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石油天然气安全面临严峻形势的特点

2.天然气的前景怎样?

3.天然气批发价将上涨对居民影响大吗?

4.欧洲天然气价格暴跌,释放什么信号?俄罗斯能源牌失效了吗?

天然气价格疏导不顺畅企业经营压力大吗_天然气价格问题

近期,多位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反映遭遇天然气限购、停气等问题,河北多地官方作出回应。其中,中燃公司被指在河北全省范围内气源合同量不足,供气量与需求量间存在缺口。

资料图来源:摄图网_501862460______

1月13日,在国新办就做好能源保供确保温暖过冬情况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做出回应称,监测到部分地区断供停气情况后,已立即责成地方取措施,予以纠正。这一问题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对民生用能保供稳价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河北多地回应“天然气限购”

专家:价格倒挂、燃气企业亏损

据澎湃新闻报道,河北邢台一位网民2022年12月30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投诉称,邢台市任泽区倪家庄村一直没办法购买天然气,导致家里没办法正常取暖。老人阳过了,身体虚弱,在家里身体都冻坏了。

邢台市任泽区官方1月4日回复称,接到网民反映的任泽区倪家庄村一直没办法购买天然气问题,区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刻要求区住建局、区发改局尽快调查此次,给网民一个满意答复。经调查区发改局和中燃公司未按照今年需求量与上游企业签订足额气源合同,难以维持持续保供,出现了限购行为,对此我区协调发改局和中燃公司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签订差额合同量,满足我区实际用气需求,及时处理解决此问题。

记者注意到,邢台南宫市委办公室近日在统一回复网友的留言时透露,中燃公司在河北全省范围内气源合同量不足,导致供气量与需求量间存在缺口。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1月5日,邯郸市回复称,据企业反映,近年来受上游天然气购价格和销售端价格倒挂严重等影响,燃气企业亏损严重。情况发生后,主管领导约谈了鸡泽中燃公司。为协助企业共渡难关,鸡泽县对燃气企业暖季气价倒挂亏损情况进行了适当资金补贴,缓解了燃气企业购气资金压力。目前,吴官营镇供气正常。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出现倒挂主要是因为在天然气销售端涉及民生用气,因此价格为指导价,价格很难随行就市加以调整,尤其是在购端价明显上涨时更是如此。价格倒挂自然导致了经营者必须自行承担亏损和经营积极性的缺失,如此一来必然造成市场供应的不足。

国家发改委:保供难度和压力明显增加

已责成部分地方纠正天然气限购停供

据北京日报,1月13日,在国新办就做好能源保供确保温暖过冬情况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去年以来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严峻复杂,能源供应持续紧张、价格大幅波动,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国内能源供应必然受到国际能源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的影响,保供难度和压力明显增加。

关于近期冷空气过程和节日能源供应,连维良表示,冷空气过程一方面将提升暖用能需求,另一方面如果出现雨雪冰冻天气,会影响到煤炭的生产和运输,影响到电力输送。但是根据往年的经验,春节前后的能源总需求将有所下降,满足因降温增加的暖需求有可靠的保障。即使极端情况下,出现超预期的居民用能需要,我们可以启动压非保民预案,确保民生用能不受影响。可以说,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祥和过年的能源保障是安全可靠的。

党中央、院对保暖保供个案问题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建立专门机制,监测和及时解决个案问题。近期出现的居民天然气限购、断供情况我们监测到后,立即责成地方取措施,予以纠正。这一问题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对民生用能保供稳价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我们将举一反三,进一步压实能源保供属地责任,对民生用能不折不扣地落实保供稳价措施。

发布会现场

连维良强调,全国暖季天然气总量是足够的,我们在暖季之前组织签订的天然气中长期合同量超出了各地预计需求,进入暖季以来,实际消费量低于预期。从全局看,现在天然气总量是有保障的。因此,任何地方和企业对民生用气都不得限购减供,一旦发现这样的问题,都将严肃追责问责。如果是由于气源合同不足,国家将协调增供,如果是其他个性问题,由属地一事一议帮助解决。

中国气象局:冷空气来袭能源保供确有压力

发改委:“个别企业宣称要停止供暖”已解决__

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祖强表示,入冬以来,我国气候呈现两个比较突出的特征,一是从气温来看,全国气温总体接近常年略偏低,偏低0.3度,但是气温冷暖起伏比较大。12月份,我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了1.2度,从今年1月1日到昨天,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3度,所以冷暖起伏比较大。第二个特点是总体降水偏少。根据我们的统计,入冬以来全国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近40%。

对能源供应的影响,主要是冷空气活动会带来低温雨雪天气,从供需两个方面对能源保供造成影响。一方面是,冷空气活动带来的低温降温会导致居民对供暖的需求增加,第二方面是,雨雪天气会导致供电设施以及供电原材料,比如电煤运输等,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所以,从供需两方面来讲,确实有一些压力。全国能源管理部门和气象部门保持着密切沟通协作,及时应对,及时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有供热企业反映面临亏损,甚至出现了宣称要停止供暖的情况。据了解,供热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请问对此将取什么样的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这个问题是个案问题,我们经过调查了解,情况属实,目前这个问题已经解决。虽然是个案问题,但是它提示我们要进一步进行供暖企业的风险隐患排查,防微杜渐,绝不放过任何影响保暖保供的个案问题,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他们反映供热企业因为燃料成本上升导致经营压力加大,这确实是一个共性问题,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成因对症施策。从能源保供角度来讲,重点是抓好五个落实。

一是落实保障。民生供热企业不论规模大小,不论所有制,全部纳入煤炭中长期合同覆盖范围,并严格执行中长期合同的价格政策,以此合理控制燃料成本。

二是落实价格和补贴政策。对燃料成本上涨出现严重亏损的供热企业,地方要及时兑现承诺的资金补贴。供暖季结束后依法依规进行价格调整,合理疏导成本,涉及民生供热价格调整的,要严格履行法定程序。

三是落实属地兜底保供责任。如果发生供暖企业弃供、停供的情况,地方要无条件予以兜底保供。

四是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对供暖企业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制,派出的工作组要履职尽责,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五是落实个案监测和快速处置机制。现在保暖保供总量有保障,关键问题是防止出现各种个案,我们将发挥能源保供个案协调机制作用,还有12398全国能源监管投诉举报热线作用,加强舆情监测和个案督办,确保所有发生的个案都有交办、有解决、有反馈。

编辑|王月龙易启江

校对|刘小英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澎湃新闻、北京日报、中国新闻周刊、央视新闻、中国网_____

中国石油天然气安全面临严峻形势的特点

据相关消息报道,天然气价格大涨。对此自然大家非常的关注,因为这些东西与我们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生活上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非常的大,如果他涨价那就意味着我们所需要的成本会大大的提升。但是没有办法这些东西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价格上涨的呢?据相关人员透露,这一次上涨的原因是因为受季节性短缺因素引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可能这个就是短期的。到了后期可能还是会慢慢稳定的,所以大家不必要过于担心。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生活中使用天然气的地方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首先是,厨房使用。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大多数人都有烹饪的习惯,那么自然要想烹饪肯定得有火啊,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天然气来提供燃烧,供我们大家烧菜做饭用。所以在厨房里我们都能看到天然气的影子,而且他的覆盖面比较广泛,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使用天然气的。

其次,卫生间。可能在厨房里使用大家也能够理解,但是在卫生间里可能有些人就想不到了。现在很多人使用的热水器就是通过燃烧来进行供热的,那么自然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燃烧天然气了,所以在这里天然气也是大有用处的,它成本低,而且效率高。对于我们大家家用来说,确实就是不二之选。

当然除了这些地方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地方也能看到他的影子。所以说他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他的价格上调了那么肯定就会引起我们自身成本的增加,这些都是绝对和必然的结果,因为我们也无法干预。

天然气的前景怎样?

一、石油供需矛盾加剧

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石化产品消费量将大幅度增长,对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目前,成品油市场需求旺盛,炼厂开工率已达到90%,但供应仍然趋紧。预计到2020年,国内汽油、煤油、柴油需求量将达到2.6亿吨,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300万吨,三大合成材料需求量将达到9200万吨,均比2003年增长一倍以上。届时,乙烯等化工产品将有40%左右需从国外进口。

二、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增高

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分别高达50%和60%;而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的数字更高,分别为65%和76%。根据国内有关分析和预测,21世纪前半叶,中国油气特别是天然气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日本综合能源调查会下属的国际能源小组委员会则预测,201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超过日本居位。曾以《石油风云》力作闻名于世、现为美国剑桥能源研究会、美国战略能源研究与开发特别研究组的丹尼尔·耶金也十分关注亚洲新的能源消费大国特别是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态势。他说:“世界总体石油生产能力的增长,必须满足来自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中国和印度主导的需求增长。”尽管国内外有关的预测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但对中国石油安全变化趋势的估计却是一致的:国内原油自给率不断下降,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石油对外依赖程度越高,表明石油供应安全越可能具有脆弱性。有人说,中国未来石油安全问题的出路在“海外”。从发展的眼光看,这种观点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它却道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石油市场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石油对外战略或石油国际战略。

三、受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影响大,石油进口渠道存在风险和隐患

中国对海外能源运输安全保障的能力严重不足。能源安全,说到底是国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与国家对国际事务的政治、军事参与和控制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一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越大,而对外军事外交参与能力越小,则该国石油安全系数就越低,不安全的风险就越大。对于现代国家而言,国家参与和控制世界事务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海军在世界范围自由行动的能力。目前在世界各大国中,中国海上政治军事参与控制能力相应也较弱。

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如图2-4所示。

图2-4 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资料来源:中俄哈石油论坛论文集,2007)

图2-5 我国原油主要进口来源地(来源:中俄哈石油论坛论文集,2007)

我国石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图2-5),2004年从中东和非洲的石油进口量分别占总进口量的46%和29%。除此之外,从俄罗斯和中亚及东南亚地区也分别有10%左右的进口量。其中,中东、非洲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频频发生。两次伊拉克战争之后,随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更易受制于人。2004年,中国进口的原油有超过七成是途经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运抵国内,有90%的进口原油经海上运输,一旦出现国际关系紧张的局面,我国的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将受到严峻威胁。

四、缺乏良好的石油战略储备保障

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包括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和通过参与国际原油市场操作,达到套期保值的储备。美国、日本等能源消费大国,石油基地储备量约是本国3个月的消费量。按照这样的标准,作为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目前应储备3750万吨,10年后应储备7500万吨。而目前我国才刚刚着手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五、由于能源利用效率低和人为原因而造成的浪费,是威胁我国石油安全的首要因素

以单位产值能耗来衡量,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远远低于同等发展程度国家。2000年,以当时的名义汇率计算,中国是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达到1274吨标煤,是美国(364吨标煤)的3.5倍、欧盟(214吨标煤)的6倍、日本(131吨标煤)的9.7倍。我们的能耗指标甚至高于印度(889吨标煤)。除了由于技术水平低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而造成浪费之外,人为原因造成的浪费尤为让人痛心。

六、国际政治、军事因素威胁石油安全

我国的台湾问题、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可能使所处的国际政治、军事环境在一定时期恶化,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石油安全。从国际战略和地缘政治战略来看,美国供养着庞大的进攻性军事力量,控制着全球16条最主要的海上航线,其主要目标就是控制石油。对超级大国利用石油遏制中国的企图不能掉以轻心。今后世界石油供需的矛盾错综复杂,引发政治、军事、外交矛盾和冲突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直接对世界或区域石油市场造成重要影响。国际环境虽然有利于我国利用两种、两种资金加快发展,但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明确石油安全的战略方针,并加以全面实施。

七、海外投资难度大

中国石油海外投资难度大,主要体现在海外投资政策性保险体制不完善,资金不足,投资成本过高,海外投资管理体制限制等几个方面。

1.海外投资政策性保险体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很多石油项目投资于一些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石油海外投资面临战争、、财产没收、国有化、外汇管制等造成的风险,如中东战争。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有关海外投资保险的政策。为了防范这些政治风险,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海外投资政策性风险政策;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也开展了担保业务。

2.资金不足制约海外投资发展

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发的油田规模一般都不太大。即使像苏丹这样比较成规模的油田,也是由多方共同投资,因而获得的份额油和收益也比较少。同时,由于缺少资金,融资渠道狭窄,企业在承包海外石油工程及开具保函等方面存在困难,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很好的项目。

3.投资成本过高

近年来,中国企业为了中标海外石油项目,普遍报价偏低,个别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似乎一旦中标就意味着一切都成功了。但当他们履行完若干合同后,才发现经过激烈价格竞争到手的项目利润实在太少,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油田的案例。19年中石油出资35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某石油公司的部分原油储量,并建设一条长3000千米的输油管线,直通中国西部。公司中标以后,才发现项目投入资金太大,而依靠开当地原油的收入,根本无法弥补巨额的支出,最后终因成本过高而被迫搁浅,使企业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4.海外投资管理体制制约海外石油投资事业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对海外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度。在审批限额上,其主要内容是中方投资在100万美元及以上的海外投资项目,以及3000万美元以上的海外再投资项目,需经过国家审批。在审批程序上,规定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两道程序。上述审批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目前,已经不适应海外投资项目时效性强和投资强度高的特点。从投资限额看,100万美元的项目多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招标的突出特点是时效性强,如果因为审批来不及参与招投标,可能会贻误时机。

另外,在外汇管理方面,由于中国尚未实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海外投资企业的用汇额度仍受到一定限制。

八、定价机制缺乏灵活性

国际油价高涨,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缺乏灵活性,使得我国石油安全在国际油价的变化中遭受极大风险。

1.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会抑制经济增速,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油价将会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抑制经济活力,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因而将会增大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

国际油价上涨,会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2009年,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5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随着住宅、轿车以及高档家电等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生活消费石油的增长幅度加大。因此,未来石油与生活消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国际油价上涨会加大相关企业生产成本。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扩张期,近两年石油消费增长速度超过10%以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上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3.3,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很大冲击。石油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成本,近年来交通运输业耗油快速上升,因而交通运输业首当其冲受到高油价的影响;同时,化肥、农药、农用薄膜,以及农用机械等,也因石油价格上涨使生产成本上升。

2.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给石油安全带来风险

我国当前的油价虽然用国际油价,但接轨的时机仍由有关部门调控,尤其是成品油是否与国际油价接轨,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这说明价格的决定权掌握在手中。由于国际油价波动有时并不能反映国内的供求关系,因而没有明确规定原油与成品油的价差和调整标准,只是含糊地说油价波动到“一定幅度”“适当调整”。这是我国目前油价机制不够灵活的表现。由于我国石油定价机制不够灵活,导致我国在国际油价出现大的波动时极为被动,不能很好地规避风险,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很大风险。

九、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国外能源研究机构预测,未来20~30年内,世界天然气消费总量有可能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将由目前的340亿立方米增长到1200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量将由300多亿立方米增长到2000亿立方米左右,供给缺口大约为800亿立方米。届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将由3%上升到10%左右,成为我国仅次于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

十、世界石油天然气潜力很大,但分布不均衡

目前,全世界石油天然气探明率分别为60%和40%,待探明的油气储存量分别为1700亿吨和225万亿立方米,潜力仍然很大,世界油气勘探仍然处于比较活跃的时期。世界剩余油气主要分布在中东、东亚、俄罗斯等少数地区和国家。目前,这些地区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国外大型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和重组,为我国利用国外,利用地缘政治优势和外交政策优势进行国外开发提供了机遇。此外,石油与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形势相关度越来越高。尽管世界石油生产总体将保持持续增长,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的态势,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可预见性更加明显,国际油价仍将起伏跌宕。

十一、我国石油运输的能力与需求有较大差距

中国船东协会仅承运了10%的海上石油进口,特别是在中东东行和西非东行航线上,中国船东协承运的份额更少。究其原因,首先是与中国船东协会的承载能力不足相关。相对于集装箱和散货船航运,中国的油轮运输规模不大。目前,由中国船东控制的大型油轮VLCC20万~30万载重吨和AFRAMAX8万~12万载重吨分别只有10条左右。即使全部服务于中国的原油进口,充其量每年的承运能力也只有3000万~4000万吨。

其次,中国船东协承运的进口石油份额偏低,也是与石油公司和油轮公司缺乏合作,没有建立起长期的策略伙伴关系相关的。以招商局为例,自从1990年开始经营油轮船队,其一直以服务国际油轮运输市场为主。2002年招商局油轮船队共为世界各国客户承运了3106.8万吨石油,其中承运中国进口石油仅为227.3万吨,占船队总运量的7.32%。换言之,招商局油轮船队总运力的92.68%是服务于国际市场的。

目前,中国从事进口原油海运业务的,主要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和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等国有企业,以及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连海昌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随着我国原油进口量的增加,海运企业呈现快速发展之势。截至2006年,我国海运企业油运能力已超过1200万载重吨,但我国进口原油大部分由国际油轮运输企业承运,国内企业的承运比例只有10%~20%。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油轮数量有限,难以与我国进口原油的航期匹配。而且中国油轮总体装备水平较低,船队结构不合理,管理相对落后,在国际市场上认知度较低。此外,我国尚未加入《73/78MARPOL公约19年议定书》,因而无权给入中国籍的船舶签发有关证书,同时中国籍的船舶进入缔约国港口时要受到严格的检查,甚至有被拒绝入港或者被滞留的可能。上述情况表明,中国的石油公司与中国的油轮船东之间,缺乏长期的策略合作,在能力和需求上出现严重的“错配”:一方面,中国90%的石油进口是由外国船东承运的;另一方面,中国船东以招商局为例,90%的运力却是为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的。这种状况使得我国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社会政治动荡,国(地区)政局不稳或突发,我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天然气批发价将上涨对居民影响大吗?

天然气应用领域分布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力度的提高,特别是长输管线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渐由化工和工业燃料为主向多元化消费结构转变,其中城市燃气、天然气发电、LNG汽车等消费得到较展。

我国天然气主要使用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城市燃气、化工领域、工业领域和发电。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3280亿立方米,增量约2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9%,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4%。从消费结构看,工业燃料和城镇燃气用气占比基本持平,均在37-38%,发电用气占比16%,化工用气占比9%。

注:截止2022年5月23日,自然部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数据仅披露至2020年。

城镇燃气消费情况

中国城市化进程、家庭小型化趋势是城市天然气消费持续成长的动力。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促使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扩大了用气人口的基数。2013-2020年,我国城市天然气用气人口持续增长,2020年达到4.13亿人,“十三五”期间增速接近45%。经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城市天然气用气人口数将接近4.5亿人。

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预计用气人口的基数将持续上行。同时,随着中国家庭数量的增长,城市燃气接驳业务需求量和人均燃气消费量将会增加。另外,中国目前城市管道燃气使用率约仅为30%左右,较发达国家乃至东南沿海一线城市80-90%的管道燃气使用率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综上可知,中国城市燃气消费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工业燃料消费情况

“十三五”期间,在工业煤改气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工业燃气消耗量大幅提升,2020年我国工业燃气消费量达到1246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7-38%,五年间消费量增长了509亿立方米。根据自然部在《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中的预测,2021年中国工业燃料用天然气消费量约增加170亿立方米,经初步统计,2021年我国工业燃气消费量约为1416亿立方米。

化工用天然气消费情况

天然气在化工领域主要用于制造化肥、甲醇等化工产品,在2007年及之前该类用气一直占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最大比重,但是按照我国的天然气产业政策,部分天然气化工项目在天然气利用中属于限制类和禁止类,因此2008年以来,化工用天然气消费量比之前有所减少,比重也有所下降。

“十三五”时期,在化工领域,由于政策调控,用气保持低增长,2020年我国化工用气消费量295亿立方米,与5年前基本相同。经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化工用天然气消费量约为316亿立方米。

发电用天然气消费情况

减少煤炭消耗,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在发电领域,天然气可以成为这一转变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能源。一方面,根据现有文献的估计,未来15年,仅依靠非化石能源发电不能满足中国庞大的电力需求,另一方面,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对灵活性和安全可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气的清洁低碳和灵活性将在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截止2020年底,我国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802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为4.5%,利用小时数为2520小时,则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量为2470亿度,天然气单方发电量按4.71度/立方米来计算,2020年中国发电用天然气消费量达到525亿立方米。经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发电用天然气消费量达到591亿立方米。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天然气产业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欧洲天然气价格暴跌,释放什么信号?俄罗斯能源牌失效了吗?

据报道,前段时间,不少地方的市民为了买天然气排起队来,甚至有的地方凌晨就有人带着马扎排队。这都是源自一则天然气要涨价的消息,而消息的根源,是今天正式开始实施的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方案。?

这个方案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真的会导致天然气价格上涨?方案中所说的“门站价格”,是指上游天然气供气商供应给各地燃气公司的批发价。新方案的主要变化在于,供需双方可以把基准门站价格当做基础,在上浮20%到下浮不限的范围里,来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而这个基准门站价格,是按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水平安排。?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价格表,基准门站价格最高的是广东和上海,每立方米2.06元;最低的是新疆,每立方米1.04元。需要再次强调,这里的价格还是“批发价”,并不是天然气居民用户所熟悉的用气价格。?

未来,用气价格将由地方综合考虑居民承受能力、燃气企业经营状况和当地财政状况等因素,自主决策具体调整幅度、调整时间等。

这最终会给居民用气带来多大的费用压力?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方面给出的测算,按每户城镇居民家庭每月基本生活用气20立方米左右,以及,按最大调价幅度每立方米0.35元测算,每月在这一项上将增加7元左右的支出。刘毅军认为,如果地方相应调整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会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来源:澎湃新闻网

欧洲天然气价格暴跌,释放什么信号?俄罗斯能源牌失效了吗?欧洲天然气价格暴跌,俄罗斯要小心了。

此前欧洲由于天然气短缺造成了价格飙升,期货价格一度达到了3500美元1000立方的高位,也就是一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为3.5美元,折合人民币达到了24元人民币,比欧洲上一年同期的价格飙涨了10倍以上,这样的价格暴涨显然也不是太合理的事情。虽然俄罗斯天然气质优价廉,运距较近,但是如果欧洲一些国家真的下决心不要了,那么俄罗斯也就没有太好的办法了。

首先,欧洲可能会取措施减少天然气的用量。现在欧洲就在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减少天然气用量,比如德国已经开始重启燃煤电厂来替代天然气电厂,德国还可能重启核电站来替代天然气,然后就是提倡居民进行适当的节约,还有一些天然气使用大户化工等企业由于成本高可能会暂时关闭,这样基本上就可以减少大量的天然气使用量。

第二,欧洲开始加大LNG等进口量。现在欧洲正在从美国等其他地方进口更多的LNG来对俄天然气进行替代,虽然欧洲为此付出的代价更昂贵一些,民众可能将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甚至欧洲工业企业也可能因此停产,欧洲各国的经济会因此衰退,但是欧洲只要坚持下来,也是完全可能摆脱俄罗斯天然气的。

第三,近日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已经开始有所下跌。随着近日欧洲开始坚定信心,取比较坚决的措施,欧洲天然气价格也开始回落,昨天荷兰TTF天然气价格降到了大概191欧元每兆瓦时,而一兆瓦时大概是90立方米天然气,这样来算,现在欧洲天然气价格已经降到了大概2.12欧元每立方米,即使这样的价格还是比上年高了数倍。

现在虽然大家都可以看出来,欧俄合作不仅对欧洲各国有好处,而且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也非常有好处。但是现在欧洲啥也不管了,就是要跟着美制裁俄罗斯,俄罗斯无奈之下打出能源牌,但是现在欧洲各国下定决心要摆脱俄天然气等能源,而且也已经开始取不少措施,这样的情况下,欧洲只要决心足够大,只要不怕遭受严重损失,那么就可以摆脱俄天然气等能源。而这样一来,俄罗斯也就没有太好的办法了,天然气等能源欧洲不要了,俄罗斯也只能卖给其他地方了。

综上所述,欧洲天然气价格下滑,这跟欧洲最近取的措施很有关系,而只要欧洲下定决心,不怕因为不用俄能源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么欧洲是有可能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而这样的话,那么俄罗斯就没有太好的招了,只能是把天然气等能源卖给其他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