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中国通货膨胀的资料

2.对能源矿产实行全面资产化管理

3.如何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

4.王玉锁的人物经历

5.京都议定书里头没有完成指标的国家惩罚是什么啊

6.中国当前土地制度

7.矿产品价格增幅总体稳中有降,但能源和金属价格将持续走高

天然气价格双轨制指标_天然气价格改革

今日零时起,我国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30元和220元(折合每升0.2元左右)。西安93#汽油最高零售价从6.49元/升降为6.30元/升,本次西安汽油最高零售价平均降幅0.18元/升。

汽油每吨降价230元

继4月14日国家提高成品油价格后,今日零时起,成品油价格适当下调。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供军队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储备用汽、柴油(标准品)供应价每吨分别降低230元和22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分别为每吨7190元和6460元,其他成品油价格相应调整。

对符合资质的民营批发企业最高供应价格,按最高零售价格扣减400元确定。当市场零售价格降低时,对民营批发企业的供应价格也要相应降低,保持价差不小于400元。

省延长石油集团公司供中石油、中石化陕西销售公司汽、柴油最高供应价格比照以上规定,按中心城市最高零售价格扣减400元确定。具体供应价格可在不超过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西安汽油平均每升降0.18元

调价后,我省汽、柴油各价区最高零售价等额降低,西安93#汽油由原先的6.49元/升降为6.30元/升,汽油零售价平均降幅0.18元/升。西安柴油价格此次平均降幅0.20元/升,其中-10#柴油最高零售价由原先的6.71元/升降为6.51元/升。

液化气最高出厂价按照与供军队等部门用90#汽油供应价格保持0.92∶1的比价关系确定,供需双方可在不超过最高出厂价格的前提下协商确定具体价格。据此计算,液化气最高出厂价由原先的每公斤7.42元降为7.19元。

市民反应:降价幅度低于预期

本报讯 (记者 陈静涛) 昨日下午,一些司机表示,成品油价格下调在意料之中,但此次调价幅度仍较保守,比预期少。

私家车主吴惠敏说,从国际油价的降幅来看,此次调价幅度的普遍预期应该在400~500元/吨。也有车主表示,下调了总比不调要好。

国内的能源机构认为,此次下调油价有助于缓和目前强烈的通胀预期,但对国内批发市场价格走势或影响甚微。有西安一些民营加油站认为,这两天国际油价有所反弹,如果后期国际原油价格继续走高,也不排除主营单位再度联手推高油价。

我省居民用气暂不调价

本报讯 (记者 张莉) 今日零时起,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由每千立方米925元提高到1155元,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提价幅度为24.9%。但据记者了解,我省居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暂不调整。

同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还改进了天然气价格管理办法,取消价格“双轨制”,理顺车用天然气与成品油之间比价关系。这是我国在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的谨慎和积极的一步。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天然气匮乏。据有关方面测算,2008年和2009年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分别为30亿和90亿立方米左右,部分地区“气荒”和加气难现象时有发生。适当上调天然气价格,对于合理有效配置天然气,保证天然气生产供应,十分必要且紧迫。

各地自行确定居民气价

国产气出厂价格调整后,地方城市燃气公司的购进成本相应增加,各地居民气价调整的时间和幅度,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履行规定的听证等程序后自行决定。

按中国城市燃气协会调查数据,全国平均每户家庭每月炊事用气约为20方,如果按照城市燃气销售价格每方相应提高0.23元测算,影响城市居民每户每月增支4.6元左右。各地通过统筹安排对困难群体的各项补助,确保低收入群体不因民用天然气售价调整而降低生活水平。

那么,我省的天然气价格会不会变动呢?据省物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天然气调价方案还正在制定中,居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暂不调整。

可适当疏导出租车运价

车用天然气价格调整后,部分主要使用天然气为车用燃料的城市,要妥善处理气价调整对出租车运营成本增支的影响。已经建立出租车运价与燃料价格联动机制的地方, 可适当疏导出租车运价;没有建立联动机制的地方,可以取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来缓解气价提高对出租车行业影响。

气价双轨制取消

发展改革委对存在一、二档气价的大港、辽河、中原三个油气田价格进行并轨,取消了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扩大价格浮动幅度,允许供需双方以出厂基准价格为基础,在上浮1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要求各地原则上按照与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不低于0.75∶1的比价关系理顺车用天然气价格,保持车用气的合理比价。

有关中国通货膨胀的资料

从双轨制成功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格体制按照价格改革的思路和重点的不同,我国价格体制改革经历了如下过程:19-1988年为价格双轨制阶段。这一阶段价格改革的主线是,完善价格体制引入市场机制价格双轨制。价格改革的措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产品价格的调整,包括提高粮食和棉花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价格等。二是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实行双轨制定价。价格双轨制是我国价格改革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一种典型的局部自由化方案,实践表明,通过价格双轨制的渐进过渡,在改革初期不仅让市场机制逐步发挥作用以改善配置效率,而且市场化过程本身还有助于传统国有部门的增长和平稳过渡,没有给过渡初期的宏观经济造成严重不均衡的压力。通过这一阶段改革,我国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  到1988年,在全国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和全国农产品收购总额中,由定价的分别占29%和24%,指导价分别占22%和19%,经营者定价则分别增长到49%和57%。  1989-1991年为价格改革的调整巩固阶段。  由于价格改革第一阶段后期操之过急,闯关失败,价格改革进入治理整顿时期。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和改善价格宏观调控体系,方式是控中求改,相机调放。在价格管理体制方面,积极探索对市场价格的调控手段,初步形成了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结合的价格管理机制。  1992-2003年为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目标确立与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放开消费品价格,包括粮食价格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二是生产资料双轨价格逐渐转为按市场供求定价,截至2004年,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的程度达到92.8%;三是要素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探索,在劳动力价格、房地产价格以及资金、技术和信息价格等方面,国家都出台了相应措施加速其市场化进程。总之,在这一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目标模式最终确立,并占据主导地位,价格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以往,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已经确立,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4年至今为价格体制改革深化阶段。这一阶段,在市场化、垄断和公共产品定价机制上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推进了水价改革,深化了煤电价格改革,实施了煤电价格联动,并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等产品价格改革。  纵观三十年来价格体制改革,成果显著,消费品价格几乎全部市场化,生产资料价格绝大部分市场化,要素价格也基本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价格改革未来需要做好如下一些工作:调整价格结构,抑制无序价格竞争;加强对价格水平的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继续扩大价格改革的覆盖面,加快与国际价格体制接轨。

对能源矿产实行全面资产化管理

通涨用经济学术语通俗解释就是生产的物质总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发行的货币多了。在老百姓感觉中,所谓通胀就是钱不值钱了,原来一百元的票子,放在兜儿里本来还很多,现在似乎还不够一家人吃一顿麦当劳。货币发多了,商品就要涨价,有的说是输入性通胀,也就是中国进口的原料和商品都涨价了,比如铁矿石涨价了,自然带动下游产品成本增加,进而全面涨价。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这种通胀带来的涨价有预测说是5%左右。而且国外使大宗商品大幅度上涨的主要的理由是中国人口多需求量很大。另一个说法就是钱印太多了通涨是内生性的。20年去买房,市场上就多了未来20年的钱在流通,但是与这笔钱相应的未来20年的物资还没有生产出来,钱就多了。

成如知道的那样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判定是否通涨,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如果根据货币主义经济学做出通货膨胀判断,M2的增长率远高于GDP增长率,就意味着很高的通货膨胀率;

据统计,18那年中的GDP规模是3645.2亿元,2009年的GDP规模是33.54万亿元,增长92倍。18年的M2货币供应量是859.45亿元,2009年M2货币供应量是60.62万亿,增长705倍。所以说过去30年,中国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超量的货币。这样造成的通涨也是惊人的,只能说中国站在一个通涨大平台上。

GDP规模?M2货币供应量比例

18年?3645.2亿元?859.45亿元?1/4弱

2009年?33.54万亿?62万亿近2倍

增长倍数92倍?705倍

如何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

对能源矿产实行全面资产化管理是建立利用补偿机制的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都是按价值进行等价交换的,因此首先要将商品化、价值化,人们在消费时才可能按其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才能真正对进行有效的经济补偿。所以,要建立能源矿产利用经济补偿机制,就得实现能源矿产的价值化和商品化,对能源矿产进行全面的资产化管理。

7.1.1 推进能源矿产价格形成的市场化进程

目前,我国能源矿产价格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能源矿产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还未建立。为此,国家应加快推进价格形成的市场化进程,加快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理顺性产品价格关系,合理制定性产品价格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性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起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的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快能源矿产价格“双轨制”并轨的步伐,不断扩大招标、拍卖和挂牌等市场竞争性强的能源矿产出让方式的使用范围,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偿使用制度,尽可能缩小“双轨制”的价格落差。建立有利于节约和合理开发的价格约束机制和补偿机制,使价格可以反映开和利用的损耗,这样输出区域就能获得租金,有效地用于投资,为今后的经济发展积累充足的资本。

在推进能源矿产价格形成的市场化进程中,需要不断强化的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逐渐淡化和弱化作为直接经营者和交易者的角色。要逐步与国有性资产经营相分离,把着力点放在交易过程中相关税费收入的获取上。不再直接经营国有性资产,而是通过对国有性资产授权经营的方式交由市场运作。不断强化的监管者角色,通过市场监管和价格监管,防止矿产开发企业凭借国有的“垄断性经营”获取垄断定价和垄断暴利。不宜再凭借强制力直接介入的交易,而由交易双方通过市场进行直接谈判和交易,只是作为“第三方”负责制定市场交易规则,监督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市场交易服务,维护好市场交易环境和秩序。

7.1.2 完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矿产的定价机制

目前,由于我国石油价格的形成机制还不完善,没有与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动接轨。为此,国家应取以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利益分配调节机制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改革。按照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方向和原则,建立既能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状况、生产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在内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石油产业上下游合理的利益分配调节机制、相关行业的价格关联机制和对部分弱势行业与弱势群体的补贴机制。逐步提高天然气价格,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的价格关系,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调整的机制,促进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建立市场化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减少对煤炭价格形成的干预,建立科学的煤炭成本核算体系,全面反映煤炭的成本、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煤电价格的良性互动。

7.1.3 完善矿产产权交易市场机制

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产权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很低,与国外有较大差距。虽然我国建立了矿业权的有偿使用制度,但由于没有引入竞争机制,市场化的程度不高,还不能体现国家对矿产的所有权益。为此,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经济价值最大化为目的,把产权实现的各个环节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使产权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由于矿产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矿产产权市场交易需要通过产权中介体系和产权交易市场来实现。因此,必须强化对矿产产权交易的规范化管理,完善矿产产权中介服务,加强矿产产权中介服务支持体系建设,逐步实现矿产产权中介服务的组织网络化、服务产业化、交易全球化。规范矿产产权经纪人的培训、考核、管理,促进统一、开放、有序的矿产产权交易市场中介体系的形成。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矿产产权交易市场,实现矿产产权信息共享,降低矿产产权的交易成本,提高能源矿产产权的配置效率。

对矿产所在地进行合理补偿是建立在对矿产产权价值评估的基础上,矿产产权价值是否能够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与矿产产权各相关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建立矿业权价格评估体系,综合运用各种定价方法、定价模型和定价工具科学合理地确定矿产产权价值。加强探矿权、矿权评估制度建设,规范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对评估机构、评估人员和评估行为加强监督,客观公正地评估矿业权价格。全面考虑矿产产权价值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各利益主体,建立合理的矿产收益分配机制,降低能源矿产产权价值实现的交易成本,实现能源矿产产权市场的高效配置功能。

7.1.4 加快矿业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的明确为交易制度和市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矿产所有权归国家,国家所有并不意味着仅仅是中央所有,地和地的人民作为国家的一部分,他们也应当成为的所有权主体,也应当分享开发的收益。因此,在开发利益分配中应充分考虑各利益主体应有的地位,尤其需要考虑所在地及其居民的利益,寻求不同利益主体间利益的综合平衡。[90]为此,要改变往日的垂直管理体系,将矿产收益按照国家所有权、企业产权、地方产权和自然人产权进行分解,由中央、地方、企业以及当地居民按照各自在产权中所占的比例入股,组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打破中央企业和合作企业垄断开发经营权的局面,促进开发企业产权的多元化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化。通过建立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地可以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和规范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决定自行开发或引资开发。国家和地居民在各自持股范围内自主支配产品或享受开发收益。这样既可以在保证国家和企业收益的基础上,使地方和矿产赋存地居民获得合理的收益,从根本上减少矿产开发中的冲突、磨擦和短视行为,又可将开发与属地经济挂起钩来,从而实现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提高民族地区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

王玉锁的人物经历

据报道,最近“气荒”问题广受关注,有人认为民用“煤改气”导致天然气需求暴增,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其中,城市燃气增长10.1%,工业增长22.7%,发电增长27.5%,化工增长18.2%。

据统计,“2+26”城市实际有319万户完成了“煤改气”,加上集中供暖锅炉改气,预计暖季将新增天然气需求量50亿立方米左右。平摊到四个月的供暖季,即日均需求增量约4200万立方米。

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总的需求增量看,12月全国日均用气量为8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20%左右,即日均需求增加1.3亿立方米。可见,“煤改气”部分仅占30%左右,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时,基本的政策应该是“压非保民”,即压低非民用气,保障民用气。

但是实际上,很多地方未能及时制定严格、详细、能落地的“压非保民”措施,未能将增加的用气量用于民用,而是给了工业,由于民用气和非民用气价格双轨制,一些燃气公司打着民用气的名义申请到更多天然气,却将低价购得的民用气销售给出价更高的非民用使用,赚取差价,从中牟利,使本该保障民生的天然气供给更加紧缺。

希望北方可以早日实现清洁能源供暖!

京都议定书里头没有完成指标的国家惩罚是什么啊

现任第十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河北省工商联副,廊坊市工商联,廊坊市政协副,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

历任廊坊市政协常委、廊坊市工商联(总商会)会长,廊坊市政协副、廊坊市工商联会长。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河北省民营企业家公会副会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第八届委员会执委。

2002年11月任全国工商联第九届执委会副。是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2年4月,任廊坊市政协副。 年投入商海,在家乡胜芳镇开办小液化气站,后到塑料厂、玻璃制品厂等企业担任业务员,供销科长、厂长等职务。

1989.4---1992.4廊坊夏利汽车出租公司经理

1990年,作为外商的全权代理,创办了廊坊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廊坊新奥化工有限公司。

1992.12---今廊坊市天然气有限公司董事长。1992年,投资近千万元,把华北油田天然气引入廊坊开发区,创办了新奥燃气有限公司。

1993年,创办廊坊开发区市政建设工程公司,承揽了给水、路灯、桥梁等工程。

1993.5---今廊坊新奥燃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4年,独家承揽整个廊坊市区管输天然气的建设与经营,累计投资达1.4亿元人民币。1994年,斥资8000余万元,在无锡太湖畔创办了四星级山明水秀大饭店。1995年,创办廊坊新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廊坊市旧城区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造,并开发建设了居民住宅小区。1996年,投资高科技工业领域,创办了新奥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兴建了“新奥”,开发生产出一系列太阳能新型产品。

19.8---今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

19年8月,由原“廊坊新奥实业(集团)公司”改制为“河北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正在进行股票上市的准备工作。

2000.7---今新奥燃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

2000.10---今新奥集团石家庄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2.3---今安瑞科(蚌埠)压缩机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2.4---今新奥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偶然创业

1964年出生于河北省的王玉锁,创富之路并不平坦。

三次高考落榜,令他不仅有些心灰。于是放弃学业,开始做些小生意。王玉锁卖过葵花子、卖过啤酒,还卖过女用泡泡纱背心,后来还做过一家塑料厂的业务员,但都没有赚到什么钱。对于种种周折,如今的王玉锁并不讳言,反而感谢这一切让他具备了承受巨大市场压力的良好心态。事实上,他正是在经历了对各种行业的探索和尝试之后,偶然间进入了燃气行业,并扎根于此,不曾动摇。 1986年春节,生意失败的王玉锁拿着100块钱,准备去租车跑运输,没想到人家又不许租车了。在茫然之际,他忽然想到倒腾燃气能赚钱,于是半途改道来到任丘。他到任丘后先住下来,在街上闲转时,看到有个蔬菜公司卖钢瓶,就问一个姓樊的老大姐有没有气,并且约好了晚上见面。晚上,王玉锁买了一兜子刚下来的杏,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找姓樊的大姐去了。王玉锁一看就愣住了,大姐的丈夫原来是他救过的一个人。那人说:玉锁,你怎么过来了,你怎么不打声招呼啊?王玉锁说,大哥,怎么是你们家?“大哥”说是呀。从此问题解决了。王玉锁也从此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哥”先让王玉锁捡了一套设备回去,然后由“大哥”负责给他联系气。

王玉锁就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将设备拉回到老家,往自家小卖铺一放,贴了个告示。告示贴出来,顾客立刻蜂拥而至,当时就登记了七八套;几天时间他卖出去四十多套,净赚一千多元。这是王玉锁玉锁从燃气中掘到的第一桶金,以后他在“大哥”的帮助下,常跑任丘,瞅准燃气,咬定青山不放松。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对液化气开始实行“国家定价和市场浮动”价格双轨制。生意虽然做得并不轻松,但价格的双轨制还留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几年时间里,王玉锁就赢得了创富的“第一桶金”。

“西气东输”带来机遇

1989年,王玉锁成立夏利出租车公司,开始了他从谋生计到创富的最初历程。在王玉锁看来,罐装液化气显然不能成为自己的事业,这时的发家并不代表创业。经营出租车公司的时候,他从汽车加油的巨大开销看到了石油产品的巨大市场。当时的石油都是由国家垄断经营,但王玉锁还是看到了石化贸易中的市场空间。虽然石化贸易并

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直接财富,但却为他积累了在这个行业的“无形财富”———包括人缘、对行业的市场敏感和对未来市场的思考。

90年代初期,天然气下游行业开始逐渐“松口”,允许国有零散气井与外界合作开发。王玉锁得知消息后,壮着胆子在华北油田包了几口气井,正式进入天然气行业。当时,适逢廊坊开发区成立,凭借经营液化气的良好口碑和经验,在不用投资的情况下,王玉锁在1992年成立新奥燃气有限公司,而后以市场化方式为廊坊市开发区供气。1994年,王玉锁延伸优势,把管道输送燃气项目引入廊坊市区,使廊坊市成为河北省第一个用上管道天然气的城市。此时,国内其他燃气公司刚刚诞生,新奥已经通过在廊坊取得的成功积累了很多专业经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和。 1998年,王玉锁终于等到了“天时”———“西气东输”重点工程。10月,原国家计委开展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中,这条能源动脉将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

“新奥扩张的前提是气源,而西气东输是最好的气源。”王玉锁考察后得出结论,“西气东输沿途地区气化率较低,项目启动后会大大促进当地的燃气使用率。9个省市自治区给‘最后一公里’城市燃气管网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打造新奥品牌

1999年,新奥集团投石问路,先后在辽宁省葫芦岛和山东聊城注册燃气分公司,利用附近的气源占据两座城市,为西气东输布局积累外埠运营经验。2000年3月25日,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开会,宣布前期工作正式启动。新奥燃气听到“起跑令”,以惊人的加速度先后扩展至山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短短几年内,新奥已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燃气公司成长为目前最大的非国有城市燃气专业运营商,新奥集团的总资产飙升至近70亿元。目前,新奥燃气集团正在珠三角跑马圈地,在将全国40个城市纳入版图后,珠三角地区是它布阵的下一个目标。 王玉锁表示,未来几年内,中国燃气行业竞争的主要特点是“抢建接入网”。在过去的几年里,新奥公司选择主要的合作伙伴都是中小城市,而今后新奥将把发展省会城市作为第一战略要点。

王玉锁的雄心不仅仅限于燃气行业。“我的目的是将新奥燃气做成品牌,一个公共事业领域的品牌。”在新奥的框架中,有一个典型的品字形:燃气为龙头;伴随城市管网的建设,附加燃气设备产业和置业产业。在这个“品”字中,燃气管网是重中之重,管网铺设到哪里,新奥的和品牌就建设到哪里。“我们一直在观察公共事业领域内的产业环境。未来,我们将以燃气管网为排头兵,逐渐进入各城市的公共事业领域,向水电气一体化发展。”

做能源没有互联网思维就OUT了

新奥集团董事局王玉锁曾对外指出,互联网能源是发展趋势,网络化逐渐取代了垄断化,它的出现是对能源的一场革命。日前,王玉锁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这个时候如果再没有一点互联网思维就显得OUT了。

王玉锁表示,能源领域能够真正实现互联网化了,通过互联网,让分布式能源互相交易,同时智能地将设备很好地管理起来。王玉锁坚持能源的泛能网思路,并称泛能网是基于对整个能源消费的深刻认识。

进入一个行业要有想法敢尝试

新奥集团董事局王玉锁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进入一个行业,要有想法,要敢于大胆尝试,然后再去努力,这样才有可能成功。“新奥选择做能源,就是抓住了一个很好的行业 ,”他说。

回想起新奥走过的25年,王玉锁很有感慨。他介绍说,今日的新奥离不开三个重要时间点:1989年新奥第一次把天然气引入廊坊,这是新奥成长史中非常关键的一年;2004年新奥向上游煤基清洁能源升级,那时新奥才开始真正从能源分销发展到从能源全产业链思考企业经营问题;2008年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也是新奥通过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来实现能源更清洁利用的一年。“这三个时间点,对于新奥来说十分关键。”

王玉锁回忆道,“1989年至1993年期间,我们主要做两件事情,一件是从炼油厂把液化气拉到液化气站,从液化气站再分销,充装到液化气罐然后送到千家万户。第二件事是1989年我买了十辆夏利车,做了汽车出租,但两年时间里损失挺大,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感觉还是回到老本行,于是又做起来城市燃气。”

自创办企业以来,已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超过3.5亿元。

中国当前土地制度

政策措施的基本出发点

(1)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方面进行了长期和有效的准备,并有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的可能;

(2)1998年6月,欧盟15国就欧盟在《京都议定书》承诺的到2010年将温室气体在1990的水平上减排8%的指标的分配方案达成一致意见;成员国已经达成“减排量分担”的协议,以落实各自的减排指标;

(3)欧洲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积极态度,是欧盟力图摆脱美国的单方面控制,保护和加强其有别于美国式经济和社会管理模式的一个重大努力;

(4)2001年10月,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建立和实施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体系的指导草案。2002年6月起已正式在欧盟15国生效。欧盟还制定了比《京都议定书》更严格的执行时间表。

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

(1)欧洲对应气候变化的行动

1991年欧盟发布了第一个控制CO2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战略。此后欧盟又制订了一系列的与控制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其中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法令草案,汽车生产商节约25%燃油的自愿承诺,以及相关能源产品征税的提议。但是,要达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2008至2012年期间,与1990年同比削减8%的温室气体排放指标,显然所有欧盟成员国尚需取进一步措施和行动。欧盟环境部长会议认为减排的当务之急是欧盟应在全社区范围内取进一步行动,明确优先措施并制订相关政策。

作为回应,欧盟于2000年6月启动了欧盟对应气候变化行动,其目的为明确所有必要的元素,制定相应的战略,具体落实《京都议定书》的各项减排指标。该行动用“双轨制”方法,正在制订一系列级别的政策、措施,以减排温室气体,并制订2005年前在欧盟内部动作的温室气体排放贸易。行动要求,所有相关机构和组织均需协调合作,包括欧盟不同部门、成员国、产业和环境团体的代表。行动中确定了未来政策和措施的工作的重点是能源、交通、工业和农业部门。目前已经成立了7个工作组,涉及下述领域:能源供应、能源消费、交通、工业、科研、《京都议定书》的三机制一国际排放贸易、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机制、农业。一旦完成了上述准备阶段的工作,欧盟委员会将制订具体的建议,提交给欧盟部长会议和欧洲议会进行讨论。

与此同时,欧盟办公室已经启动了对未来排放贸易的公众辩论。欧盟委员会关于排放贸易的《绿皮书》中提出了10个问题,供公众辩论并对此作了回应。

建立起欧盟内部温室气体的贸易气体的贸易系统有着双重效益:一方面可以控制达到京都议定书制订的目标所需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2008年实施全球贸易之前,为欧盟积累国际排放贸易的前期经验。欧盟委员会提出 ,欧盟减排贸易系统最初将眼于CO2排放,而且只涉及数量少但对排放有重大影响的经济部门。主要的备选领域是欧盟“集中污染预防与控制”政策所划定的大型工业锅炉和大中型工业地区。

欧盟通过现有各种不同的资金来源,已经能够在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机制框架内提供财政支持。

(2)欧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政策

欧盟15个成员国已经就《京都议定书》就共同减排目标达成协议。欧盟成员国总体上将在1990年排放基础上,于2012年达到减排温室气体8%。各成员国已经达成了所谓的“减排量分担”协议,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分配各自的责任。根据该协定,一些成员国将显著地减排(德国、丹麦和英国),另一些国家将稳定在1990年的排放水平(法国),其他一些国家则在1990年排放水平上有所增加(西班牙、葡萄牙、希腊)。

2001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取了一揽子对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提议欧共体批准《京都议定书》和草拟了一个实施欧盟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贸易系统的《法令》。该《法令》的目的是建立欧盟排放贸易框架和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的贸易市场。针对此法令的欧盟行动目前正在制订中,有望于2003年中将有更实质性的进展。虽然在2002年12月前欧盟各国不太可能就这一达成最终一致,但欧盟已经表明,该排放贸易系统将保证规模相当的公司得到同等的对待;最大限度地确保竞争的公平性,竞争被扭曲的危险;保证与现有立法相协调;保证与欧盟之外的其它国际行动相协调。

在该政策建议中,欧盟排放贸易系统将在2005年生效。第一阶段(2005-2007),本系统将仅适用于CO2。排放上限和贸易最初将包括大型工业、能源活动,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实现约占2010年欧盟CO2总排放的45%的CO2的减排量。虽然当前的排放贸易系统没有包括小的排放源,但欧盟将会制定一些相同类型的政策和措施来控制这些小的排放源,其中包括通过减排量指标方式来将这些小排放源的控制纳入贸易体系。欧盟将在2004年决定是否将《法令》扩展到其他部门和其他温室气体。

成员国负责按照法令要求对有关公司分配排放许可证。许可证数量将随着时间推延而减少。2005-2007年,成员国将根据欧盟批准的国家分配规划分配许可证。欧盟委员会将在第一个京都议定书承诺期内协调和确定分配程序。那些没能获得足够的排放许可或没有购买排放指标来弥补许可证和实际排放的差额的公司,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委员会将在下一阶段制订详细的检测、报告和核实指南。对于新公司在许可证分配方法上与同一部门中企业间的分配相似。在2013年以前,新的成员国不能纳入欧盟负担共享协定,但欧盟排放贸易总体行动可以承认这些国家的国家。同时,排放贸易的互认可以使得欧洲经济区国家在欧盟排放贸易内进行贸易。

排放贸易的设计将与《京都议定书》制订的“国际排放贸易”规则相一致。所建议的欧盟排放贸易如下:

第一阶段期间为2005-2007年,第二阶段期间为2008-2012年(即京都议定书承诺期)。该与欧盟的“综合污染预防与控制”(IPPC).法案紧密相连,将适用于综合污染预防与控制法案(IPPC)的相关部门,其中可能包括发电、钢铁、炼油、水泥制造、纸浆造纸。

欧盟的该项行动有两个问题:第一,该将发电厂的排放考虑在内;第二,其他(如英国的方案)则将发电系统的排放放在电力用户终端。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将不同的和方案整合在一起很困难。但欧盟法律优先的规则意味着要英国要保持其,就必须协调这两种不同的的方案,以达成一致。

2002年12月9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15个成员国的环境部长们通过了一项事关CO2排放权交易的空前,规定各大工业企业必须进入CO2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这是继欧盟十五国集体核准《京都议定书》之后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该要求电热力、炼钢、水泥、玻璃、制砖与造纸这六大产生CO2的行业必须从2005年起买卖各自的CO2配额。

环境税是欧盟鼓励用的一种经济刺激手段,欧盟国家普遍认为环境税比美国的排污交易制度更为可行,因此几乎所有欧盟成员国都不同程度的先行实施了环境税。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取“一揽子税改”即对税收体系进行综合重构,税收负担转移,从所得税移到消费税(包括环境税),在税负大致不变的同时实现环境目标。欧盟及其成员国逐步增加了一些税种,来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对含碳燃料征收碳税、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丹麦、芬兰、荷兰、瑞典和德国家从1990年开始征收碳税,奥地利、卢森堡、比利时也即将开征。碳税把环境成本打入产品价格,提高有害原料成本,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理性的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选择。

(3)法律政策

1) 空气法

有关臭氧层空气污染的第92/72号指令,规定了臭氧层污染检测、交换信息和告知公众的统一程序;建立共同体CO2和其它温室气体检测机制的第93/389号决定;有关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限制CO2排放的第93/76号指令;有关破坏臭氧层物质的第549/91号条例,条例取代有关特定CFCS控制的第3322/88号条例,为执行维也纳公约和蒙特里尔议定书,规定了有关的CFCS、halons和其他物质控制的分阶段时间表。有关二氧化氮空气质量标准的第85/203号指令;有关在环境中限制chlorofluorocarbons(CFCS)含量的第80/327号决定,决定规定限制CFCS产品,成员国应当至少降低30%;有关加强环境中CFCS含量预防措施的第82/795号决定。

为机动车辆和其他污染源(工厂、焚烧厂等)确立排放标准:如机动车辆油料质量标准、机动车辆发动机标准,特别是对二氧化碳、CFCS和酸性物质(硫氧化物、氯氧化物)的油料取治理措施,如降低燃油的含硫量和含铅量、征收二氧化碳/能源税等。有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机动车量油料消费的第80/1268号指令,确立了机动车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技术标准。并在工厂污染排放方面立法确定限值。有关柴油机动车量尾气污染致力措施立法的88/77号指令,规定了排气量1.4升以上汽车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以及1.4升以下汽车的临时排放限值。并在工厂污染排放方面立法确定限值.。

2) 综合污染预防与控制法案(IPPC)

“综合污染预防与控制”是欧盟实施的一项法律制度。这一概念是于1996年在《IPPC法案》中引入,1999年11月起生效。综合污染预防与控制法案(IPPC)《法案》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或最大限度减少排放;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以提供高水平的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原料和能源消耗;简化并加强的主管机构(立法)的角色。

综合污染预防与控制法案(IPPC)的中心思想是要求欧盟内部提供一个授予许可的综合性平台,以综合控制欧盟内部国家的废水、气、渣、噪声的产生的排放,同时规定安装设施的运行管理方式。

在英国,1999年通过的《污染预防与控制法》引入了(IPPC)《法案》要求。这一英国的新法案对多数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业活动进行控制,并正在所有相关行业中实施。现有设施刁;一定马上纳入综合污染预防与控制法案(IPPC)要求,但法案规定一个不同部门逐渐实施的时间表。但对新建安装设施,1999年11月1日后,业主必须在运行安装设施前获得IPPC的许可。

(4) 能源政策

1) 电力部门的市场自由化

1999年2月,欧盟成员国被要求将《建立欧盟内部电力市场规则法令》纳入本国法律。要求欧盟内部逐步开放电力市场,允许消费者从不同渠道(包括国外电力部门)买电。

几乎所有成员国都根据欧盟的政策进行了天然气市场的改革。除法国。丹麦、葡萄牙外,所有成员国在2008年前均有望实现全面市场开放。

2) 推进热电联产

在奥地利,政策长期鼓励该政策,工业供热部门利用热电联产给高耗能用户提供了一套成本有效的能源解决方案,社区地电联产也发展成了一套先进的技术,特别是社区供热部分的热电联产在70年代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由中央支持建立。在丹麦,政策通过提供大量补贴和赠款鼓励热电联产的推广。

3) 欧盟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政策

颁布欧盟可再生能源法令。2001年9月,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法令。该法令形成了一个欧盟的政策框架,以促进更多的绿色电力。这一法令鼓励成员国取必要措施,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国家的欧盟的目标相一致。该法令反映了欧盟对减少能源依赖性、保护未来可用能源、限制温室气体和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关注。

欧盟发布的《欧洲共同体战略白皮书》中提出了201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欧盟成员国内能源构成中的份额提高一倍(从目前的6%上升至12%),包括时间表和行动。白皮书所提到的行动包括欧盟内部的市场手段;进一步鼓励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政策: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鼓励各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内的投资,并加强可再生能源的信息服务,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并加强可再生能源的信息服务,以及可再生能源的信息传播。

启动方案:“启动方案”是《2010年可再生能源欧洲共同体战略和行动》的一部分内容。它设计了如何启动可再生能源战略,提出了应达到的目标。针对几个重点行业,“启动方案”提出 加强投资机会、吸引私人资金的行动框架。同时鼓励将公共开支集中于关键的可再生能源部门,包括太阳能、网通和生物质能,方案的实施可以大地驱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推广。

可再生能源(ALTENER):可再生能源的总体目的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市场份额。可再生能源不但能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也是欧洲共同体战略中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部分。可再生能源市场上的产品和设备的配套;支持基础设施层面的试点行动,以增加投资者信心,激励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展,并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促进国际上、欧盟内部、国家内部、区域内和地方等层次的信息传播和协调,从而增加投资者对可再生能源的信心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市场渗透力。支持加快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投资,加强可再生能源服务和产品提供商的运营能力。推动欧盟可再生能源战略的实施。

(5) 交通政策

随着对大气质量和全球变暖关注的增加,减少燃料消耗和相关温室气体等的排放已成为、公众、车辆制造商优先考虑的问题。目前,交通是CO2和其他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交通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至今为止,最大的交通排放源于小汽车,占欧盟交通总CO2排放的近一半。1996年欧共体理事会通过了降低客车的CO2排放平均值控制在每千米120克CO2.

欧盟汽车CO2减排战略的要点有三:欧洲、日本和韩国汽车工业就提高燃料效率达成协议;允许消费者选择汽车燃料效率标志;通过财政措施提高燃料效率。

欧盟环保部长1998年10月在卢森堡与欧洲工业界达成如下重要协议:到2008年生产的百千米耗油量降低25%,CO2排放量降低到每千米140克,温室气体的排放15%(欧盟在气候公约中所承担的义务)

许多成员国在实施欧盟战略的同时,也制订了本国交通部门CO2减排的政策和措施,例如推广公共交通。

欧盟成员国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效果

欧盟通过实施系统的环境政策与管理措施,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气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在八九十年代经济增长的同时,欧盟控制了CO2、NOX的排放没有增加,SO2、VOC的排放也明显下降,在CFC生产的减少方面则效果最好。

大多数欧盟成员国的减排工作做得不够。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在这方面的工作尤其需要改进。半数以上的成员国没有按照所分摊的指标减排。如果继续按照目前的方针、政策减排,欧盟在2010年以前就只能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7%,这与《京都议定书》要求的8%的减排指标相差甚远。

英国和德国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的业绩最为突出,欧盟1990-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5%,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和德国成功地减排。卢森堡、芬兰、瑞典和法国在2000年以前超额完成了各自的指标。然而,其他一些国家则远远没有完成各自的指标,其中减排工作做得最差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20世纪90年代,这两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约1/3.

目前主要问题是汽车和卡车排放CO2。20世纪90年代,车辆排放的温室气体猛增18%。

矿产品价格增幅总体稳中有降,但能源和金属价格将持续走高

现阶段中国的土地使用制度可以概括为:批租制、垄断制、双轨制、储备制。

1、批租制的涵义:由于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不论是国有土地还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其所有权均不允许买卖,在土地交易过程中发生转移的只是土地使用权,而且这种使用权还是有年限的。虽然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出让和转让,也就是所谓的批租,其实质不过是土地使用权的长期出租而已,只不过租金一次性缴清罢了。所以说,在我国的土地制度中,不存在真正的土地买卖,只存在长时期的土地使用权出租,即批租制。

2、垄断制的涵义:

第一层含义,我国实行的土地公有制只允许和集体组织等公有团体拥有土地,这本身就是一种垄断。

第二层含义,在土地交易市场上,只有一个土地供应者,其他任何一个机构和团体都不允许向市场提供土地。即使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土地的所有者,也不能提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若要转变成可在市场上交易的开发建设用地,必须通过国家征用,由集体土地转变成国有土地后,方为合法。在法律上和名义上垄断了土地的供应。

3、双轨制的含义:

所谓的双轨制就是指依据土地用途和目的的不同实行不同的土地取得方式的土地供应制度。一般而言,非赢利性和带有公益性质的土地用途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而赢利性土地用途,则必须通过出让方式取得。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情况有:

国家机关用地: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和国家军事机关。

军事用地:主要指军事设施用地,包括:指挥机关、指挥工程、作战工程用地;场、港口、码头、营区、训练场、试验场用地;军事洞库、仓库用地、军事通信、侦察、导航、观测台、和导航标志用地;军用公路、铁路专用线、军事通讯线路用地;其他军事设施用地。

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能源项目;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交通项目。

公益事业用地。包括各类学校、医院、体育场、文化馆、图书馆、幼儿园、托儿所、敬老院、防疫站等文体、卫生、教育、事业用地。

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包括城市给水、排水、污水处理、供电、通信、煤气、热力、道路、市内公共交通、园林绿化、环保、消防、路标、路灯等设施用地。

以上所说的双轨制实际上是双重的。具体表现为:在划拨土地中,许多被用于商业用途,如许多军用土地被开发成住宅和办公楼,用来出售或出租,以另一种形式进入市场。在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中,大部分是以协议方式获得的,只有少部分是以指标和拍卖方式取得的。

储备制的含义:

土地储备制度是指为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统一管理, 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并予以储存,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初衷是为了使混乱的土地市场变成有序的土地市场,让真正掌控土地市场,加强宏观调控 ,让土地市场公开透明,减少腐败,真正实现其作为垄断者的角色。土地储备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使的收益最大化而是为了使公众利益最大化。

我国矿产品价格主要随国内需求的变化、国际市场的传导作用而波动。2007年在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预期背景下,国内矿产品价格将在稳定增长过程中趋于放缓,总体水平可以控制在比较温和的上涨区间,价格增幅略低于2006年。在对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诸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过去三年的价格走势为参考,使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进行预测,预计2007年全国矿产品价格总体会保持“稳中趋升”的发展趋势。

预测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有利于保持矿产品需求的增长。尽管矿产品需求增加的速度会放慢,幅度会放缓,但需求仍在高位,这将支持2007年全国矿产品价格走高。二是价格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未来矿产品价格水平有拉升作用。改革的主要对象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水和土地等,其价格水平长期全面偏低,导致了浪费严重和粗放型经济增长。2007年将加快推进性产品价格改革。改革最直接的效应是价格出现上涨,同时也会连锁性地带动其他矿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水平的上升。三是产能过剩将会成为抑制矿产品价格上涨的突出因素。前几年盲目大规模开工的钢铁、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等高耗能项目,有相当一部分在2007年建成投产,如不及时取调整措施,这10个相关行业很可能出现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进而出现价格全面跳水的可能。

由此看来,2007年促进和抑制国内矿产品价格上升的因素并存,但上行推力大于下行坠力,预计国内市场价格总体上仍将保持上涨走势,总体水平将上涨10%左右,各个矿种价格走势将不尽相同。

原油,年平均价将维持在每桶60美元之上。虽然中国参与世界能源多边合作的能力增强,依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原油供应量可以满足需求,但国内原油生产和加工能力在整体上没有摆脱瓶颈制约,供求关系仍将处于偏紧状态。2007年1月1日起国家正式放开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后,国内原油市场将会更加充满变数。

原煤,优质煤炭年平均价格可望高于每吨450元。随着国家限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效果进一步显现,预计煤炭供求将逐步趋于平衡。从2007年起全面取消1993年开始实行的“煤”与“市场煤”之间的价格双轨制,煤炭价格完全放开,优质煤炭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趋势。

进口铁矿石,年平均到岸价格可望低于每吨65美元。2007财年国际铁矿石长期合同新的基准价格已经形成,标准粉矿为0.7211美元/干吨度,较2006年上涨9.5%。但是回顾过去,即使在2005年长期合同价格上涨71.5%后,我国进口铁矿石到岸价到2006年底仍旧一直保持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铁矿石的供需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使粗钢产量增幅逐月回落,国内铁矿石产量剧增,有利于降低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现货供应增多,也为矿石价格下跌提供可能。因此,2007年铁矿石到岸价仍可能保持下降走势。

铜价格将上涨。当前国内铜精矿增产有限,而冶炼能力严重过剩,冶炼企业原料供应难以持续稳定,将使2007年国内铜金属继续出现较大的供应缺口,供需偏紧的状况将得以延续。但国内铜价格已处于高位,继续上涨的空间也不是很大,甚至不排除在市场投机行为的影响下出现高位回落的可能。

铝价格将回落。一是国内氧化铝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6000元/吨左右的高价位迅速下跌到2400元/吨,回到了正常的价格水平上,电解铝生产成本也会随之回归正常。二是电解铝出口执行15%的出口关税,在进一步抑制国内电解铝出口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内铝市场的销售压力,有可能会造成国内市场电解铝价格的下降。三是电解铝产能严重过剩。

黄金价格将保持高位。2006年投资需求和首饰需求共同作用刺激黄金价格触及26年来的高点。在国家力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政策背景下,过剩的投资将有一部分被分流到黄金领域,由此估计2007年投资黄金的需求会看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的消费需求也会看涨。因此,黄金价格有望在2007年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水泥价格将稳中略升。水泥价格走势与区域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密切的相关性。2007年“十七”大的召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以及各地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呈现“欲涨不能、欲降不甘”的两难态势,但可以确信固定资产投资还会维持在高位,从而有利于带动水泥需求增长。同时,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执行,落后工艺产能淘汰步伐加快;通过矿产管理秩序的治理整顿,对于不具备合理开矿山条件的小水泥企业依法取缔了开资格,从而使部分中低端产品退出市场。水泥行业供给过剩压力将缓解,水泥价格将回升。

氯化钾价格将波动上行。我国氯化钾属于高度依赖进口型行业,国内产能扩张速度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在目前氯化钾需要大量进口的形势下,国产氯化钾呈现明显的跟随定价特征,跟随进口价格的变化决定国内价格。2006年氯化钾进口谈判价格只上涨25美元/吨,外方大幅提价目的落空,估计2007年氯化钾进口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因而国产氯化钾价格下降的可能性不大。