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城市海拔一览表

2.六家队水电站在哪里

黔西市天然气价格一览表_黔西市天然气价格一览表最新

中国天然气藏主要特征:(1)多旋回沉积天然气烃源广阔,所有烃源岩和早期油藏过成熟后都将演化为气。(2)由于中国地质发展的复杂性,很少有同一组合生、储、圈、盖的适时常规气田。大多为次生、重组复杂气藏,而且隐蔽性很强。(3)致密砂岩和超致密砂岩含气,在中国天然气中占有很大比例。相当部分埋藏深或在海域,在经济上处于边际状态。(4)碳酸盐岩裂缝、溶蚀性气藏(含火成岩、基岩)较为普遍,如后期大型构造结合礁滩有利相带,可能形成富集气田。

中国天然气领域众多、远景广阔,但成藏条件曲折复杂,而且天然气烃源系统垂向交流活跃。下面按几个大区进行分述。

(一)西部地区天然气

(1)海西-印支前陆盆地上叠喜马拉雅晚期前陆盆地,如昆仑、天山、祁连山、海西-印支前陆盆地,T3—J地层有很厚的优质烃源岩夹含煤系,在上覆沉积过程中逐步成熟,并在印支圈闭中适时形成过大批油气藏,曾经是西部油气地质史上的一大亮点。但喜马拉雅晚期运动导致N2+Q地层迅速堆积形成叠加前陆盆地,将T3—J地层深埋达7~10km,烃类全部气化。山前强烈推覆、滑脱形成新的构造圈闭,深部天然气循断裂向上运移,在新生界圈闭中形成次生气藏,特别在具膏、盐盖层封闭下,能形成大储量气田,如库车坳陷克拉2、迪那等大气田,成为西气东输的起点。这一领域在塔西南、准南、柴北等都已发现很好气田,总量相当可观,是近期勘探开发的重点。前陆叠合盆地天然气垂向运移的成藏理论和规律,急需全面系统研究,扩大战果。而T3—J地层自生自储气藏,由于埋藏很深且受晚期构造的改造,虽然量更大,目前以研究和技术准备为主,可有选择地逐步突破。

(2)塔里木?—O烃源非常丰富,由于古地温梯度低、深埋时间短(新近纪后),所以隆起及斜坡,高部位虽深超6000m,仍能保存液态油。但广大坳陷区和隆起较低部位都已过成熟,气源量特别巨大,后期构造稳定,区域封盖良好,不易散失。在与断层有关的沙5井、沙18井等特高产量气井,揭示与深部?—O地层强劲气源有关。围绕满加尔—阿瓦提应有很大的含气面积。?—O地层之上为志留系砂、泥岩覆盖,偏高部位普遍有油和油砂显示;大部分砂岩可能含气,属 “深盆气”类型。因为气源丰富,远景量大,但埋藏偏深,需从成藏机理研究富矿(甜点)入手,再全面突破。另外,在塔中、塔北深部,沙雅西、塔东、巴楚等都有发现大气区的条件。至于深部?、O地层丰富气源通过断裂向上古生界和中新生界垂向运聚成藏,更为重要。

(3)准噶尔盆地南大斜坡J等致密砂岩含气。准噶尔盆地南部(昌吉)坳陷,烃源岩多套叠加(P—J),厚度大、质量优(见图158),以及侏罗系厚大煤层。生烃强度之高是罕见的,而且上部有超高压封盖,烃类散失少,对此领域应高度重视。由于晚期埋藏太深,勘探难度较大。在晚期推覆构造上,已获呼图壁等新生界次生气田,但侏罗系良好生、储组合尚未钻达。有关前陆盆地深部自生自储及浅层次生气前已论及。准南地区从前陆晚期构造带至中部隆起间,存在一个大斜坡,是油气长期运移和途经地区。随着南侧深埋,砂岩致密化,烃类全部演化为气,侧向、垂向运移能力减弱,而生气能力仍很旺盛,必然向 “深盆气”发展。笔者曾多次强调[154,186],主张由偏北相对浅部入手,逐步向南探索,尽可能运用地震技术寻找三角洲等大型砂体及微幅构造。深部气区只有抓住富矿(甜点),经济上有利,此领域才能全面突破。同时,天然气长期向北、东相对隆起区运移,在适宜圈闭中可能形成较大型聚集。近年在吐鲁番发现巨大储量侏罗系煤田,因此在准、吐大范围内的煤层气也是非常重要的。

(4)柴北侏罗系烃源的自储气藏和上窜至新生界的次生气藏。在马海、南八仙已获次生气(和油)藏,证明来自含煤系的侏罗系(见图57)。柴北新生代前陆坳陷沉积不很厚,因此该区侏罗系自储气和浅层次生气藏,可统一进行勘探。中生界烃源不及昆仑、天山前陆盆地,但仍可获得一些中型气田。

(5)柴中Q1+2地层未成熟气藏。喜马拉雅晚期柴达木周边山体隆升,柴中成为共用的前陆坳陷,Q1+2地层沉积最厚达3000m,湖沼区烃源岩发育,生物成因的甲烷气,在良好输导层中向构造圈闭聚集成藏。总体有相当大的量,施工成本低,经济价值较高。同时应加强这个领域成藏理论的研究,以指导我国广阔陆海第四纪沉积区找气问题。

(6)西藏北羌塘的西段和伦坡拉等裂陷的深部,烃源岩在高温条件下,可能存在重要的气藏。

(二)中部地区天然气

本区位于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晚期运动剧烈构造形变的缓冲带,介于两条重力线密集带之间,构造相对稳定。一般缺失新生界或山前有零星的粗碎屑,古生界含气层系埋藏都不太深,有利于勘探开发。但多旋回盆地叠合、深部结构和圈闭的变化,古、中生界气藏的改造、重组,情况仍很复杂。下面分几个领域论述。

1. 鄂尔多斯中央隆起O1溶蚀面天然气聚集

本区加里东期全面抬升,?—O碳酸盐岩台地暴露溶蚀达1亿年之久。C2时期开始中央隆起两侧海进,逐步淹没隆起,C—P时期发育海陆过渡含煤系沉积。大致在中生代早期逐步在古隆起区聚集成大型油藏,以后演化为气。燕山运动将鄂尔多斯抬升为东高西低大单斜,古隆起天然气循溶蚀缝洞向东运移,受阻于膏岩发育的原米脂凹陷,在靖边一带聚集成大气田。

侵蚀面洞缝中的天然气也可能在其他圈闭中成藏,如西部面向秦、祁、贺的地层楔状体和藻滩颗粒相带(见图76),以及东侧离石断裂下盘圈闭。

2. 鄂尔多斯C—P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

海陆过渡的C—P时期含煤系烃源岩虽属中等级别,但生烃面积在20万km2以上,构造平缓稳定,埋藏深度适中,生、储层配置良好。特别是北部多条入海(湖沼)河流及三角洲砂体发育,致密砂岩大面积含气,“在中国其他地区难找出类似的地质条件[174]”。深盆气在中生代中、后期逐步进气成藏,在高峰阶段为超压。由于边缘气水置换,局部水体向盆内侵进,气层压力逐渐降低,现处于常压偏低状态。但烃源岩仍有生气能力,及时补充气水交换带散失的气量。根据目前资料分析,C—P1时期致密砂岩气区加上周边埋藏较浅的煤层气,是我国现实条件下最大的天然气领域。由于面积广阔,含气潜力还很大。

图239 四川盆地主要沉积旋回厚度略图

3. 四川盆地海相(PZ+T1+2)气藏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主要位于碳酸盐岩台地,D+C地层多为隆起剥蚀及滨浅海过渡区,烃源岩相对较差,P具优质烃源岩而厚度不大。但东邻川、湘、鄂边境古生代长期生油坳陷(见图80、图121、图239),中间为继承性大斜坡,印支运动更增强了油气从坳陷向川东运移的势能(图240)。因此,海相大储量气田多分布在盆地东部是自然的,而且海相层上部普遍有膏盐盖层。

很长时期人们认为碳酸盐岩很致密,强调构造裂缝气藏,以此为目标发现了近百个中、小气藏。后来逐步认识到储量大的气藏都与孔隙发育有关,如众多C2地层溶孔气藏和卧龙河、威远等气藏;特别是对T1f台缘鲕粒滩的规律认识,促进了罗家寨、渡口河、普光、铁山坡成带大、中型气田的发现。但是,这些孔隙储层在红盆沉积末期都深埋7000m以下,因此必须研究早期充油占领孔隙空间的问题。图129表明上述气藏在印支期为古隆起油藏,含不同丰度沥青。更重要的是晚期两组构造的交会形成高幅度的构造圈闭,裂缝发育有利于溶蚀和沟通作用,并不是单纯的相带问题。工业储量计算要严密,不能简单套用常规气田的方法。需经过试,才能最终落实。

T1f气藏覆盖在P2地层煤系之上,高含H2S及CO2,在勘探开发过程中要确保安全。

烃源、有利储层相带和古、今构造相结合,是探索富集大气田的主要方向。上古生界(含T1+2)还有相当潜力,远景良好的下古生界尚未突破,盆地东部仍是首选之地,还要在深部复杂地震和超深钻探技术方面下大工夫。

川中加里东古隆起下古侵蚀面曾形成过区域性油气聚集,储层中沥青含量可以说明。而印支运动后不断向南抬升,晚期在威远、资阳形成气藏,古隆起顶部未获成果。两侧楔状体和不整合面有利溶蚀条件与良好盖层配套部位还可进一步探索。泸州古隆起海相层上部被剥蚀,燕山运动形成30多个局部构造,在上古生界(含T1)都发现中、小型气藏。据研究,川南下古生界烃源较好,在深部下古生界应有更好的结果。

川西北海相有很好的大陆边缘生、储组合,但由于陆相叠加坳陷很厚,难以勘探;而且龙门山逆冲推覆紧逼,遍布油苗沥青,工作难度大,可挑选少数圈闭进行突击,以打开海相气藏新局面。

图240 川东至湘鄂西古构造发展剖面

4. 龙门山印支前陆盆地气藏

在川西坳陷约4万km2区域内,T3地层烃源岩异常发育,计算生气总量高达350万亿m3,并配合多套砂岩及各种圈闭。在上覆红盆沉积过程中,逐步生烃、成藏、演化为气。据分析,川西在早期地层岩性和古构造圈闭中适时成藏有利,在常规输导和储层条件下,进行第一次油气分配,奠定了贫、富分布基础。随着储层开始致密化,曾形成大型深盆气;继之以超致密化,天然气侧向运移功能减弱,成为呆矿。喜马拉雅运动导致川西形成几十个背斜构造,借助裂缝沟通,部分呆矿重新活跃聚集成藏。但烃源受早期分配的制约,“早聚晚藏”是四川最重要的特征。新场851井单井压降储量超过50亿m3,而许多构造为低产或仅有气显示,规律很复杂。本书第二章T3自储程式中,强调早期聚集因素和构造幅度、裂缝条件、隆升水中排气等因素。深部T3地层气源丰富,以各种方式向浅层运聚,还应系统搜寻。

T3地层向川中逐步抬高,其下组合在坡上变薄、尖灭,烃源也相应变差,但T3地层砂岩在高部位部分达致密砂岩级别,而且西部坳陷长期供给烃源,有可能部分形成致密砂岩气区。广安一带已获相当储量,大坡上也可形成上倾尖灭气藏。本区范围广阔,仍需深入研究,分别对待,争取发现天然气更大的场面。

5. 滇黔桂天然气远景

由于燕山运动强烈挤褶和喜马拉雅运动高原抬升,导致西南地区“广义四川盆地”陆相地层被剥蚀,碳酸盐岩暴露溶蚀,地表水下切很深,大部分地区天然气远景很差。以下领域可供研究选择。

(1)楚雄印支前陆盆地。T3地层烃源岩较好,在前渊埋藏很深。晚期构造圈闭发育,岩浆活跃,地温梯度偏高。地表油气显示较多,反映深部气藏的改造和上移现象。关键是加强油气地史和储层致密过程的研究,通过地震资料选择早、晚复合有利的大、中型构造,争取突破。偏东部T3地层含煤层埋藏较浅,煤层气量很大;东部还可探索海相古生界天然气,向北沿攀西构造带至西昌盆地。

(2)十万大山印支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只保留深渊部分,T3+J地层厚达万米。据地震相研究,中心有深水—半深水湖相沉积,而且海相P1和T1地层生油条件也很好,还有礁、滩的配置。因此,研究燕山运动对区域构造的改变,并判定有利构造部位,有可能发现规模性的气田。

(3)滇黔桂碳酸盐岩裸露区的探索。燕山运动高大断褶,喜马拉雅晚期高原抬升剧烈地区,上覆陆相地层几乎全被剥蚀,下部地表水作用可深达4km。

黔南至桂中在晚古生代前期是我国重要的弧后裂陷区(见图30、图123),地温梯度很高,曾形成过许多大型油田。但在上覆很厚的海相及陆相沉积深埋后,热演化很强(Ro>5.5%),有些大型完整构造,井下多为变质的非烃气及干沥青。黔中、黔北及武陵山地区,台上缺失D、C地层,高背斜轴部大都出露?—O地层,加上地表水切入,情况更为复杂。尚需进行探索的:一是黔西煤层气;二是低地温梯度区(如雪峰西侧)在推覆断层下盘查找下古生界圈闭;三是在广西中北部T2地层展布区,探查P+T1地层的隐伏礁体或构造、烃类尚未变质的地区;偏东还可研究D、C地层及更老层位的含气情况。

(三)北部地区

1. 松辽盆地

松花江群富油盆地下伏J3、K1地层裂陷盆地群(见图37、图202),主要是含煤系烃源岩,都已过成熟,在上叠多套盖层和油层情况下,烃类散失极微。丰富的天然气,可以在各种孔隙体中成藏,包括所夹砂体、风化的基岩、火成岩等的裂缝和溶孔,都可充注成藏。其中部分气源进入上叠坳陷下部的登娄库组和泉头组。随着上覆沉积加厚,下部砂岩逐步致密化,文献[154]中曾预测三种致密砂岩气藏类型:一为十屋箕状断陷型,二为三肇次生环绕深盆气型,三为长岭中央坳陷深盆气型。现在都已获得重要成果,有望实现“大庆下面有大庆”的理念(以气为主)。本区下伏J3、K1地层裂陷盆地群,都有可能找到各种类型的气藏。

2. 华北古生界气藏

华北C—P地层含煤系烃源和?—O地层烃源都优于鄂尔多斯,但燕山运动强烈断褶,复背斜高部位古生界多已暴露,只有复向斜区有保留,但不是油气聚集有利区。新生代拉张起落,古生界再次割裂,凹陷区深埋变形,隆起区往往再次遭到剥蚀,一般在低凸起或隆起大斜坡上保存较有利(见图78)。实际情况可能比图78中的解释要复杂得多,尤其是燕山运动面以下。因此,华北地区探寻古生界内幂气藏,要求用地史发展观点,结合高精地震资料把圈闭落实,仍有可能找到一些像样的气藏。至于古生界(特别是C—P)油气系统提供烃源在新生界较浅层中形成次生气藏,更为普遍,图210提供了几种运移模式。

山西沁水复向斜及南华北的煤层气,将是华北天然气的重要领域。此带是二叠系煤盆发育区,后期暴露不很严重,煤系分布面积广,埋藏也不很深,有利于煤层气勘探开发。在较深部还可寻找煤成气,沁水盆地已查明有面积较大的 “深盆气”和煤成气。此带可开展统一的研究。

(四)南方陆上找气问题(雪峰—武陵山以东)

南方海相由于优良的烃源岩及配套原生地质条件,有些专家认为应是我国勘探油气的后备区,甚至主张中国油气 “二次创业”就是勘探开发南方油气。但认真分析地质构造发展史,并不敢轻易乐观。

南方海相区正是燕山运动强烈地区。秦岭古缝合带和南华加里东缝合带(江绍—茶陵),在燕山期复活再俯冲,岩石圈下部巨量潜没,地壳上部以褶皱、推覆、拆离缩短相平衡。古生界大片出露,向斜和斜坡保留较多,但不利于油气富集。经综合分析,以保存条件为主提出一些地区,进行天然气评价、探索。

1. 江汉新生界盆地覆盖区

江汉盆地位于中扬子陆核部位,离周边生油坳陷较近。燕山期处于南、北力源推挤的对冲轴偏北地区,压应力相对和缓,深部保留古、中生界较多,又有新生界沉积披覆,对海相油气评价一直很高。

但新生界盆地中心的潜江凹陷,为印支-燕山运动复背斜区(主要受大别山方向的推挤),古生界多缺失。两侧负向构造当阳和沔阳复向斜带(见图136),保留古、中生界地层较多,局部构造发育,水文地质比较复杂(见图137),可进一步研究选择。另外,南、北推覆、滑脱断层下盘的古生界(见图87)构造,也可以选择进行探索。

2. 苏北新生界盆地覆盖区

苏北盆地位于扬子陆核部位,主要为海相地区,原两侧盆地相烃源优良区及油藏都已暴露。在燕山期南、北推挤构造对冲轴附近,整体结构和江汉地区相反,形成一个巨大的复式褶皱向斜带(见图92)。两侧为密集的冲断褶带,断层向下一般在志留系中减弱或消失,下古生界保存相对完整,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相对破碎。经新生代升、降分割后,复式向斜的凹陷区古生界埋藏更深;而隆起区则多暴露,深部燕山运动面以下圈闭很复杂,地震难以查明,尚需进行技术攻关。推测沿江对冲轴附近情况相对简单些,首先要加强地震试验,掌握一批深部圈闭,进一步择优突破。盐城朱家墩类型气藏,为古生界气源和新生界混源而成,这种 “古新新储”在苏北裂陷中可能很重要。

3. 湘赣裂陷带

大致在南华加里东缝合带附近,陆陆碰撞后,从D2时期开始逐步松张成裂陷带,上古生界烃源岩发育良好(见图134),并夹含煤系,印支运动后曾出现T3—J2时期前陆沉积。燕山运动本区异常强烈,多处基底拆离推覆。燕山期后原拉张裂陷带又多覆盖K2—E地层。此带深部构造很复杂,湘中钻井反映深、浅部圈闭不清,而地表油气显示很多。需要在地史发展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地震攻关靶区,在深部获得海相气田是有可能的,而且此带煤层气应有一定。

4. 南方海相深部隐蔽圈闭的探索和研究

南方海相早期曾有非常良好的烃源和运聚条件。导致南方海相区构造变动油气破损的原因是燕山运动,主要是挤压推覆。靠近复活俯冲带往往有大型基底拆离滑脱,北有武当,南有雪峰—江南,都有大片基底出露。但广大地区都是伴随褶皱的逆冲推覆,许多背斜轴部为逆推出露很老的地层,而断层下盘仍能保存多套海相地层,并能有独自的构造圈闭,如武陵山地区,当然晚期可能重组气藏。断层的组合、倾角不同,深部隐伏的构造圈闭也呈多样化,加上各种原生的地层岩性异常,如礁体等,在后期改造中情况多有变化。还应注意大型向斜中可能存在 “深盆气”领域。

南方海相天然气,总体上仍处于探索中,非常复杂、非常艰巨。多年来在深部地质规律认识上进展不大,最关键的是缺乏高精地震资料和地质模式的紧密结合。因此,目前只宜作战略科研项目,配套高水平地震试验和科学探井。

(五)中国海域天然气远景潜力很大

我国海域新生代裂陷盆地拉张强度大,沉积岩很厚,烃源条件较好,且多沼泽含煤系,地温梯度较高,深部烃源岩多已气化,如渤中凹陷、西湖凹陷、基隆(钓北)凹陷,以及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中南部、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还有南海的深水区等。因为这些盆地或凹陷,主要裂陷烃源在下部(E2+3),其上有坳陷和区域披覆,有多套封盖层系,成藏期距今很近或正在成藏,并且多为超高压封存,天然气漏失和扩散都轻微。生、聚系数高,保存条件良好,和南方古生界形成鲜明反差。

海上气藏一般埋藏较深,相当部分储层已致密化,有些具有非常规特征。而海域勘探开发成本高,因此,许多在经济上可能处于边际状态,必须认真做可行性研究和理论、技术上的准备、提高。很重要的是前期要查明富矿(甜点)和稍浅气储的展布规律,以富带贫、以浅带深,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并能建立信心。如果南海、东海、渤海天然气得到探明和开发,将缓解我国能源北与南、西与东的不均衡状态。

总之,中国天然气分布广阔,领域众多,丰富,各个地区都具特色。因为多旋回构造、沉积,除新生代盆地外,生、储、圈适时常规聚集很少。储层多以碳酸盐岩(及火成岩、变质基岩)溶蚀、裂缝和致密砂岩为主,圈闭多以复合构造、深盆气、地层岩性为主,只有少数浅层次生气为背斜孔隙性常规气藏。因此,深埋、隐蔽、致密、次生、非常规等现象,成为中国今后勘探开发天然气必须面对的问题。成藏规律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很大。在战略、战役和战术上,都必须有相应的对策。尤其是思维方式要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要从生、储、圈、盖常规气藏的框架中解脱出来。例如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今后储气领域多在下伏盆地或上旋回盆地的深部,常规孔隙性储层很少。不应回避、淡化 “致密砂岩含气”的各种论点,或简单套用北美前期 “深盆气” 的观点。要努力创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储层理论体系,不能把成藏机理完全不同的低孔渗、致密砂岩、超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笼统称为低孔渗,混淆内在规律。中国深部地质非常复杂,隐蔽性很强,难题成堆。希望有更多的创新观点和预测,推动各类深部气藏的勘探开发。如果成藏理论创新不够,很可能要经历一个低迷阶段,希望能尽快跨越。

(六)关于新类型天然气

近年来,在页岩气、水溶气、第四系生物气、可燃水(深海)和高寒山区冻土气等资料日益增多。从我国地质结构和地貌条件分析,这些新类型天然气,具有巨大潜力。应开展科学研究和试验性勘查、开发。

中国城市海拔一览表

一、古石油包裹体的存在证实沥青直接来自石油

有人认为幔源非生物成因可以形成沥青(张景廉等,1998),因此沥青产于玄武岩中自然会使人想到该沥青会不会是幔源非生物成因的?毛景文等(2003)和李厚民等(2004b)通过碳同位素组成研究认为沥青是生物成因的,其δ13CV-PDB为-33.2‰~-27.3‰,平均-31.‰。

玄武岩铜矿石石英中古石油包裹体的发现,进一步确证了沥青不但是生物成因的,而且直接来自石油。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中沥青只有一个期次,自然铜呈片状充填于沥青的裂隙中;铜厂河玄武岩铜矿中的古石油也只显示为一个期次的产物。古石油包裹体中固体沥青分布于包裹体壁附近并与液态烃共生,其形态和产状表明其不是形成于石英之前的固体捕获物,而是捕获后石油变质形成的。在成矿热液进入古油气藏之前,古油气藏中的石油未发生裂解,为均一的液相。只有这样,古石油才能被成矿热液中沉淀的石英以均一的液相捕获形成有机包裹体。由于受到后期热变质作用,原来均一的石油裂解为固体沥青、液态烃和气相,后二者极易溢散,有的运移到其他部位重新形成油气藏,仅将固体沥青残留在了古油气藏中,只有以包裹体形式圈闭在封闭性好的石英中的古石油才能完整地保留其裂解后的固体沥青、液态烃和气相。但是,同一成矿热液中沉淀的自然铜等矿物又沿固体沥青的裂隙分布,表明沥青的形成不晚于成矿作用。因此有理由推断,古石油热裂解形成沥青是由成矿热液引起的,与有机包裹体共生的气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90~290℃,据沥青的反射率估计的温度为159~229℃(李厚民等,2004c)也说明了这一点。

二、地质构造条件有利于形成古油气藏

岩浆成因的玄武岩本身不可能形成生物成因的沥青。因此大面积面型分布的沥青是异地来源的。也就是说,本区曾经形成过古油气藏。事实上,火山岩型油气藏并不鲜见,日本、美国、俄罗斯、委内瑞拉、阿塞拜疆、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均有火山岩型油气田,我国的克拉玛依油田、辽河油田、山东济阳拗陷、内蒙二连盆地、渤海湾盆地、苏北盆地、南襄-江汉盆地、三水盆地、珠江口盆地、东海盆地和莺歌海盆地等均有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刘诗文,2001;金强,2001;张新荣等,2001),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峨眉山玄武岩中已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牛善正等,1994;宋文海等,1994)。而本区的地质构造条件也有利于形成古油气藏。

1.烃源岩

笔者在滇东北玄武岩铜矿的大关县城附近及彝良县毛坪乡附近的茅口灰岩中均发现有大量沥青等石油残迹(图版Ⅱ-1),表明下伏地层尤其是下二叠统茅口灰岩有条件提供烃源。四川盆地西南部峨眉山玄武岩气藏中天然气的δ13C1为-28.10‰,δ13C2为-31.08‰,下二叠统阳新组气层天然气的δ13C2为-31.5‰,威远震旦系和三叠系气藏中天然气的δ13C1为-32‰~-33‰,上二叠统长兴组天然气δ13C1为-32‰、δ13C2为-35‰~-36‰(宋文海等,1994),可见玄武岩中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组成与下二叠统阳新组的相似,而与震旦系、上二叠统长兴组及三叠系的差异较大,表明其源岩更可能为下二叠统阳新组。玄武岩中沥青和天然气均源自下伏地层,天然气有可能是古油气藏中石油分解后气相运移、重新聚集成藏的结果;而沥青是古油气藏中石油分解后的原地残留物。本区铜矿石中固体沥青碳同位素组成与四川盆地西南部峨眉山玄武岩气藏中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组成有差异,可能是石油裂解过程中同位素分馏造成的。

2.储集层

沥青主要分布于上二叠统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段(P3e14),表明该层位是古油气藏的储集层。第四岩性段下段厚50~70m,由3~5个玄武岩流(旋回)组成,单个玄武岩流厚10m左右,每个玄武岩流的下部一般为致密块状玄武岩,向上杏仁逐渐增多,顶部多过渡为厚数十厘米至2m的角砾状玄武岩,各玄武岩流之间有时有喷发间歇期形成的含碳泥质粉砂岩、沉积凝灰岩等薄夹层。角砾状玄武岩呈层状顺层产出,其角砾为单一的玄武岩,有时具有可拼接性;其胶结物不是火山凝灰物质,而是热液矿物石英、方解石、沸石等。因此笔者认为这种角砾岩不是火山角砾岩,而可能是淬碎角砾岩或构造角砾岩。推测构造角砾岩的成因为:当玄武岩浆喷溢时,玄武岩流的顶部由于气体的溢出而发育气孔;当发生构造变形而褶皱时,易于沿玄武岩流之间的层面发生构造滑动,滑动面附近的气孔状玄武岩容易破碎呈构造角砾岩带。这种角砾构造及气孔成为后来石油及成矿热液充填的有利空间。当岩石中裂隙十分发育时,沥青及热液矿物沿裂隙充填、交代,显示热液矿物“胶结”具有可拼接性的玄武岩角砾的外貌。

3.盖层

第四岩性段上段(P3e24)为厚层块状玄武熔岩,致密,杏仁不发育,厚50~70m,其与上覆的晚二叠世宣威组((P3x)底部粘土岩一起构成了古油气藏的盖层。

4.圈闭

在后期构造作用下,上述储、盖组合变形形成背斜等构造圈闭,而断裂构造将下部烃源岩中的石油导入该圈闭中形成油气藏。

黔西威宁县铜厂河玄武岩铜矿床就是背斜圈闭形成古油气藏和铜矿床的典型实例(图3-7),该矿床的铜矿体顺层产出,呈背斜形态,矿体中沥青发育,铜矿石石英中有古石油包裹体(见前述)。

三、古油气藏对铜矿化的控制以还原作用为主

冉崇英等(1998)通过对砂岩铜矿的研究,总结出有机质在金属成矿过程中有如下四方面的作用:

(1)络合作用:腐殖酸、氨基酸或短链羧酸(如乙酸)都可以与一些金属元素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迁移,石油因含N、O、S的配体,能从卤水中萃取金属元素使之络合迁移;

(2)吸附作用:富里酸可吸附大量的游离铜,干酪根类似活性炭,亦具强的吸附作用;

(3)阳离子交换作用:沉积物孔隙水中的过渡金属元素不断地与被腐殖质吸附的K、Na、Ca、Mg等离子交换而在有机质中富集;

(4)还原作用:早期成岩阶段,细菌还原作用生成还原硫,改变成矿环境。许多有机质(如煤、干酪根、短链羧酸)都具有一定的还原金属能力。与金属成矿有关的有机质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这些物质中的含O、N、S配位体或极性基团以及其还原性。

冉崇英等(1998)的研究还表明,滇中砂岩铜矿不同世代的有机质与金属作用的方式及其作用结果是不同的:

(1)Cu的表生聚集和矿源层的形成与腐殖酸的络合、吸附作用关系密切;

(2)成岩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NaCl-CaCl2型,羧酸的络合作用较重要;

(3)改造成矿期:成矿流体为Na2SO4-NaCl型,则高成熟干酪根与沥青甲烷气的还原作用更为重要。

本区玄武岩型铜矿主要为后生热液型铜矿,铜矿石中大量发育高成熟的沥青和炭质,因此沥青、炭质及甲烷气的还原可能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区Cu以低价的自然铜形式沉淀证明了这一点。

控制油气藏形成的圈闭构造同样也是控制铜矿化的圈闭构造,铜矿化与古石油一样,也主要发育于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段的角砾状玄武岩层中,上覆的第四岩性段上段块状玄武岩和宣威组底部粘土岩盖层同样也有利于成矿流体圈闭而不至于溢散。因此,铜矿成矿与古石油成藏具有同空间关系。

古油气藏中的石油等有机质流体与成矿流体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成矿物质沉淀下来。前人研究认为有机质在金属成矿过程中有络合、吸附、阳离子交换和还原四方面的作用,而在改造成矿期,高成熟干酪根与沥青甲烷气的还原作用更为重要(冉崇英等,1998)。电子探针特征X-射线面扫描分析(图版Ⅹ-1、2、3、4、5、6、7、8)表明,本区有机质对玄武岩铜矿的控制以还原作用为主,而络合、吸附、阳离子交换等作用不明显,因为沥青中没有浸染状分布的铜元素,表明古石油不是铜成矿物质的搬运介质。本区玄武岩中磁铁矿发育,岩石磁性很强。但不发育沥青的矿化蚀变玄武岩的磁性大大减弱,磁铁矿被赤铁矿、褐铁矿等高价氧化铁代替。这表明,成矿流体为氧化性强的热液,Cu等成矿物质在成矿流体中以Cu+(和/或Cu2+)状态存在。

一般的油气藏分为三个带:下部为较重的水带,中部为油带,上部为较轻的气带(气顶)。这种结构与前述玄武岩铜矿的矿化蚀变垂直分带具有很好的对应性。笔者认为这种对应性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成因联系。笔者推断如下:古油气藏下部的水带还原性较弱,氧化的含铜流体进入还原的水带时,成矿流体中的Cu会与水带中的S发生反应形成辉铜矿等硫化物,因此辉铜矿化发育于下部;当氧化的成矿流体进入中部强还原的油带时,受成矿流体热量的影响,古石油发生热裂解而残留下固体沥青,而成矿热液中的Cu+(和/或Cu2+)被还原成Cu0状态的自然铜沉淀成矿,在发生自然铜矿化的同时,有方解石从热液中沉淀,因此自然铜多发育于中部,与沥青及方解石密切共生;当成矿流体进入上部的气带时,受强还原的烃类气体的影响,成矿热液中的Cu+(和/或Cu2+)同样被还原成Cu0状态的自然铜沉淀成矿,造成上部只有自然铜而没有沥青的矿化特征。

六家队水电站在哪里

中国城市海拔排名为:拉萨3656m、西宁2250m、昆明1922m、兰州1537m、银川1114m、贵阳1061m、呼和浩特1056m、乌鲁木齐873m、太原811m、成都503m。

1、拉萨

拉萨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北纬29°36′。全市行政区域东西跨距277千米、南北跨距202千米,面积2.964万平方千米。

2、西宁

西宁市地处青海省东部,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市区面积476.5平方千米。西宁市呈东西向条带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群山怀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

3、昆明

昆明市,别称春城,云南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总面积21012.5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60万人。

4、兰州

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北与武威市、白银市接壤,东与定西市接壤、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接壤,地域总面积1.31万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31.8平方公里。

5、银川

银川市区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兰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海拔在1010米~1150米之间。

6、贵阳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东经106°07′—107°17′,北纬26°11′—26°55′之间。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市的平坝区和毕节市的织金县,北邻毕节市的黔西市、县和遵义市的播州区。总面积8043平方千米。

7、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米。

8、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市境最北点在头屯河下游距五家渠市3.5千米处,最南点抵阿拉沟以南夏格泽山脊,南北最宽处约153千米;市境最东点在高崖子牧场东边石窑子艾肯沟内,最西点在胜利达坂以西的天格尔山脊,东西最长约190千米。

9、太原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北部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7°27′~38°25′,东经111°30′~113°09′。北、东、西三面群山巍峙,北靠系舟山、云中山,东据太行,西依吕梁,南接晋中平原,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10、成都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2016年全市土地面积为14335平方千米,市区面积为4241.8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931.58平方千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昆明百度百科-银川百度百科-贵阳

始建于1965年的六甲水电站位于河池小三峡风景区,是龙江流域上游的第三个梯级电站,集发电灌溉于一体,现有机组4台,装机容量10820千瓦,年均发电量5990万千瓦时。

中文名

六甲水电站

地点

河池小三峡风景区

装机容量

10820千瓦

年均发电量

5990万千瓦时

扩建投入

4300万

广西瑞东投资有限公司投入4300万元对该电站进行扩建,该工程在原来的溢流大坝上加装3米高水力自控翻板闸门,左岸开凿引水隧洞,修建厂房,安装1台1.1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年均可发电3525万千瓦时;右岸设计有1.2万亩农田的灌溉渠道,洪水位没有改变,不会造成新的淹没。

新增机组将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全自动微机监控系统,技术含量和安全性较高。将于2005年底建成发电,届时,可缓解河池市电力供需矛盾,减轻广西电网的供电压力,为河池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纠错

京东家电年货节,天天低价,买贵必赔,千万别错过~

京东广告

打开APP

在上海,植出一头浓密头发需要多少钱?2022植发价格一览表

大麦植发医院广告

上海电力工程全程代办,快速下证-聘贤资质

关注电力工程的人也在看

十年上海资质代办,专注电力工程代办理,电力工程全程代办,一次申报通过。电力工程一站式服务。让您省心,放心,舒心办好电力资质。

上海聘贤科技集团有..广告

大家还在搜

水电多少钱一平方

装配式围挡

床垫什么牌子好

投影仪多少钱

一体化预制泵站多少钱

自动洗地机的用途

手工制作水晶泥

篮球好一点的牌子

广告

超人气颜值主播,点击近距离互动

六甲水电站_相关水电站

大化水电站红水河水利工程建筑

查看词条

岩滩水电站中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查看词条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南盘江龙头电站

查看词条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第一个电源点

查看词条

乌弄龙水电站澜沧江上游河段2级站

查看词条

百龙滩水电站综合效益型水利工程

查看词条

叶巴滩水电站江上游水电工程

查看词条

洛东水电站龙江梯级开发末级电站

查看词条

索风营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中部黔西县

查看词条

干捞水电站发电为主水利水电工程

查看词条

鲁地拉水电站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查看词条

小南海水电站水能源开发点

查看词条

词条贡献者

该词条共有12人参与编辑,查看全部

词条有帮助,感谢贡献者

意见反馈权威合作百科协议

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详情

Baidu?京ICP证030173号

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