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乌天然气争端的影响启迪

2.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结构是什么?

3.天然气涨价(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4.冷战后欧洲或欧盟对外战略

欧盟变脸,天然气管道建设终止!欧盟此举意欲何为?_欧盟天然气价格稳定机制

天然气加大产能,国内供气价格不会下降,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基于国家对能源实行价格保障。第二、天然气属于能源,即便加大了产能也只会将多生产出来的气进行液化储备,并不会将其投放市场。第三、国际天然气需求很大,多产出的气将会出口销售到国外。综合上述原因,即便国内的能源供应企业开到新的油、气,也不会将其马上投放到国内市场,而是将其储备起来或者是出口销往国外,所以国内燃气价格并不会降价,相反的因为国际天然气市场需求量加大,有可能国内能源企业将会把天然气销售出口,如此一来,天然气价格不降反升也不是没有可能。

中国海油在海上开到一个大气田,不少网友以为天然气价格会降价,其实你这么想就错了,因为国内的能源战略是,稳供应,多储备,所以即便开出再多的大气田,天然气价格也不会降价,因为天然气作为能源,没必要像蔬菜或者是别的工业商品那样搞降价促销,对于这些燃气供应企业来说,有气不愁卖,多生产出来的气可以将其液化储存。

另外一个原因很有可能会使得国内天然气价格不降反升,主要原因是欧洲和漂亮国,对战斗民族进行了制裁,大家都知道,欧洲主要的供气来源就是战斗民族,现在因为制裁,战斗民族供应给欧洲的天然气要使用卢布付款,原本这些欧洲小伙伴们结算气费都是给的美刀,现在要用卢布来付账,他们还在犹豫之中,而且漂亮国让欧洲的小伙伴们全部都不准再用战斗民族的天然气,如此一来,欧洲小伙伴就得找新的供气来源,这就加大了天然气的国际需求量,不排除国内这些能源企业将会开辟欧洲市场。

我之所以说国内天然气价格不但不会降价,还会涨价,用一个最简单的事情来说明,比如说,修建三峡水电站之前,我们那时候电费才五毛一度,现在三峡电站修好了,源源不断的电能输出,一年的发电量大约为800-1000亿度,而且现在这些年,又陆陆续续修了好几个梯级电站,那发电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可是我们的电费降了吗?不但没降价而且价格还越来越高!

天然气和电是一样,不管他们开多少个大气田,不管新修了多少个水电站,电费不会降,气费也不会降。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说说水费了,水我们可以说很多吧,可谓是很大,可是呢?05年的时候水费每吨水价格1块钱,一个月水费也就十块钱左右,现在呢,我一个月七吨水,给了32元水费。

之所以水电气价格从来都是有升没有降,主要就是这些供应企业都是垄断性的,没有人跟他竞争,说白了就是,一家独大,你不用他们的水电气,你就没得用,价格当然也就是一口价,没得商量了。

天然气价格不降价的原因

一、国际能源市场需求量加大

因为欧洲天然气市场出现大量缺口,虽然国内能源企业开出新气田,但是极有可能会将天然气出口销往国外。

二、能源战略

国家的能源战略是稳供应、多储备,所以开出来的新气田,产出的天然气一时用不完,只会将其储备起来,不会降价促销。

三、燃气降价促销对于供气企业没有实际意义

天然气作为能源,和别的工业产品不一样,一时间用不完,可以长期储备,毕竟能源是个长期消耗品,故而他们没必要搞什么降价促销。

天然气加大产能,国内供气价格不会下降,反而会因为国际天然气需求量加大,导致国内气价上涨。

俄乌天然气争端的影响启迪

用气协调工作机制包括:用气峰谷调峰机制、供需信息共享机制、用气量分配机制、用气消费预测机制。

1、用气峰谷调峰机制:为了确保用气平衡和稳定供应,供气方和用户方会根据天然气的消费规律制定用气峰谷调峰机制。

2、供需信息共享机制:供气方和用户方可以通过共享天然气的供需信息,协调用气和使用。

3、用气量分配机制:当供给不足或者供需矛盾存在时,需要制定用气量分配机制,按照用户需求和供给情况,取合理的配额和限制措施,保证用气平衡和供应稳定。

4、用气消费预测机制:针对节日和天气等特殊情况的用气需求预测,供气方和用户方可以进行合理分析和预测,制定相应用气,并调整天然气损耗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用气协调工作机制是天然气供应与使用的平衡和稳定的保障,需要供气方和用户方积极合作,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使用天然气更加高效和环保。

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结构是什么?

这次俄乌“斗气”危机对欧洲的能源供应安全警示不小。

俄罗斯占有欧盟天然气市场的第一位,而且天然气在欧盟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呈不断上升趋势。虽然欧盟与俄乌两个国家都建立了合作伙伴 关系,签订了能源合作协定,但这场争端显示这种合作执行的有效性存在很大危机。现有的天然气管道布局决定了欧盟对俄罗斯的依赖,体现了欧俄关系的结构性缺陷。这次危机中的政治因素居主导地位,欧洲故意淡化政治色彩,强调市场因素。表面看是俄罗斯占上风,但从欧洲方面来看,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输家。俄乌的可靠性和信任度都下降,俄罗斯不是可靠的供应商,乌克兰也不是可靠的过境商。普京承认,使俄罗斯的声誉受到影响,乌克兰也承认是输家。“‘断气’进一步暴露了欧洲在俄罗斯管道政治面前的脆弱性,也促使欧洲有必要扭转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这 场争端后,欧洲从缓解对外能源依赖的考虑出发,进一步推进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供应来源多元化等能源安全战略。近来,欧盟明显加快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实施进程,即意味着欧盟在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迈出重要一步。

同时,这场俄乌天然气冲突对世界能源格局也造成不小的冲击。

首先,国际社会将更加重视能源的政治属性工具,能源的商品属性降低,能源进一步成为能源出口国的战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俄罗斯杜马保持着强大的利益关系,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也是国有企业。两国总统和总理还直接出面干预双方能源公司的谈判。可见,各方都把能源作为政治谈判的工具,此次争端再次说明了能源的政治属性在许多时候超过其商品属性。

其次,天然气在国际能源中的地位、影响力上升,人类将从“石油时代”进入“天然气时代”,国际天然气博弈形势严峻。由于2008年下半年的油价暴跌,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希望利用天然气弥补损失。俄罗斯警告欧洲,廉价天然气的时代已经过去。近年来俄罗斯拉拢伊朗和卡塔尔,发起建立世界天然气出口国论坛。俄罗斯积极推动这一“天然气欧佩克”成形的重要战略意图,在于俄罗斯试图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天然气储备、生产 和出口优势,谋求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大国国际联盟,不仅要垄断国际天然气价格,而且要制衡与对抗当今由西方经合国家组成的国际能源机构和以海湾产油国为主的石油输出国组织,进而左右国际能源市场,乃至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

再次,能源安全的概念扩大,从消费国安全扩大到生产国安全、过境国安全。俄乌屡屡发生的天然气争端,提醒我们重视能源储运安全以及能源过境国对能源安全的影响。鉴于国际上油气等能源供应格局、供求区域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能源供应“运输链”上的任何国家间的关系变化和冲突,均可能对两端的能源国和能源进口国造成实质性威胁。

同样对作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国来说,这场俄乌天然气冲突也产生富有价值的启迪:

(一)加快能源来源和供应渠道多元化,充分做好天然气管道建设规划预案。无论欧洲还是俄罗斯,都在追求实现能源品种的多元化和进出口渠道的多元化,否则在国际政治的博弈中就没有底气。目前天然气的运输方式仍然以管道为主,这注定受到地缘政治进展的影响。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运输管道一旦建成,便有很大的持续性和固定性。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初与苏联达成了“管道换天然气”交易,开始修建管线把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输往欧洲。随后欧洲逐渐坠入俄罗斯天然气陷阱,以至这场俄乌能源冲突中,欧盟更是沦为“无辜而悲惨的人质”。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逐渐增加。在实现能源消费多元化的过程中,同样应该注意这个问题。俄乌之间的天然气冲突促使俄罗斯将进一步重视天然气出口的亚洲市场。这明显有利于中国等亚洲能源消费大国。俄罗斯正在修建通往太平洋的石油管道,还将兴建通往中国及亚洲市场的天然气管道。俄罗斯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要经过蒙古,同时中国还是俄罗斯天然气输往韩国和日本的过境国。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与液化天然气的价格相比具有竞争优势,中国也对获得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兴趣很大。但是,在天然气价格、管道干线的走向以及供应量等问题上,中国也必须谨慎,有充分预案,防止重蹈欧盟的覆辙。

(二)能源合作的机制化是国际社会的一大趋势。只有实现机制化,才有可能避免在能源竞争问题上发生激烈冲突,危害各方利益。缺乏天然气过境运输的国际监督机制,导致俄乌双方对乌截留过境输欧俄气一时各执一词。在中国与日本的东海油气田争端问题上,同样需要寻求和制定长期的对话机制和协商机制,从而避免屡次发生争执,影响双方的政治关系。在获取俄罗斯油气、中东石油等问题上,也需要机制建设的努力。我国应促进建立相应的国际能源管线联盟,实现能源供应国、能源消费国和能源过境国之间的合作机制化。

(三)建立统一的地区能源政策非常重要。目前欧洲在相当程度上实施了能源政策的统一,对外实行统一的能源外交,收效很明显。欧洲通过一体化能源外交,在共同应对俄乌“断气风波”上发挥重大作用。而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之所以在能源问题上屡次发生争执,而且两败俱伤,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缺乏统一的能源政策。中 国作为能源消费国,合作的对象主要是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等大的能源消费国。制定统一的地区能源政策同样是这些国家共同维护能源安全的长远利益和战略目标。

(四)重视能源安全突发的应对。突发对能源安全的影响主要有可能造成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严重的可能造成能源供应中断。历史上由于地缘政治冲突造成的能源危机不止一次。这一次俄乌天然气冲突造成的欧洲断气对这些国家的能源安全打击很大。由于世界上的能源大部分位于地缘政治不稳定地区,能源供应中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尽快完善国家油气战略储备机制,及早制定和完善危机防范预警机制,为应对危机之必不可少。

当然,从长远角度和顺应时代潮流而言,中国还必须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分依赖,转变经济方式,追求节能提效和清洁利用,走低碳经济道路,探索构建更为经济、安全、环保、可靠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天然气涨价(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的结构影响着当前与未来液化天然气的交易,其关键要素包括大西洋区域和太平洋区域之间的价格差异。当今的市场变化趋势液化天然气可在全球范围内用船运输,尤其是海运船运输。液化天然气的交易以一个供应者和接收终端之间的供销合同(SPA)为标志,也可由一个接收终端与一些最终使用者之间的销售合同(GSA)来完成。绝大多数合同条款为目的地船上交货或工厂交货合同,这意味着销售者负有运输的责任。但由于造船价格低廉,购买方也会选择可靠而稳定的供应方式,越来越多的合同条款为离岸价格,在此条款的约束下,购买方负责运输,购买方可以自己的运输船或与独立的航运公司签署长期合同来完成液化天然气的运输。用于长期交易的液化天然气合同在价格与体积方面都相对灵活。如果每年的合同供应量固定不变,则买方必须购买产品,即使在自己不需要时,也必须为产品付费。液化天然气的合同中,价格限定为亨利枢纽现货价格,而亚洲地区的绝大多数液化天然气进口合同中,是由一种名为“日本原油鸡尾酒(Japan Crude Cocktail,JCC)”指数公式换算出的原油价格来定价的。在亚洲液化天然气的SPA中广泛应用的价格结构为P液化天然气=A+B×P原油,式中A为代表各种非石油的因素,但通常是通过谈判而获得的,在这一水准上可以防止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下跌到某一数值以下。因此,它的变化与石油价格的波动无关。船上交货合同的典型价格为0.7~0.9美元。B为油价指数的一种等级;典型的值为0.1485或0.1558,原油通常以JCC来标注。P液化天然气和P原油的单位为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有许多公式,如一种S-曲线所划分的某一特定石油价格上半区与下半区,据此可以推测抑制高油价对买方的冲击以及低油价对卖方的冲击。随着中国、印度和美国对石油需求量的急剧增加,石油价格一路飙升,液化天然气价格随之跟进上扬。20世纪90年代中期,液化天然气是买方市场。在买方的要求下,SPA开始在体积和价格方面表现出某些灵活性,买方拥有对合同供应量上扬与下降的灵活性,短期SPA的影响时效不足15年。与此同时,对货船与套汇交易的转换重点确定也是允许的。进入21世纪,市场偏向卖方。然而,卖方已经更加老于世故且复杂化,目前也正提出分享套汇机遇,而且正在远离S曲线的价格体系。然而,虽然人们已经围绕着油气输出国组织的创立进行了大量的研讨与分析,但是,天然气的欧佩克当量与俄罗斯和卡塔尔这两个世界第一和第三的天然气拥有者似乎相悖。如果确定了某一点,市场将依然在买方与卖方之间来回摇摆,至2008年,市场似乎向卖方倾斜,2009年,这种倾斜就偏向了买方一侧,由于与需求量增加相应的液化天然气供给的增加使得2010年将完全成为买方市场。到2003年之前,液化天然气的价格紧随石油价格。从那时开始,输送到欧洲和日本的液化天然气价格低于石油的价格,虽然在合同中,液化天然气与石油价格之间的连接依然十分紧密,但目前在美国和英国市场的价格先是飙升,随后由于供给与储存的变化而又下跌。然而,从长远来看,分析数据表明,在美国、亚洲北部和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正趋于一致。所以,虽然当前在北亚、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天然气价格的差异较高,但价格的套汇将会使全球市场上的液化天然气价格趋同存在。然而,当下液化天然气是卖方市场(对此,净价是价格的一种最佳估计)。买方与卖方之间的市场风险平衡关系正在发生改变。是液化天然气交易中的灵活性增加,在整个价格链上,液化天然气的价值有下降的趋势,液化天然气市场不断有新的参与者进入。大西洋区域与太平洋区域的液化天然气交易量不同,这将继续影响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价格体系以及合同的款项。太平洋区域的能源进口国几乎全部依赖液化天然气,而大西洋区域的消费国则利用本国生产的液化天然气和管线进口的液化天然气,以满足自己的天然气需求。目前的液化天然气市场的变化已经朝着增强灵活性的方向发展。合同中对价格与体积的要求也十分宽松,而且可以对短期需求进行谈判,此外,液化天然气船运中的灵活性也使得短期输送合同量呈增长的趋势。

液化加工、船运和再气化的费用已经下降,生产者的投资费用也下降了。由于液化天然气市场主要由长期合同驱动,这种合同具有与石油产品相关的价格机制因素,然而,较低的加工操作费用并不能促使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下降,至少短期内如此。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大西洋区域绝大多数国家的本地产天然气供应充分,管线输送十分便利,但对于液化天然气的运输就比较困难,结果,进口到大西洋区域的液化天然气就增加得十分缓慢。与国产的天然气供应和管线进口量相比,液化天然气在美国与欧洲市场上的份额依然很小。而在太平洋区域——日本、韩国和省(这些国家和地区,自产的天然气量极少甚至不产,而且没有管线天然气的进口)的情况完全相反。由于在太平洋区域当前的液化天然气进口者们依然没有自产的或管线进口天然气,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这些国家和地区把购买力转向石油时,它们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也迅速增加。在太平洋区域,与价格相比,人们更加注重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冷战后欧洲或欧盟对外战略

1.引言

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经济和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给经济和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天然气涨价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经济影响

2.1能源成本上升

天然气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涨价将直接导致企业和家庭的能源成本上升。特别是对于能源密集型行业来说,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进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2.2生产成本上升

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在许多行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特别是对于化工、钢铁等行业来说,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到其生产成本,进而对整个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

2.3减少投资

天然气涨价将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减少企业对投资的积极性。由于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天然气涨价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3.生活影响

3.1能源消费增加

天然气涨价将直接导致家庭能源消费的增加。家庭用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到家庭的生活成本,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涨价将对其生活造成更大的压力。

3.2生活成本上升

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能源,涨价将直接导致生活成本的上升。除了家庭用气外,天然气还广泛应用于热水供应、烹饪等方面,涨价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了生活的负担。

3.3影响环境保护

天然气作为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然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将导致人们对天然气的使用减少,进而影响到环境保护的进程。这将对环境保护产生负面影响,加大环境污染的风险。

4.应对措施

4.1加大能源多元化

为了减少对天然气价格的依赖,应加大能源多元化的力度。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减少对天然气的需求,降低对天然气价格的敏感性。

4.2提高天然气供应

提高天然气供应是缓解天然气涨价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扩大进口渠道等方式,增加天然气供应量,从根本上降低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压力。

4.3完善价格监管机制

完善天然气价格监管机制是保障天然气价格稳定的关键。建立健全的价格监管体系,加强对天然气价格的监测和调控,防止价格的过度波动,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从欧盟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欧盟对于石油的依赖与美国相当,对于天然气的依赖超过美国。由于欧盟的发展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欧盟对外能源的依存程度还会加剧。

对于欧盟来说,能源安全因素有两个:一是供应量的稳定,二是价格的稳定。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欧盟的战略目标是在世界上寻找价格最稳定、运输最便利、供应量稳定增长的能源。具体地讲,欧盟的对外能源战略包括:

在致力于能源多样化的同时,使能源进口来源多样化。在能源来源地方面,不仅考虑到经济因素,也考虑到环境和地缘政治的因素、恐怖主义的威胁。重新审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加强与能源出口国的联系,特别是发展与临近能源大国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第一大国和石油出口第二大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能源外交,以及其他多种控制能源供给的形式,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建立与欧盟能源网络相联通的能源大市场。

进口能源来源的多样化

欧盟将未来能源进口增量的希望寄托在环里海国家(包括俄罗斯)。环里海5国的石油储量是全球已探明储量的14.6%,天然气储量将近全球已探明储量的50%。由于亚洲和中国将吸纳OPEC增产的大部分石油,环里海地区石油生产的增长对于欧盟经济增长的需求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环里海地区的石油,那么2010年,欧洲从海湾地区的进口就要每天增加50万桶,如果能够确保环里海地区的能源供应,那么2010年欧洲从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进口就可以降到每天150万桶。这个前景虽然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考虑到海湾地区诸多的不稳定因素,经略环里海地区对于欧盟来说就是大有可为的。

经略环里海地区的优势不仅表现在能源的种类上:环里海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而欧盟要实现能源清洁的目标,已经加重了天然气在欧盟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环里海地区是欧盟的近邻,可以通过架设运输管线,直接向欧盟各国供应能源。更重要的是:欧盟在环里海地区各国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政治和感情的投资。这个地区的政治生态对于欧盟来说,比中东海湾地区更加容易控制。

欧盟在环里海地区发展的前景看好:目前,欧盟进口的石油大约有40%来自于中东海湾地区,48%来自于前苏联地区和北非。欧盟进口的天然气96%来自于前苏联和北非。欧盟已经在环里海地区确定了一些关键性的项目和供应商,其中多数是私营企业。欧盟目前正在调动财力和物力,组织在当地进行能源开发。与此同时,欧盟还稳定了来自北非和阿尔及利亚的原油供应,并且和俄罗斯展开长期供货谈判。从表中可以看出,欧盟现在和未来的能源安全与环里海地区和北非息息相关:

进行能源对话与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欧盟与海湾石油国和俄罗斯等天然气输出国都发展了特殊关系。1991年,国际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开始对话,这个对话机制在1999年更名为“国际能源论坛”。2000年利雅得的第七次论坛决定设立一个秘书处和一个有15名委员组成的执行会,委员包括来自生产国和消费国、国际能源机构和OPEC的代表。欧盟积极参与这样的行动,但是这种没有约束力的交换意见的渠道并不能解决高油价的威胁。

2005年4月,在欧盟委员会能源与交通总司的支持下,欧洲几个能源研究机构共同完成了长达614页的“欧盟与海湾产油国之间关于能源稳定和可持续问题的对话。”对话不是简单的交换意见,而是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例如,欧盟与乌克兰之间进行了持续有效的对话,对话的核心是乌克兰在欧盟与中亚新独立国家之间起中介作用。在欧盟委员会的参与下,乌克兰和波兰签署了一项石油管线协定,来自里海的石油通过乌克兰输往西北欧。欧盟与所有能源供应者之间都建立了建设性的双边对话关系。与阿尔及利亚的双边对话使双方解决了长期天然气合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使阿出口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天然气能够加倍。

能源外交也是欧俄关系的重心,因为能源对于双方来说都蕴含着最大的战略和经济利益。欧俄能源对话从2000年10月开始,通过对话确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例如建立北欧天然气管道,在莫斯科建立能源技术中心等。2004年1月又启动了俄国和扩大后的欧盟之间进行核材料贸易的谈判和改善海上石油运输安全标准的合作。

建立以欧盟为中心的跨国能源大市场

除了通过平等对话的外交谈判方式,达到签署长期合同的目的以外,欧盟还取了一些前瞻性的措施,以便通过“缓慢的能源市场一体化”,逐步建立一个以欧盟为中心的跨国能源大市场。2003年5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个关于“邻国能源政策的通讯”,提议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欧盟能源伙伴的能源系统现代化,并使之相互连接,建立一个电力和天然气的更加广阔的市场。2001年10月的欧俄首脑会议就已经涉及到欧俄之间电网同步联接的可能性。可行性研究2005年启动,受到欧盟的资助,向希望加入大欧洲天然气和电力市场的国家开放。这里所说的开放意味着使用同样的规则:互惠性地开放市场,类似的竞争条件,以及有可比性的环境保护水平和核安全措施。

建立能源大市场,按照欧盟的规则,实现能源市场的一体化,是欧盟控制能源供给,保障能源安全的长远大计。欧盟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实施这个大战略。在2003年12月8日召开的雅典部长会议上,巴尔干国家签署了一项备忘录,表示理解欧盟2005年在巴尔干地区建立天然气和电力单一市场的努力,并且同意将这个市场与欧洲系统相连接。《绿皮书》认为,“这份文件可以与建立欧洲一体化,保证地区和平的初始文件相媲美。”欧盟希望在以欧盟为核心的广大地区建立起一个市场运作的环境和一套稳定能源供给的法律体系,并且将这些游戏规则扩大到欧盟边界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从而吸引更多的对能源生产和运输的投资。

按照同一个思路,欧洲与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能源合作自2003年有了新的发展。环地中海能源合作开始于1995年,原则是实施切实可行的共同能源政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欧盟委员会建立了一个技术平台,确定了财政工具。在2003年雅典的会议上,能源部长们表示要尽快落实协议的备忘录,到2006年实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的电力市场与欧盟的内部电力市场的一体化,形成土耳其供应希腊,阿尔及利亚供应西班牙,阿尔及利亚供应意大利和法国的地中海电力圈。欧盟还希望在中东―以色列/巴勒斯坦控制区内建立这种市场,并且在能源市场的基础上实现与欧盟市场的对接,让这个市场向周边的能源出口国,如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开放。

从能源战略的角度审视地缘政治,土耳其的战略和中介角色就显得十分突出。欧盟委员会正在与土耳其合作,建设通过希腊和意大利的天然气管道,以及通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管道。欧盟近几年来也在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谈判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为了加强对能源市场的控制,欧洲统计局还致力于《共同的石油月统计》项目,以便更快地更新石油生产、需求和库存的数据,掌握市场的动态,规避价格风险。

当然,环里海地区是欧盟建造跨国能源大市场的战略重心之一,虽然那里的条件目前还不成熟。在欧盟的各种研究报告和文件中都多次提到“中欧亚”(Central Eurasia)这个概念,并且将环里海5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以及南高加索地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再加上俄罗斯和伊朗,全部纳入远景战略规划中。一项欧盟资助的研究认为,在中欧亚地区没有固定的秩序和势力范围,“超国家和非国家的行为者与当地实力合作,在政治和社会中施展各自的力量,所以游戏规则是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多面竞争”(multidimensional rivalry)的态势。研究还声称,欧盟在环里海地区有自己的战略意图。由于环里海毗邻欧盟,那里的地区不稳定因素将直接影响欧洲。由于欧盟的共同外交缺乏动力源,所以,欧盟就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国际性组织合作,“把中欧亚地区作为欧洲整个安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给这些国家的施加更多的政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