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电站延期运营10月德国将重启褐煤发电

2.2100亿欧元REPowerEU浮出水面欧盟能源独立大幕正式拉开

3.2000亿美元目标有望提前达成价值1000亿美元的问题

4.惠誉再度下调2023年全球GDP预估:欧美今明两年料相继陷入衰退

2024年液化天然气价格预测_液化天然气降价

美国政坛迎来重磅时刻。

中期选举的最后关键时刻,美国政坛出现了罕见一幕。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三任总统齐聚宾夕法尼亚州,现任总统与前总统首次同台联手,对抗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为拯救民主党做最后一搏。警告称,如果共和党人赢得国会,他们将试图推翻美国的安全网。

当前“赚得比上帝还多”的美国石油巨头们,也正在密切关注中期选举的走向。据SPGlobalCommodityInsights的数据统计,今年4-9月,在美国运营的上市油气公司的净利润总额高达200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14000亿元),是有记录以来最赚钱的6个月。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旦所在的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获胜,大概率将向美国国会提交对能源公司加税的相关法案。

印度的一则通告也引发市场关注。当地时间11月5日,印度食品部发布通知,印度目前允许国内糖厂在2023年5月31日前向海外市场销售的额度仅为600万吨。市场担忧,作为全球第二大食糖出口国,印度突然削减食糖出口配额,或将再度引发全球糖价飙升。

罕见一幕

11月6日,中新网综合美媒报道,、前总统和特朗普当地时间5日在宾夕法尼亚州展开“正面交锋”,为各自党派的候选人站台。其中,与联手同台出现在选举的集会现场,这是上任以来的首次。

报道称,与为宾夕法尼亚州副州长、民主党参议员候选人约翰·费特曼和州总检察长夏皮罗举行集会。与此同时,特朗普则在为共和党参议员候选人奥兹、共和党州长候选人马斯特里亚诺举行集会。

美国《国会山报》指出,当天的集会活动不仅对中期选举的候选人至关重要,而且对未来2年后的大选也非常关键,因为宾夕法尼亚州已经成为和特朗普2人较量的焦点。

在费城举行的集会上,对数千名支持者表示,“3天,只有3天,一生中最重要的选举之一就要到来了。这个结果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塑造我们的国家,而决定这一结果的权力就掌握在你的手上”。

同时,在激烈的讲话中,还抨击了特朗普和共和党人。他警告称,这次选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议程之间的斗争,如果共和党人赢得国会,他们将试图推翻美国的安全网。

特朗普则在宾州的集会上批评无力应付犯罪、非法移民和通货膨胀。他再次声称,民主党在2020年大选中,并暗示自己有意参加2024年美国大选。

美国三任总统齐聚宾州,足以显示该州在中期选举中的重要性。

需要强调的是,宾州是美国中期选举中最重要的六大关键州之一,其他5个州分别是亚利桑那州、佐治亚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以及内华达州。目前,民主党与共和党在这6个州的选情势均力敌,因此这6个州的选举结果很可能会决定最终选情的走向。

当前的民调数据显示,的局面似乎不太乐观。美国民调机构FiveThirtyEight综合民调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11月3日,的支持率仅为42.3%,而不支持率则达到53.2%。同期对比来看,的支持率是近几任总统中最低的,甚至略低于前总统特朗普同时期的42.4%。另外,据美国无党派选举预测机构库克政治报告(CookPoliticalReport)4日的最新报告显示,该机构对参院控制权的预测也从民主党转向了共和党。

民调机构得出的原因是,美国选民们已经被关于堕胎权利的文化战争激怒,并试图消除这四年来经历的高通胀和暴力犯罪所带来的挫败感。

据“美国选举项目”统计,已有超过3900万美国人通过亲自或邮寄方式提前投票。选举官员警告称,在竞争激烈的选举中,如宾夕法尼亚州和乔治亚州的参议院竞选,最终结果可能在8日后几天才能出炉。

美国能源巨头狂赚1.4万亿

“赚得比上帝还多”的美国石油巨头们,也正在密切关注中期选举的走向。

在中期选举前夕,疯狂抨击了暴利的能源巨头,甚至威胁将在国会通过对能源公司超额利润征税的法案。

据SPGlobalCommodityInsights的数据统计,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在美国运营的上市油气公司的净利润总额高达200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14000亿元),是美国油气行业有纪录以来最赚钱的6个月。其中,美国液化天然气运营商今年盈利有望达到59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如此暴利的生意自然是得益于俄乌冲突,俄罗斯原油、天然气退出欧洲市场,导致欧洲能源价格暴涨,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数量激增,目前美国已经成为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之一。

而在中期选举期间,赚得盆满钵满的美国能源巨头正在成为美国白宫重点关注对象,更成为了抨击的焦点话题之一。

上周批评石油公司“利用俄乌冲突,牟取暴利”。表示,众多石油公司的利润规模是“极其夸张的”,石油公司创纪录的利润就是一场“暴利战”。威胁称,如果石油公司不提高美国产量和炼油厂产能、降低价格,他们就得为超额利润缴纳更高的税,并面临其他限制。

但美国能源巨头对增加产能似乎毫无兴趣,而是选择将超额利润回馈股东,大幅增加了股息和股票回购的力度。

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旦所在的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获胜,大概率将向美国国会提交能源公司加税的相关法案。

但CNN报道称,这次威胁能源企业的时机非常巧妙,当前距离中期选举投票越来越近,而民主党的选情是越来越糟糕,因此的威胁可能只是为了拉动选情。

印度的大动作

印度的一则通告,突然引发全球粮食行业紧张。

当地时间11月5日,印度食品部发布通知,印度目前允许国内糖厂在2023年5月31日前向海外市场销售的额度仅为600万吨,并暗示,将在明年10月前发放新的配额。

根据公告,这600万吨是本榨季(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第一批出口配额,出口配额的进一步分配将根据国内食糖产量确定。

对此,市场担忧,作为全球第二大食糖出口国,印度突然削减食糖出口配额,或将再度引发全球糖价飙升。而且,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旦印度国内需求未能满足,明年6月以后可能没有第2批出口配额,全球糖市供应或将更加紧张。

如果印度2023年的食糖出口配额仅有600万吨,则相较于2021-2022年的1120万吨将大幅下降46.4%,无疑将加剧全球的食糖供应,或将进一步刺激糖价上涨。

由于对食糖产量的担忧,印度不断加大对食糖的出口限制,据印度此前公告显示,已经将食糖出口限制延长一年至2023年10月31日。

印度的食糖出口限制,同时叠加全球最大的食糖出口国——巴西出口下滑,已经引发了全球市场紧张,自今年10月下旬以来,纽约原糖期货价格已经累计上涨超过6%。

据印度食品部的数据显示,当前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生产国和第二大出口国。

根据印度糖业协会的数据,2020-21年度,印度是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食糖出口国,印尼、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和迪拜都是其客户。今年印度国内食糖产量预计为3550万吨,而消费量预计为2700万吨。

目前巴西降雨量减少,产糖进度加快,增产预期强烈。意味着,下一年度相对廉价的巴西糖对全球的可供应量增加。

因此,有机构人士认为,随着2023年4月新季的开始,若无其他天气异常或政策端的扰动,全球原糖的供应将进一步宽松,且2023年全球供应过剩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新闻,欢迎关注我们。

核电站延期运营10月德国将重启褐煤发电

1.澳元当前涨跌情况

澳元的下跌部分逆转了前三日的涨势,原因是煤炭、液化天然气等主要出口产品价格上涨。 澳元在0.7306美元附近面临阻力,这是月度波动区间的中点;0.7262美元附近有支撑

2.目测2024年前澳元不会加息

澳洲联储坚持自己的观点,预测2024年前不会加息,但我们认为通胀将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在高位,这意味着2023年初会加息。 澳大利亚8月份贸易顺差意外扩大至创纪录水平,原因是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的强劲出口势头远远抵消了铁矿石价格下跌的影响。 随着中国电力短缺导致的停电,以及一些国家在冬季到来之前竞相购买液化天然气和煤炭装运,亚洲的能源需求增加了。 油价周二升至多年高点,此前欧佩克+证实,由于石油产品需求反弹,该国将坚持目前的产量政策。

3.澳洲联储鸽派宣布将对澳元(0.7137,0.0024,0.34%)施压,但2022年经济和通胀预期均被上调

澳元在前一日大幅下跌后依然疲软,整体走势偏空。 澳洲联储下调2021年GDP预期,但上调2022年GDP预期至5.5%。通胀预期有所上调,但2023年仍将仅达到2.5%。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资增长。目前市场在等待日内美国非农就业数据。

2100亿欧元REPowerEU浮出水面欧盟能源独立大幕正式拉开

一个月之间,一直拒不考虑延长德国最后3座核电站运行时间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口风出现逆转。

当地时间22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一场记者会上表态,可能会考虑延长上述三座核电站的寿命,经济部长已经开展了情景计算,其中就包括最差情景等等。让我们来看看(结果)。

22日,北溪一号天然气管道恢复供气,但并未满气运营,目前恢复了的流量为满负荷状态下40%的输气量,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近忧虽解,远忧仍在。

在此情况下,德国也宣布了新的一揽子能源安全,即德国天然气存储设施储气量需在9月1日之前达到75%、11月1日之前达到95%。

德国气候与经济CEO联盟(StiftungKlimaWirtschaft)常务董事纳林格(SabineNallinger)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能源价格的上涨肯定会使任何行业面临巨大压力,并且也将严重打击私人家庭,从而减少需求。现在关键是要避免真正的能源短缺。

朔尔茨松口

自上任以来,朔尔茨都对延长德国最后三座核电站运行问题说不。22日,是朔尔茨第一次就此问题松动立场。就在7月7日德国联邦议会的一次听证会上,他还明确表态拒绝。

在6月接受德国媒体访时,朔尔茨曾仔细解释过自己的看法,即从现实角度考虑,延长这些核电站的运行是较为困难的,其原因在于,核电站的维修早就按照在2022年年底关闭进行了精确的调整,同时,获得新核燃料棒的时间很长,最少要12-18个月。

供职于德国一家新能源咨询机构的分析师凯middot;诺伊伯(KaiNeuber)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他看来,重启核电未必是一个较好的选项。首先,天然气主要用于供热,但核能没有真正用于供热。其次,德国缺乏足够的核燃料棒。再次,安全问题。为了更长时间地使用核电设施,必须进行重大的安全检查和维修工作,据称这需要一年的时间。

为此,朔尔茨在6月时还表示,全力支持逐步淘汰核能。

不过,当下的能源形势让德国内部的看法发生了转变。虽然绿党一直在推动停止使用核能,在当前危机中,更加亲商业的自由民主党强烈主张扩大核能的使用,认为这将减少使用天然气发电厂进行能源生产的需要,从而有助于遏制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总体依赖。

目前,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责成能源供应商对德国电网进行压力测试,以确定即便是出现俄罗斯断气的情况,今年冬天是否可以保证电力供应。这次压力测试将在比春季之前的测试更严格的设情景下进行,并将在未来几周内完成。

此前,德国环境部和经济部在今年3月联合进行了一次评估,随后建议,不延长现存核电站运营期限,理由包括法律权限问题、安全检查成本以及缺少反应堆运转所需燃料棒等问题。

对于最近的动向,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史世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反映了德国内部党派之争。

值得提到的是,目前绿党也开始考虑延长核电站运行时间的可能性。绿党新任党里卡达middot;朗表态,如果预计德国明年冬天出现天然气短缺,所有措施都将重新摆在桌面上。绿党联合***里卡达朗告诉公共广播公司ARD。

基民盟副施潘(JensSpahn)斯潘表示,一种可能性可能是通过全国妥协来解决几个不同的问题。例如,如绿党同意扩大核能,自由民主党可能会再反对高速公路限速问题。如绿党可以接受这样的妥协,那么我们也应该能够讨论限速问题。斯潘表示。

10月1日重启褐煤发电

德国日前宣布的新一揽子能源安全表明,10月1日起德国将重新启动褐煤发电,以取代目前的天然气发电,铁路运输也会优先考虑煤炭和石油。

哈贝克对此表示,我们需要持久的力量,这不仅关系到即将到来的冬季,也与下一个冬季息息相关。

德国持续表态,希望到2024年夏季基本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截至7月22日,基准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报161.150欧元/兆瓦时。

诺伊伯(KaiNeuber)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情景建构中,如俄罗斯对德国断气,天然气价格提升,这必然会对工业用能(供热、供电)及家庭用能(供热、供电)带来不利影响。

严峻的现实是,由于我们可能无法取代所有缺失的天然气,我们将不得不以某种方式保障能源供应。他说,目前,我们想重新启动一些燃煤发电厂,并兴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虽然这些都需要时间,且需要寻找煤炭、液化天然气(LNG)供给来源,但在我看来,这是目前供给侧最好的解决方法。

德国Ifo经济研究所能源、气候和中心主任皮特尔(Prof.Dr.KarenPittel)接受第一财经记者访时表示,目前,特别是天然气和电力的价格非常高,这必然损害了德国工业的竞争力。一些公司可能会把较高的能源价格转嫁给他们的客户,但对其他公司来说,这可能是不可能的,或者只可能在有限的范围内。

在俄罗斯长期停止供应的情况下,是否会出现个别企业被迫停产的情况,将取决于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整体天然气需求能减少多少。她说道。

2000亿美元目标有望提前达成价值1000亿美元的问题

在隆隆炮火声中,欧盟大力推进“能源独立”的大幕正式拉开。

当地时间5月18日,欧盟委员会在公布了“REPowerEU”能源细节,目标直指“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和“快速推进能源转型”。具体来看,欧盟“三管齐下”,从节约能源、能源供应多样化、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三方面着手,取代家庭、工业和发电领域的化石燃料,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此前的40%提高至45%。

而要实现REPowerEU的目标,从现在开始到2027年,欧盟需要额外投资2100亿欧元,欧盟将这笔钱称为地区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的“首付”。

随着2100亿欧元REPowerEU浮出水面,欧盟距离“能源独立”还有多远?

俄欧能源关系“藕断丝连”

不管是对欧盟还是俄罗斯而言,想要立刻斩断历经数十年形成的能源关系并不容易。根据最新公布的REPowerEU,欧盟在2030年之前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早前已经宣布夏季会禁运俄罗斯煤炭,年底前禁运石油也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同意,但天然气却成了最难的一关。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预计,到今年夏天,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占比能够从此前的55%降到24%,但基本摆脱对俄天然气的依赖还要等到2024年。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了约155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他国家不可能在短时间补上这么大的缺口。而且天然气贸易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需要管道、接收站和液化天然气船。接收站和新管道等项目的审批、建设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液化天然气船的建造也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欧盟与俄罗斯之间“藕断丝连”的能源关系背后有其历史原因。历时数十年,从基础设施到买卖合约关系,甚至到双方的内部法律制度等等,俄欧双方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化的依存关系,这不是单方面的,是双方的共同需求,俄罗斯需要市场,欧盟需要能源。这种关系并不能轻易说断就断。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自乌克兰局势升级以来,欧盟和俄罗斯“能源脱钩”的进度已经远远快于市场此前的预期,“2030年之前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依赖”这一时间目标也被一些国家批评定得过低。

从政治形势角度看,这一目标的确有些偏低。但是从经济角度看,这个目标比较易于实现,对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冲击相对比较弱,应该是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相互妥协平衡的结果。朱润民预计,最终的结果不一定会与目标一致,如果未来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紧张,最终“结束对俄罗斯化石燃料依赖”的目标时间会提前;但是,如果冲突结束,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缓和,甚至有朝一日欧盟取消对俄制裁,这个目标也可能在某个时点被推后。

总体而言,俄欧能源彻底脱钩仍需要很长时间。王永中强调,欧盟摆脱对俄罗斯煤炭、石油的依赖相对比较容易,最难的是天然气。未来欧盟还需要和亚洲等地竞争数量有限的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或将加剧,价格预计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高位。

光伏占据能源转型“C位”

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之际,欧盟正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

根据最新公布的REPowerEU,欧盟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从40%提高至45%。而在欧盟能源转型进程中,光伏产业尤为重要。欧盟到2025年将320吉瓦的太阳能(000591)光伏并网,较2020年翻番,到2030年几乎再度翻倍至600吉瓦。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未来欧盟每年新增装机量至少要达到45吉瓦。

此外,欧盟还提出了一项分阶段屋顶光伏立法,到2026年,所有屋顶面积大于250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和商业楼必须安装屋顶光伏,所有符合条件的现存楼栋则需要在2027年安装完成,2029年后所有的新建住宅楼都需要强制安装屋顶光伏。

王永中对记者分析称,在欧盟能源转型之际,对铜、镍、锂、硅等原材料的需求也会上升,未来市场供应或会进一步紧张,可能会让价格保持相对高位。欧盟全面推广屋顶光伏也会给行业带来机遇,中国是光伏大国,可以向欧洲出口相关设备。

除了光伏,欧盟也在其他新能源赛道,风能的重要性将位居第二,但在此次REPowerEU中着墨不多。此外,欧盟还将热泵的部署率提高一倍,并取措施将地热和太阳能整合到现代化的供暖系统中。到2030年,欧盟将在本地生产1000万吨可再生氢气,并额外进口1000万吨,以取代难以减碳的工业、运输部门所使用的天然气、煤炭和石油,未来欧盟还将建立一个新的生物甲烷产业联盟。

REPowerEU中的一处细节颇为有趣,欧盟将“节约能源”放在了“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前面。欧盟鼓励各国宣传节能理念,并用财政手段鼓励节能行动,例如对能源效率更高的加热设备、绝缘设备等产品降低增值税。

对于节能的重要性,朱润民对记者分析称,从有能源历史记载以来,从生物质能源到煤炭,再到石油、天然气?每一种新的能源出现之后,从来没有导致已有传统能源的需求巨幅减少,新的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对已有的传统能源在数量和形态上的补充。如果不从需求侧节俭使用能源,不改变人类追求所谓的改善需求甚至奢侈的生活方式,不改变全球人口增长趋势,能源消费仍将持续快速增长,结束或者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更可能只是一种梦想。

欧盟“能源独立”道阻且长

尽管能源转型从长期来看已经是大势所趋,但从目前的技术来看,可再生能源短期内无法单独挑起大梁,化石能源的“基石地位”依旧难撼。近期乌克兰局势更是给了欧盟重重一击,欧盟能源安全面临巨大挑战,“能源独立”道阻且长。

朱润民认为,欧盟势必要承受一段时间的能源供给不足、能源价格高企的痛苦。而要摆脱目前的“困局”,首先是要尽快找到进口来源,弥补俄罗斯的供应减少;其次是要过一段时间的节俭日子,削减低效非必要的能源消费;第三要大力研究、开发新技术、新能源,通过新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新能源供给,减少化石能源的绝对需求。

从更大范围来看,对于全球而言,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都已经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朱润民表示,进入2022年以来,全球煤炭、天然气价格连创新高,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其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很多、机构、投资者“脱碳”的步子迈得太大,“低碳”新能源接续不上来。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当前的事实应该会让很多国家警醒。

在王永中看来,欧盟既需要能源独立和能源转型,同时也要兼顾能源安全。发展核电可以缓解当前能源紧张的局面,但目前欧盟内部分歧较大,德国今年年底关闭所有核电站,而法国等国相对比较支持。氢能的经济性比较差,在技术和成本问题解决前发展会相对受限。从长期来看,欧盟转向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趋势不可逆转,但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在欧盟追求能源独立之际,全球能源格局也将迎来巨变。朱润民表示,俄罗斯的油气出口路线需要改变,大趋势是从欧盟转向亚洲等地区,印度正不断加大俄罗斯能源进口力度,目前俄罗斯已经一举跃升为印度第四大石油供应国。

与此同时,欧洲的油气进口来源也要改变,需要从俄罗斯以外地区获得新的油气供应来源,这必然导致全球能源供应路线从之前的相对集中转向更加分散,欧洲可能从北美、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获取油气供应。而昔日的进口大国美国预计很快就要成为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的净出口国,未来强势美元与高油价、高气价并行的时间或将大幅延长。

惠誉再度下调2023年全球GDP预估:欧美今明两年料相继陷入衰退

参考消息网1月21日报道据俄罗斯《观点报》网站1月16日报道,2022年俄中两国贸易额创新高,与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相距不远。2000亿美元原本是俄罗斯预定在2024年实现的目标,它会在今年提前完成。另一个历史性变化也会在今年发生:中国将取代欧盟成为俄罗斯的首要贸易伙伴。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2年中俄两国贸易额创新高,增长约三分之一,约为1902.7亿美元。

要实现2000亿美元贸易额的目标,只需要再增加约10%,而近年来的双边贸易额增长速度比10%要高得多。即使在疫情期间的2021年,双边贸易额也增长了约三分之一,2022年又增长了约三分之一。“自由金融全球”公司的分析师弗拉基米尔·切尔诺夫认为:“2023年,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将推动能源需求增加,俄中贸易额肯定会超过2000亿美元。”

报道称,专家们认为,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在等待着俄罗斯:2023年,欧盟作为俄罗斯首要贸易伙伴的地位将被中国取代。

有意思的是,2022年,欧盟仍然是俄罗斯的首要贸易伙伴,而且俄欧贸易额还出现了显著增长。至少在2022年前10个月,俄欧贸易额增长了近20%,约为2277亿欧元。切尔诺夫认为:“原因在于,在预期将实施禁运的背景下,去年欧盟国家急剧增加了对俄罗斯能源的进口,以补充和增加储备。而今年,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所有限制已经生效,所以俄欧贸易额将大幅下降。相反,中国正在积极扩大对俄能源等商品的进口,可以预计,在2023年中国将成为俄罗斯的首要贸易伙伴。”

报道还说,2022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增长了12.8%,约为761.2亿美元;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更多,达43.4%,约为1141.5亿美元。在俄罗斯对中国出口里,超过70%是石油、管道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煤炭和燃料油等。

2023年俄罗斯对华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将是中国经济本身的增长情况。切尔诺夫指出:“去年,在实施严格防疫措施的背景下,中国对石油产品和金属的需求相对减少。而在2023年,大部分防疫措施已经取消,因此经济增长、工业生产扩大以及由此催生对能源和金属的需求增加都是可以预期的。”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矿物肥料、木材、农产品和海产品,这方面也有增长潜力。

另外,考虑到来自欧洲的商品进口停滞,预计会有更多中国商品流向俄罗斯,主要是中国的消费电子产品、挖掘机、汽车、微处理器、服装、鞋和日用品。

切尔诺夫认为:“俄罗斯已经显著增加对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和汽车的购。但这方面的增长潜力依旧相当大,因为这些商品在俄罗斯市场上仍然短缺。”

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教授丹尼斯·佩列佩利察表示:“退出俄罗斯市场的大多数商品已被中国和俄罗斯的同类产品取代。然而,进口增长的潜力仍然存在,特别是考虑到俄罗斯积极推进工业化,需要大量的机床、设备、零部件等。”

延伸阅读

俄外长称中国“不是盟友胜似盟友”外交部回应

近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举行年度记者会,盘点2022年俄外交工作,对乌克兰危机、中俄关系等热点话题进行表态。作为每年度俄罗斯最重要的外交工作舆论场合,拉夫罗夫的种种表述也为中俄双边关系定调,并向西方释放强烈信号。

俄外长:“俄中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首先是对华外交。外界注意到,拉夫罗夫在谈及中俄关系时强调“俄中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他表示,双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这正是国家间关系的理想形式。双方携手应对国际风险挑战,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舞台密切协调配合,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接,这都有助于加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有分析指出,这是拉夫罗夫代表俄罗斯对俄中两国关系作出的最高赞赏。为何说“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回顾一年来,在外交方面,中俄政治和战略互信更加巩固。在合作方面更是加速前进:两国贸易额增速创新高,重大投资项目稳步实施,本币结算规模持续扩大,黑河公路桥、同江铁路桥建成通车,都为双方互利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拉夫罗夫给予中俄关系的肯定也与中方不谋而合。在2022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时任委员兼外长王毅用了“坚如磐石”这一关键词。他表示,中俄两国深化睦邻友好合作,全面战略协作更加成熟坚韧。

值得一提的是,拉夫罗夫还引用了中方曾评价中俄关系的一句表述“中俄两国不是盟友,胜似盟友。”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查阅发现,这一句话来源于2021年10月的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就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表述——“俄罗斯和中国不会建立封闭的军事同盟或军事集团,关于这方面的猜测是没有根据的”,进行提问。

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中强调,中俄两国不是盟友,胜似盟友。

中方强调“不是盟友胜似盟友”

中国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立场是一贯的。但如何理解“胜似盟友”呢?

在中俄关系的议题上,中方曾多次强调,要寻求中俄关系长远稳定,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互利共赢的理念,而不是单纯的深度绑定。这一点在俄乌冲突的议题上也得以体现,近一年来,中方的立场始终是明确的,一贯的。

就在前不久,拉夫罗夫与秦刚外长进行会谈通话。秦刚在这一通话中也向俄方指出,中俄两国的双边关系建立在“三不”原则之上,也就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在中方明确表态之后,俄方也以非常主动的态度对双边关系给予积极评价、甚至是直接引用中方表述,更侧面证实了中俄关系的友好和信任程度处在一个高点。

汪文斌就俄外长的发言作出回应

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就俄外长的发言作出回应。他表示,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走出了大国邻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新的一年,我们愿同俄方一道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务实合作,为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俄外长:俄方对美国的“游戏”保持警惕

俄乌冲突仍处于胶着状态。西方都在讨论着何时能迎来转机,俄罗斯是否能首先打破僵局。另一方面,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俄面临来自西方的种种经济制裁、能源禁运、设置价格上限等带来的处境。俄是否会调整对西方的态度?拉夫罗夫在会上的表态或许给了答案。

他首先称2022年最具悲剧性的词语是“战争”,并将悲剧的缘由指向西方,称“这是美国及其追随者为发动针对俄罗斯的战争而筹备多年的结果。西方国家声称没有在乌领土上与俄开战,只是帮助基辅。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援助规模清楚地表明,西方国家在这场战争中投入颇多。”

随即他指出,美国试图在其他国家的帮助下同时“遏制”俄罗斯和中国,但俄方对美国的“游戏”保持警惕。美国没有足够的力量同时遏制俄罗斯和中国,欧洲、日本和其他想追随美国的国家亦是如此。

而对于俄乌谈判前景,他表示,俄方愿考虑西方提出的关于谈判的严肃提议,但目前尚未看到这样的提议。

分析指出,当前俄乌谈判的可能性极小。一是由于俄乌双方缺乏互信、缺乏谈判条件的基础。在战场上,双方都无法在短期内取得绝对优势。

更重要的是,美国正在利用这场危机削弱俄罗斯推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其不会允许乌克兰与俄罗斯就停火进行谈判和对俄妥协。而从拉夫罗夫最新的表态来看,俄方在这场与西方集体交战中更不会先行妥协。

作者丨王贝妮,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编辑丨张思南,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在周一发布的12月《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再度下调了2023年全球GDP预测,理由是各国央行加大了对抗通胀的力度,以及主要经济体房地产市场前景恶化。

惠誉最新预计,2023年全球GDP增速为1.4%,低于其9月份1.7%的预期

惠誉预计,美国2023年经济增速为0.2%,低于此前预测的0.5%,理由是“货币政策收紧步伐加快”。

该机构预计,欧元区2023年的经济增速为0.2%,高于此前预计的-0.1%,理由是欧洲天然气危机有所缓解,不过欧洲央行更大幅度的加息将对需求造成压力。

惠誉指出,随着液化天然气进口激增,以及天然气消费量下降,今年冬天欧洲天然气短缺以及定量配给的风险已经消退。但危机远未结束,高企的天然气批发价将持续给公司成本和家庭预算带来压力。

惠誉预计,欧元区和英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衰退,美国将在明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开始衰退。2023年美国和英国的失业率将升至5%以上。

大幅上调利率峰值预期

随着食品和能源价格回稳,惠誉预期整体通胀率将在明年大幅下滑,但核心通胀压力会持续更久。

惠誉最新预测,美联储利率峰值将为5%,较9月份的预测上调了100个基点;欧洲央行的利率峰值为3%,同样较9月预测上调了100个基点;英国央行的利率峰值为4.75%,较9月预测上调了150个基点。

该机构预测,各央行在2024年之前都不会降息。

惠誉首席经济学家BrianCoulton表示,事实证明抑制通胀要比预期更难,各国央行不得不加大抗通胀力度,这对经济增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