------------------------------------------------------------------------

FLUENT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商用CFD软件包,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60%。举凡跟流体,热传递及化学反应等有关的工业均可使用。它具有丰富的物理模型、先进的数值方法以及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在航空航天、汽车设计、石油天然气、涡轮机设计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上的应用包括:燃烧、井下分析、喷射控制、环境分析、油气消散/聚积、多相流、管道流动等等。

Fluent的软件设计基于CFD软件群的思想,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针对各种复杂流动的物理现象,FLUENT软件用不同的离散格式和数值方法,以期在特定的领域内使计算速度、稳定性和精度等方面达到最佳组合,从而高效率地解决各个领域的复杂流动计算问题。基于上述思想,Fluent开发了适用于各个领域的流动模拟软件,这些软件能够模拟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化学反应和其它复杂的物理现象,软件之间用了统一的网格生成技术及共同的图形界面,而各软件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应用的工业背景不同,因此大大方便了用户。其各软件模块包括:

GAMBIT——专用的CFD前置处理器,FLUENT系列产品皆用FLUENT公司自行研发的Gambit前处理软件来建立几何形状及生成网格,是一具有超强组合建构模型能力之前处理器,然后由Fluent进行求解。也可以用ICEM CFD进行前处理,由TecPlot进行后处理。

Fluent5.4——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通用CFD求解器,针对非结构性网格模型设计,是用有限元法求解不可压缩流及中度可压缩流流场问题的CFD软件。可应用的范围有紊流、热传、化学反应、混合、旋转流(rotating flow)及震波(shocks)等。在涡轮机及推进系统分析都有相当优秀的结果,并且对模型的快速建立及 shocks处的格点调适都有相当好的效果。(目前是6.0,含turbo模块)

Fidap——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通用CFD求解器,为一专门解决科学及工程上有关流体力学传质及传热等问题的分析软件,是全球第一套使用有限元法于CFD领域的软件,其应用的范围有一般流体的流场、自由表面的问题、紊流、非牛顿流流场、热传、化学反应等等。 FIDAP本身含有完整的前后处理系统及流场数值分析系统。 对问题整个研究的程序,数据输入与输出的协调及应用均极有效率。

Polyflow——针对粘弹性流动的专用CFD求解器,用有限元法仿真聚合物加工的CFD软件,主要应用于塑料射出成形机,挤型机和吹瓶机的模具设计。

Mixsim——针对搅拌混合问题的专用CFD软件,是一个专业化的前处理器,可建立搅拌槽及混合槽的几何模型,不需要一般计算流力软件的冗长学习过程。它的图形人机接口和组件数据库,让工程师直接设定或挑选搅拌槽大小、底部形状、折流板之配置,叶轮的型式等等。MixSim随即自动产生3维网络,并启动FLUENT做后续的模拟分析。

Icepak——专用的热控分析CFD软件,专门仿真电子电机系统内部气流,温度分布的CFD分析软件,特别是针对系统的散热问题作仿真分析,藉由模块化的设计快速建立模型。

战略背景与目标任务

序号1

专业名称 煤炭综合利用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煤炭加工利用行业的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大、中、小型选煤厂、焦化厂,从事选煤、焦化产品回收等工艺操作工及业务管理员。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2.掌握煤质化验的基本知识;

3.具有选煤、炼焦工艺、煤加工工艺、选煤和焦化机械等专业知识;

4.熟悉本专业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

5.本专业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6.具有中、小型选煤厂、焦化厂及主要车间的生产管理、煤质管理和环境保护能力;

7.具有煤加工中洗煤、焦化方面主要技术工种的操作能力及进行煤炭质量评价的能力。

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

有机化学、煤化学、分析化学、化工机械、选煤概论、选煤机械、化工基础、炼焦、煤气化工艺、煤炭综合利用、焦化产品回收。选煤及焦化厂实习、化工基础设计、煤焦化工艺设计、选煤设计。

专门化方向

选煤 煤炭焦化及产品回收 煤化工

序号2

专业名称 石油钻井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石油与天然气钻井生产现场操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石油行业的石油钻探企业,从事钻井队、井控队、固井队、试修队、钻具公司等油、气井生产一线的钻井、固井与完井、油气井控制、维修与管理等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安全、质量意识强;

2.掌握钻井技术的基础理论,特殊作业、完井、试油、油气层保护、钻井液、完井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钻井设备的结构、性能规范和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

4.具有正确选择、使用、安装、维护保养钻井设备、仪器仪表、井下工具、设备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5.具有钻井作业各施工工序操作的基本技能;

6.能识读和绘制简单的工具草图,编制一口井的施工进度图表;

7.具有一定的钻井事故分析、判断及处理的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机械制图、石油地质学基础、井场电器安全技术、钻井泥浆、钻井机械、钻井工程、井控技术。在校内进行钻井基本技能操作实训,在各相关石油钻探企业进行钻井生产综合实训或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钻井泥浆 钻井柴油机 石油井下作业

职业资格证书

石油钻井工 钻井泥浆工 钻井柴油机工 固井工

序号3

专业名称 石油天然气开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石油与天然气开生产现场的操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石油行业的输企业,从事油气开、测试、注水、增产增注、油气集输技术工作和油、气井开生产一线的维修与管理等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安全、质量意识强;

2.掌握油气水在地层和管道中流动、输油工艺、输气工艺、输配井站工艺流程、油气井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具有管理油气井、水井、计量间、配水间,调整运行参数以及油气输操作的基本技能;

4.具有收集、整理油气水井地质资料,进行工况分析和动态分析,填写生产报表的能力;

5.在油、气作业区井、站和油气集输配站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保养过程中,会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处理,解决简单的技术问题;

6.具有分析和选择油、气井开方法的初步能力;

7.具有制定简单的油气井、水井增产增注措施、管线维护措施及组织施工和油气集输的管理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石油地质学基础、水力学基础、油地质、气地质、输油工艺、输气工艺、输仪表及自动化、输机械及维护。在校内进行输基本技能操作实训,在相关石油输企业进行输生产综合实训或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油气管道保护

职业资格证书

油工 气工 输油工 输气工 油气管道保护工

序号4

专业名称 石油地质录井与测井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石油地质录井与测井生产现场的操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石油行业的石油地质勘探开发企业和测井企业,从事油、气井的钻井地质、综合录井、测井和井下作业地质等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安全、质量意识强;

2.掌握常规地质录井设备、综合录井仪与测井设备、仪器仪表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

3.具有选择、使用、安装、维护保养地质录井与测井设备、工具、仪器仪表、传感器及设备,填写地质录井与测井生产报表的能力;

4.会常规地质录井、综合录井、测井资料集、整理、处理、解释操作的基本技能;

5.具有正确操作常用地质录井与测井工具软件的能力;

6.会常见设备、仪器仪表及各种传感器的故障排除,能解决简单的技术问题;

7.具有常见地质录井与测井事故分析、判断及处理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石油地质学基础、钻概论、普通地质、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油气地质录井、地质录井设备与仪表、地球物理测井。在校内进行地质认识实习、地质录井与测井基本技能操作实训,在相关石油企业进行地质录井与测井生产综合实训或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石油钻井地质

职业资格证书

石油钻井地质工 综合录井工 测井工 气测工

序号5

专业名称 电厂热力设备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运行、安装与维护的生产一线工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各相关行业和企业,从事热力设备安装、运行与维护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2、掌握热力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本应用;

3、能运用火力发电厂水处理及化学监督的基本知识;

4、能识读热力系统图;

5、具有初级钳工、起重与焊接的基本技能;

6、具有热力设备运行、安装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机械制图与CAD、工程热力学、热工基础、热工仪表、水泵与风机、锅炉设备及系统、汽轮机设备及系统、燃料储运设备;金工综合实训、钳工综合实训、水泵与管阀维护综合实训、部件测绘综合实训;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仿真运行实习、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顶岗运行实习。

专门化方向

火力发电厂燃料储运设备安装、运行与维护 。

职业资格证书

汽轮机运行工资格证 锅炉运行工资格证

序号6

专业名称 反应堆及核电厂运行

基本学制 3-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反应堆及核电厂运行与维护的生产一线工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相关行业和企业,从事反应堆及核电厂的运行与维护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2、掌握反应堆材料、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及工作参数的基本应用;

3、能运用反应堆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技能;

4、能运用核电厂核动力部分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技能;

5、能使用核电行业常用的仪器仪表进行安全监察;

6、具有处理反应堆常见故障和事故的基本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反应堆物理导论、原子核物理导论、核电子学基础、反应堆化学、反应堆材料、反应堆热工原理、反应堆控制原理、反应堆热工测量、核辐射防护基础;金工综合实训、反应堆测量综合实训、热工综合实训;反应堆及核电厂仿真运行实习、反应堆及核电厂顶岗运行实习。

专门化方向

核电生产

职业资格证书

反应堆本体工操作证 环境放射性检测工操作证 现场运行工操作证

序号7

专业名称 水电厂机电设备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水电厂机电设备的安装、运行与维护的生产一线工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相关行业和企业,从事水轮发电机组及相关机电设备的安装、运行与维护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具有生产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掌握水轮发电机组和相关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本应用;

能识读水电厂电气一次接线图,油、水、气系统图;

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水电行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的常用工具、仪器仪表;

具有水轮机及设备、水轮发电机的安装、运行和维护的基本能力;

6、具有处理水电厂机电设备运行常见故障与事故的基本能力;

7、具有触电急救的基本能力;

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

电工基础、电机学、水轮机及设备、水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与二次回路、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运行;电工、钳工及焊接工艺综合实训,电机维修综合实训;水电厂运行仿真实习、水电厂运行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职业资格证书

电工操作证、维修电工证、机修钳工证

序号8

专业名称 电厂热工仪表及自动装置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自动装置安装、维护与调试的一线操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相关行业和企业,从事热工仪表及自动装置安装、维护与调试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生产的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2、掌握常用热工仪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本应用;

3、能识别电子元器件的规格、型号及用途

4、能识读热工仪表原理图、安装接线图;

5、能使用各种热工检测仪表和自动监控设备;

6、具有热工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安装、维护、调试与常见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热工仪表及测量、热工保护和程序控制、火电厂热力系统及设备;热工仪表综合实训;火力发电厂热工系统仿真实习、火力发电厂热工系统维护与调试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职业资格证书

热工仪表自动装置维护与调试资格证

序号9

专业名称 电厂水处理及化学监督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火力发电厂水处理及化学监督的一线操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相关行业和企业,从事煤、油、水、气、汽化验,水处理运行等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2、掌握煤、油、水、气、汽化学分析的基本应用;

3、掌握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的保管方法、安全使用及注意事项;

4、能识读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图及热力系统图;

5、具有化学分析仪表、在线化学监控仪表及其自动化控制装置使用的基本能力;

6、具有水处理的基本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火力发电厂燃料、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电厂化学仪表及自动化;电厂化学分析综合实训、电厂化学仪表综合实训、电厂水处理综合实训;电厂水处理综合实习、电厂化学监督实习。

专门化方向

职业资格证书

火电厂水处理工操作证

序号10

专业名称 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发变电电气设备安装、运行与维护的生产一线工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相关行业和企业,从事发、变电电气设备安装、运行与维护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2、掌握电厂及变电站常用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本应用;

3、能识读电厂及变电站简单的电气主接线图、展开接线图、安装接线图;

4、具有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巡回检查的基本能力;

5、具有电厂及变电站电气倒闸操作的基本能力;

6、具有处理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常见故障与事故的基本能力;

7、具有触电急救的基本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电工基础、电机学、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继电保护与二次回路、电工仪表和测量、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工综合实训、高低压成套配电装置安装综合实训、装表接电综合实训、室内线路安装综合实训;电厂及变电站仿真运行实习、电厂及变电站运行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职业资格证书

电工操作证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

序号11

专业名称 输配电线路施工与维护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输配电线路施工与维护的一线工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相关行业和企业,从事输配电线路施工与维护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2、掌握输配电线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本应用;

3、具有钳工工艺、内外线电工工艺的基本技能;

4、具有输配电线路施工与维护的基本技能;

5、具有输配电线路登杆作业的基本能力;

6、具有高压线路带电作业的基本能力;

7、具有触电急救的基本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电工基础、机械基础与施工机械、电气设备、电力线路基础、输配电线路施工与维护、带电作业;电工综合实训、钳工综合实训、线路基本工艺综合实训、架空线路登杆与作业综合实训、带电作业综合实训;输配电线路施工与维护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电网输配电

职业资格证书

电工操作证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

序号12

专业名称 供用电技术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供用电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供配电企业,从事用电检查、抄表核算收费、装表接电等工作;也可以在企业、城镇和农村供配电部门,从事供配电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与维护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与规范;

2、掌握供配电设备及系统、电能计量以及变配电运行的知识在供电企业中的典型应用;

3、能识读供用电系统电气图;

4、能正确选择并使用常用供电仪器仪表及设备;

5、会安装电能计量装置和处理其常见运行故障;

6、会抄表核算收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电工基础、供配电网络及设备、电能计量、变配电所电气运行、用电管理、安全用电;电工与电子工艺综合实习、内外线安装综合实习、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综合实习;供配电实习、供配电设备维护实习。

专门化方向

企业供用电、城镇供用电、农村供用电。

职业资格证书

电工操作证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 变电设备安装工6-07-06-01 变配电室值班电工6-07-06-02

序号13

专业名称: 轨道交通供电

基本学制: 3~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电气化轨道交通供电设备运行、维修、安装和电力调度的一线作业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和企业的电气化轨道供电系统的运行、维修和施工部门,从事电气化轨道供电系统的运行、维修、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工作,也可从事电气化轨道供电系统的调度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作业,具有生产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意识;

2、掌握电气化轨道供电部门的规章制度;

3、能在供电系统及其设备维修、安装、调试过程中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等控制技术;

4、正确选择并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进行检测;

5、在电气化轨道供电系统运行、维修、安装、调试、施工过程中,会实际操作并解决简单技术问题;

6、具有电气化轨道供电系统运行调度指挥和进行远程控制的初步能力。

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

机械基础、电工基础及测试技术、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高电压技术、牵引变电所、继电保护、接触网、电气化供电系统、牵引供电安全与规章、供电远动技术。在校内进行维修电工实训、电机变压器检修实习,岗位群应具有专业能力综合技能实训,职业资格鉴定实训,在相关企业进行岗位综合实训和实习。

专门化方向:

电力铁道供电、城市轨道交通供电。

职业资格证书:

维修电工、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低压电工操作证、高压电工操作证、城轨接触网检修工。

序号14

专业名称 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农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一线工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培养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村,从事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各类能源较丰富地区的能源开发利用和其他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与节能的意识;

2、掌握能源的基础知识和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3、掌握新能源设备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的基本应用;

4、掌握新能源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5、具有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节能技术的基本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机械制图、电工基础、传热学、工程力学、天文气象基础、节能技术、风能利用及其设备、太阳能利用及其设备、沼气利用;节能技术综合实训、风能机械安装与调试综合实训、太阳能设备安装与调试综合实训、沼气池施工综合实训;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示范基地实习。

专门化方向

新能源、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推广应用 风能、太阳能设备安装与调试

职业资格证书

太阳能利用资格证 农村节能资格证 沼气生产资格证 农村能源利用资格证

西南石油大学的学术研究

一、基础地质与成矿理论创新研究

1.战略背景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一个世界地质大国。主要表现在:地质科学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高等教育体系比较完备,有一支相当规模的科研队伍,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可以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中国的地壳结构复杂而独特,构造演化历史漫长而复杂,是研究地壳形成与演化的最理想场所,具备为世界地球科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优良条件。但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地质强国,主要表现在各学科的发展很不平衡,地质科技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仅部分领域处于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

2.战略目标

“十二五”期间:基本查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造山带、天山—兴蒙增生造山带和中央复合造山带的主要结构特征和演化,特别是制约成矿的地质背景。重塑中国典型克拉通早前寒武纪重大转折期地质演化过程及探讨转折期特殊环境对矿产形成的制约。在岩石、地层、构造和重要生物群落的起源与环境演化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解决一批制约找矿的重大地质问题,为实现找矿突破奠定基础。初步建立预测与评价方法及技术体系、典型矿床的三维矿化数字模型和成矿构造体系新模式。初步建立不同覆盖区深部找矿的勘查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体系。

“十三五”期间:基本查明中国及亚洲大陆聚散过程及构造格架;总结我国主要碰撞造山带、增生造山带、复合型造山带的基本特征、形成演化以及成矿背景特征,建立中国大陆成矿理论体系,解决一批制约地质找矿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深入开展地球科学前沿研究,推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地质理论研究的国际水平。建立系统的预测与评价方法及技术体系、典型矿床的三维矿化数字模型和成矿构造体系新模式;建立不同覆盖区深部找矿的勘查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体系。

3.战略任务

基础地质与成矿理论创新研究是基础性支撑工作,要围绕解决制约能源找矿突破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开展研究,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和理论支撑。

以全国矿产潜力评价资料为基础,以铁、铜、铝、金等我国紧缺矿种为主攻矿种,收集多元地学信息,在重要潜力区开展大比例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围绕重要成矿域重大地质问题,在我国主要造山带开展综合性基础地质研究。

围绕重要成矿带及重大找矿工作,优先在成矿潜力大的兴蒙造山带、西南“三江”造山带、青藏高原、中央造山带和钦杭结合带开展综合性基础地质解剖研究。

针对重要、紧缺的矿产、油气以及环境问题,开展相关学科的系统研究。

为解决能源前景问题,开展前沿性科学研究。

为保障基础科研的高效继续,探讨产学研的结合新模式,形成基础科研的新机制。

二、地壳探测

1.战略背景

探测地球深部不仅是地球科学本身发展的趋势,更是人类为了寻找更多、减轻灾害、保护环境的迫切需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发达国家陆续启动了深部探测,通过“揭开”地表覆盖层,把视线延伸到地壳深部,获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发现了造山带山根,提出岩石圈拆沉模式和大陆深俯冲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美国在造山带下找到了大型油田,澳大利亚在覆盖层下发现奥林匹克坝超大型矿床,拓展了人类索取的空间。为缓解我国短缺、灾害频发和环境恶化的多重压力,《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2006)明确提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提高地球认知、勘查和灾害预警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虽然也开始一些深部地壳剖面研究,但总体来说,剖面数量和长度远远不及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水平,集数据精度较低,综合研究水平不高。

2.战略目标

围绕与环境问题,探测深部地质结构与组成,探讨大陆形成演化动力学过程及其浅层、环境响应,揭示成矿、成藏过程及灾害发生机理,开拓油气与重要矿产深部“第二找矿空间”,解决深部地质和矿产的科技瓶颈问题。

“十二五”期间:解决关键探测技术与集成技术问题,初步建立固体地球层圈立体探测技术体系;形成典型矿集区、含油气盆地、重大地质灾害区的深部探测实验基地,解决8~10个急迫的重大科学问题;完成10口科学浅钻,5口科学深钻;建立深部探测数据管理、融合与共享系统。

“十三五”期间:在10个关键地质单元全面实施深部探测,完成30口科学浅钻、10口科学深钻,解决我国主要造山带形成演化过程的重大学科问题;确定深层油气和“第二找矿空间”的主要层位,塔里木—华北陆块、青藏高原西部地区76种元素时空分布,10条地质走廊带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测量;完成首都圈、青藏高原东南缘应力应变综合监测网。

3.战略任务

针对地球深部探测,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对固体地球深部层圈立体探测的技术体系;在不同自然景观、复杂矿集区、含油气盆地深层、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试验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实现深部数据融合与共享,建立深部数据管理系统;积聚、培养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

(1)开展大陆岩石圈结构探测

选择板块边界、造山带等我国大陆重要构造单元,探测其岩石圈、地壳和地表浅层不同层次精细结构,反演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过程。部署穿越我国主要造山带和地块的“三横四纵”超长断面探测网,揭示能源与重要矿产成藏成矿过程和地质灾害成灾机理的深部构造背景,创新大陆动力学理论体系。

(2)开展大陆地壳物质探测

发展地壳深部物质信息识别技术,探测中国大陆地壳千米深度的物质组成和时空分布;开展重要板块边界、地质走廊带的地壳物质联合探测试验与示范研究,建立深部物质探测技术体系;揭示化学元素时空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省的关系以及对总量的制约作用。

(3)开展重要矿集区立体探测与科学群钻

选择我国重点成矿区带,按照矿集区深部结构框架探测、矿集区浅部三维结构精细探测和科学浅钻三个层次开展探测工作,揭示重要矿集区地壳结构、壳幔相互作用和深部动力学过程对矿集区形成、演化的制约作用,加大勘查深度,提出深部找矿方向和找矿靶区。

(4)开展大陆科学钻探和超深钻

围绕重要含油气盆地的深部问题,实施30口万米深的科学超深井,揭示深层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运移通道的分布及规模,揭示盆地上地幔精细结构及其对油气的制约,完善深层油气藏形成演化理论;在大型走滑断裂带、地震活动带和重大地质问题区,实施科学钻探,直接获取深部物质、结构信息,研究重大地质现象的本质及形成机理。

(5)开展全国地应力测量网与技术

部署跨越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超长地应力测量剖面,摸清东亚大陆动力学背景和我国现今地壳应力场;在关键地震带、地质灾害区、重大工程区和核心城市群部署地应力实时监测网,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建立全国地应力观测站网,提高我国大陆内动力作用的监测能力,完善我国地质灾害监测体系。

(6)开展地壳探测数据平台及技术支撑基地建设

建设多源信息主体数据库,建立深部探测数据平台,解决多源数据的融合和集成;开展相关探测数据空间管理、数据综合解释建模、3D动态显示、海量探测数据存储和共享等专题研究;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壳探测技术支撑系统及基地。

三、矿产勘查技术与装备研发

勘查技术是运用现代多种科技手段,实现多尺度、多平台、多方法找矿勘查的技术。全面提升我国地质勘查技术水平,发展从卫星到航空、从地面到深部、从野外到室内的适合不同景观区和地质条件的物探、化探、遥感、钻探和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并通过集成形成立体综合勘查技术体系。

1.战略背景

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我国初步建立了星载对地观测技术、航空探测技术、地面探测技术、地下探测技术和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等技术体系,使我国综合找矿能力大为增强。

我国地质勘查技术及装备主要依靠进口,当前突出的特点是“先进与落后并存”。具体表现在:一是在研发上落后,在拥有上先进;二是在探测仪器上先进,在数据解释软件落后;三是科研单位仪器装备先进,承担调查或勘查任务的单位仪器装备落后。地质勘查技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人才匮乏。未能形成适合我国地质环境条件的、行之有效的勘查技术体系。仪器装备的有效载荷指标设置不能完全满足地质调查的需求,相关软件的商品化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2.战略目标

“十二五”期间:星载对地观测技术:针对能源探测需求,发射高光谱遥感卫星,初步形成全波段、多类型遥感数据获取能力;研制能满足能源多种需求的可见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星载多光谱、高光谱等有效载荷,建立我国面向能源勘探的室内遥感超级实验场,构建能源勘探遥感的仿真实验平台。

航空探测技术:研究航磁三轴梯度和矢量测量技术、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研究、航空放射性和航空电磁方法技术研究;研发低空无人机载荷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研制适于地质找矿和地质填图的机载高光谱传感器。

地面探测技术:研发1000~1500米内的深部电磁勘查技术、500~1000米深部矿体精确空间定位综合物探技术、第四系或戈壁盐碱覆盖区金属矿勘查综合物探技术、2000米覆盖区金属矿地震精细探测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物理仪器传感器及适合深部地质找矿和西部快速地质调查的高精度重力仪、磁力仪和抗干扰电法仪等常规地球物理仪器,并实现产品化;开展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发新的化探扫面技术,使1:25万化探扫面可扫面积从占国土面积的67%提高到87%;开展重要成矿带区域找矿潜力地球化学定量评价技术研究和示范、30米以内覆盖区深穿透性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研究和示范,研发油气化探扫面技术及相关标准等。

地下探测技术:3000米以内新型全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及配套设备形成完整系列;完成2000米以内全液压车装水钻机系列及配套设备研制,开发高效的深孔钻进工艺方法;完成先进、实用、高效的浅层取样钻机系列,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开展井中高精度磁测、井中电法、井中CT、综合测井等综合地下物探方法技术研究,提高我国地下物探勘查技术水平。

地质分析测试技术:针对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的需求,建立以现代多元素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的重要金属、非金属矿石、矿物中主、次、痕量化学组分和同位素实验测试技术方法体系;开展油气实验测试技术方法研究;建立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分析测试技术方法体系;开展生态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与界面过程关键实验测试技术、重要有机污染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分析测试技术与方法研究;进行地质实验测试紧缺标准物质的研制和地质实验测试标准方法的制(修)订;实现实验室及现场小型分析测试仪器实用化、产品化,为地质调查提供高效的现场分析测试手段。

“十三五”期间:星载对地观测技术:建立高光谱卫星测控和地面运行系统;研制全波段的地面光谱测量设备;建立多个数据获取平台,配备多套全波段、多类型传感器;研发适于地质探测的雷达卫星,开展海域油气探测技术集成研究。

航空探测技术:实现航磁三轴梯度和矢量化测量系统、航空放射性测量系统、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国产化,全面投入勘查生产;航空重力测量系统部分国产化;研发低空无人机遥感数据精准定位技术;研制机载高光谱数据快速处理技术。

地面勘查探测技术:开展特殊景观条件下(如戈壁沙漠、倒石堆、森林沼泽、永久冻土等)500~1000米电磁勘查技术的试验应用,500~1000米主要类型矿床综合勘查技术;开展2000米覆盖区金属矿多波列地震方法技术、油气远景区带三维物化探调查及评价技术研究,形成能够用于调查、勘查的技术。

研究新的化探扫面技术:使1:25万化探技术可扫面面积达国土面积90%以上,1:5万化探技术使西部重要成矿带可调查面积达到50%,完成油气化探推断解释及异常查证技术研究,开展8个成矿带区域找矿潜力地球化学定量评价技术研究和示范、中高温热液矿床深部地球化学定量预测及定位技术、100~300米覆盖区深穿透性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稀有金属元素矿床勘查方法技术和全国尾矿利用评价技术研究。

地下探测技术:开发4000米以内新型全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及配套设备,开发3000米全液压车装水钻机;自动化岩心钻机达到实用阶段;新型全液压钻机实现产业化,形成基本系列,普及率达到40%左右;通过开展深部和隐伏矿勘查、危机矿山接替勘查的地下物探应用研究与示范,进行方法技术推广,提高行业勘查技术水平。

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矿产调查实验测试、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及同位素分析体系;建立并完善野外与海洋现场实验测试技术;建立铀矿、煤炭、盐湖等调查、勘查实验测试技术体系;探索建立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有机标记化合物和同位素示踪技术方法体系;研究建立生物地球化学与界面过程关键实验测试技术体系。加强地质行业实验测试信息化和实验测试队伍的建设。

3.战略任务

通过理论和技术创新研发,实现探测仪器的功能和性能的突破。按照层次清晰、大小结合、功能多样的原则研发适用于不同找矿目标的探测仪器。星载探测仪器以高光谱遥感卫星为主,通过组群组网实现大面积快速对地观测。航空勘查技术注意遥感与物探技术同步发展,以仪器研发为主,实现探测仪器的多方法集成。地面和地下探测技术实现电磁技术和深部钻探技术同步发展。分析测试仪器注重快速分析仪器的研发和精准探测结合。从注重单项探测技术的研究出发,向加强以重大环境问题为导向的勘查技术集成创新转变,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形成高精度、可靠、快速、实用勘查技术与方法技术体系。研发满足不同需求和适用不同地质景观条件的勘查技术仪器装备。

四、国际合作

在立足国内,大力挖潜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地质科技与国际影响能力,加大境外潜力调查与投资环境、战略的研究力度,获取境外勘查开发可靠信息,搭建有效防范、规避境外矿产勘查开发投资风险的信息服务平台,参与全球配置,对于维护我国的安全、经济安全意义重大。

1.战略背景

近年来,国际合作与境外矿产勘查工作成效初显。国际合作网络体系初具规模,多层次交流平台和渠道不断完善,在国际组织中影响力逐步提高。科技合作成果显著,境外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取得实质进展,初步建立了全球矿产信息系统,并对境外地质矿产调查勘查新模式与新机制开展了有益探索。

国际合作与境外矿产调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国内外地质矿产对比研究力度不够;②境外实地矿产调查评价工作投入不足;③缺乏有效的境外地质勘查开发信息与服务体系;④缺乏国际型地学人才和队伍;⑤缺乏实施境外勘查稳定的国际合作网络;⑥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以我为主的国际大科学研究。

2.战略目标

扩大国际合作国家和地区范围,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地学理论与方法技术,建立国际合作科研基地,培养和推动我国中青年地学专家参加国际地学组织,倡导并主导国际地学研究。开展境外地矿技术与管理人员培训,在境外推广我国先进的调查技术与设备。

“十二五”期间:完成全球主要型国家矿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与我国周边、非洲和拉丁美洲等20个丰富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重点在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开发技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防治、仪器研发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培养和推动我国中青年地学专家参加国际地学组织,倡导并主导国际地学1~3项。培训境外地矿技术与管理人员,并在境外推广我国先进的调查技术与设备。

“十三五”期间:继续跟踪并更新全球主要型国家矿业政策和投资法律法规变化情况;在全球与丰富的国家建立合作机制。

在与环境领域全面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培养我国中青年国际性复合地质人才,倡导并主导国际地学大。在境外国家推广我国先进的调查技术并培训境外地矿技术与管理人员。

3.战略任务

立足国内,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国际合作遵循双边与多边、“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与科技先进发达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理论和方法技术,并推广我国领先的方法技术和设备,培训境外地矿官员与技术人员。

与环境领域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在行星地球基础研究,环境领域调查评估、监测和预防、治理,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调查、评价与开发、综合利用方法技术,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治理等领域开展合作;培养中青年科学家并扶持参加国际地学组织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建立稳定人才培训科研基地。

以我国先进的方法技术开展国际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在境外推广我国数字地质填图、地球化学填图等具有优势的调查技术;积极参与国际重大基础研究,举办国际地学会议,在岩溶研究、青藏高原研究、新构造运动等为题设立并主导国际地学大。培训境外地矿官员与技术人员工作。

五、地质调查技术标准研制修订与升级

1.战略背景

50多年来,经过几代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不断探索,地质勘查标准化取得了重要进展,具备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地质勘查技术标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区域地质、海洋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物化探、遥感、探矿工程、地质测绘、信息资料、地质实验测试等各专业都程度不同地制定了相应的通用标准、专业通用标准、专业门类标准和一系列操作规程。根据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先后按阶段发布了一些急需的国家标准、地矿行业标准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为各类地质勘查工作内容和方法的统一、工作精度的保证、质量的衡量、成果的验收提供了标准依据。促进了地质勘查和水工环地质调查等地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实现新的找矿重大突破,增强地质环境调查监测能力,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标准支撑。

虽然现有的各类标准基本上满足了当前地质勘查工作的急需,但与目前地质勘查工作、技术方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首先,在海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遥感、资料管理、实验测试等专业领域还有一大批新标准需要研制,区调工作尚没有制定出完整的覆盖区和城市区的区域地质调查规范、矿产勘查缺少综合整理等操作层面的技术规程,信息化方面缺少通用类标准,对专业信息化工作缺乏指导作用等。其次,原有国2标、行标中的一批物化遥、测试技术方法标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标准已不适应,工作内容和精度要求等需要调整。第三,现行标准之间存在重复交叉现象,许多标准需要整合、拆分和调整。第四,新技术标准还需要及时、全面的推广应用。

2.战略目标

“十二五”期间:研制基岩区、覆盖区和城市区区域地质调查标准,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环境调查与监测和海洋能源调查标准,大比例尺矿产勘查和矿产综合利用标准,地下水水质、污染、动态评价、环境、灾害等调查标准,物探、化探、遥感、钻探方法技术应用标准,地质实验测试领域分析方法和管理标准,地质信息和资料管理标准等一批新标准;修订一批不适应当前技术发展需要,而在地质调查工作中需要使用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升级一批技术上成熟且有广泛应用基础的局标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推广一批对地质勘查工作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标准,使地质勘查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

“十三五”期间:研制、修订和完善重点成矿区带、重要工程区、重要经济区区域地质调查标准和基础图件编图规范,海洋地质调查与监测、海洋矿产勘查、矿产勘查、矿产综合利用、勘查技术方法,地下水调查评价、浅层地热、灾害监测和防治,地质实验分析测试、地质信息技术和资料管理标准等;搞好标准升级、推广;开展地质勘查标准体系和相关管理标准研究,全面提升地质勘查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3.战略任务

开展急需地质调查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研制。重点研制1:5万基岩区、覆盖区和城市区区域地质调查标准、不同岩类区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1:5万~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滨海湿地综合地质调查标准、海洋地质图编图规范、海洋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规程,固体矿产储量计算技术要求、陆地石油天然气调查规范和矿产综合利用标准,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标准,井中磁测等物探标准,航空遥感摄影技术、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等遥感标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样品分析、土壤有机污染物标准方法等地质实验测试标准等。

修订一批不适应当前技术发展且标龄超过年限的行标和国标。修订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地质数据建设指南、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总则、固体矿产勘查规范,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大洋金属结构矿产勘查规程,水文、工程、环境灾害地质术语,时间域激发极化、重力测量技术、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遥感解译指南、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1:25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等标准。

以多媒体教学片、标准汇编和单行本,培训班、网络版等多种形式推广新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区调、海洋地质、矿产、水工环、物化探、遥感等技术标准和方法。

MATLAB建模方法有哪些

截至2016年3月底,学校设有1个新能源和非常规油气研究院,各级科研基地平台共计91个,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联合国援建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协作)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际合作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省级实验科研基地3个,厅局级及横向合作科研基地46个,校级研究中心(所)5个。

2014年,学校成立世界上首个“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实验室”。2015年西油与川大联合共建测井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作为实体建设的科研基地(平台)情况表序号名称级别依托单位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级 石工院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协作) 国家级 石工院 3 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协作,含3个研究室) 国家级 石工院、机电院 4 国家能源高含硫气藏开研发中心(硫沉积评价技术研究所) 国家级 石工院 5 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级 石工院 6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级 石工院 7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级 学校 8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级 学校 9 中美联合数据工程与数据分析实验室 国际合作 计科院 10 油井完井技术中心(联合国援建) 国际合作 石工院 11 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教育部(省部共建) 机电院 12 天然气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 教育部(部级) 石工院 13 油田化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 教育部(部级) 化工院 14 沉积盆地与油气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中心) 国土部(部级) 地科院 15 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省级) 地科院 16 油气田应用化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省级) 化工院 17 能量转换与储存先进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省科技厅(省级) 材料院 18 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省级) 石工院 19 四川省天然气开发与开研究实验基地 省科技厅(省级) 石工院 20 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社科联(省级) 学校 21 能源安全与文化普及基地 四川省社科联 马院 22 四川省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科技厅(省级) 材料院 23 四川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石工院 24 四川省石油天然气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机电院 25 四川省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石工院 26 四川省页岩气与环境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地科院 27 中国石油石油管重点实验室-石油管力学和环境行为重点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28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钻井液重点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29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欠平衡钻井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0 中国石油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特殊气藏开发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1 中国海洋石油(海上油田)提高收率重点实验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2 中国石油高含硫气藏开先导试验基地—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3 中国石油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压裂酸化数值模拟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4 中国石油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复杂天然气集输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5 中国石油HSE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化工院 36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重点实验室沉积—成藏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地科院 37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钻头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机电院 38 中国石油物探重点实验室页岩气地球物理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地科院 39 中国石油测井重点实验室工程测井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地科院 40 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实验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机电院 41 四川省高校岩石破碎学与钻头研究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机电院 42 四川省高校天然气开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石工院 43 四川省高校测控技术与自动化研究室 省教育厅(厅级) 电信院 44 四川省高校石油工程测井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石工院 45 四川省高校石油工程计算机模拟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计科院 46 四川省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加工重点实验室(自筹) 省教育厅(厅级) 化工院 47 四川省高校油气田材料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材料院 48 四川省高校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土建院 49 四川省环境保护油气田污染防治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 省环保厅(厅级) 化工院 研究领域 序号研究领域特色及主要研究方向一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2.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理论与应用技术 3.裂缝性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4.有水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5.高含水期油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6.油气藏流体相态研究与特殊气藏开发理论及配套技术 7.注气提高收率理论及配套技术 8.恶劣条件油藏聚合物驱提高收率技术 9.油工艺技术 10.复杂非常规油气藏数值模拟理论和方法研究 11.非常规天然气储层成因与描述技术 12.储层损害与储层保护 13.欠平衡钻井技术研究 14.油气井固井理论与实验研究 15.管柱力学 16.工程岩石力学 17.完井方法 18.钻井液处理剂作用机理及钻井液化学 19.深井复杂井与特殊工艺井钻井技术 20.水射流研究与应用 21.石油工程测井及应用 22.钻井信息、仿真与最优化 23.油气管道仿真及优化技术 24.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 25.天然气管道储气及调峰技术 二 地质与地质工程 1.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地质学 2.油气层保护矿物岩石学 3.油气藏地球化学及成藏理论 4.储层描述与储层分布预测 5.剩余油分布研究 6.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7.新型电法非地震勘探系列技术研究 8.非线号处理及其在地球物理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9.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10.碳酸盐岩测井评价技术 11.低孔低渗油藏评价技术 12.油藏整体描述技术 13.油气层保护的地质评价与研究 14.古应力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15.裂缝预测 16.深部油层油后期地质效应 17.石油微生物研究 18.微生物造岩成丘研究 三 机械工程 1.机械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 2.现代制造技术及方法研究 3.岩石破碎与钻头研究 4.钻工具及设备研制 5.特殊油工艺方法及设备研究 6.石油装备与工具基础理论研究与产品开发 7.石油机械系统计算机仿真研究 8.软件开发 四 化学工程与技术 1.油气井建井化学浆添加剂研发 2.油化学 3.驱油剂研发及驱油体系研究 4.低渗透油藏开化学助剂研发 5.稠油开 6.石油天然气化学防腐 7.油气田环境污染控制及治理 8.石油天然气安全技术研究与评价 9.石油加工 10.天然气处理与加工 11.生物质能源研发 12.理论与计算化学 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石油信息化 2.计算机模拟与仿真 3.嵌入式系统 4.软件工程 5.数据库系统 六 建筑科学与工程 1.工程结构与系统现代设计理论 2.复杂结构与系统数值分析计算方法 3.结构系统安全性、耐久性、检测与维修加固 4.工程项目与企业的质量工程与卓越绩效评价 5.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结构健康检测理论与方法 6.岩土工程勘察与爆破技术 7.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与管理技术 8.储气系统、输配气管网规划设计与系统仿真 七 材料科学与工程 1.材料腐蚀机理与防护技术研究 2.油气田用高分子材料研究 3.油气田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 4.材料表面工程研究 5.超细材料与应用研究 八 应用数学 1.应用微分方程与数值计算 2.应用概率统计 3.最优化与决策 4.石油工程仿真模拟计算 5.石油工程信息分析与处理 6.石油工程数值计算 九 仪器科学与技术 1.油气测试计量及标准化技术 2.油气检测与自动化装置 3.传感器及无损检测技术 4.油气智能测控系统 5.智能化仪器及计算机测控技术 6.智能结构系统与仪器 十 石油工程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应用经济学 1.油藏经营管理 2.石油人力管理 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项目管理 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 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系统管理和优化 6. 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及应用 7. 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 8. 信息管理与企业信息化 9.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0.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 11. 现代营销理论与营销实践 12. 人力管理 13. 石油技术经济及管理 14.会计与财务管理 15.石油天然气经济研究 16.石油产业组织创新研究 17.企业理论研究 18.农林经济研究 十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学 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研究 4.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5.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6.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7.公共组织与人力管理 8.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9.社会工作与管理 10.应用社会学 十二 法学 1.民商法学 2.刑事法学 3.经济法学 4.环境保护法学 5.国际法学 6.法理、行政法学 十三 外国语学及应用语言研究 1.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2.翻译理论与实践 3.跨文化交际 4.英语教育 5.语言学 十四 体育学 1.体育教育训练学 2.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3.体育管理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底,学校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3”、“863”、科技攻关(支撑)、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69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发明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390多项。2015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3.56亿元。 “十一五”以来,发表论文13593篇,专著339部。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申请专利2120项,其中发明专利1305项,实用新型专利815项,学校共授权专利1140项,其中发明专利569项,实用新型专利571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十二五期间)  序号成果名称等级时间1 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 一 2015 2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 2015 3 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 特等 2014 4 大型复杂储层高精度测井处理解释系统CIFLog及其工业化应用 二 2014 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 二 2013 6 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特等 2012 7 超高温钻井流体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二 2012 国家技术发明奖  序号成果名称等级时间1 碳酸盐岩油气藏转向酸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二 2013 ESI国际高被引学术论文序号单位姓名论文名称期刊名称级别出版年份1 理学院 田俊康 Improveddelaypartitioningmethodtostability

analysisforneuralnetworkswithdiscreteand

distributedtime-varyingdelays. AppliedMathematicsandComputation

233(2014)152–164 ESI 2014年 科研经费 西南石油大学科研经费情况(单位:亿元人民币)年份金额2008年全年实到科研经费两亿多元2009年3.07亿元2010年3.7亿元2011年4.2亿元2012年4.67亿元2013年4.6亿元2014年4.3亿(以上资料来源: ) 学术期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前身为《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创刊于196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西南石油大学主办、以报道石油科技为主的学术性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高校优秀期刊”称号。已被中国国外著名数据库Elsevier、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内大型数据库CP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石油文摘》等收录。主要刊登石油专业领域中具有创造性或创新性的学术与技术论文、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前沿问题的讨论与争鸣,突出反映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西南石油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CNKI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入网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能源发展研究、政治学与社会学、法学、文史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中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性的学术论文。 馆藏 据2016年3月学校图书馆信息显示,该校图书馆由成都校区图书馆和南充校区图书馆两部分组成。南充校区图书馆由应用技术学院管理。

馆藏以石油天然气文献为特色,理、工、管、经、文、法、教等不同学科协调发展。纸本图书183万册,电子图书125万册,电子期刊3万种,订购印刷型期刊1834种,购买数据库40个。

图书馆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高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CASHL)、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教育部CALIS中心、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国石油信息所、四川大学图书馆、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等文献机构进行馆际互借、文献代复制和代传递服务。与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石油大学图书馆的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合作,在该馆建立科技查新代办站,直接为该校科研工作者提供查新服务。

图书馆结合该校的教学科研实际,自行研发多种服务类型的数据库系统平台:该校硕博士论文检索与提交系统、文献传递与咨询平台、远程访问系统、决策参考信息专题网站、图书馆事实数据库、图书馆读者问卷调查系统、教师教学参考园地等。

19 年,图书馆建成了以小型机SUN3000为主服务器的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使图书馆的管理、访、编目、流通、期刊、OPAC等有关业务都实现了自动化。1999 年,建成以 JVC 光盘库 +AXIS 光盘塔为数据中心的图书馆光盘网络服务器系统。2008年,建成以Sun4900、Sun6130、浪潮AS1000为核心设备的存储网络系统,以及本地镜像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共计服务器系统10套,磁盘阵列容量达到40TB。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各种学术研究与信息报道。已在正式出版的各级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200 多篇,其中 4 篇英文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参加和主持国家、省、部、局、校级科研项目20余项。正式出版论文集《新时期石油高校图书馆工作》等。

首先,Matlab是一个工具,它不是一个方法。

其次,我给你推荐一本书

《MATLAB 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第2版)》

然后它的目录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第1章 数学建模常规方法及其MATLAB实现

1.1 MATLAB与数据文件的交互

1.1.1 MATLAB与Excel的交互

1.1.2 MATLAB与TXT交互

1.1.3 MATLAB界面导入数据的方法

1.2 数据拟合方法

1.2.1 多项式拟合

1.2.2 指定函数拟合

1.2.3 曲线拟合工具箱

1.3 数据拟合应用实例

1.3.1 人口预测模型

1.3.2 薄膜渗透率的测定

1.4 数据的可视化

1.4.1 地形地貌图形的绘制

1.4.2 车灯光源投影区域的绘制(CUMCM2002A)

1.5 层次分析法(AHP)

1.5.1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场景

1.5.2 AHPMATLAB程序设计

第2章 规划问题的MATLAB求解

2.1 线性规划

2.1.1 线性规划的实例与定义

2.1.2 线性规划的MATLAB标准形式

2.1.3 线性规划问题解的概念

2.1.4 求解线性规划的MATLAB解法

2.2 非线性规划

2.2.1 非线性规划的实例与定义

2.2.2 非线性规划的MATLAB解法

2.2.3 二次规划

2.3 整数规划

2.3.1 整数规划的定义

2.3.2 01整数规划

2.3.3 随机取样计算法

第3章 数据建模及MATLAB实现

3.1 云模型

3.1.1 云模型基础知识

3.1.2 云模型的MATLAB程序设计

3.2 Logistic回归

3.2.1 Logistic模型

3.2.2 Logistic回归MATLAB程序设计

3.3 主成分分析

3.3.1 PCA基本思想

3.3.2 PCA步骤

3.3.3 主成分分析MATLAB程序设计

3.4 支持向量机(SVM)

3.4.1 SVM基本思想

3.4.2 理论基础

3.4.3 支持向量机MATLAB程序设计

3.5 K均值(KMeans)

3.5.1 KMeans原理、步骤和特点

3.5.2 KMeans聚类MATLAB程序设计

3.6 朴素贝叶斯判别法

3.6.1 朴素贝叶斯判别模型

3.6.2 朴素贝叶斯判别法MATLAB设计

3.7 数据建模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灰色预测及其MATLAB实现

4.1 灰色系统基本理论

4.1.1 灰色关联度矩阵

4.1.2 经典灰色模型GM(1,1)

4.1.3 灰色Verhulst模型

4.2 灰色系统的程序设计

4.2.1 灰色关联度矩阵的程序设计

4.2.2 GM(1,1)的程序设计

4.2.3 灰色Verhulst模型的程序设计

4.3 灰色预测的MATLAB程序

4.3.1 典型程序结构

4.3.2 灰色预测程序说明

4.4 灰色预测应用实例

4.4.1 实例一长江水质的预测(CUMCM2005A)

4.4.2 实例二预测与会代表人数(CUMCM2009D)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遗传算法及其MATLAB实现

5.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5.1.1 人工智能算法概述

5.1.2 遗传算法生物学基础

5.1.3 遗传算法的实现步骤

5.1.4 遗传算法的拓展

5.2 遗传算法的MATLAB程序设计

5.2.1 程序设计流程及参数选取

5.2.2 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

5.3 遗传算法应用案例

5.3.1 案例一:无约束目标函数最大值遗传算法求解策略

5.3.2 案例二:CUMCM中多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

5.3.3 案例三:BEATbx遗传算法工具箱的应用——电子商务中转化率影响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章 模拟退火算法及其MATLAB实现

6.1 算法的基本理论

6.1.1 算法概述

6.1.2 基本思想

6.1.3 其他一些参数的说明

6.1.4 算法基本步骤

6.1.5 几点说明

6.2 算法的MATLAB实现

6.2.1 算法设计步骤

6.2.2 典型程序结构

6.3 应用实例:背包问题的求解

6.3.1 问题的描述

6.3.2 问题的求解

6.4 模拟退火程序包ASA简介

6.4.1 ASA的优化实例

6.4.2 ASA的编译

6.4.3 MATLAB版ASA的安装与使用

6.5 小结

6.6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第7章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MATLAB实现

7.1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7.1.1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

7.1.2 常用激励函数

7.1.3 常见神经网络理论

7.2 BP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

7.2.1 鲨鱼嗅闻血腥味与BP神经网络训练

7.2.2 神经网络的学习步骤

7.2.3 BP神经网络的动态拟合过程

7.3 RBF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

7.3.1 梯度训练法RBF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

7.3.2 RBF神经网络的性能

7.4 应用实例

7.4.1 基于MATLAB源程序公路运量预测

7.4.2 基于MATLAB工具箱公路运量预测

7.4.3 艾滋病治疗最佳停药时间的确定(CUMCM2006B)

7.4.4 RBF神经网络预测新客户流失概率

7.5 延伸阅读

7.5.1 从金融分析中的小数定理谈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遴选规则

7.5.2 小议BP神经网络的衍生机理

参考文献

第8章粒子群算法及其MATLAB实现

8.1 PSO算法相关知识

8.1.1 初识PSO算法

8.1.2 PSO算法的基本理论

8.1.3 PSO算法的约束优化

8.1.4 PSO算法的优缺点

8.2 PSO算法程序设计

8.2.1 程序设计流程

8.2.2 PSO算法的参数选取

8.2.3 PSO算法MATLAB源程序范例

8.3 应用案例:基于PSO算法和BP算法训练神经网络

8.3.1 如何评价网络的性能

8.3.2 BP算法能够搜索到极值的原理

8.3.3 PSOBP神经网络的设计指导原则

8.3.4 PSO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结构

8.3.5 PSOBP神经网络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9章 蚁群算法及其MATLAB实现

9.1 蚁群算法原理

9.1.1 蚁群算法基本思想

9.1.2 蚁群算法数学模型

9.1.3 蚁群算法流程

9.2 蚁群算法的MATLAB实现

9.2.1 实例背景

9.2.2 算法设计步骤

9.2.3 MATLAB程序实现

9.2.4 程序执行结果与分析

9.3 算法关键参数的设定

9.3.1 参数设定的准则

9.3.2 蚂蚁数量

9.3.3 信息素因子

9.3.4 启发函数因子

9.3.5 信息素挥发因子

9.3.6 信息素常数

9.3.7 最大迭代次数

9.3.8 组合参数设计策略

9.4 应用实例:最佳旅游方案(苏北赛2011B)

9.4.1 问题描述

9.4.2 问题的求解和结果

9.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小波分析及其MATLAB实现

10.1 小波分析基本理论

10.1.1 傅里叶变换的局限性

10.1.2 伸缩平移和小波变换

10.1.3 小波变换入门和多尺度分析

10.1.4 小波窗函数自适应分析

10.2 小波分析MATLAB程序设计

10.2.1 小波分析工具箱函数指令

10.2.2 小波分析程序设计综合案例

10.3 小波分析应用案例

10.3.1 案例一:融合拓扑结构的小波神经网络

10.3.2 案例二:血管重建引出的图像数字水印

参考文献

第11章 计算机虚拟及其MATLAB实现

11.1 计算机虚拟基本知识

11.1.1 从3G移动互联网协议WCDMA谈MATLAB虚拟

11.1.2 计算机虚拟与数学建模

11.1.3 数值模拟与经济效益博弈

11.2 数值模拟MATLAB程序设计

11.2.1 微分方程组模拟

11.2.2 服从概率分布的随机模拟

11.2.3 模拟

11.3 动态仿真MATLAB程序设计

11.3.1 MATLAB音频处理

11.3.2 MATLAB常规动画实现

11.4 应用案例:四维水质模型

11.4.1 问题的提出

11.4.2 问题的分析

11.4.3 四维水质模型准备

11.4.4 条件设与符号约定

11.4.5 四维水质模型的组建

11.4.6 模型求解

11.4.7 计算机模拟情境

参考文献

下篇 真题演习

第12章 **中的数学(CUMCM2002B)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模型的建立

12.2.1 模型设与符号说明

12.2.2 模型的准备

12.2.3 模型的建立

12.3 模型的求解

12.3.1 求解的思路

12.3.2 MATLAB程序

12.3.3 程序结果

12.4 技巧点评

参考文献

第13章 露天矿卡车调度问题(CUMCM2003B)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基本设与符号说明

13.2.1 基本设

13.2.2 符号说明

13.3 问题分析及模型准备

13.4 原则①:数学模型(模型1)的建立与求解

13.4.1 模型的建立

13.4.2 模型求解

13.5 原则②:数学模型(模型2)的建立与求解

13.6 技巧点评

参考文献

第14章 奥运会商圈规划问题(CUMCM2004A)

14.1 问题的描述

14.2 基本设、名词约定及符号说明

14.2.1 基本设

14.2.2 符号说明

14.2.3 名词约定

14.3 问题分析与模型准备

14.3.1 基本思路

14.3.2 基本数学表达式的构建

14.4 设置MS网点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4.4.1 模型建立

14.4.2 模型求解

14.5 设置MS网点理论体系的建立

14.6 商区布局规划的数学模型

14.6.1 模型建立

14.6.2 模型求解

14.7 模型的评价及使用说明

14.7.1 模型的优点

14.7.2 模型的缺点

14.8 技巧点评

参考文献

第15章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CUMCM2011B)

15.1 问题的提出

15.2 问题的分析

15.3 基本设

15.4 问题1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5.4.1 交巡警服务平台管辖范围分配

15.4.2 交巡警的调度

15.4.3 最佳新增服务平台设置

15.5 问题2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5.5.1 全市服务平台的合理性分析问题的模型与求解

15.5.2 搜捕嫌疑犯实例的模型与求解

15.6 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15.6.1 模型优点

15.6.2 模型缺点

15.7 技巧点评

参考文献

第16章 葡萄酒的评价(CUMCM2012A)

16.1 问题的提出

16.2 基本设

16.3 问题①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3.1 问题①的分析

16.3.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4 问题②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4.1 问题②的基本设和分析

16.4.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5 问题③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5.1 问题③的分析

16.5.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6 问题④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6.1 问题④的分析

16.6.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7 论文点评

参考文献

附件数学建模参赛经验

一、如何准备数学建模竞赛

二、数学建模队员应该如何学习MATLAB

三、如何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四、数学建模竞赛中的项目管理和时间管理

五、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学建模方法——目标建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