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的生活水平如何?

2.4连跌!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回落,涨不动了?头上仍悬“3把剑”

3.我国主要能源问题及对策

4.中国煤碳行业前景如何

5.受供需方面多重利空影响国际油价连续大幅下跌,油价后续走势如何?

6.京城股份是什么龙头

7.世界主要工业国的一次能源结构

天然气价格降了吗_天然气价格持续走低

2008年以来,受国内多年积累的能源“瓶颈”因素影响及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国内煤炭市场呈现出极度涨落的特征。主要成因为,近年来国内经济显著的“重工业化”趋势加剧,经济主要部类农业和工业发展呈不平衡发展态势。农产品及主要消费品供应不足,首先导致前半年由cpi持续上涨引导的全面物价上涨,并形成相当严重的“泡沫化”价格;而长期依赖外部需求的的工业尤其是加工制造部门的扩张投资,直接造就了能源供应相对不足、价格大幅上行的前提,但一经遭遇外部需求突发性减弱,即暴露产能过剩的弊病。在过剩压力态势下,需求难以短期内恢复、价格大幅下滑、工业品利润率下降、重工行业甚至亏损经营,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工业行业的主要趋势。 煤炭下游用煤行业如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目前下行的趋势仍在加剧。虽然短期内刺激投资的经济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产生了一定的正面效应,但到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尚需时日;钢铁、电力行业的生产开工虽然相比四季度初有所恢复,但当工业保有量增加的情况下,价格仍然将下滑,煤炭需求仍将呈现低位盘整。那么,影响09年煤炭市场的主导因素有哪些,下面笔者分利空及利好两方面加以分析: 影响09年煤炭市场的利空因素主要包括: 1、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宏观调控决策难度在09 年逐渐增大,使09年煤炭市场变数加大。中央近期安排的四万亿元投资及在不到一百天内多达5次的货币政策调整,旨在通过增加货币流动性,从而扩大交易量来扩大内需,遏制工业品需求严重不足、价格持续狂跌、就业形势严峻局面,而非对业已过剩的工业行业的重复“追加”投资。政策预期对工业品需求的拉动作用到底有多大,还很模糊。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受价格及利润影响,2008年年内已建成未投产能及在建产能,不稳定的市场及投资恐慌,将导致09年工业产能的闲置率仍将处于一定水平。煤炭下游产能不能充分运行,进一步使煤炭需求低位盘整。 2、在加大投资力度、刺激内需的时候,还必须防止投资方向走偏、并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一方面,资金使用不当,不仅拉动不了需求,反而会无形中加大货币供应量,形成投资陷阱,造成新一论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投资方向失误,将直接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为未来一定时期内再次产能过剩埋下祸根。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路线考虑下,内需不可能象工业投资那样对刺激经济增长短期立竿见影,钢铁、电力原本产能过剩,煤炭产能过剩也是随之而发生的。 3、钢铁、电力等主要用煤行业对明年一季度的需求预期仍不是很乐观。一方面,一季度正值两节期间,其下游行业的放、开工不足等因素促使产品需求走低,市场再次萎靡;另外,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虽然调低,但对反倾销的考虑及外部市场本身难以在短期反弹的因素,仍然决定着国内市场的走势。 利好因素,主要为: 1、国家已经在12月份出台对矿产品增值税税率的调整,从明年一季度开始,矿产品增值税率统一调整至17%。煤炭产品的增值税税率将由原来的13%调高4个百分点,增加煤炭财务成本30元/吨左右(按照700元/吨的价格预算)。另外,国家对煤炭的税制改革也呼之欲出,草案是由原来的从量计征改从价征收,税率为煤价的5%(可能达到平均30-40元/吨),比以前2.5-3.6元/吨的从价额扩大10多倍。两项税收制度的改革将增加煤炭成本 70元/吨左右。税费的提高,将对煤炭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2、煤炭产品的不可再生性及初级属性,不允许煤炭价格一直在低水平运行。我国的煤炭经过近3-5年的大规模开,储量已经大幅减少。20世纪曾经是主矿区的各大矿业集团目前已把就业及满足煤炭需求的目光转向煤田,而本土储量大多接近枯竭,掘衔接业已出现深层次矛盾。前半年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正是煤炭“瓶颈”及掘矛盾深层次暴露的体现。只不过税费的调整未及时跟进,明年税制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使煤炭开的隐性成本显性化,反应的稀缺程度,进而促进煤炭价格趋于稳定。 总体看来,明年一季度影响煤炭市场的因素多空并存,整体经济复苏、需求恢复仍然是决定性因素。煤炭开部分隐性成本显性化,将加大煤炭成本,对煤炭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俄罗斯的生活水平如何?

第一商用车网?谢光耀

在重卡行业月销量连续打破历史记录的“强力助推”下,10月份的天然气重卡市场,依旧是全线飘红。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掌握的终端销量数据(交强险口径),2020年10月,我国天然气重卡市场销量约为1.07万辆,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增长98%。2020年1-10月,我国天然气重卡市场累计销量达到12.73万辆,同比增幅从1-9月的29%扩大为31%,增幅持续扩大。

2018-2020年10月天然气重卡市场终端销量走势

这样一块高歌猛进、红透半边天的天然气重卡“蛋糕”,诱人不诱人?

燃气重卡市场“金九银十”连续走高

综合全年走势来看,今年的天然气重卡市场,上半年可以说有升有降,下半年则一路暴涨,势头难挡。今年“金九”过后,国内天然气重卡的累计销量便超过了去年全年,达到11.65万辆的水平(去年全年天然气重卡销量为11.6万辆);到了“银十”,该细分市场销量保持环比持平,虽然同比增速不如7-9月那么惊人(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燃气重卡销量开始快速走高),但仍然呈现出同比翻番的态势。

2020年1-10月天然气重卡销量产品结构图

今年上半年,燃气重卡市场有两个月呈现下滑,分别是2月和6月;有四个月销量同比快速增长。其中,今年6月天然气重卡市场同比“不正常的”大幅下滑,主要是源于去年6月份重卡市场终端销量的爆发式增长。从去年7月1日起,天然气重卡新车上牌全国范围内升级到国六,造成6月份国五燃气重卡市场的井喷式抢购(用户提前购买+经销商提前预挂),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去年6月份销量急剧走高,而去年整个三季度的销量都大幅走低(并且还导致了交强险口径的天然气重卡销量与各厂家开票数销量的“严重背离”)。这种情况对今年造成的影响就是,今年6月份终端销量同比大幅下滑,7、8、9、10月份销量则同比爆发式上涨。

从全年来看,天然气重卡市场趋势已经是前途一片光明,道路也不算曲折,甚至于在各家企业预测重卡整体销量将下降的明年,天然气重卡细分领域仍被视作是继续增长的少数亮点。这其中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今年是牵引车大年,重卡整体市场全年销量将突破155万辆,刷新全球纪录。行业大盘向好,以天然气牵引车为主力的燃气重卡持续增长就有了稳固的基础;其次,去年下半年天然气重卡销量持续走低(交强险口径),为今年下半年该细分市场销量的同比较大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第三,油气差价相对稳定的车辆使用环境(不少气源丰富地区的LNG零售价在3元/kg以下),以及很多气源丰富地区对LNG卡车的大力推广,持续推动着该细分市场快速增长。

重汽连夺六冠?解放突破3万辆?红岩、北奔大涨

今年1-10月,天然气重卡行业的竞争格局可以形容为:中国重汽连续第六个月夺得销量冠军,累计销量继续保持行业第一;解放突破3万辆,累计销售3.13万辆,陕汽销量达到2.55万辆,第一阵营格局维持稳定;北奔、重汽和红岩的销量增幅最大,同别上涨170%、147%、85%。

2020年1-10月我国天然气重卡销量排行榜(单位:辆)

上表显示,今年10月份,行业前十强中同比增速超过行业平均增速(98%)的企业共有四家,分别为福田(1090%)、中国重汽(317%)、上汽红岩(177%)和联合卡车(126%)。累计来看,今年1-10月行业第四名至第八名依然是东风(1.16万辆)、大运(6486辆)、福田(4914辆)、红岩(3183辆)、北奔(2130辆),其中北奔在行业前十强中的累计增速最高,达到170%;重汽次之,为147%;上汽红岩第三,为85%。

具体分企业来看,今年10月份,中国重汽集团销售各类天然气重卡共计3305辆,连续第六个月保持月销量第一;1-10月,中国重汽累计销量达到3.74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47%,市场份额上升至29.4%(去年同期份额为15.6%)。作为重卡市场前三强,重汽是2020年天然气重卡市场的最大亮点之一,其2019年及以前在行业中的地位基本处于前三;2020年以来,重汽燃气重卡销量于今年一季度跃升至行业第一,并且直至10月份都保持了累计销量行业第一。

2020年1-10月天然气重卡企业市场份额图

一汽解放今年1-10月销售天然气重卡3.13万辆,同比增长17%,市场份额为24.6%。陕汽集团今年1-10月销量达到2.55万辆,市场份额20.1%,月销量和累计销量都保持了行业前三。陕汽与重汽、解放也构成了天然气重卡市场的第一阵营,后面几名的企业距离前三的差距较大,暂时难以撼动其地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红岩和北奔,这两家企业今年对天然气重卡市场都投入了“重兵”,也收获颇丰。总体而言,天然气重卡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在快速提高,前十强的合计份额从去年同期的96.3%提高到今年1-10月的98%,提高了1.7个百分点;前八强的合计份额从93.8%提高到96.4%,提高了2.6个百分点,头部企业的马太效应凸显无疑。

结束语

今年1-10月,我国天然气重卡市场继续呈现出同比大幅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终端销量(交强险口径,非开票口径)预计将达到15万辆左右,创造全球新纪录。而根据第一商用车网的分析,明年该细分市场或许也将呈现出逆势增长的发展势头,各家重卡企业围绕该细分领域的产品布局和营销布局,势必将愈演愈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连跌!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回落,涨不动了?头上仍悬“3把剑”

俄罗斯作为战斗民族,即使经历了解体危机,但依然有强大的复苏能力,这些年来俄罗斯的经济水平逐步恢复,作出了很多努力,人们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俄罗斯的物价水平比较高,蔬菜水果的价格贵得让人咂舌,主要是因为前苏联重工轻农遗留的历史问题导致的,俄罗斯的食品主要依赖进口。房价和中国的一线城市差不多,依旧不是普通工薪阶层能负担得起的。俄罗斯的工资水平比中国高,服务员、装卸工的工资都能维持在6000元左右。

俄罗斯的教育水平很高,一所城市的大学数量很多,上学基本免费,减少了很多人的经济压力,民众的受教育程度很高,这是现今中国该学习的的地方。医疗环境也非常健全和完善,全民公费医疗,除了药费其他全免。仅凭教育和医疗就免去了收入水平低物价高的很多压力,而除此之外,的补贴还有很多,比如给每位公民一公顷土地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如果没有时间也会代为管理,负担不了昂贵的食品价格可以选择自给自足,剩余食品可以用于销售。

因为俄罗斯面积大,郊外用地不需要批准,住房可以居民自己建造,完全不用担心地价问题,如果你不追求大城市中心的生活,那么房价问题其实完全不用担心,结婚用房也不用顾虑。

俄罗斯的私家车非常普及,因为汽车从购买到保养都很实惠,价格低,汽油便宜,保养费用低。地铁票价折算成人民币一律2元。高速公路没有收费点,不收过路费。因为天然气丰富,所以天然气使用广泛且费用很低。

俄罗斯公民的整体素质很高,热心且有秩序,给人的印象好。街道规划整齐,很少存在翻修拆迁的状况,没有城管,公共设施健全。

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心态也非常好,工作和生活二者都是慢节奏,喜欢旅游,近些年为中国的旅游产业做了很多贡献。注重普通生活的仪式感,饮酒文化和节日的花束装扮必不可少。穿衣打扮和住房用车以得体整洁为主要追求,并不讲求价格的高低。钱不能衡量生活品质,不把自己过得太累,活给自己看,幸福最重要,这些也是许多中国人应该思考的。

我国主要能源问题及对策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了7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报告,报告显示,7月的指数相较6月下跌了8.6%,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经“4连跌”,并且创下了自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

其中,跌幅较大的是植物油和谷物,食糖以及肉类等也有下降,但幅度相对不大。

也就是说,本轮大跌主要是由植物油以及谷物价格下跌拖拽的。

那么,再结合当前市场普遍看跌经济的情绪,似乎更加印证了全球衰退的预期。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总是不敢过于乐观,因为在全球价格回落的背后,仍然有“3把剑”高悬。

第一,虽然食品价格指数呈现“4连跌”,但仍然同比高出13.1%。

并且我们还注意到,在今年1月份时,这一指数为135.7点,2月份时为140.7点,而到了3月份,飙升到了159.7点,环比上涨了12.6%,同比则上涨了33.6%。

而从4月份开始,这一指数开始小幅回落,一直到7月份,回落至140.9点,基本和2月份持平。

也就是说,基本也回到了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的水平。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市场已经完全消化了俄乌冲突造成的影响,一度涨幅最大的植物油以及谷物价格回落明显。

但是引发粮价上涨的其他因素仍然存在,例如煤炭、天然气价格不断升高,使得化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对粮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另一方面,即便全球进入滞胀也并非是由涨及跌,一落千丈,中间要经历一个跌宕的过程,因此当前判断全球经济进入滞胀还有些为时过早。

第二,市场的反应更多是基于短期因素的影响。

市场往往是根据2个层面来作出反应:

一是基于对突发消息的反应,比如俄乌冲突爆发时,粮价、能源等迅速飙升就是对这一突发的直接反应;

二是基于对预期的判断,市场往往是根据预期进行反应,例如当前普遍预期全球经济衰退,前景黯淡,因此市场就表现为更多的看空。

第一种就是短期因素,第二种是长期因素,而当前来看,市场的反应更多的是基于短期因素作出反应的。

例如,随着乌克兰粮食从黑海港口的运输陆续恢复,使得全球粮食供给压力正在缓和,因此一度涨幅最大的小麦快速回落,并且基本回吐了俄乌冲突以来的全部涨幅。

但是这只是一件短期,随着乌克兰粮食出口的逐渐恢复,市场也会渐渐消化其影响。

但是作为长期影响因素则是,乌克兰粮食受冲突战事影响出现大面积减少,预期减产幅度将在40%以上。

这对粮食市场来说就是一个长期性的重要影响,这意味着即便乌克兰粮食出口恢复,其出口能恢复多少以及能供给多少将是一个长期干扰因素。

第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对于当前粮食市场来说,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正在增加。

例如,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后续将如何发展仍然未知,以及针对俄罗斯还有什么新的制裁措施等都是不确定的。

再比如当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天气。

美国及欧洲受严峻热浪侵袭玉米、小麦等均面临减产风险,而当前粮价大幅走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资本的避险式撤离。

但是由于天气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后续是否会有资本再次进入炒作天气,这也成为一个不确定因素之一。

虽然食品价格从高位回落是好事,但是对于后续走势如何发展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并不能就此认为全球粮食风险已经好转甚至消除,粮食的风波仍在蓄力。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中国煤碳行业前景如何

面对我国在世界能源领域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我国应该加快实行能源储备制度

 

当前,国际能源命脉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在日趋激烈的国际能源竞争中,我国长期以来处于劣势。以石油为例,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型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1%。发达国家利用其对石油控制的优势大搞战略石油储备,实际上是对世界能源的掠夺。仍然以石油为例,发达国家一般有120~160天的战略储备。去年9月份油价高涨,美国就通过动用战略储备平抑油价。由于中国没有这一方面的战略储备,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前几年油价大幅走低,甚至跌破10美元每桶的时候,我们应该大量购进原油才是,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买;相反,去年油价大幅上扬,我们的原油进口量竟然突破7000万吨,花去近150亿美元。这大概是我国外汇储备的9%。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其储量占经合组织国家中战略石油储备总量的60%。其石油储备体系包括民间的商业储备和的战略储备两部分。战略石油储备完全由承担,并授权能源部具体负责。美国于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15年,由国会授权开始兴建庞大的应急石油储备体系。到1991年已为战略石油储备拨款190亿美元,其中用于购买原油160亿美元,其余用于储备设施建设。在储备规模方面,初期战略储备目标为5亿桶,相当于90天的进口量。后来将储备目标修订为7.5亿桶。19年美国实际战略储备量为5.64亿桶,相当于67天的进口量。美国的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国家安全的需要,如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石油战略储备,每天向市场投放112万桶原油,起到了稳定市场、平抑价格的作用。 石油储备是日本一项基本的国策。日本的石油储备也分为的战略储备和民间的商业储备两种。储备目标为90天的进口量。目前已建立了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并取统一的管理模式。日本用于石油储备的事业费,加上给予民间的储备补贴,合计己达2万亿日元。这笔庞大的开支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安全成本”。到19年,日本储备可供154天使用。加上民间储备,总量达到22万立升。也就是说,即使石油进口中断,日本利用战略储备也可以维持半年左右的需求量。 国外的石油安全战略对我国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我国目前没有战略储备油田或天然气田。我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目前探明的储量远低于美国和俄罗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未来20年中国能源消耗需求较之目前增长一倍左右,其中煤炭将会达到26亿吨,石油3亿吨,天然气800亿立方米。中国自己的前景并不乐观,除煤炭尚能满足21世纪的需求外,如果不考虑进口,石油、天然气和铀矿只能维持到2010年的能源消费增长。在1996年中国石油进口达到 2262万吨,超过出口,从而使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预计在本世纪中期,中国的能源进口将超过能源总需求量的50%以上。如果不尽快扭转目前大量开和使用国内的做法,不仅会使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不足,而且不利于的可持续利用,会影响到子孙后代,损害中国的长远利益。在一个能源主要依靠进口的国家,的储备就更加重要。国家应有地将某些勘探好或开发好的油田或天然气田封存或减量开,作为战略储备和储备库。还要根据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抓住时机以低价购进更多的石油,充实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同时,应鼓励企业实行能源商业储备。 为建立能源储备基地,首先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现技术方面,储备的选址和布局要从地理环境、接卸条件、动用效率、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等多方面考虑,还要适当分散和规模适度,遵循进出油方便、靠近输油线、炼厂和集中消费区的原则。 我国的能源结构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成不利影响,要把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洁净技术和替代能源的开发上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阶段:18世纪以前,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首位;到19世纪下半叶,煤炭取代木材等成为主要能源;1965 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首位,由此开始了“石油时代”。石油、煤炭等这些当前人们使用的主要能源都属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在当今世界,矿物燃料提供世界91%的一次商品能源,其中煤炭占28%,石油超过40%。 在我国能源的品种构成中,优质能源比例很低。目前,煤炭消费量已经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以上,近乎世界同类平均值3倍。煤炭是一种肮脏的燃料,它每产生一单位能量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多29%,比天然气多80%。如果大量使用将会给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还会引发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的紧张。我国的煤炭又存在着固有的质地差、运输距离长、污染严重、热量不足等问题。更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的不利结构方面雪上加霜。很难想象一个依靠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大国其经济发展不受到严重制约,也很难想象劣质能源可以支撑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并从工业化走向现代化。虽然据估计到21世纪中期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供应量的比重可能降至50%以下.但煤炭仍将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扮演最主要的角色。由于煤炭消费量的80%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一些城市烟尘污染外,我国酸雨现象也频频发生,每年由于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到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以上。能源生产和利用对环境的损害,是我国环境问题的核心。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此外,我国由于广大农村商品能源短缺,薪柴消耗超过合理伐量,造成大面积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大量秸秆不能还田,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肥力下降。 改善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迫切要求。但是,中自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由能源条件决定的。在中国的能源中,煤炭占绝对的优势,达到常规能源总量的85%,而水能占12%,石油和天然气仅占不足3%。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能源生产格局就是以煤炭为主,未来煤炭工业仍将在整个能源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着重在煤炭生产、加工和利用上作文章,其重点是提高原煤的入洗比例,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但是,我国能源技术比国际先进水平大约落后15年至20年,还不能适应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的要求。这是制约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的技术因素。这一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还要依靠技术进步来完成。在同国外的能源合作中,我们应该把能源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目标。 此外,要加强新的清洁能源的开发,替代煤炭的过多使用。目前的煤炭替代能源除了石油、天然气外,在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要加大非矿物燃料的研究和应用,如核能、水能、氢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高温地热等比较洁净的能源。目前,这些能源在世界各地都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利用。当然,由于受地域、时间、技术和多寡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上述能源在大规模推广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面对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加快能源研究步伐、开发矿物燃料的替代能源。已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项日益严峻的课题。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最终解决能源的需求问题显得越来越紧迫。寻找和开发利用清洁高效可再生能源,走能源与环境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子,是解决未来世纪能源问题,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能源丰富、环境优美的地球家园的主要出路。

受供需方面多重利空影响国际油价连续大幅下跌,油价后续走势如何?

您好。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在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也处于主导地位,2007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76%和69%,预计到2050年在一次能源生产中仍将占50%。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预期“十一五”期间国内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约为7.5-8.5%,年均煤炭消费增长量约为4-4.5%。

煤炭产能将持续快速增加

随着固定资产的投资加大,2001至2007年中国原煤产量复合增长率达到15%(如图1)。同时随着前几年的项目陆续投产,今后几年煤炭产量将集中释放,行业新增产能快速增长,煤炭产量也会持续快速增加,煤矿库存也大量增加。

在我国,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这四大行业对煤炭消费需求旺盛,其需求量约占煤炭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

价格在更高点上寻求均衡

煤炭为政策性影响明显的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几年内国家出台的指导性政策方向。 “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第12章第1节说明:加强煤炭勘探,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提高回率,减少煤炭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大型煤炭基地,鼓励煤炭企业联合重组,引导形成若干产能亿吨级的企业。鼓励有优势的煤炭企业实行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体化经营。调整改造重组中小煤矿,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和环境的煤矿。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鼓励发展煤炭洗选及低热值煤、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开发推广高效洁净燃烧、烟气脱硫等技术。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

煤炭行业由于具备掘类行业的属性,价格是行业景气与盈利能力的重要先行指标,也是盈利最直接及最敏感的驱动因素,行业性政策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和供需重新紧张可能会促使价格不断在更高点上寻求均衡。而且,随着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煤炭利用技术进步,新型煤化工和“煤制油”行业的发展,煤炭在未来中国乃至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还将进一步快速上升。

面临的问题之运力不足

我国对煤炭运输投资低于煤炭生产速度,从整体趋势上看,国内铁路煤炭运输增长率较平稳,没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在2007年以前运输增长率始终低于原煤产量增长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煤的运输。

铁路运量有限,公路运输行业运输能力也有所下降:在大力治理超载的情况下,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运输能力在不断下降,随着煤炭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其他途径运输煤炭的压力越来越大。

2008年国家铁路将新增运煤能力6000万吨/年左右,神朔黄线有望增加1000万吨/年左右。由于新增运力主要在北通道上,山西中南部、陕西、宁夏等省区煤炭生产受铁路运输制约的程度会有所加大,尤其是炼焦煤外运能力没有增加,炼焦煤供应紧张状况很难缓解。 2008年铁路运力将向技术先进、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循环经济等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企业倾斜;向大客户以及水运无法到达的中部地区倾斜,全力确保电煤运输。

面临的问题之市场集中度不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4一直低于10%,CR8一直低于15%,即使产业中所有特大型(年产超过1000万吨)企业的集中度也仅在20%左右。作为国内煤炭行业的巨无霸——神华集团,2007年的煤炭产量为2.35亿吨,仅占全国市场的9.3%。

近几年来,虽然煤炭市场规模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市场集中度依然不高(如表3).规模型企业数目不断增加,但规模型企业的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例却有下降趋势。

国家近10年正在逐步进行行业整合,关停小煤窑。19年,中国共有82000座矿山,2000年底减少到35000座,其中25000座属于小规模的乡镇和个体煤矿。其中国有大型煤矿2000多座。2006年前十大煤炭集团生产的原煤产量合计为6.5亿吨左右,占全国煤炭产量的27.38%。2006年,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大同集团等企业占全国煤炭生产量的比重分别为8.7%,3.9%,2.2%,目前所占比重不高,但对行业定价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对市场价格有较为明确的指引作用。

至200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达到7066家,其中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34家,产量规模超过11亿吨,所占比重达到45%;部分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非煤产值比重已达50%以上;大中小煤矿的产量比重调整至50:12:38。

从“十一五”发展规划内容来看,“十一五”期间要关闭小煤窑10622个,产能合计3.05亿吨,占目前煤炭产能的12.87%。到“十一五”末期将争取建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个万吨级大型煤炭集团,产量达到全国的50%以上。按照上述目标测算,大型煤炭集团公司在“十一五”期间产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9%。小煤窑的关停将给行业内大型企业留出空间,也将使得行业市场秩序大大规范。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将促使行业定价能力提升,将使得行业公司在规模提升的同时,享受价格长期景气。

发展机遇

若简单将我国的煤分为炼焦煤和非炼焦煤。优质炼焦煤供给增长缓慢,但优质炼焦煤和肥煤稀缺,随着钢铁行业的逐渐复苏,新型煤化工发展将增长对该类的需求。

我国煤炭储量看,由于我国不同煤炭种类的赋存差异,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储量相对有限。尽管煤炭行业总体供求基本均衡,但不同种类和品质的煤炭供求仍然存在差异,一些优质煤炭和稀缺煤种将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2003年以来焦炭产量增长速度很快;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消耗国,每年消耗的焦炭占全球焦炭消耗量的40%以上,市场规模巨大。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钢铁产能的持续释放,市场对焦炭的需求也在增加。

我们以开——洗选——炼焦——煤化工简述煤炭行业的产业链,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也可以看出,处于产业链后端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其中煤气化方向有较为成熟的商用基础。煤炭气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已经被普遍用于合成氨、城市燃气、甲醇生产等领域,而且市场规模较大。其中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目前被南非SASOL公司垄断,已经相当成熟,国内目前正在寻找与南非该公司的合作机会。而对于煤炭丰富的我国来说,煤炭气化合成成品油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商业前景较好。

京城股份是什么龙头

油价的后续走势可能会继续反弹。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能源短缺的问题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虽然供需关系直接导致国际油价出现了一系列的利空消息,但当这些利空消息消化之后,很多人预测国际油价可能会继续上涨,有些人甚至预测国际油价可能会上涨到每桶150美元以上。

国际油价面临着一系列的利空消息。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走高,不同机构对于国际油价有着不同的判断,分歧也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有些人并不看好国际油价的后市行情,国际原油的价格在短时间内也出现了20~30美元的跌幅。在此之后,国际原油的价格普遍维持在95美元到105美元左右。

油价的后续走势可能会继续反弹。

油价的问题其实非常容易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在俄乌冲突进一步明朗之后,很多人把这个消息理解为油价的利空消息。然而事实上,即便俄乌冲突告一段落,能源短缺的问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这就意味着国际油价在后续行情中可能会继续走高。除此之外,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向欧洲地区输送石油和天然气,这会进一步导致欧洲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暴涨。

很多人预测油价会继续上涨。

在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之后,100美元以上的国际原油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能够彻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之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项能源的价格会进一步上涨,这也会直接推高各类工业制造用品的价格,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与此同时,人们的出行成本也会随着国际原油的价格进一步提高,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

世界主要工业国的一次能源结构

京城股份是北京的氢能源龙头。

京城股份,正筹划非公开发行8440万股A股

发行对象包括公司控股股东京城机电或其关联方在内的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募集所得资金将用于公司的「四型瓶」项目、氢能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等。

直接对标市北高新和富瑞特装的天然气存储设备股加产业园, 600860京城股份。

行业格局和趋势 _:

1.行业竞争格局 _  

近几年,气体储运行业竞争态势在不断恶化。目前国内CNG气瓶生产厂达30多家,年产能超过200万支,LNG气瓶生产企业达80余家,年产能接近50万台,产能已远远大于需求。但经济下行时期,是行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是各企业练好内功,抢占先机的关键时期。工业气体行业稳中有升,LNG行业受低油价影响继续下行。但国家因环保雾霾治理压力,LNG未来还是乐观。 _  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决心非常坚定,天然气应用规划正在不断推进落实,非管输天然气会进一步发展。 _  

(1)工业消防行业 _  

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在过去10余年获得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工业气体消费量还处在较低水平,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预计2020年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国内工业气瓶低成本竞争日益激烈。此外,工业气体的运输、贮存的方式逐步向低温液体化转变,将带动低温瓶和低温储罐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我国消防市场近5年的平均年销售增长率达到10%,预计未来几年消防产业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增长率将达到15%-20%。消防法规的日趋完善、消防监管的日趋严格以及各级和监管部门对消防行业的日益重视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消防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消防行政审批的改革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消防行业的市场化水平,为品牌企业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及竞争环境。 _  

(2)天然气行业 _  

2020年预计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约10%。中国将推动建立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加快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全力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天然气储备调峰体系。 _  

国家发改委透露将建立两亿立方米左右的调峰机制,稳定我国天然气供应和储备。各地LNG调峰基础设施需求持续增长,将刺激大型LNG贮槽的需求增长。在天然气汽车方面,目前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天然气车辆发展:《天然气十三五规划》促进天然气重卡需求提高,呈现上升趋势;其他政策包括《中央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2018—2020年)》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明确要求“鼓励清洁能源车辆、船舶的推广使用”,“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重点区域使用比例达到80%;重点区域港口、机场、铁路货场等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推广使用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车辆”。随着未来LNG价格持续走低,燃油价格不断提升,LNG动力船经济性再次显现。产业链上船用气瓶等核心部件,LNG加注站、趸船、内河及海上LNG运输补给船将成为助燃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并充分分享行业高速增长的红利。 _根据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柴油车将逐步退出城市。2020年预计气化各类车辆约1000万辆,LNG汽车无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_  

(3)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 _  

作为汽车动力系统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在宏观层面对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2019年“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内容首次被写入《工作报告》,表明国家对氢能源发展的重视。在国家政策带动下,各地方越来越重视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陆续推出加氢站建设的优惠补贴政策,以促进基础配套设施的发展。在政策持续加码下,各地加氢站建设规划也陆续公布。同时上汽、宇通、福田、东风等汽车生产厂商已经具有取得公告的燃料电池车型,多个省市建立了氢能经济示范应用项目。在广东,中石油与中石化共同参与的加氢加油合建站也已正式开建。预计2020年左右,氢能产业会进入一个爆发期。 _  

2.发展趋势 _

(1)瓶类产品 _  

常规工业气瓶竞争态势难以改观,高纯气瓶需求不断增加。

2020年国内工业气瓶依然不能摆脱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局面。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对特种气体需求明显增加,国产高纯气瓶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车用瓶市场需求有望提高。随着国际油价回升,车用LNG的经济性再次显现。国家政策对车辆减重的要求以及国家天然气发展政策的相继出台,多重因素或将重振天然气汽车行业。未来要加强主机厂客户的维护及开拓,建立由销售、技术、质量管理共同组成的全方位服务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市场服务需求。但整车厂占压资金较高,该市场要保持适度发展。

(2)低温产品 _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气体的运输、贮存的方式逐步向低温液体化转变,将带动低温瓶和低温储罐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从长期来看,全球推进环境治理、我国节能减排、逐步提洁能源消费比重的趋势不会改变,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LNG重卡车、船)的运用仍是未来的趋势。低温储罐也面临较好的市场机遇,接收站、调峰站、船舶、加气站以及新建厂房等都需要大型低温罐,未来市场形势将逐步好转,各地LNG调峰基础设施需求会持续增长,也将刺激大型LNG贮槽的需求增长。

(3)站类产品 _  

由于国家经济增速下滑,由追求发展速度转变为高质量的发展,加气站企业投资谨慎,市场开拓速度放缓,加之目前LNG加气站成本回收周期不断拉长,投资关注度明显降低,LNG加气站增速持续放缓。而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仍将持续发展,未来要抓住治理雾霾、推广煤改气的政策契机,加强与各区域燃气公司合作,开发瓶组式及集成式气化站,继续通过LNG气化撬产品抢占市场,保持加气站业务的适度发展。 _

(4)罐式集装箱产品 _  

LNG罐式集装箱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其灵活多样的运输方式可以满足中国大量LNG进口市场的需求,将助力升级全球LNG物流模式,为实现LNG快速分拨提供新途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要积极寻求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5)氢能产品 _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国家政策文件纷纷将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列为重点任务,将燃料电池汽车列为重点支持领域,并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5000辆级规模在特定地区公共服务用车领域的示范应用,建成100座加氢站;2025年实现五万辆规模的应用,建成300座加氢站;2030年实现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建成1000座加氢站。截止2020年1月,我国已建成加氢站61座。上汽、宇通、福田、东风等汽车生产厂商已经具有取得公告的燃料电池车型,多个省市建立了氢能经济示范应用项目。我们要抓住机会,依托多年的气体储运装备制造优势,发展三、四型瓶及供氢系统、打造公司在氢能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英国能源白皮书

我们的能源未来——构筑低碳经济

—— 英国能源新政策简介

据报道,在众人的期待与推测中,英国终于在2003年2月24日颁发了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构筑低碳经济”。该书概述了英国未来50年的能源政策,阐明了英国今后如何实现京都协议的承诺,和确保长期的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措施等。

概 述

白皮书指出了英国能源当前所面临的三大挑战:

· 气候变化。

· 能源净输入国:随着本国一次能源生产的减少,英国将于2006年和2010年成为天然气和石油的净输入国。至2020年,英国一次能源总需求的四分之三将依赖进口。英国更容易受能源价格波动和供应中断的影响。但这并不一定就会增加能源可靠性的难度。维护能源可靠性的最佳途径是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可再生能源和小规模、分散型能源——如微型热电联供和燃料电池,将减少对能源进口的依赖性及恐怖威胁的破坏力。

· 能源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改造。作为气候变化的应对之策,可再生能源将是更为重要的电源。在今后的二十年中,必须投资建设相应的能源基础设施、改造现有(专门为大型、集中电厂单向输电而设计的)配电网,以适应分散、小规模发电的双向输电特性或海上风力发电。

英国能源新政策的四大目标:

· 铺筑减碳之路:英国将走上减碳的道路,到2050年减少(当前水平的)60%的温室气体排放

· 确保能源供应的可靠性

· 培育竞争性市场,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提供每一家庭充足和廉价的能源

英国能源新政策的两大支柱: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

能源效率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经济、最清洁和最安全的途径,而且经济效益也显而易见的。比如,更好的建筑物保温和更节能的工作场所不仅可降低家庭和商业的能源成本,而且需求的减少将有效地缓解能源供应的压力。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英国经济的能源强度(即能耗与GDP之比)以每年1.8%的速率递减。 如果不是如此,英国家庭暖的能耗可能是目前的两倍。但仅仅简单地延续以往的变化是不够的。今后二十年能效提高的力度将远远大于过去二十年所取的成就。

2020年前,提高能效将主要在民用建筑、商业和公共事业等几方面。具体的措施是不断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执行更高的产品标准(如家用电器)等。

白皮书强调了能源效率的重要作用,指出在英国现行气候变化中,一半以上排放量的减少将来自能效措施的贡献。

在英国能源新政策中,电力供应的新思路则是用低碳/无碳能源及发电技术,例如小型的、分布式的供热和发电技术。

因此,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即减碳、加强能源安全性、提升工业的竞争力。

英国不仅可再生能源潜力大,其创新氛围和地区发展需求为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50年前实现减碳60%,英国可能需要30%-40%,甚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所以,必需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框架,并进行相应的机构和制度的改革。

2000年1月,英国制定了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英国电力总量10%的目标,而且电价应是消费者能够承受的。在白皮书中,英国又提出了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达20%的目标。

为此,英国在2010年前应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10,000MW,平均每年装机容量1,250MW。尽管目前英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总共才1200MW(不含大型水电),但是白皮书肯定:已取的措施是能够确保装机容量的增长。

热电联供具有巨大的减碳潜力,一方面因其能源总效率高(达70%-90%),另一方面应用范围广,不论工业、商业还是家庭。

在目前4.8GW热电联供装机容量的基础上,英国提出了2010年高质量的热电装机容量达10GWe的目标。

近几年来,英国热电联供技术的发展受到了电力批发市场价格的走低和天然气批发价格提高的负面影响。为此,英国除了继续实施现有支持热电的措施之外,还将出台一系列措施以解决目前热电联供所面临的市场问题,如:

· 改变英国电力交易新协议(NETA)不能区别对待小电厂(包括热电厂)的状况;修改NETA的平衡和结算规则,保证小电厂的完全准入市场;

· 在热电联供战略草案中,英国宣布将制定各部门使用热电联供电力的目标;

· 除了热电联供所减少的碳排放量外, 将热电联供项目也纳入英国排放交易制之中。

市场机制与政策

英国能源新政策的基础是开放竞争的能源市场。白皮书提倡不应规定能源结构或电力供应中各种燃料的比例。应着力构建市场,制定长期的政策以巩固市场,为工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个明确、稳定的政策框架。但是,英国也认识到:这种方法的本身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需要许多具体的措施,以扩大可再生能源工业的经济规模和加快技术成熟,不断降低成本。例如,在2000年1月,英国宣布2010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将达10%;2002年4月,英国又引入了可再生能源公约(即要求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供应商逐年提高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比例),同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免征气候变化税。这些措施每年为可再生能源工业提供价值10亿英镑的支持。

排放交易制

为了减少碳排放,英国必须避免能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自10年以来,英国总能耗约增加了15%,而经济规模却翻了一番。英国今后必须保持并加快这一发展趋势。预期2020年英国的碳排放量为1 .35亿吨。

英国相信通过降低能耗、增加可再生能源,有可能实现所制定的减碳目标。排放交易制将成为今后市场和政策的核心。英国已经颁布了自愿排放交易制度。通过设定排放上限,碳排放交易制能有效地激励对能效和清洁技术的投资。

然而,仅靠排放交易制还不能够实现环境目标。还需要有进一步提高能效的措施和政策,并通过资金援助带动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

能源安全

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对确保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在白皮书中,尽管对煤炭的重视程度不及可再生能源和能效,但煤炭为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多样性及可靠性等诸多方面奠定了基础。

在英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未来取决于清洁煤炭技术的发展,如提高燃煤电站的效率,碳捕捉和碳储存等技术。

针对燃煤电站所面临的环境挑战,白皮书称:到2020年英国煤炭发电可能不会象今天如此之重要。不过,它强调,如果能够寻找到低成本的碳处理方法,保持煤炭发电在英国燃料结构中的比例可为能源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