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碳生活的科技论文

2.我要写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为主题的议论文,请问有什么好的论据么? 感激不尽啊~

3.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地震处理的最小平方反滤波设计及其应用

4.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5.撰写历史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1000字

6.煤层气论文分布与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特点

7.根据对当前中国能源现状 可适当结合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写一篇论文讨论 如何维护中国能源安全 2000字

天然气动态仿真真实数据有哪些应用分析论文怎么写_天然气监测系统

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开始写作的关键,先选好题,再下笔。下面是我整理的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希望大家喜欢。

 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

 1、具有预测能力的呼叫中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PVAR模型在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中的应用

 3、基于有限元的深基坑组合型围护结构可靠度分析

 4、一些带有偏序结构的完全码

 5、Stein方法在复合泊松分布近似中的应用

 6、各类分布产生的背景

 7、保险金融中的计数过程的若干渐近性

 8、高中概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9、随机变量序列的极限定理

 10、Cayley树上非对称马氏链及任意相依随机变量序列强极限定理的若干研究

 11、一类混合随机序列的概率极限定理

 12、保证齿轮质量的结构和工艺措施研究

 13、道路施工机群配置和调度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系统状态分析与技术经济评价研究

 14、高速公路服务区合理规模与布局研究

 15、基于图像区域统计特征的隐写分析技术研究

 16、统计收敛的测度理论

 17、关于φ-混合随机变量序列的矩完全收敛性的研究

 18、混合相依随机变量序列极限理论的若干结果

 19、两两NQD列的一些收敛性质

 20、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能质量评估研究

 21、本科概率论试验课程设计初探

 22、基于随机模拟试验的稳健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23、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乘积的几乎处处中心极限定理

 24、AQSI序列的强极限定理

 25、几类相依混合随机变量列的大数律和L~r收敛性

 26、现代经济计量学建立简史

 27、任意随机变量序列的相关定理

 28、新建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影响预测研究

 29、鞅差与相依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精确渐近性

 30、ND序列若干收敛性质的研究

 31、证券组合投资决策的均匀试验设计优化研究

 32、相依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收敛速度

 33、行为两两NQD随机变量阵列加权和的收敛性

 34、数值计算的统计确认研究与初步应用

 35、基于证据理论的足球比赛结果预测方法

 36、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潜力挖掘

 37、节理化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

 38、随机变分不等式及其应用

 39、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靶场实时光测数据质量评估

 40、基于路径的加权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研究

 41、LNQD样本近邻估计的大样本性质

 42、20CrMoH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研究

 43、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协整分析

 44、一类Copula函数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45、型**N选M中奖号码的概率分析

 46、协整理论在汽车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47、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展中断风险分析和保险建议

 48、贝儿康有限公司激励设计研究

 49、云模型在系统可靠性中的应用研究

 50、离散更新模型破产概率及赤字的上下界估计

 51、输电线微风振动与疲劳寿命

 52、电器产品模糊可靠性分析中模糊可靠度的研究

 53、变分不等式及变分包含解的存在性与算法

 54、隧道测量误差控制方案的'研究

 55、塔式起重机臂架可靠性分析软件开发

 56、分布式认证跳表及其在P2P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应用

 57、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实证研究

 58、天然气管道断裂事故分析

 59、粗集理论及其在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60、集装箱码头后方堆场荷载统计分析和概率模型

 61、多工序制造过程计算机误差诊断控制系统

 62、实(复)值统计型测度的表示理论及其它在统计收敛上的应用

 63、应用统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程序库建设

 64、基于个体的捕食系统模型

 65、相依样本下移动平均过程的矩完全收敛

 66、基坑变形监测分析及单撑—排桩墙支护结构抗倾覆可靠度研究

 67、基于综合的交通冲突技术的城市道路交叉口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68、暗挖地铁车站下穿对既有结构安全性影响分析

 69、随机变量阵列的强收敛性

 70、基于随机有限元的疲劳断裂可靠性研究

 71、高中数学教学概率统计部分浅析

 72、敏感问题二阶段抽样调查的统计方法及应用

 73、三大重要分布及其性质的进一步研究

 74、随机变量的统计收敛性及统计收敛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

 75、多变量密度函数小波估计的一致中心极限定理

 76、混合Copula构造及相关性应用

 77、数学职前教师对正态分布的理解水平的研究

 78、煤矿事故系统脆性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79、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客户信用风险评估及系统设计

 80、河北北方学院学生成绩关联分析及预测

 81、房地产项目现金流管理研究

 82、高压电磁感应信号的集及处理算法的研究

 83、基于神经网络的逆变电源可靠性研究

 84、跳频序列的局部随机性与线性复杂度分析

 85、金川二矿区中段平面运输系统数据分析与模拟模型研究

 86、房地产投资风险定量评价与规避策略研究

 87、审计统计抽样技术方法研究与设计运行

 88、几种概率统计滤波法在重磁数据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89、模糊随机变量序列的极限定理

 90、数据挖掘的若干新方法及其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应用

 91、城市道路交通流特征参数研究

 92、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可能最大风暴潮的估算

 93、潜油电泵轴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94、起重机金属结构极限状态法设计研究

 95、相依随机变量极限理论的若干结果

 96、局部次高斯随机序列的强极限定理

 、基于自然风险度量的农业保险定价及其财政补贴研究

 98、NA和(ρ|~)混合序列的某些收敛性质

 99、可交换随机变量序列的极限理论

 100、一类相依重尾随机序列的强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

低碳生活的科技论文

石油论文参考文献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石油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爆炸荷载作用下大型立式圆柱形储油罐动力响应分析

 延迟焦化装置主分馏塔及吸收稳定系统的模拟计算与优化

 天然气管道无线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定向井井眼轨迹可视化技术研究

 精细控压钻井井内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分隔壁塔双效精馏热集成系统的稳态和动态行为研究

 高层办公建筑的空间流线解析及研究

 再生水源热泵应用于供热系统的研究与评价

 基于MVC的图形定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电磁感应数据传输系统的硬件研制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

 长春岭低温低压高含蜡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固—气—液”联产的生物质能源转换工艺及产物利用的研究

 香菇纤维素酶基因cel6B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碳钢热浸镀铝镀层的组织与性能及稀土改性研究

 大型半潜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与市场评估研究

 吉林油田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的设计

 新立油田整体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

 管道局管道工程项目物流整合研究

 新型PIP系统在大型石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变温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粘土的固结特性研究

 XX油田井下作业工程公司配液站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

 吉林油田公司企业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有机涂层下船用钢电偶腐蚀规律研究

 逆向跨国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研究

 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一类n+1维乘积型偏微分方程Cauchy问题

 燃气轮机—加热炉系统集成优化研究

 古平一井井眼轨道设计与控制

 大规模稀疏线性方程组的预条件迭代法的研究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海洋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

 疏浚工程对碣石湾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改性提高生物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耐撕裂性的研究

 共聚物橡胶的结构性能分析及其物理特性的'分子模拟

 半纤维素基温敏性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危险率分析的风浪参数联合设计标准研究

 深水油管柱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导管架平台结构整体安全水平分析与标定

 油螺杆泵光杆扭矩和轴向力集成传感器的研究

 随钻地层压力测量装置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石油钻进工程中竖直井钻柱振动问题的ANSYS模拟计算与分析

 微介孔复合炭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中国石油山东天然气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

 化学反应放热失控安全泄放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

 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支承塔架的结构选型和受力性能研究

 天然气涡旋压缩机增压装置供油系统压力和流量的优化控制

 烃类厌氧降解过程中互营细菌的分布特征和系统发育研究

 中石油南美地区工程项目冲突管理研究

 面向吊装工程的履带起重机站位优化研究

 多尺度三维地质对象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

我要写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为主题的议论文,请问有什么好的论据么? 感激不尽啊~

低碳环保的城市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低碳生活的科技论文,仅供参考!

低碳生活的科技论文篇一

 探讨低碳环保城市规划设计

 摘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性规划,基于这种情况,必须立足长远,特别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坚持生态原则,通过实现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城市增长需要。本文对低碳环保的城市的规划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环保;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低碳环保城市的概述

 低碳环保的城市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并且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社会经发展形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也要做到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出现了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等情况,此时,人们对低碳环保理念的发展也逐渐的产生兴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关注,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由于气候变暖很大一部分的可能性是由人们的活动造成的,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时,应该大力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促进城市向低碳城市发展的进程。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

 1、生态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面临着水土严重流失,森林植被锐减、水匮乏、水体、大气污染严重等现象,这些现象同时又影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生态城市化建设是本着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良好的规划,既减轻环境负担又给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2、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还要满足生理、精神生活需求,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环境与生态协调和谐发展,从而,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 文化 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品质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高,生态城市的发展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经济稳步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更是一项利国利民、时间久远、意义重大的任务。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生态性。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通过衡量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优化水,减少噪音污染,着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经济性。生态化城市规划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数量和质量增加,并在原有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经济性需要是减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提高的再生和综合利用率,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率的设备、改善管理维护的 方法 都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办法。

 可持续性。从长远来看,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考虑到现在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性和完整性,兼顾历史和原有城市本色,在发展过程中,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整体为城市规划需求服务。

 科学性。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生态城市,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精神需要,充分体验城市整体功能,经过全方位调查和研究,结合城市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从以前单一的绿化变为注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感受和注重城市建筑实用性、美观性。

 四、低碳城市与碳的排放

 随着城市的发展,全球气温在逐渐的变暖,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气温的变化?这就成为我们研究的关键所在。从社会发展的方面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业化革命的发展导致大量的化石燃料的使用,使得全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的增加,目前,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从碳的排放源头来看,在人口密集、交通、建筑、工业都发达的城市中,其对碳的使用与排放都是高消耗的,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的大城市能源的消耗占全球的75%,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球的80%,最终,碳的排放量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城市交通、工业发展三个方面。人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居家取暖做饭、火力发电、金属冶炼等方面。

 从自然的科学角度看,土地覆盖率与土体利用的变化、太阳的活动强度、海洋的作用等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因素。其中有不少人为的因素的存在,例如,土地的覆盖与使用的变化,尤其是进入工业化的时代后,城市的发展可能是直接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总而言之,城市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已经成为减少碳的排放量的关键所在。为了能更好的应对气候的变暖和能源的危机,研究城市的低碳环保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努力建立一个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城市,通过对产业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改变,合理、有效的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约束,同时也是对快速跨入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的契机,从而减少气候的改变,增加经济效益。

 五、城市规划中低碳环保理念的应用

 1、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实际上就是指生活中所耗费的能量的减少,进而降低碳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通过对社会生活时能源与物质的消耗的减少、废弃物与垃圾的减少,实现减排节能的作用,提高低碳城市的发展。崇尚简朴的生活,尽量避免的浪费,应当鼓励宣传都要做到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理念的发展,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为低碳城市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2、低碳交通

 (1)想要进行城市交通的低碳应当考虑到交通条件的内部优化。实际上就是对城市的交通进行系统的、完善的规划,并且制定出相应的交通规划,在以节约能源与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量。还应当在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生活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城市的压力。例如,有些城市的做法就是相当可取的,在城市建立基础道路以外,建立相应的快速道路,比如地铁等,同时也要加强公交系统的完善,提高城市交通的高效性,从而减少碳的排放。也要对环保型交通设施研究与探索,增加低碳理念在城市交通建设的使用,增加城市的低碳规划。

 (2)做好城市交通规划的外部协调。把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城市的一些其他政策进行协调,并以交通规划来支持土地的规划,并且把低碳城市的理念深入到规划中。进而进行全方位的对城市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完善。真正做到实现城市交通的减排和节能,到达低碳城市发展的需求;建立合理的体制进行相应的管理,不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培养生活居民的低碳交通的意识,形成完善的交通观念,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

 3、低碳产业

 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经济增长方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能源发展需求的重要成分。从工业结构的方面分析,重工业产生的排放物比较多;从产业结构分析,服务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比较低,而工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较大。所以要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提高附加值的方法来拉动低碳化的发展。一方面,增大对高耗能产业的控制力度,降低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提高生产方式的创新,以节约、循环的经济方式来改变以往的产业经济,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也要把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引入到城市的产业调整中,积极的开展循环型经济的策略,改变固有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低碳城市经济的形成,增加城市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建设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碳排放量的的增加已经影响着全球气温的攀升,所以碳的排放与城市的规划息息相关,因而,发展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减排、节能,从而降低空气污染。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体系,是建立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碳的排放量也逐渐的增加,进行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云利波,魏延军.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A].科技部.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 议论文 集[C].科技部:,2014:1.

 [2]时蒙蒙.山东省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刘存发,刘芳.分析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策略[J].中外建筑,2014,04:72-73.

 [4]刘羽佳.论城市规划设计如何体现环保节能[J].石油石化节能,2014,05:58-59.

低碳生活的科技论文篇二

 浅谈低碳环保简约别墅设计

 摘要:气候变化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随着低碳理念在国内的大肆宣传与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大力发展,低碳设计一词也应运而生,并成为21世纪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重点往建筑设计中的低碳设计方向发展,这样能够增强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别墅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其对于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很大的要求,在别墅设计中贯彻低碳环保简约的理念,对于别墅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环保简约;别墅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材料已经从简单几类发展到品种繁多,但是,由于我们以前的环保意识不是很强,因而导致了工业的污染,的浪费,环境的破坏。比如私自乱开矿厂,野蛮地开垦耕地,塑料制品的随意乱扔和焚烧,垃圾的乱倒,树木的乱砍滥伐,等等,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因此,当代新型的低碳环保材料就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前,人们运用的装饰材料主要注重的是外观和功能性,但现在不但要有功能和使用性,而且应该具备环保性和二次利用的功能。时至今日,环保、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别墅设计的主旋律。

 一、别墅的简约环保低碳

 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别墅设计中的简约主义。著名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大师迈斯?凡德洛提出了一句经典设计 名言 ?少即多?(Lessismore),可以说是简约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宣言。它可以删繁就简,并且以获得建筑本质元素的再现,在获得简洁明快的空间的同时,往往隐藏着复杂精巧的结构。简约主义的唯美不但在西方现代美学得以延伸,在东方也有继承和发扬。在现代的生活中我们承受了过多的压力,人们渴望拥有自由,回归自然的生活环境和氛围。让我们的心趋向平和,自然,纯净。简约的生活态度,环保的生活环境,低碳的生活品质,已达到人与自然相和谐。

 二、别墅建筑设计中涉及的?碳?

 我们经常会忽略到,二氧化破的排放总量中,建筑行业就占到了50%,远高于工业领域和运输领域。别墅建筑的低碳设计指的是在整个别墅的建设过程中,利用景观的优势,减少人工材料的运用的一种设计方式,从而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量减少,达到低碳的目的。如今,低碳建筑设计已经慢慢成为国际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低碳经济?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英国出版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低破经济细细说来,就是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支持之下,通过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最大可能地降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含碳量高的能源消耗。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社会双?效果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三、低碳环保设计理念

 (一)能源组合优化

 关于能源组合的优化,主要是对一些新兴能源的合理利用,尽可能地减少矿产的消耗量,从而方便人们对大气污染气体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在我国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用相关的技术来对其燃煤设备进行适当的改造,这样不仅降低了工业生产的成本,还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二)节能

 节能一直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话题,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研发了许多新兴的节能设备和技术,而在别墅设计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将这些节能设备和技术应用到其中,使得建筑耗能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议计师们也可以通过叶科学技术和自然条件的紧密结合,进而满足低碳建筑结构的节能、通风以及自然光的相关要求。不过,由于不同的地区其气候条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对其结构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也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用适当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节能处理。

 (三)节约

 对于建筑节能材料和技术的用,在低碳环保的别墅设计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但可以对别墅的结构进行优化,降低对自然的浪费,还有效地提高了的利用率。

 四、低碳环保技能设计方法与技术

 (一)设计与自然地形的结合

 在别墅景观设计中用低碳环保简约的手法,是指在特定的地形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别墅景观设计必须要合理的利用地形,所选的地段要平坦、或缓缓凹地起坡、或险峻陡峭。以便减少土方工程工作,将别墅的每个部分与所处地段的起伏的地理进行有机地结合。这是别墅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地势平坦是建筑平面灵活布局的有利条件。虽然坡地有时带给设计师在空间设计一定的难度。但在景观设计中恰恰也能有针对性地利用空间特性和运用设计者空间想象和设计能力,成为创造出优美建筑造型的有利因素,使得建筑更为活泼和富有表现力。

 (二)设计与环境景色的交融

 生态别墅户外的环境设计除了满足观赏的需求,在建筑景观上往往要设计一些自然环境的景色。除此以外还要设计多处风景优美的郊外配套设施,也要配色设计实现环境景色锦上添花。这些集借景、用景、造景、点景为一体,把别墅的景观与自然充分融合,使居住者拥有一种置身在大自然中的美感,同时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微妙的的流畅感,真正体现生态理念。晴帘纵秀、山岭岩崖、青石绿树,这些大自然景观勾划出的画面可以说是别墅占有地段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还为其他的建筑景观所共享,建筑师可以充分利用其自然环境景色的特点,使居住者能观赏到周边的旖旎风光。

 (三)借景造景手法的运用

 景观设计里运用静态的?借景?与动态的?造景?是目前别墅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2个要素,?借景?即借用外部的景色,如山间小溪?人文景点?。?造景?则是营造社区内部已有的景点,改良已有的居住环境。两者互相谐调,构成了所谓的双景别墅,这也是很多别墅项目的重要卖点。在社区内部景观的营造上,又分为?自然风景?和?人工造景?。一是恰当利用了内部的自然条件,如坡地、河流、树木等等,达到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目的。二是大力投入金钱成本,营造出一个人工景观。景观设计的手法日益多元化,既有本土化的元素也有舶来品,既有传统风格,也有大胆前卫的作品,但借景造景的手法一直为众多的设计师所重视和青睐。同样以蚌埠淮上区曹老集镇杨树林高档别墅为例,别墅区周围树木种类和数量繁多,放眼望去绿荫片片,不远处又有龙子湖相伴,龙子湖区的优美风景实为借景的首选,同时别墅区整体的景观风格以私密幽静、自然和谐为主,让人不禁流连忘返。

 五、低碳简约设计理念在别墅设计中的应用

 低碳环保的别墅设计涉及的面很广,但是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相互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第一,低碳别墅设计里的空间组织,它主要包括平面布置。首先我们需要对原有建筑设计的意图进行充分的理解,并且对建筑物的功能分析、总体布局、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等,要有很深入的了解,我们在对低碳别墅设计时,应该对空间和平面布置给予完善、调整和再次的创造。第二,低碳别墅景观的界面设计处理,它主要是指对整个景观中的各个围合、隔断、墙面、地面、平顶等进行设计,使得的各景观界面的形状、图形线脚、肌理构成合理的设计。第三,低碳别墅的光照设计,它主要是指环境的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的相互关系,光照除了能满足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环境的光和照明要求以外,还要满足一定的光照和光影效果,对室内外的环境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结束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人们的生活空间就变得更大、更自由,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我们居住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保的室内外环境受到了更多的欢迎,简约的设计风格、私密的个人空间逐渐成为新的时尚。在这个风格的引导下,别墅的设计就更应该趋向于优化和环保。通过运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以及技术,使得别墅的设计更趋于低碳环保,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人们带来一个更加舒适的、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夏洪亮,郑伟. 小议别墅景观环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8:311.

 [2]栗军,李美玲. 探讨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的重要性[J]. 现代园艺,2014,02:108.

 [3]龙渡江. 基于生态设计理论的低碳景观设计特征及应用模式研究[J]. 柳州师专学报,2014,01:66-69.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地震处理的最小平方反滤波设计及其应用

随着于2009年12月19日召开的长达13天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结束,清晰地预示着低碳时代已经来临,所有的国家和企业都将很快地卷入到这股低碳趋势的大潮中。而在3月份的两会上,低碳,节能环保也成为与会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

低碳经济可谓是这几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就在几年前,可能很多人根本都没有听说过低碳经济这个名词,可是到现在,这个词汇却已经无处不在,甚至连街坊邻居大妈的口中都会说出这个词汇。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在积极开展低碳经济,掀起一场低碳经济的革命。以我国为例,不但在大力对能源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新兴能源的比重、降低火力发电比重,将能源产业向低碳化、无碳化方向发展,而且还在积极地发展低碳的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开发和地质勘探等新兴行业,以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至45%的重要承诺。

勾勒完美碳足迹

在低碳经济中,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企业和个人相比,无疑具有更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同时作为个人,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企业中度过,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小也同所在企业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为了积极参与到低碳经济,企业要从我做起,尽到企业的公民责任,从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注意节能环保,描绘清晰的碳足迹。

最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要求控制好空调温度(夏天别太低,冬天别太高)以及多用节能灯具等措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更进一步,则是加强对IT产品的碳足迹监控。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完善,企业对IT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所拥有的IT设备也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企业员工在单位中,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利用各种IT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网络等产品),企业也必须重点关注这些IT产品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随着电脑等产品在企业中的广泛普及,这些产品的碳排放在整个碳排放的比重中也不断上升——数据显示,ICT行业(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包括IT行业和通信行业)的碳排放在2002年是5.3亿吨的当量,这个数字在2020年将很快攀升到14.3亿吨当量,占据整体碳排放的4%。这无疑是个庞大的数字。作为企业,就必须选择那些绿色节能的IT产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机器整体的性能功耗比很高的电脑或者服务器,降低整体功耗。同时多考虑类似电源转换效率超过90%的电脑和服务器产品,这样能完美有效地降低电能消耗。或者,企业也可以用笔记本电脑代替台式机,从而降低整体功耗。

而在企业网络环境的搭建上,企业也可以通过多种策略使其更绿色。例如,企业可以多用无线局域网代替有线局域网,这可以减少线缆,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企业在网络设备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绿色产品——与PC相比,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多数需要24小时全天候运行,这就更要关注产品的绿色节能特点。因此,用能源效率高、热耗散低,极大减少能源消耗和电力成本的惠普 ProCurve系列网络产品,将能够极大提高投资回报,描绘出完美的碳足迹。例如,惠普ProCurve网络产品带有可变速度的冷却风扇,这种节能设计可以实现高效冷却;分布式计算结构可根据交换机的部署规模进行调整,从而优化电力消耗;而支持按每个端口进行远程管理,也能够减少电力消耗和能源成本;针对高达55

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杨胜雄,符溪,文鹏飞

杨胜雄(1964-),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洋矿产勘查研究。

注:本文曾发表于《海洋学报》,2004,26:75-81,本次出版有修改。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 510760

摘要:地震勘探的BSR识别技术是发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最经济、快捷、方便、有效的方法。在地震处理识别上,精确的子波处理是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用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即利用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条件,来确定反滤波因子,因此又称为最小平方子波整形。在地震处理程序中引入3种期望输出,即俞氏子波、雷克子波、Buttworth子波,对子波零相位化有较好的效果。根据上面的原理,开发了一套最小平方反滤波地震处理软件,对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资料进行试处理的结果表明,该软件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信噪比。

关键词:反褶积;最小平方反滤波;俞氏子波;雷克子波;Buttworth子波;天然气水合物

The Priciple of Least-Squares-Inverse Filter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as Hydrate

Yang Shengxiong,Fu Xi,Wen Pengfei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 510760,China

Abstract: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BSR is one of the best method for the prospecting of gas hydrat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mporal resolution of seismic section,the assignment of deconvolution is to suppression the ground filter in exploration.We adopt the least-squares error— the sum of all anticipant output error is the least condition,which decide the inverse factor.In the program we introduce three kinds of anticipant output— Yu-shi welet,Ricker welet,Buttworth welet.These welets help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zero-phase.According to the above principle,we develop a Least-squares inverse filtering program.The processing result indicates this method improves resolution and keep a higher signal-to-noise in the process of gaseous hydrocarbon.

Key words:deconvolution; Least-squares inverse filtering; Yu welet; Ricker welet; Buttworth welet; gas hydrate

0 引言

天然气水合物为冰状固体,俗称“可燃冰”,是一定的气体(甲烷、乙烷等)充填于水分子(呈三维笼状结构)在低温(< 10℃)、高压(>10 MPa)条件下产物,主要赋存于具有低温、高压环境的世界海洋大陆边缘和高纬度冻土里。在大陆边缘地区,碳氢气体随流体向上运移到水合物稳定带中,储存于深海底的沉积物空隙内。根据国外有关资料,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成分主要为甲烷,故也称甲烷水合物、甲烷气体水合物)通常埋藏于水深大于300 m的海底以下0~1 100 m处,矿层厚数十厘米至上百米,分布面积数万到数十万km2,单个海域甲烷气体量可达数万至几百万亿m3,即相当于我国天然气的总储量,甚或更多。世界各大洋中已发现的水合物总碳热量约为(1.8~2.6)×1016m3[1],大约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的2倍。其总量之大足以取代日益枯竭的传统油气能源。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首先在钻探沉积物中发现,但大范围的探测需要靠声学物探方法,其中最主要的间接勘测技术是用地震勘探方法寻找似海底反射层(即BSR,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ion)。据统计,全世界海洋中已发现水合物地方有84处[2],其中利用地震探测的BSR推测的有48处,由BSR推测并取样的有10处,由BSR与测井探测的有8处,通过取样发现的有9处,利用其他方法(速度异常、化探异常、特征地貌等)推测的有9处。由此可见,通过地震方法识别发现的水合物赋存地区占绝大多数,尤其利用地震勘探的BSR识别技术是发现水合物最经济、快捷、方便、有效的方法[3-7]。BSR具有“与海底近平行、与海底反射反相位、高波阻抗、强振幅、速度异常可达3.3 km/s约为沉积物2倍、其下波速减小”等特征。根据波形详细分析,可将BSR进一步细分三类:即强BSR (S-BSR)、弱BSR(W-BSR)和推测BSR(I-BSR)[5]。在地震处理识别上,精确的子波处理是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8-9],其功能在于压缩地震子波、提高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子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水合物的有效识别,主要目标是使波形零相位化,形成对称形状的子波,便于识别剖面上BSR反射的极性反转现象。由于BSR的特殊性,传统的子波反褶积方法进行子波处理存在信噪比和分辨率太低而难以识别的困难,利用最小平方反滤波方法可进一步改善这些缺点。

最小平方反滤波是最小平方滤波(或称维纳滤波、最佳滤波)在反滤波领域中的应用。最小平方滤波的基本思想在于设计一个滤波算子,用它把已知的输入信号转换为与给定的期望输出信号在最小平方误差的意义下是最佳接近的输出。设输入信号为x(t),它与待求的滤波因子h(t)相褶积得到实际输出y(t),即y(t)=x(t)·h(t)。由于种种原因,实际输出y(t)不可能与预先给定的期望输出 完全一样,只能要求二者最佳地接近。判断是否最佳接近的标准很多,最小平方误差准则是其中之一,即当二者的误差平方和为最小时,则意味着二者有最佳地接近。在这个意义下求出滤波因子h(t)所进行的滤波即为最小平方滤波。

若设计另一滤波器输入信号x(t)是某滤波器的输出,而期望输出 是该滤波器的输入,则按此思想求得的滤波因子a(t)即称为最小平方反滤波因子,用它进行的滤波是最小平方反滤波[10]。

1 数学原理

地震勘探反滤波“反”的是大地滤波[11]。大地滤波器的脉冲响应是地震子波,它必为物理可实现的。将地震子波作为反滤波的输入,则期望输出应是δ脉冲。为了不失一般性,可先设期望输出是窄脉冲d(t)。另外,反滤波因子一般是无限长的,但计算机中运算只能取有限项。设待求的反滤波因子a(t)的起始时刻为-m0,延续长度为m+1。即:

a(t)=(a(-m0),a(-m0+1),a(-m0+2),…, a(-m0+m))。

当已知输入——地震子波b(t)=(b(0),b(1),…,b(n))时,实际输出为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平方和为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要使Q为最小,数学上就是求Q的极值问题,即满足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的滤波因子a(t)。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因为: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为地震子波的自相关函数,而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为地震子波与期望输出的互相关函数,故式(1)可写为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这是一个方程组,写成矩阵形式为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式中利用了相关函数的对称性。该方程中,系数矩阵为一特殊的正定矩阵(托布里兹矩阵),它不但以主对角线为对称,也以次对角线对称,而且主对角线及与主对角线平行的直线上的元素均相同。

方程(2)或(3)称为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基本方程、正规方程或法方程,可以用专门的莱文森递推法求解。

利用上述基本方程求出的滤波因子有时称为脉冲整形滤波因子,因为在应用中它可以将输入子波变换为任意形状的期望输出,相当于对子波整形。

2 程序描述

根据不同的要求,在程序中用的期望输出的子波可有3种型式:

2.1 俞氏子波

俞氏子波即宽带雷克子波,其时间域表达式为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其中参数p和q是低边和高边的频率界限。

2.2 雷克子波

雷克子波的波形为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其中fm是峰值频率。

2.3 Butterworth子波

Butterworth子波是带通子波,其频率域表达式为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3 实现过程

首先根据公式(4)、 ( 5)、 ( 6)计算出期望子波d(t),然后计算输入子波的自相关函数: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及输入子波与期望子波的互相关函数: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基础研究专集

最后将上两式代入(3)式,求解出a(t)即得反滤波因子。

4 实际资料试算

1999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西沙海槽区开展了甲烷水合物的前期试验性调查,发现多段具有极性反转、上部反射空白带、近似平行海底、地震速度局部增高等标志的似海底发射界面(BSR),累计达100多km[12]。利用最小平方反滤波方法进行子波处理,如图1所示,子波处理具体参数为算子长度400 ms,白噪比例3%。

图2为用传统子波反褶积方法处理的剖面。图3为用最小平方反滤波处理的剖面。从图中可以看出用最小平方反滤波处理的剖面,获得较高的信噪比和清晰的分辨率,由此可见,最小平方反滤波处理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是有效的。

5 结语

通过地震方法识别发现的水合物赋存地区占绝大多数,尤其利用地震勘探的BSR识别技术是发现水合物最经济、快捷、方便、有效的方法。子波处理是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其功能在于压缩地震子波、提高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子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水合物的有效识别。

传统的子波反褶积方法进行子波处理存在信噪比和分辨率太低而难以识别的困难,利用最小平方反滤波方法可进一步改善这些缺点。设计应用的最小平方反滤波可以使波形零相位化,形成对称形状的子波,便于识别剖面上的BSR反射的极性反转现象,从而提高处理结果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图1 子波处理效果图

左图为原系统反褶积后的炮集,右图为最小平方反滤波处理后的炮集,新模块子波处理后波形明显零相位化有利于波形对比

图2 用传统子波反褶积方法处理的剖面

图3 用最小平方反滤波方法处理的剖面

在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基础上,对反褶积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做了探讨,并把俞氏子波、雷克子波、Buttworth子波作为反褶积的期望输出,得到了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Kvenvolden K A,Gas Hydrate-Ge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Global Change,Rev[J].Geophys,1993.31:173-187.

[2]杨胜雄,张光学,张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综合勘测技术[C]//海洋高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507-512.

[3]MacKay M E,Jarrard R D,Westbrook G K,et al.Shipboard Scientific Party of Ocean Drilling Program Leg 164,Origin of Botom-Simulating Reflectors:Geophysical Evidencefrom the Cascadia accretinary prism[J].Geology,1994,22:459-462.

[4]Singh S C,Minshull T A,Spence G D.Velocity Structure of a Gas Hydrate Reflector[J].Science,1993,260:204-207.

[5]Lee M W,Hutchinson D R,Agena W F,et al.Seismic Character of Gas Hydrates on the Southeastem U.S.Continental Margin,Mar[J].Geophys,Res,1994,16:163-184.

[6]Carcione J M,Tinivella U.Bottom-Simulating Reflectors:Seismic Velocities and AVO Effects[J].Geophysics,2000,65(1):54-67.

[7]Hunter J M,Miller R D,Doll W E,et al.Feasibility of High Resolution P-and S-We Seismic Reflection to Detect Methane Hydrate.Soc.Expl.Geophys.1999.

[8]俞寿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3:125.

[9]熊翥.地震数据数字处理应用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187.

[10]牟永光.地震勘探资料数字处理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85.

[11]程乾生.信号数字处理的数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221.

[12]张光学,陈邦彦,杨胜雄,等.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学研究[C]//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动态、勘探方法和成果研讨会论文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01.

撰写历史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1000字

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手段及识别

一、引言

(一)背景介绍

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使得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要。资本市场的核心在于信任和信息透明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然而,随着各种财务丑闻和的不断曝光,例如美国的安然(Enron)和中国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人们越来越担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中,虚增利润是一种常见但又难以察觉的财务手段,其影响深远且多层次。

(二)研究的重要性

对于公司而言,虚增利润可能短期内提升股价,但长期看会严重损害公司的声誉和经营状况。对于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信息和能力去识别这种财务行为,因此最终会遭受重大损失。除此之外,虚增利润还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错配,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因此,本研究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具有非常明确和紧迫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入剖析和研究虚增利润的手段及其识别方法,本研究旨在为投资者、监管机构甚至是上市公司自身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策略。

(三)论文结构

本论文由八个主要章节构成。首先,第一章作为引言,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第二章解释了虚增利润的基本定义,并分析了其对公司、投资者和市场的多方面影响。第三章详细探究了上市公司常用的虚增利润手段,如销售收入虚构、成本和费用刻意低估等。第四章则专注于如何通过各种方法和指标来识别虚增利润。第五章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和深化前面各章节的论述。第六章则讨论了预防虚增利润和应对策略,包括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增强投资者教育和意识等。第七章总结了全文,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最后,第八章列出了本论文的参考文献。

二、虚增利润的定义及影响

(一)虚增利润的定义

虚增利润(Earnings Inflation)是一种财务行为,指的是上市公司通过不合规或不道德的手段,故意夸大其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数据,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这通常涉及对会计准则的滥用或解释,或者对财务数据进行人为操纵。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销售收入的虚构: 公司可能通过虚交易或提前确认收入来虚增销售收入。

成本和费用的刻意低估: 通过推迟费用确认或者以不合规的方式进行资本化,使得公司的成本和费用看起来比实际要低。

关联交易的滥用: 与关联方进行不公平的交易,从而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更高的利润。

资产减值准备的操纵: 通过不合规的方式减少或取消资产减值准备,以提高报告期的利润。

财务衍生工具的使用: 利用复杂的财务衍生工具来隐瞒或调整利润,使其看似更加吸引人。

这些手段往往会使得公司在短期内实现高利润,但长期来看,这种不真实的财务信息会对公司、投资者和整个资本市场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对公司的影响

虚增利润对上市公司具有深远的影响。短期内,这种行为可能导致股价提升,信用评级提升,以及高层管理人员达成业绩目标并因此获得奖励。这些看似正面的效应实际上为公司埋下了隐患。长期来看,一旦这种财务行为被揭露,公司将面临信誉损失、法律风险、融资难度增加、管理层不稳定,甚至可能面临市场退出的风险。信誉下降可能导致资本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到公司的未来融资和经营活动。同时,财务也可能引发高层管理人员的大规模更迭,这将进一步影响公司的战略方向和执行力。综合考虑,虚增利润的长期负面影响远大于其短期的益处,公司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对投资者的影响

虚增利润的行为对投资者具有直接和严重的影响。首先,这种财务会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误判。高报的利润通常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但当真实的财务状况被揭露后,股价通常会急剧下跌,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其次,这种不真实的财务信息会破坏投资者信心,不仅对涉事公司,也对整个资本市场。长期以来,这可能导致投资者撤出资本市场,降低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

投资者往往分为大型机构投资者和零售或个人投资者两类,这两类投资者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大型机构投资者通常具有更强大的资金和信息分析能力,可能相对容易识别出虚增利润的迹象,但个人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更容易受到欺骗和损害。因此,虚增利润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也加大了投资者,特别是小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难度和风险。

总体而言,虚增利润对投资者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它不仅对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长期影响他们对资本市场的信任和参与度。

(四)对市场的影响

虚增利润的现象不仅影响单一公司和其投资者,还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影响整个资本市场。其主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错配: 虚增利润会导致投资者和资本市场错误地评估公司的价值和潜力,从而导致资本流向不值得投资的项目,引发错配。

市场信任度下降: 当虚增利润的行为被揭露,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整个市场失去信任。这不仅会影响市场的长期稳定性,还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和市场效率下降。

影响市场定价机制: 虚增利润的行为扰乱了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使得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增加了市场波动性。

加大监管难度和成本: 为了应对这一不良现象,监管机构可能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这不仅增加了监管难度,还可能导致监管成本上升。

影响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对于全球化的资本市场而言,频繁的财务会影响国家或地区的国际信誉,进而影响其吸引国际资本的能力。

总体而言,虚增利润的行为对整个资本市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效率和稳定性。这要求各方面,特别是监管机构,取有效的措施,以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

三、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常见手段

(一)销售收入的虚构

销售收入是公司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投资者和分析师评估公司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用不正当手段来虚构销售收入,以满足市场或高级管理层的期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销售收入虚构手段:

“回购式”交易(Round-Tripping): 公司与其他企业或个体进行表面上的买卖交易,但实际上商品或服务最终会返回原公司。这种“来回”交易仅仅是为了增加销售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Revenue Recognition): 根据会计准则,收入应当在商品交付或服务提供并且收款有保证的情况下确认。但一些公司会提前确认收入,即在这些条件未完全满足的情况下就将其计入财务报表。

虚订单和合同(Fictitious Orders and Contracts): 一些公司会编造不存在的订单或合同,或者夸大实际订单的金额,从而虚增销售收入。

关联方交易(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不正当交易,公司可以轻易地增加销售收入。这通常涉及高价出售商品或服务,并在稍后以低价回购。

多元化账期(Channel Stuffing): 公司在财务报告期末通过延长信贷期限或提供额外折扣,促使经销商或客户大量购买商品,从而临时增加销售收入。

这些虚构销售收入的手段不仅违反了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基本原则,也严重影响了外部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判断。因此,识别和防范这些不正当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成本和费用的刻意低估

成本和费用的刻意低估是另一种常见的虚增利润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公司能够在财务报表中显示出比实际更高的净利润,从而吸引投资者或满足其他财务目标。常见的手段包括推迟费用的确认,这意味着公司将一些应当立即确认的费用延后到将来的财务期间;或者将某些本应作为费用的支出资本化,从而分摊到多个财务期间。此外,也有公司通过与供应商达成特殊协议来人为降低货物或服务的成本,或者通过复杂的财务工程手段来隐藏或转移部分成本和费用。这些做法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透明性原则,而且会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判断,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公司面临法律责任和信誉损失。

(三)关联交易的滥用

关联交易是指公司与其关联方进行的交易,这在正常商业操作中是很常见的。然而,关联交易也容易被用作虚增利润的手段。由于关联方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交易往往缺乏独立性,使得价格和交易条件容易被操纵。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进行高价销售和低价购来虚增销售收入或降低成本。同样,通过关联交易,公司也可能将某些成本或损失转移给关联方,从而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更高的利润。

此外,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也为公司提供了隐匿不当行为的空间。这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透明性原则,也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因此,关联交易的滥用不仅影响了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也对投资者和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构成威胁。

(四)资产减值准备的操纵

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为应对未来可能的资产减值而提前做出的财务安排。然而,这个预备机制也可能被滥用以虚增公司利润。具体来说,公司可能不按照适当的会计准则和评估方法来计算或调整资产减值准备,从而使得报告期内的净利润看似增加。例如,公司可能故意高估长期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降低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或者在资产实际已经出现减值迹象的情况下,仍然不做减值准备。

这种操纵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还可能误导投资者和分析师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判断。长期而言,这样的财务行为可能导致公司负债累累,或者在未来突然出现大额的资产减值,从而对公司和投资者造成严重损失。

(五)财务衍生工具的使用

财务衍生工具,如期权、期货、掉期等,通常用于管理风险或进行投资。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工具也可能被用于虚增利润。由于财务衍生工具通常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这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操纵财务报表的空间。例如,公司可能通过使用某种财务衍生工具来推迟损失的确认,或者在短期内创造虚的收益。更进一步,一些复杂的衍生工具可能被用于直接创建出表面上的“利润”,而这些利润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并不存在。

此外,财务衍生工具的使用也可能涉及到大量的估值和设,这些因素都可能被操纵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例如,公司可能故意使用不合适的折现率或预测模型,以提高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进而影响财务报表中的收入或资产价值。

财务衍生工具的不当使用不仅会误导投资者,还可能导致公司在未来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理解和监控这种操纵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六)其他手段

除了上述较为常见的手段外,还有一些其他方式可能被用于虚增利润:

离岸账户和税收规划: 一些公司利用离岸账户或复杂的税收规划策略来减少应付税款,从而虚增其净利润。

不正当使用补贴和津贴: 有些公司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补贴或津贴,并将其计入收入,以增加报告利润。

库存操纵: 通过不正当地提高或降低库存估值,公司可以影响其成本货物销售(COGS),从而影响报告的净利润。

使用不合适的折现率或增长率: 在进行长期资产或投资的财务评估时,使用不合适的折现率或预期增长率可以大幅度影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因此的净利润。

操纵外汇和利率: 通过使用复杂的外汇合约或利率交换等,一些公司可能会操纵其财务报告中的外汇损益或利息收支。

合并和收购账务的操纵: 在企业合并或收购后,如何分配购买价、如何确认合并或收购所带来的“商誉”等也可能被操纵以虚增利润。

这些不正当手段同样违反了财务报告和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且常常更难以被检测和监控。因此,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需要更加谨慎,以识别这些不常见但可能同样具有破坏性的操纵行为。

四、虚增利润的识别方法

(一)财务指标分析

1.营业利润率分析

营业利润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关键财务指标,通过营业利润除以销售收入来计算。这一比率通常用于评估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然而,如果公司存在虚增利润的行为,营业利润率可能会被人为地提高,从而误导投资者。识别虚增利润的几种方法包括历史对析,即对比公司近期和过去几年的营业利润率来查找异常波动;行业基准比较,将公司的营业利润率与同行业或同规模的其他公司进行比较;检查毛利率与营业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如果毛利率持平或下降而营业利润率却显著上升,这可能是一个红旗;以及现金流量分析,高的营业利润率应与稳健的经营现金流量相匹配。在进行这些分析时,还需要注意排除任何非经常性或一次性的收益和费用,以及审查可能影响营业利润率的会计估计和判断。

2.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公司如何有效管理其应收账款的财务指标,通常通过销售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来计算。一个偏高或快速增长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可能初看起来是一个正面指标,表明公司在更短的时间内收回了其应收账款。然而,这也可能是虚增利润的一个迹象。特别是当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其他财务指标或业务条件(例如,销售增长率或行业平均水平)不一致时,应进一步审查。一种常见的虚增利润手法是“窗口橱”的销售,即在财务报告期末临时增加销售,但这些销售并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入,从而导致应收账款的快速增加。如果在高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同时,公司的现金流从运营活动却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虚增利润的一个明确信号。因此,在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时,还应综合考虑其他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情况。

3.存货周转率分析

存货周转率是一个用于衡量公司存货管理效率的财务指标,通常通过成本货物销售(COGS)除以平均存货余额来计算。一个高或快速上升的存货周转率可能看似表明公司成功地快速销售了其存货,但这也可能是虚增利润的一个警告信号。尤其是当存货周转率的上升与公司的销售增长或其他财务指标不一致时,应谨慎对待。例如,一个常见的虚增利润的策略是通过“通道填充”来增加销售,即在财报周期结束前向分销商大量出货,即使这些分销商并没有实际的销售需求。这样会暂时提高存货周转率,但可能导致未来退货增加和现金流出现问题。因此,在分析存货周转率时,也应该综合考虑公司的销售增长、退货率和现金流情况,以获得一个全面的视角。

4.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公司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检测虚增利润的情境中具有重要价值。经常会发现,虚增利润的公司在财务报表上表现良好,但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却低迷或负面。这是因为虽然通过各种手段虚增了收入或减少了费用,但这些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现金流入。因此,当一个公司展示了高利润但现金流量却不匹配时,这通常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审查的红旗。具体来说,分析者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净利润的一致性;二是短期内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变动情况;三是应收账款、存货和其他流动资产与现金流的关系。如果这些指标显示出不一致或者反常的模式,尤其是与公司的整体业绩或行业趋势不符时,很可能存在虚增利润的风险。

(二)关联交易的分析

关联交易是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通常在正常商业运作中是合法的。然而,关联交易也经常被用作虚增利润的渠道。分析关联交易时,应特别关注交易的公允性、交易价格与市场价格的比较,以及交易是否经过了适当的审批和披露。若发现关联交易频繁、金额巨大或缺乏商业逻辑,这可能是虚增利润的一个信号。

(三)财务报表附注的审查

财务报表的附注通常包含了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运营的额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识别虚增利润提供线索。分析者应仔细检查附注中的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关联交易、非经常性项目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可能用于虚增利润的手段。

(四)垂直和水平分析法

垂直分析是将财务报表上的每一项与某一基准项(通常是营业收入)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占比。水平分析则是比较同一财务项目在不同时期的数值。这两种分析法都可以用于识别异常波动或趋势,从而揭示可能的虚增利润行为。

(五)审计观点

审计报告通常是识别虚增利润风险的重要工具。如果审计师给出了限制性意见或强调了重大不确定性,这通常是需要进一步调查的红旗。此外,频繁更换审计师也可能是公司试图掩盖财务问题的一个迹象。

五、案例研究

(一)案例背景

安然是一家美国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敦。该公司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和通信公司之一。然而,在2001年,安然突然申请破产,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例。这一震惊了全球金融市场,并导致了数千人失业,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损失,以及对企业财务报告和监管的重大改革。

在破产之前,安然的财务报告显示公司表现出色,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在快速增长。然而,这些表面上的成功掩盖了一系列复杂的财务操纵和不道德行为,包括使用特殊目的实体(SPEs)来隐匿债务,以及通过关联交易和会计技巧虚增利润。

这个案例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识别和防范虚增利润行为的宝贵教训,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分析材料。

(二)虚增利润的手段分析

在安然的案例中,公司用了多种手段来虚增其利润,其中包括:

使用特殊目的实体(SPEs): 安然通过创建特殊目的实体来隐匿其大量的债务和亏损。这些SPEs在财务报表上不需要披露,从而使公司的负债表面上看起来更加健康。

关联交易的滥用: 安然与其高管和关联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关联交易,而这些交易常常缺乏商业逻辑和公平性。这不仅帮助安然虚增了收入,而且还在多数情况下没有适当披露。

收入提前确认: 通过与能源交易和服务合同相关的复杂会计手法,安然提前确认了大量的未来收入,从而虚增了其营业收入。

成本和费用的刻意低估: 通过各种会计技巧和财务工程,安然系统性地低估了其运营成本和未来的负债,从而提高了报告的利润。

财务报表附注的误导: 安然在其财务报表的附注中使用了模糊和误导性的语言,以掩盖其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这些手段不仅违反了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基本准则,还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机构,最终导致了公司的崩溃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识别及反思

虽然安然的财务操纵在当时可能显得极为复杂和难以识别,但该案例的崩溃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关键的识别和反思点:

财务指标不一致性: 安然的多个财务指标(如营业利润率、现金流量等)在不同时间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性。这应该是需要进一步审查的第一个迹象。

缺乏透明度和披露: 安然案例中明显缺乏透明度,尤其是在关联交易和特殊目的实体(SPEs)方面。这些缺乏透明度的领域通常是财务操纵的高风险区域。

外部审计的问题: 安然的外部审计师当时未能提供有效的审计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问题的恶化。一个独立、严格的外部审计过程是防范财务的关键。

公司文化和治理结构: 安然的公司文化和治理结构明显存在问题,包括高级管理层对于不道德行为的默许甚至参与。这提示我们,除了财务数据之外,公司的文化和治理结构也是识别潜在问题的重要方面。

监管失败: 在安然案例中,监管机构未能及时识别和防范问题,暴露出当时监管体系的不足。

这个案例教会我们,识别虚增利润并不仅仅是一个财务分析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多角度来审查和理解的复杂问题。此外,该案例也促使了许多关于财务报告和公司治理的法律和监管改革,包括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六、预防及对策

(一)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

强化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是预防虚增利润的第一道防线。这包括确保财务报告流程的透明性和准确性,实施严格的资产和负债管理,以及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内部控制系统应该能够及时识别和预防不正当行为,同时也应该有能力对这些行为进行纠正和追责。

(二)增强投资者教育和意识

投资者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决策往往基于公司的财务信息。因此,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这包括教育投资者如何分析财务报表,识别可能的风险信号,以及如何使用各种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进行全面评估。

(三)审计和监管机构的作用

审计和监管机构在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性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应该有能力进行深入的财务审计,识别可能的违规行为,并有权进行处罚。同时,应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

(四)其他措施

公司治理: 增强公司治理能有效地减少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不当行为的可能性。这包括建立独立的董事会,进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背景审查,以及设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公司应当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特别是在涉及关联交易、非经常性损益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投资者判断的重要信息方面。

员工举报机制: 公司应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举报机制,让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安全、匿名地报告任何可疑或不合规的行为。

七、总结

(一)研究回顾

本研究从定义虚增利润开始,探讨了它对公司、投资者和市场的影响,然后深入分析了上市公司常用的虚增利润的手段,包括销售收入的虚构、成本和费用的刻意低估,以及关联交易的滥用等。通过实际案例(安然)的分析,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识别虚增利润的迹象和风险。最后,本研究还提出了预防和对策,包括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增强投资者教育和意识,以及加强审计和监管机构的作用。

(二)未来研究方向

虽然本研究对虚增利润的识别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建议,但仍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新兴市场的情况: 由于法律和监管环境的不同,新兴市场中的虚增利润问题可能有其特殊性,值得单独研究。

技术和数据分析在识别虚增利润中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进行更有效的财务分析和风险识别是一个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跨国公司和全球化背景下的虚增利润: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如何防范和处理跨国公司的虚增利润问题是一个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煤层气论文分布与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特点

科学技术与未来

——新科技革命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1 新科技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

新科技革命指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至今方兴未艾)在世界范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新制造(加工)技术、空间开发技术、海洋开发技术……高新技术群落的崛起.新科技革命是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系统,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自组织演化的必然结果.其产生的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1)第一次科学革命(16~19世纪):自然科学摆脱神学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建立起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确立了实证科学的方法传统.第二次科学革命(19~20世纪初):突破机械的自然观,人类的认识从宏观进入微观与宇观,发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第三次科学革命(20世纪50年代以来):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的兴起,使人类认识从追求简单性转变为探索复杂性.(2)以蒸气动力技术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18世纪中叶~19世纪上叶),使生产的技术方式机械化.以电力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使生产的技术方式在机械化的基础上电气化.以电子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使生产的技术方式在机械化、电气化的基础上自动化.

2 新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新科技革命是上述历史上科学革命的产物、技术革命的继续及发展.

2.1信息技术能量、材料、信息是物质世界的三个基本要素;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信息的重要性愈来愈显得突出.什么是信息?对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回答.从最一般的意义来说,信息指的是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与主观世界精神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状态特征的总和.这些特征被人的感觉器官或仪器所感觉到或测量到并被纪录或表达下来,就成为了一些数据、图像、符号、语言、文字等,它们包含着所表征事物或的内容,即客观世界物质运动或主观世界精神活动的状态特征.信息技术则是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传输、接受、处理、存贮、检索等技术的总称,包括微电子技术(提供电脑芯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存贮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在信息技术发展中,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兴起的“信息高速公路热”,特别引人注目.信息高速公路的正式名称叫做“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指的是建立起由信息库、信息处理机(计算机)、通信网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组成的信息网络.每一个人在网络上既可以浏览信息,又可以发布信息,从而,把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2.2生物技术生物是一种高级的物质运动形态,它们是同时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调节、自我复制的物质系统.生物技术指的是运用工程的方法对生命系统进行作用,以实现预期目的的一种技术,故生物技术又称为生物工程.在生物技术中,基因重组技术处于核心地位.基因重组技术指的是将某些具有特殊性能的遗传基因从生物体中分离出来并进行重组,然后再转移或整合到另一些生命体中去.由于这种基因重组技术的出现,人类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工程的方法来改造现有的生物物种或制造新的生物物种.在众多生物技术应用的项目中,“人类基因组”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1990年10月,“人类基因组”开始实施.其要点是:测出人类DNA中全部(约3×1010)核苷酸的顺序,搞清人类的10万个基因的全部蓝图以及这些基因在人类23对染色体上的位置.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的1 00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这个的研究,于2006年胜利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及进一步研究(解读基因密码的含义)将对人类疾病(特别是癌症、艾滋病等疑难病)的预防及治疗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开辟人类延年益寿的新途径.

2.3新能源技术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自然.能源是一切物质活动的基础.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多为非再生能源,已日渐枯竭;因此,寻找新能源成为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加快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太阳每年投射到地球上的能量为529× J,比现在每年人类总消耗的能量大10 000多倍.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加快了对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光—热转化、光—电转化、光—化学转化方面都取得一定突破,但离充分利用还有很大距离,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地热是地球陆地表层以下10km深度内

15~400℃范围含热能量.500 m以内地热贮量相当于4 948万亿吨标准煤.各地对地热的开发利用,正在因地制宜地广泛展开,前景十分广阔.(3)风能利用风力机可以将风能转变为电能、机械能、热能.据估计,在离地面100 m以内的上空,陆地风机可吸收的能量每年约1.3×1012 kW, 相当于全世界水力发电的总和.(4)除此之外,新能源开发利用还包括核聚变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氢能、可燃冰以及多种多样的节能技术.总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完全可以消除多少有些令人恐慌的“能源危机”.

2.4新材料技术材料是物质世界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材料技术的发展是各种新技术发展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具有各种特殊性能的材料(光导纤维、非晶态、新型陶瓷、碳60、钛合金、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等)不断涌现.据统计,目前已有25万种性能各异的材料问世,以满足生产及生活各方面的需要.某些重要材料的出现,往往导致某种程度的技术革命或推动新兴产业的出现,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的纳米技术(10-7~10-9 m),由于其一系列独特的性能及广泛应用,就正在形成一个新产业群落并且推动并影响整个科学技术研究及产业的发展.

2.5激光技术激光是一种新型光源,它具有高亮度,方向性好,单色性好,脉冲时间短、覆盖波段宽且可调谐等优点,从而成一种强有力的技术手段.第一台激光器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找到可产生激光器振荡的工作物质千余种、激光谱线万余条、研制成不同类型的激光器数十种.与此同时,激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激光测量、激光全息、激光医学、激光通信、激光光谱分析、激光热处理激光信息、激光冷却及激光武器等诸多方面.

2.6新制造(加工)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制造(加工)技术,新制造(加工)技术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面貌.其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方面:(1)计算机集成系统(CIMS)制造技术面对市场,从顾客的需要及企业的整体能力出发,利用电脑系统使产品的制造(加工)实现高质、低耗、快速的技术.(2)机器人技术利用机器人去进行一些特殊的制造(加工)作业.例如 水下机器人,室外遥控移动式机器人,精密装配机器人.(3)微加工技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加工尺度已达到10-9 m,可以对单个原子、分子进行直接操作.

2.7空间开发技术20世纪50年代以来,宇航技术或空间开发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空间开发技术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人造卫星的发射及利用目前,人类向宇宙空间发射人造卫星约5 000个,包括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技术试验卫星、科学探测卫星、军用卫星等,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2)空间工业化宇宙空间有许多地面上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失重、高真空、强辐射、低温、超净等.目前,已发射各种类型的“空间站”进入太空,利用宇宙空间某些独特条件,进行科学实验与工业生产.(3)行星际探测把星际探测器发射到太空,已经对月球、金星、木星、土星、火星、彗星等进行了科学考察,为研究宇宙、星系、太阳、地球等的形成及演化收集第一手资料.

2.8海洋开发技术人类除向空间发展外,还试探着向海洋发展.海洋占地球面积71%,约3.6×108 km2,是人类活动的广阔天地.目前,海洋开发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海洋开发海洋中蕴涵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各种金属矿.例如,近年在海洋中发现了一种称为“可燃冰”的新能源,所蕴藏的能量达1.05×1010 t,超过地球上已探明的煤、石油、天然气能量贮存量的总和.目前美、中、日本、德国都在进行科学考察,进行开“可燃冰”的试验.(2)海洋养殖与捕捞海洋养殖与捕捞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主要是把海洋养殖与捕捞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海洋中有许多形式能量可开发利用,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等.目前,各国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开发.

3 新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新科技革命就性质而言,属于技术革命.按技术革命的时间顺序排列,这次技术革命是第四次技术革命.与历史上三次大的技术革命来比,这次技术革命呈现一系列特点.

3.1主导技术以技术群落的形式出现主导技术指的是代表某一历史时期技术发展的趋势与主流,影响到并推动着相关技术发展的那些技术.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是蒸气动力技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是电力技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是电子技术.这一次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不只一项,而是一个群落,即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制造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空间开发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构成的一个群落.这个群落之间有如下关系:新能原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分别对应着人类物质活动的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是整个技术系统的基础;生物技术、空间开发技术、海洋开发技术代表着人类发展的三个方向: 空间、海洋、复杂性领域(生命系统是最典型最重要的复杂性领域);而激光技术、新制造(加工)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

3.2宏大的技术体系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与前三次技术革命相比,这次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广阔,深厚得多.从纵向来说,其理论基础为微观粒子的量子理论,其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新制造(加工)技术、激光技术等,分别用到不同层次(分子、原子、原子核、粒子等)的量子理论.从横向来说,其理论基础为复杂性科学,这种复杂性科学的成果、方法将为高新技术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3.3主导技术群落的科学含量高技术分为经验性技术与科学性技术,因此,对技术而言它们存在着一个科学含量的问题.这次技术革命呈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所以,这次技术革命往往称为新科技革命,其真实意义在于说明,这次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群落的科学含量非常高.

3.4使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包括生产的技术方式与社会生活方式二个方面的信息化.生产方式分为生产的技术方式及生的社会方式.生产的技术方式指的是生产过程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首先是生产工具)、生产方法(工艺、协作、分工等)以及它们的结合,生产的社会方式则主要指生产关系.第一次技术革命使生产的技术方式机械化;第二次技术革命使生产的技术方式机械化、电气化;第三次技术革命使生产的技术方式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第四次技术革命使生产的技术方式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信息化.这次革命不仅使生产的技术方式信息化,而且,使社会生活方式信息化,即使生产过程与社会生活过程同时成为信息流的运行过程.从而,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4 新科技革命的未来发展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技术—产业转化原理,我们可以对新科技革命在21世纪的走向及趋势作出如下预测.

4.1第五次技术革命是智能化革命第四次技术革命主要解决信息化的问题;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接触到智能化的问题.在现阶段电脑技术中,引入了人的某些逻辑思维,常常称为智能化.目前智能化都是比较简单、低级的.智能化革命就在于:使智能计算机不仅具有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分类、归纳、分析、综合、推理等),而且,具有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推测、联想、设、论证、识别、反应、学习等).大量的智能化计算机的出现及使用,将标志第五次技术革命——智能化革命的真正到来.其时间,可能发生在21世纪30~40年代.

4.2一系列新兴产业群落的崛起根据技术—产业转化原理,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将会转化并发展成为产业.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一系列新兴产业群落正在崛起.其中主要包括:(1)信息技术产业群电子信息产业(目前电子计算机产业将转化为人工智能产业)、信息咨询产业、超导信息产业、光信息产业、生物信息产业、宇宙信息产业(利用人造天体发布信息进行有效的预测与决策)等.(2)生物技术产业群基因产业(利用基因生产各种转基因产品)、生物化学产业、生物食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特别是基因技术在医药上的应用)、生物能源产业等.(3)纳米科技产业群纳米材料产业、纳米器件及设备产业(例如微型机器人)、纳米加工产业(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对材料、器件进行设计与加工)、纳米应用产业等.(4)宇宙开发产业群宇宙交通运输业、宇宙材料产业、宇宙能源产业(在太空建立太阳能发电站)、宇宙建筑业及宇宙旅游业等.(5)海洋开发产业群海洋机器人(21世纪进入全面应用),海洋业、海洋能源业、海水淡化业、海洋建筑业等.(6)“绿色”产业群人口产业(优生、胎教、保健、长寿)、“绿色”食品产业、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循环经济等.(7)知识产业群在现代科技水平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的基础上展开的咨询产业、软件产业、人才产业、文化产业、出版产业、传播产业等.

根据对当前中国能源现状 可适当结合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写一篇论文讨论 如何维护中国能源安全 2000字

秦勇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8)

作者简介:秦勇,1957年生,男,博士,教授,煤田与煤层气地质,yongqin@cumt.edu.cn。

基金项目:国家3项目(2002CB211704)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095)资助。

摘要 基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检索和统计了我国煤层气论文的分布特点。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煤层气论文分布与产业发展特征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产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趋势。结果显示:分别以1999年和2002年为界,论文分布体现出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每一阶段对科技需求的特点在论文分布特征上都有所体现。由此,作者认为:煤层气评价及其方法仍是今后研究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地质选区理论与方法将有助于选区成功率的提高,开发技术适应性是今后需致力于探讨的重要方向之一,煤层气井产能、收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全方位探索深部煤层气与开发潜力将有可能拓展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新领域,研发环境保护、高附加值转化利用和小型化利用储运技术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煤层气 论文 分布 产业 发展

CBM Publication Occurrence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Qin Yo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the coalbed methane(CBM)papers written by Chinese authors from 1994 to 2005 was systematically indexed and analyzed form the CNKI's China Journal Full Database(CJFD).Based up the data or information,the correlation of the paper dis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BM industry was construed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dustry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were discussed.It was shown that,respectively taking the 1999 and 2002 as a borderline,thre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he Chinese CBM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 requirements of the industry in each stage were unfolded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pers.It was farther suggested that the evaluation and methodology of the CBM resources should be taken as one of the subjects in future research,the deep research of the target-selecting theory and method would help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BM target selection,the adaptability of the exploiting technology to the CBM geological conditions should be one of the key aspects which should be engaged in the researches,the CBM-well productivity and CBM recovery ration should be laid much store by investigation,the omni-directional exploration for the potential of the deep CB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deploitation of new CBM field in the industry,and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on the CB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igh-additional-value utilization and miniaturized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should conduce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CBM;paper;occurrence;industry;development

在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发展均与该领域学术技术研究状况密切相关。换言之,一个产业领域内基础、应用基础与技术研究论文的分布状况,蕴涵着该产业发展历程的丰富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示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煤层气产业目前处于商业化生产的启动阶段[1],分析煤层气论文产出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对回顾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历史、展望其发展趋势均有所裨益。为此,本文作者利用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对1994~2005年期间煤层气论文进行了系统检索。以此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煤层气论文在时间和研究方向上分布特点,讨论了产业发展所需注重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

1 CNKI 煤层气论文总体分布

系统检索结果显示,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1994年至2005年煤层气论文1465篇,年均约122篇。

分析检索结果(图1),获得如下总体认识:

第一,我国煤层气论文连年增长,但不同历史阶段的增长速率明显不同。这一特点,与中国煤层气产业的艰难探索过程一致,反映出产业从起始到目前产业化经历了阶段性的发展历程。

第二,不同类别论文的分布特点,揭示出我国煤层气产业当前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在论文总量中,地质与勘探类论文所占比例为54.33%,开发技术类论文占14.88%,利用与储运类论文占6.42%,经济与政策类论文占4.03%,环境保护类论文占1.30%。以地质勘探类论文为主的分布特点,折射出我国煤层气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始时期。

第三,各类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呈规律性起伏,这正是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的集中反映。

图1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煤层气论文类别及年度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至2005年期间,CNKI 煤层气论文篇数增长了12.80倍,年均增长率约106%。进一步分析,论文数量呈三阶段式的非线性增长,指示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历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图2)。其中:第一阶段论文447篇,年均产出约75篇;第二阶段论文390篇,年均产出130篇;第三阶段论文628篇,年均产出约209篇。同时,不同阶段中各类论文互为消长的状况,与每一阶段对地质研究、勘探评价、开发试验等的不同需求高度对应。

图2 CNKI论文总数时序分布及其展现的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阶段

2 CNKI 论文分布与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阶段

2.1 第一阶段:寻证-找气-摸索阶段

该阶段可上溯至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结束于1999年,历时四个“五年”。在此期间,煤层气论文数量从1994年的20篇增加到1999年的129篇,在时间序列上呈线性增加,阶段总增长率545%,阶段年均增长率约91%,作者和单位的数量明显增多(图1)。

从论文类别分布来看:地质与勘探类论文居绝对优势,占阶段论文总数的60%,年均约45篇;开发技术类论文不足8%,年均约6篇;利用与储运、经济与政策、环境保护等类别论文的比例很低,年均都在2篇左右(图1,图2)。这种分布,是各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初期的典型特征,即研究和生产都是以寻找“证据”、框定、选择区域和验证目标为主。

在地质与勘探类论文中(图3):多数报道的是关于煤层气评价与地质选区(42%,年均约19篇)、储层物性和吸附性(34%,年均约15篇)的研究成果,反映出积累资料、摸索经验的特点;成藏条件与过程、煤层气可性论文年均分别只有2篇和1篇,该方面研究没有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基础研究不足而致使煤层气地质选区和“找气”具有盲目性,这也是该阶段我国煤层气地质选区成功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3]。

在该阶段,开发技术类论文多是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和应用。其中,钻井、试井和完井论文占了较大比例(35%,年均约6篇),排与增产措施得到了应有重视(24%,年均约4篇),对解吸-扩散-渗流这一煤层气开的基础有所关注(6%,年均约1篇),但几乎未见关于煤层气井产能和收率方面研究成果的报道(图4)。此外,综述性论文也多以介绍国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为主。

图3 CNKI煤层气地质与勘探类不同研究方向论文分布

图4 CNKI煤层气开发技术不同研究方向论文分布

上述特征揭示:本阶段的研究是针对我国煤层气产业的起始过程而开展的,在煤层气地质研究上表现为寻证,在勘探上表现为找气,在开发试验上表现为摸索,总体上试图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相关理论与技术来解决中国的煤层气地质问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煤层气地质基本条件信息,对全国煤层气及其分布规律取得了基本认识,煤储层特性这一煤层气地质核心问题得到应有的重视,开展了适合于中国煤层气地质特点开发技术的试验与探索,并从区域上开始了对全国或区域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2.2 第二阶段:探因-普查-彷徨阶段

该阶段历时3年,从2000年开始,至2002年结束。在此阶段,每年的煤层气论文稳定在130篇左右,年均论文数量比第一阶段增加了73%,但论文类别构成变化明显(图1)。

从论文类别来看:地质与勘探类论文209篇,占该阶段论文总数的54%,年均篇数(约70篇)比第一阶段显著增加,但从1999年至2001年论文篇数显著递减,在后期有重新增加的趋势;开发技术类论文显著增多,占论文总数的比例比第一阶段增长了10个百分点;经济与政策、利用和储运的研究得到更多的关注,论文比例均上升了5~6个百分点(图1,图2)。

与第一阶段相比:该阶段地质与勘探论文中煤储层物性与吸附性研究成果的数量和比例显著增高(105篇,50%),构成了研究的主题;评价与地质选区尽管仍得到较多关注,但比例明显降低(29%);成藏条件与过程论文的比例基本不变(10%),但年均论文篇数(7篇)明显增多(图3)。由此表明,这一阶段常规评价与选区方法趋于成熟,研究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与开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煤储层特性,转向了成藏效应等深层次的控制机理问题。

就开发技术而言:钻井、完井、试井论文17篇,年均约8篇,远高于第一阶段,但在阶段论文总数中的比例(25%)有所降低;排与增产措施论文18篇,比例(27%)有所提高;产能与收率论文11篇,比例从零增至约16%;解吸-渗流-扩散论文14篇,占阶段论文总数的21%,比例显著增长(图4)。排与增产措施、产能与收率的研究得到加强,开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研究重点向开发技术的中—下游移动,这是为解决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瓶颈”问题而做出的努力,也是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在此阶段:除了进一步拓展勘探选区继续找气之外,更多的力量集中于第一阶段已有一定勘探工程的地区,以进一步缩小勘探靶区,为开发试验提供更为可靠的基地;同时,尽管在近20个地区进行了排试验,但多未取得理想的效果,致使开发试验徘徊不前,业界信心受到冲击。然而,这一时期煤层气开发基础与技术研究得到了较展,尤其是在开方法与增产措施、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机理、产能与收率分析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果,为中国煤层气产业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上述论文分布特征,指示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过程由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煤层气地质研究上表现为探因,勘探上表现为普查,开发试验上表现为访徨,总体上处于为催生中国煤层气产业化时代到来的“阵痛”阶段。

2.3 第三阶段:求源-详查-商业阶段

自2003年以来,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商业化生产阶段。其主要标志为: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入了求源,勘探实践进入了详查,开发上步入了商业化生产,中国煤层气产业的雏形已经形成,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些标志在煤层气论文的数量和结构上均有体现。

在2003~2005年的三年期间,CNKI煤层气论文总数大幅度增加,达到628篇,年均论文约209篇,与第二阶段相比增长了61%,接近第一阶段论文总量的一半(图1,图2)。开发技术类论文的比例有所提高,利用和储运技术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基础研究明显加强,研究重点进一步向煤层气产业的中—下游移动,更加适应于商业化生产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

地质与勘探类论文占阶段论文数的比例约51%,仍有较大比重,这是我国煤层气产业目前总体上处于初期阶段的必然特征。其中:煤储层物性与吸附性仍是研究重点,但论文比例下降至39%左右;评价与地质选区仍是产业的科技需求,论文比例(27%)与上一阶段基本持平;成藏条件与过程研究得到高度关注,论文比例比上一阶段提高了约9个百分点(图3)。

本阶段开发技术类论文数量的比例为19%,比上一阶段略有提升,显示我国煤层气产业中游领域的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其中:钻井、完井、试井论文(25篇)多于第一阶段,但比例继续下降(约21%);排与增产措施论文34篇,数量显著增加,比例(29%)略有提高;产能与收率论文12篇,数量和比例(约10%)均比上一阶段显著减少;解吸-渗流-扩散论文25篇,数量明显增加,比例与上一阶段基本持平(图4)。钻井、完井、试井论文比例相对降低,排与增产措施论文比例显著提高,解吸-渗流扩散论文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2005年开发技术类论文数量大幅度跃升(图1,图2),显示出我国煤层气商业性生产、示范工程等对新技术开发和相关基础研究的强烈需求。

在此阶段:新增了一批国家批准的煤层气储量,煤层气成藏条件与机制探索在国家层面上全面展开,标志着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从与基本地质条件调查阶段转入了“详查”阶段和成藏作用探索过程;大井网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取得新的突破,水平羽状井、丛式井等技术在煤层气开发中得到初步应用,对二氧化碳注入等新的增产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晋城地区开始了煤层气商业化生产,标志着中国煤层气产业从开发试验阶段转入了商业化生产启动阶段。

3 CNKI 论文分布特点与产业发展需注重的科学技术问题

进一步分析C N KI论文分布特点,发现存在某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发展中国煤层气产业所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首先,煤层气评价始终是20余年研究探讨的主题,尤其是对全国和某些区域的煤层气量及其构成众说纷纭,且国家批准的煤层气储量所占比例极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方法缺乏规范性要求;二是估算尚存重大基础问题未能解决;三是勘探和探明程度很低。为此,煤层气评价及其方法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所要研究的主题,而在国家层面上制定评价方法和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加强以吸附机理为核心的基础研究[3],加大勘探和开发试验的力度,将有助于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其次,文献中涉及的煤层气地质选区多达50余个,但目前实现商业性开发或具有可见前景的地区不超过5个,且某些选区已上过多轮勘探和开发试验工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选区理论和方法在科学性和适应性上的缺陷、早期勘探与开发试验技术发展水平和认识的局限、钻井/完井/排技术管理经验不足等[3]。因此,在深化研究选区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资料复查和新技术应用,总结开发技术上的经验和教训,可能会使我国煤层气地质选区成功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第三,国外几乎所有的传统和先进煤层气开发技术在我国都有引用,但多数情况下的应用效果都不甚理想。正视这一状况,似应考虑如下三个问题:一是所有先进技术是否都适合我国特定选区的煤层气地质条件?二是传统技术在特定选区的开发效果是否就不如先进技术?三是我国自主研究开发出了哪些适合于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开发技术?对于前两个问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至于后一个问题,目前尚未见到关于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的报道。这三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种开发技术的适应性,这也正是今后需致力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第四,见诸报道的煤层气井产能、煤层气收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少,与煤层气商业性生产阶段的技术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在于,我国前期实践多为开发试验,对此没有太多的需求,积累的资料也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开展这一研究的要求。但在进入商业化开发且追求经济效益的现今阶段,该方面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包括系统追踪和分析排动态、注重不同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对析、深化煤层气解吸-渗流规律与机理的研究、开发科学性更强的数值模拟技术等。

第五,尚未充分注意到深部煤层气开发这一潜在新领域,深部及其与常规油气共可行性的研究成果鲜见报道。我国深部煤层气量巨大[4],多数大—中型沉积盆地中煤层气都与常规油气共生,前期少数研究显示了深部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的可能性[5]。为此,从潜力、成藏作用与过程、地质选区、勘探与开发试验等方面,对深部煤层气潜力开展全方位的研究探讨,将有助于拓展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新视野。

第六,煤层气开可能诱发的环境保护以及煤层气利用与储运技术问题,应该得到应有重视。在1994年以来的1465篇CNKI煤层气论文中:环境保护方面的论文只有19篇,几乎全为哲学意义上的讨论或介绍国外相关技术;利用与储运方面的论文逐年增长(图1),但多是关于煤层气发电和管网输送技术的探讨。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我国煤层气地质和开发特点,开展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或实例分析,研究开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煤层气转化利用技术和适应矿区煤层气分布式开发特点的小型化利用储运技术与装置,将有助于弥补我国煤层气产业在此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秦勇.2006.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Ⅰ):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天然气工业,26(1):4~7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11.70.215.35/kns50/

[3]秦勇.2006.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Ⅱ):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天然气工业,26(2):6~10

[4]秦勇.2006.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Ⅲ):走向与前瞻性探索.天然气工业,26(3):1~5

[5]秦勇,宋全友,傅雪海.2005.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可行性探讨.天然气地球科学,16(4):492~498

发展速度与能源供求,是中国经济现在和未来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一方面,我国人均相对不足,现在又处在消耗比较多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广泛开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利用效率低,加之社会生活消费结构迅速升级,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对当前我国能源结构、利用的效率分析

1、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连续5年达到10%的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投资拉动和高耗能行业为主的重工业,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其中,煤炭消费量25.8亿吨,增长7.9%;原油3.4亿吨,增长6.3%;天然气673亿立方米,增长19.9%等,尽管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已在能源利用上取得了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能源效率低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我国一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单位能耗仅能创造不到0.7美元的GDP,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2美元,日本更是达到了10.5美元,分别是我国的4.6倍和15倍。同时浪费现象严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至25个百分点,我国矿产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回收率能达到80%左右。中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使用效率若能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则相当于可节约3亿吨的石油,或相当于4.3亿吨标准煤。国际经验表明,进入到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后,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能源和的消耗也必然要出现高增长,尤其是我国的工业化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我国自2003年以来,能源矿产消耗占全球的30%,但在这些定价方面,我国还不具备主导权。

2、节能和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环境污染居高不下:当前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除了能源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外,能源在开、炼制及供应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截至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火电达到55442万千瓦,约占总容量77.73%,同比增长14.59%;煤炭约占能源消费构成近70%,石油占23.45%,天然气仅占3%,能源条件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转变,这也决定了中国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十五"期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原到2005年比2000年减少10%,但200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烟尘、化学需氧量等相当一部分污染物的减排量均未实现预期目标。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594万吨,比2005年又增长1.8%,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431万吨,增长1.2%,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造成三分之一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每年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直接威胁13亿人口和16亿耕地的安全。2007年,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占27.3%;有16个城市为劣,占2.9%。世界银行曾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预计,2020年中国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需付出经济代价达39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

3、从我国条件和对外贸易结构分析:我国价格水平长期偏低,近年来一直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不仅导致了高耗能、高污染和性产品甚至是能源的直接出口,扩大了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政绩"和成本意识的缺失,还使我国原本稀缺的更加稀缺。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历年贸易顺差商品的生产中所需要的能源,即间接能源出口量,1980年至2005年年均增长14.22%,2005年达到3.3亿吨标油。扣除能源进口量,近几年我国能源净出口逐年递增,由1999年的0.77亿吨标油,增长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油,生态环境付出的巨大代价,已造成一些地方经济的慢性自杀。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能源并不富余,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1%、1.4%和1.2%,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5%。其次能源赋存分布不均衡,开条件较差,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到40%以上。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口按14-15亿计算,则需要26-28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人口按15-16亿计算,则需要35-40亿吨标准煤。按专家的估计,我国煤炭剩余可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14年,天然气剩余可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不过32年,能源供应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这一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

二、落实节能降耗,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指标将从2005年的1.2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98吨标煤/万元,降幅20%左右,节约能源已经被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因此,我们首先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提高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水平,加快淘汰落后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工艺,将能源使用效率和环境评价作为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量化指标,这是缓解中国能源紧张的长远之策。2007年我国全年共关停小火电1438万千瓦,据测算,60万千瓦的大机组和10万千瓦、5万千瓦以下的小机组,一千瓦时的发电煤耗要差100到150克标准煤。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抓紧落实"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炼钢能力55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2.5亿吨的任务,鼓励实行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大力开展煤炭的清洁利用,这意味着每年能节约6000万-9000万吨标准煤,并大大减少污染的排放。另据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那么万元GDP能耗就可降低约1个百分点。在能源的开发上,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两个市场,宜鼓励更多的有实力企业投资境外开石油,积极推动国际能源合作。

2、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2007年我国水电达到14526万千瓦,约占总容量20.36%,同比下降了0.53个百分点,核能发电量突破600亿千瓦时,但所占比重仍然偏小。如今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大量开发,2006年全球新能源已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3.6%,如法国的核电量已占装机容量的70%。我国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印度、巴西等国,以一种能源为主的单一能源供应模式已不能有效保障中国经济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新路,在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同时,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2.53亿千瓦,地热的远景储量为1353.5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为31.6亿吨标准煤,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更是属于世界领先地位,水力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量的12%,列世界首位,已具备了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目前新能源技术由于成本较高,进入市场的竞争力有限,因此国家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国产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推进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调整。据专家推算,每利用一吨可再生,可节约原生120吨,少生产垃圾废水100吨,增加产值约300元,产生利润500元。

3、利用价格杠杆和监管,调整产品出口结构:从经济成本上看,随着环境保护和对污染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使原来的外部成本,或原来是由社会承担的成本,转化成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成本,从而加大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同时随着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阶段,全球性产品将形成新一轮需求高峰,这在全球自然分布极不平均、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垄断全球主要供给的情况下,将使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呈现长期化趋势,约束将伴随我国工业化的整个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将、环境约束纳入到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构架之中,逐步形成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以及长远利益的国际分工体系,禁止能源直接出口和严格限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快将型产品的出口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放开我国紧缺的物质进口配额,降低进口税率。在监管上,当前尤其需要建立推进我国矿产产权改革和生态补偿机制,让价格真实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同时,改变能源税的计量依据,由现在的按企业产量征收改为按划分给企业的可储量征收,促使企业尽量提高的回率。

4、2007年12月26日,我国发布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节能、减排决不能前松后紧,GDP的增长必须建立在确保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基础上。美国在工业化的100年中,消费了390多亿吨石油,近73亿吨钢铁和大量其他矿产品,我国从来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发达国家重化工业高速发展时期享有的廉价供应量和环境容量,中国已经加入多个国际环境公约,必须承担起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环境义务。今年4月1日新修订的节能法已开始实施,同时,要加快体现能源战略和政策导向的《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的立法工作,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真正把节能减排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做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企。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指标体系,将能源消耗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建立和完善节能信息的发布制度,构建统一、高效的能源监督管理和问责体系。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逐步推动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树立全民节能环保意识,最后,加快建立中国的能源期货市场,力争实现由能源的需求方来制定能源的期货价格,进而引导现货价格,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又好又快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